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制度解读
2012-08-15夏玉峰郭金虎
黄 璐 ,夏玉峰 ,郭金虎
(1.重庆大学 廉政建设研究中心,重庆400044:2.重庆第二师范学院,重庆400067)
高校廉政建设文化受到社会诚信力、政府公信力和党建文化的深刻影响,受到国家廉政理论、廉政制度、廉政文学艺术的发展限制,因此,高校廉政文化建设应接受我们民族对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的选择和取舍。一是廉政文化建设进校园。200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政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以下简称《实施纲要》)中正式提出了“廉政文化建设”,《实施纲要》指出:“大力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积极推动廉政文化进社区、家庭、学校、企业和农村。”把国家和社会蓬勃发展的廉政文化建设延伸到教育领域,把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的优良品质与高校的廉政管理、廉洁教育结合起来。二是高校的廉政管理。高等学府走“民主管理、教授治校”的模式,廉政文化是基础。三是高校的廉洁教育。高校是一个引导人、培养人的地方,是社会文化的前沿,是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的源泉。“传道授业”的高等学府,不仅仅传授科学知识,还要用廉洁的思想武装学生的头脑。因此,作为国家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的廉政文化建设是我们党开展反腐倡廉建设的基础,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
一、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现状
十七大以来,反腐倡廉建设已经成为我们党继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后又一党建的基本任务,而教育领域的廉政文化建设也成为了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针对高校自身特点,如何寻找适合教育领域的廉政文化建设途径,高校仍面临一些共性问题。
(一)高校价值观、理想信念教育缺乏成效
高校是教育和培养社会人才的地方。“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所谓传道,实际就是德育和政治教育。“传道”的缺乏是目前教育存在的普遍问题。体现出来的是学生对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权力观、地位观的模糊认识,以及缺乏大局观念,对德育和政治教育产生厌烦和抵制。廉政文化教育本身是从政文化的一部分,天然与政治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自上而下的廉政文化建设在缺乏“传道”教育的大背景下,很难深入到被教育者的内心引起共鸣。
(二)高校腐败案件逐年多发
高校廉政文化建设正在教育领域如火如荼地开展,而与之不相适应的是高校的腐败案件却呈高发、多发趋势。有关数字显示,在震惊全国的武汉大学弊案所在的武汉市,从2001年到2009年期间至少有7位厅级高校(院)校长因受贿落马,而在基建、采购、招生等领域里落马的处级官员更不乏其人[1],而且有分析指出:基建、采购、后勤和招生,已经成为高校管理的四大高危领域[2]。
(三)高校廉政管理机制没有形成
高校廉政文化建设实际是一个自上而下发展起来的管理活动,目前适应高校特点的、具有良好效能的管理模式还没有完全形成。高校廉政文化建设需要面对学生、教师中大量的非党员及其他党派,作为非职能部门的高校纪检监察部门,工作对象受到一定的限制,并且工作职责以组织和协调为主,在廉政文化建设的管理上缺乏直接性、有效性。并且文化建设是宣传部门的职能范围,反腐倡廉建设是纪检监察部门的工作重点,因而廉政文化建设又形成了各方工作范畴的交叉。加之高校廉政文化制度建设缺乏体系,基本是职能部门各司其职,部分 “意见”、“方案”缺乏操作措施、执行力度小,在廉政文化建设方面没有纲领性文件和工作方案,长效性很难实现。
二、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制度作用
制度是有组织、有规范、有体系的,而文化是模糊的、抽象的、宏观的。但是有形的制度可以保障无形的文化在发展中不偏离它的核心价值观,保障文化以他本来的面貌健康发展。
(一)制度建设对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功能性作用
制度建设是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所谓功能性作用,着重于制度具有的管理、监督、评价和引导等属性特点,体现了制度本身就具备满足文化建设需要的功能,对推动高校廉政文化建设起着重要的作用。
1.管理功能。管理的题中之义是“有序”,围绕文化建设的核心价值观,通过制定和执行各项措施实现文化建设的有序发展。高校廉政文化建设没有符合自身特色的管理模式,制度建设没有体系,缺乏可操作性和长效性,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高校的管理者隅于“建设”,而忽视了高校廉政文化建设实质是自上而下发展起来的一种管理活动。如果把高校的廉政文化建设纳入到高校的管理体系中,理清管理结构、规范管理方式,对高校在廉政文化建设方面摆脱管理交叉重复、措施泛化、效果不突出的现象,是一个很好的突破口和路径。
2.监督功能。制度建设的目标,是要实现管理的职能分解科学化、机制体制健全化、程序运行规范化。“政务公开”制度、“党务公开”制度、“公开招投标”制度、“物资采购”制度等等,多方位、多角度地监督权力设置和运行,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保障文化建设的发展不偏离方向。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目标,是要遏制腐败,形成高等教育学府风清气正的学习、科研氛围。多角度、全方位的制度建设,加大对人、财、物管理的重点部门、重要环节、重点岗位的督察,加大对领导干部权力运行的监管,才能给高校廉政文化建设提供纯净的养分,保证其健康的发展。
3.评价和引导功能。制度是可见的,是广而告之的,是需要共同遵守和维护的。制度标榜了廉政文化建设的核心价值观和发展轨道,让违背价值观的行为得到社会的否定,使之失去生存的空间。廉政文化是廉政知识、思想信仰、廉洁行为的总和。制度的评价和引导功能给高校廉政文化建设形成了一道防火墙,弘扬正气、鞭挞腐恶、倡导文明、抵制腐败,引导诚信、公平的价值理念入耳、入心、入脑,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制度建设对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长效性作用
制度与道德是激励人们守住法纪和道德的防线,保持清正廉洁的本色。但制度标准比道德标准更具有稳定性、公平性,使评价的公信力更强,实施起来更有力,保证了廉政文化建设的长效性。制度建设对建立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起着最核心的作用。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要立足于机制的完善健全,还要立足于长效的发展。但是一方面高校廉政文化制度建设缺乏体系。没有稳定、配套的制度体系,高校廉政文化建设就缺乏根基。另一方面,如果制度没有预见性、可持续性,所谓高校廉政文化建设就没有长效。因此,制度建设是建立高校廉政文化建设长效机制的重要保障。
三、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制度思考
结合高等学府的行业特点,高校廉政制度不能生搬硬套政府企业的廉政制度,一成不变反而难以消化。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高校的廉政制度也要不断创新,不断调整其中的不和谐因素,才能更好地保证校园廉政文化建设的良性运行,保持活力与效率。
(一)建立高校廉政工作机制
高校的廉政文化建设通常是由纪检监察部门牵头,协调各职能部门开展活动。而在实际工作中,纪检监察部门又从牵头转变成主要负责和承担者,高校的廉政文化建设没有形成一个清晰的体制机制和组织结构。加强高校廉政文化建设,首先要通过制度建立起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检监察部门组织协调,各部门各负其责,师生员工广泛参与的工作体制。通过建立校园廉政文化建设的纲领性意见和工作方案,指导学生、教师有阶段、有步骤地开展各项活动。
(二)建全高校廉政制度体系
高校的廉政制度通常与各项管理制度交叉在一起。比如“公房管理制度”、“科研项目预决算制度”、“民主决策制度”等等。这些制度具体规定了职务行为中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但是廉政制度对廉政文化建设的作用,不仅仅是在对具体的贪腐行为作出规定,更重要的是,制度要让人明确廉政文化肯定什么、否定什么,倡导什么,鞭挞什么。因此,高校的廉政制度不仅仅要吸收法律法规的有关内容,还应该结合教育行业的特点,以教育收费、职业操守、师德师风、诚信做人等廉政准则统领各项具体制度,建立层级清晰的廉政制度体系。
(三)加强廉政制度的刚性执行力
廉政制度可以通过行政、民事、刑事的具体制裁手段,形成威慑的表现形式,但也可以通过宣传部门、思想教育部门以思想交流、工作座谈等方式来表现。由于廉政制度的这种特性,人们往往把廉政教育和德育、政治教育混为一谈,廉政制度刚性的一面被淡化。因此,廉政制度必须同学校的各项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保障廉政制度的执行力。
(四)发挥廉政制度的评价和引导功能
在高校,学生、教师是主体,而纪检监察工作范围主要以干部为着力点。由于高校廉政文化建设没有找准高校自身的特点,着力点不突出、源头动力不强,造成工作力度虽逐年加大,但始终缺乏成效。因此,高校的廉政文化建设应采取以自上而下的管理为主,与学生、教师自治管理相结合的模式,充分发挥学生教师积极性,提高师生员工的参与度,增强制度的透明度,建立参与型、服务型、开放型、激励型的校园廉政文化。
[1]贺小巍.大学之痛,痛在哪里?——高校腐败的现实困境与制度出路[EB/OL].(2009-11-20)[2012-2-10].http://www.xyqf.gov.cn /Read.aspxid=11484.
[2]曹文泽,龚波.教育系统廉政文化建设的国际比较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2):1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