APP下载

学前儿童语言具身性的实验研究
——以第二语言习得为例

2012-11-13

巢湖学院学报 2012年4期
关键词:小班单词身体

董 艳

(巢湖学院外语系,安徽 巢湖 238000)

学前儿童语言具身性的实验研究
——以第二语言习得为例

董 艳

(巢湖学院外语系,安徽 巢湖 238000)

语言具身认知范式主张身体在认知和语言发展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尤其强调身体、大脑和环境的相互作用。学前儿童的语言发展更具有具身性特点。本研究以学前儿童第二语言习得为例进行实验研究,具体从字母、单词和句子三个层面对身体性、情境性和交互性在儿童语言能力发展中的影响进行对比研究。研究发现:身体性、情境性和交互性在儿童语言发展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体现了儿童语言发展的具身性特征。

具身认知;语言发展;身体性;情境性;交互性

1 问题提出

20世纪80年代,美国著名认知语言学家Lakoff和哲学家Johnson[1]在认知语言学领域提出一种全新的理论范式——具身认知(embodied cognition)。语言具身认知范式主张身体在认知和语言发展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尤其强调身体、大脑和环境的相互作用。因此认知和语言是一种高度具身的、情景化的交互活动。语言是身体参与认知活动、将外部感受到的语言经验经过心脑、认知神经的作用进行加工处理后得到的印象。他们指出:语言与身体是紧密相关的,身体为语言符号的发生和发展提供的知觉经验成为儿童认识世界的源泉,成为儿童认识存在的手段。学者王寅[2]基于Lakoff和Johnson具身认知哲学构建认知语言学体系指出:身体性是具身认知的重要特点之一。学者许先文[3]进一步发展该理论指出:与传统的语言认知理论相比,语言具身认知理论至少有三个特点:身体性、情境性和交互性。儿童语言具身强调身体和环境的相互作用,儿童语言的获得离不开身体、环境的交互作用。具身性在儿童语言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瑞士著名的儿童发展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认知和语言能力是主体与客观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儿童的认知和语言能力是儿童身体感觉运动系统作用的结果。[4]这说明儿童的认知和语言发展与儿童在环境中主动经历的事情有直接的联系,是通过身体的感觉运动经验而发展的。

国外关于儿童语言发展研究比较多,以实验研究为主,主要集中在学习第二语言的年龄、语言学习的环境、语言学习的动机、两种语言水平的平衡性研究和文化身份的形成特点,等等。但是,国外双语研究主要是同一个语系的研究。国内儿童语言发展的实证研究不多,且集中在心理学界,特别是儿童二语习得的语言实验研究比较缺乏,针对儿童二语习得具身认知研究更少,讨论的话题主要有第二语言词汇、语法、语音阅读和认知发展的关系等研究,难以揭示儿童语言发展的具身性特点。本文针对中国儿童二语习得进行实验研究,探讨具身性在儿童语言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笔者希望通过实验回答两个问题:(1)在指定任务学习中,身体性对中国儿童英语语言发展的影响?(2)在指定任务学习中,情境性(交互性)对中国儿童英语语言发展的影响?

2 研究设计

2.1 研究对象

该研究的受试对象为某地级市幼儿园2008、2009、2010年入园的幼儿,他们来自全市不同的家庭,共180人,其中男95,女85,平均年龄为5岁。小班60人,中班60人,大班60人。

这些幼儿以入园时间现在分别是小班、中班和大班,每班均为30人。为确认中班两个班之间和大班两个班之间的幼儿英语水平相当,实验前进行了一次英语测试,中班测试内容为词汇5个、短语2个和句子3个,10道题,每题1分;大班测试内容为句子5个,每题2分,共10分。测试内容主要选自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年出版的《TPR儿童英语》。表1为测试结果。

表1 中班、大班实验组、对比组平均数和标准差分布表(实验前测)

经t检验,中班和大班没有显著性差异,小班刚入园没有学习英语故略去前测。小班中班和大班分别分成两组,任选一个小班、中班和大班为实验组即实验组1、实验组2和实验组3,采用以身体性、情境性的为主要方式学习字母表、有关身体部位的英语单词和句子等;剩下的小班、中班和大班为对比组1、实验组2和实验组3,采用平时的课堂教学方式学习英语字母表、有关身体部位的英语单词和句子等。

2.2 实验设计与步骤

实验组和对比组,按不同的输入方式学习《字母表》、20个有关身体部位的英语单词和10个英语短句。受试者分小班、中班和大班三个层次进行学习。实验分两个阶段进行:(1)《英语字母表》、词汇和短句学习;(2)测试。

两组受试者在第一阶段采用不同的方式学习规定的内容:

(1)实验组1学习《英语字母表》,即教师采用让学生一个人或两个自己表演大写英文字母,边表演边认读;实验组3教师读20个有关身体部位的英语单词,让学生摸相关的身体部位,然后叫学生读单词教师示范摸身体部位,最后学生相互表演;实验组5教师教学生认读6个句子如Please open your books.边读边示范动作,然后学生边读边示范,最后学生自己练习示范表演。2)对比组2、4和6按课堂常规教学进行,教师先示范读,然后学生读,最后教师检查学生认读情况。第二阶段为测试分小班、中班和大班三类一次完成。实验组和对比组采用的测试方式完全相同。测试内容小班为英文26字母中选取10,每个1分共10分为满分;中班选10个有关身体部位的英文单词,每个1分共10分为满分;大班选5个能够体现身体性的英文句子,每个2分共10分为满分。实验组和对比组的测试结果按以10分为满分对所做出的选择进行对错判断,对的得1分,错的不得分,统计最后实验组合对比组的成绩。把所有学生的测试成绩输入计算机,用SPSS软件进行处理。笔者计算了小班、中班和大班6组的平均分,然后将成绩进行了独立样本的T检验。

3 数据分析与结果讨论

3.1 身体性对中国儿童英语语言发展的影响

本研究是通过英文字母和单词的学习,考察具身性对儿童语言发展的差异。语言具身认知理论表现范式之一就是身体在语言学习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认为语言的习得离不开身体的参与,有效的语言认知应当是身体“在场”的认知方式。

3.1.1身体性在儿童英文字母习得中的影响

《英文字母操》的教学可以充分体现身体性在语言发展中的作用,具体来说通过考察小班实验组和对比组对英文字母的认读和书写能力的发展是否具有典型性差异,说明身体性在语言习得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小班实验班采用字母操的形式进行教学,学生用身体模仿字母的书写方式,让学生充分体验、领悟字母的书写,从而增强他们的认读和书写能力的发展,最后完成英文字母的教学活动;对照班采用传统字母教学。两者的教学时间、实验对象、教学内容等有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都得到严格的控制。通过统一试卷进行测试,测试主要分两个大部分认读和书写。结果见表2:

表2 小班、中班对比组和实验组英文字母、单词学习情况水平分布(人数和%)

通过表2:我们可以清楚的知道实验组1和实验组2的总体成绩要比对比组1和对比组2的成绩要好。是否具有统计学上的典型性意义,需要对测试成绩进行独立T样本检验。见表3:

表3 小班、中班对比组和实验组英文字母、单词测试中的总分比较

根据表3,在小班的测试中,实验组1的字母习得平均分(80.53)明显高于对比组 1(70.40)。经过独立样本T检验,两组的得分具有显著性差异(t=3.592,p<.05)。 在中班的测试中,实验组 2 的单词习得平均分 (78.67)明显高于对比组 2(71.67)。经过独立样本T检验,两组的得分具有显著性差异(t=2.674,p<.05)。

以上数据说明,在小班英文字母习得过程中实验组1的字母习得要比对比组2的字母习得要好。可以推断,身体性在儿童语言发展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一结果也符合具身认知理论。早期话语是早期手势的延伸。手势无论是仪式性的、指示性的还是标记性的,都是幼儿语言表达的手段,有研究表明,标记性手势使用多寡与早期语言能力发展的快慢相关联。英语字母的认读和书写是初学语言的幼儿学好英语的良好开端,让幼儿充分意识到身体在语言学习中的核心地位有助于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这充分说明“人的语言理解过程与其自身的动作模拟存在着密切的内在关联”。身体是人类经验的基座,身体为语言符号的发生和发展提供了知觉经验,成为我们认识世界的源泉,成为我们认识存在的手段。“语言是在人类对外部世界的体验认知过程中形成的,根源于人的感官对于外部世界的体验”。[5]在这个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幼儿通过身体习得获得经验,即通过这种经验获得语言知识。因为“人的这个概念系统都植根于知觉,身体运动和人在物质和社会环境中的体验”。因此,注重身体与语言的关系,在语言的生成和发展中身体始终处于参与状态,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

3.1.2 身体性在儿童英文单词习得中的影响

语言发展过程中单词在其中发挥着基础性决定性的作用,所以单词掌握的程度不同直接影响语言发展的进程。词汇是构成语言的三要素之一,是构建句子和篇章的重要材料。语言学家D.A.Wilkins[6]指出,“没有语音和语法,人们不能表达很多东西,而没有词汇,人们则无法表达任何东西”。因此,研究有无身体性在儿童英语词汇习得中的差异性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选取中班作为研究对象主要是该班儿童语言发展已有一定的基础,英文单词的教授意图可以有效的贯彻。单词是在GSL、AWL词表中选取的三个等级中的词频最高的一级1000词族中15个。通过一段时间的英文单词的教授,笔者对实验组3和对比组4进行了统一测试。结果见表3。

这说明,在中班英文单词习得过程中实验组2的单词习得要比对比组2的单词习得要好。儿童单词学习离不开各种各样的具身认知能力,一个单词(如 “狗”涵盖所有的狗)代表了一个类别的事物,而学习单词也可以反过来促使儿童接受母语所特有的概念和认知框架。语言不是独立于身体的,而是来自感知动觉系统的。Genter,D.,Boroditsky,L.等认为在范畴形成和客体区分过程中起激发作用的是词汇本身。[7]毫无疑问,词汇水平的发展本身就是语言认知能力发展的一种表现。语言理解其核心是由单词与感觉运动的记忆发生连接,从而完成语言的初步理解。这说明词汇形式与感觉运动记忆之间的连接反映出:语言在周围环境中的接地开始于语言习得的最初阶段。近年来的神经科学实验“提供了关于单词加工时动觉信息被激活的证据,在理解行为单词时,负责生成行为的对应脑区处于活跃状态”。[8]也就是说语言认知是一项基于人体的心智活动。语言能力的特点是身体性的、交互性的和情景性的,语言结构生来就是扎根于身体经验的,语言能力是表达概念和认知功能的。因此,发展儿童语言能力要重视身体性和情境性在语言发展中重要作用。

3.2 情景性(交互性)对中国儿童英语语言发展的影响①从具身性理论角度看,交互性强调主体特定的情景中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因此交互性与情境性可以交互使用。

通过对中国儿童二语习得的试验研究,本研究探寻情境性(交互性)在儿童语言发展中关键作用。我们知道儿童语言发展缺少情境性和交互性是不科学的,也不是有效的语言认知方式。儿童通过一段时间的在英语句子的学习,笔者对实验组3和对比组3进行了统一测试。结果见表4:

表4 大班对比组和实验组英语句子学习情况水平分布(人数和%)

通过表4,我们可以清楚知道实验组3的整体成绩要比对比组3的成绩要好。是否具有统计学上的典型性意义,需要对测试成绩进行独立T样本检验。见表5:

表5 大班对比组和实验组英文句子测试中的总分比较

根据表5,在大班的句子测试中,实验组3的句子习得平均分 (77.33)明显高于对比组 3(70.67)。经过独立样本T检验,两组的得分具有显著性差异(t=3.160,p<.05)。

这表明,情境性(交互性)语言教学要比传统语言教学效果好,在句子层面,儿童语言能力的发展一般遵循由具体到抽象、由局部到整体的发展历程。儿童抽象概念一定是在具体情境下发生的,是儿童身体与情境交互作用的结果。这一研究结果和具身认知理论相统一。具身观认为:认知是情景的、互动的,认知活动发生在一个真实世界环境的情境中,并且内在地涉及知觉和活动。[9]人的情感意识状态能够显著影响其对语言内容极其文化意蕴的加工和理解水平。语言心理学家Havas等通过控制被试的面部表情,要求被试对所描述的内容是开心的还是不开心的进行判断。结果发现,不同的面部表情会对判断结果产生影响。笑的表情会促进对开心句子的判断速度;反之,则会促进对不开心句子的判断速度。[10]语言认知是特定情景中的交互活动,剥离了认知环境的语言认知是不科学的,也是不符合语言发展的客观认知规律的。语言认知是一个连续进化的发展的情境性(交互性)过程。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动觉信息是句子习得的重要基础,而动觉的提取一定是在特定的情境中的。[11]这从另一个侧面验证情境性(交互性)在句子习得中的重要作用,而句子的习得是语言发展走向规范和逻辑性的保证,是语言发展的核心部分。

4 结论

本研究从具身认知层面对儿童语言习得进行实验研究,具体从字母、单词和句子三个层次对儿童二语习得中身体性和情境性 (交互性)在儿童语言能力发展中的影响进行对比研究。研究发现在儿童语言能力的发展试验中身体性和情境性(交互性)发挥了重要作用,具有典型的统计意义。具身性对儿童语言能力发展起着关键作用,儿童语言能力是从身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发展的;身体活动本身推动语言认知发展的意向性,身体在语言认知中发挥着核心的参与功能。儿童语言具身性研究将语言科学、认知科学、心理学等学科有机结合起来加以连接和贯通,具有较好的理论意义。限于研究样本数量,本研究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1]Lakoff G.&M.Johnson,Philosophy in the Flesh;The Embodied Mind and Its Challenge to Western Thought[M].Basic Books1999.

[2]王寅.认知语言学探索[M].重庆:重庆出版社。

[3]许先文.语言具身认知原理及英语理解的心理模型[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114-116.

[4]皮亚杰.皮亚杰教育论著选[M].卢浚选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157.

[5]郭熙煌.语言认知的哲学探源[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81.

[6]D.A.Wilkins.Linguistics in language Teaching[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1999.

[7]Genter,D.,Boroditsky,L.Individuation,relativity,and early word learning.In:Language Acquistion and Conceptual Dedelopment.Cambridge,U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1:215-256.

[8]Hauk O,Johnsrude I&Pulvermller F,Somatotopic representation of action words in human motor and premotor cortexN.euron,2004,41:301-307.

[9]Wilson,M.Six Views of Embodied Cognition[J].Psychological Bulletin and Review,2002,(4):625-626.

[10]HavasDA,GlenbergAM,Rinck M.Emotion Simulation during Language Comprehension[J].Psychonomic Bulletin&Review,2007,(3):436-441.

[11]Michael Tomasello.Constructing a Language:A Usage-Based Theory of Language Acquisition[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10.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EMBODIMENT OF PRESCHOOL CHILDREN'S LANGUAGE DEVELOPMENT-A CASE STUDY IN SLA

DONG Yan
(Department of Foreign Languages,Chaohu College,Chaohu Anhui 238000)

Embodied Languages Cognition highlights the body's key role in cognitive and language development,especially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body, mind and environment. Language development of preschool children is more typical of embodiment.This study takes pre-school children as subjects and compares the impact of body-relatedness,contextuality,interactivity on their second language development from three levels of specific letters,words and sentences.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bove elements play vital roles in children’s second language development and reflect the features of embodiment.

embodied cognition; language development; body-relatedness; contextuality; interactivity

H08

A

1672-2868(2012)04-0094-05

2012-03-15

董艳(1977-),女,安徽无为人。巢湖学院外语系讲师,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

责任编辑:陈 侃

猜你喜欢

小班单词身体
人为什么会打哈欠
小班教学 有效交流
单词连一连
看图填单词
我de身体
看完这些单词的翻译,整个人都不好了
我们的身体
身体力“形”
分成三等份
断和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