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属性

2012-08-15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12年2期
关键词:本质属性人学受教育者

邱 林

(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四川江油 621709)

在当前世界范围内,思想政治教育都是各国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按其与不同社会制度的结合情况,可以分为资本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和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本质属性研究是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中具有根本性和基础性地位的命题,其研究成果对探究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意义、确定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方针、解决目前我国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等方面,具有根本性的影响。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思想政治教育,和其他社会形态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一样,具有强烈的政治性,这是其共性;同时,作为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为灵魂,具有鲜明的人学性,这是其个性。

一、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一般属性

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和其他社会形态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一样,具有强烈的政治性,表现在两个方面,即思想政治教育是作为意识形态的国家机器,[1]是以促进受教育者政治社会化为主要目的的社会实践活动。[2]

(一)思想政治教育是作为意识形态的国家机器

从人类知识的发生学意义上讲,思想政治教育首先是一种知识教育。因为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人类教育活动,肩负着特定的历史使命,即完成对人的思想转变、提高其思想认识态度和觉悟。而完成这一历史使命的基础和平台是人具备起码的知识底蕴和知识视野。只有当一个人具备了必要的知识视野和知识底蕴,并且能够运用他所拥有的知识视野和知识底蕴去理解、解释周遭事物时,他才有可能完成向符合特定社会要求的思想道德修养水平的转变,进而提高其思想认识水平和觉悟。也就是说,思想政治教育是关于理解周遭事物的知识教育。从这个意义上讲,把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知识教育是有其合理性的,当然这种知识教育和其他知识教育是有区别的,它是一种政治素养教育,其传授的特定知识是政治素养知识。

然而,我们不能一味强调思想政治教育是知识教育,甚至将知识性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属性,这就必然落入马克思曾经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里批判过的旧教育观的窠臼:“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者,因此,这种学说必然会把社会分成两部分,其中一部分凌驾于社会之上。”[3](59)结合长期以来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经验教训来看,如果仅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单纯的知识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也就成为了一部分人针对另一部分人的教育,那些自认为掌握了思想政治教育控制权的少部分人会自视为优先于社会中其他人而凌驾于社会之上,其他人则被视为无知的、混沌的,要在这个社会中存在下去就必须全盘接受前者教育观念的灌输洗脑并彻底认同前者的观念体系,同化到前者所掌控的政治思想框架中去。这种模式的根本目的之一在于隐蔽或消解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性,但显然这是一种掩耳盗铃的做法。因为思想政治教育首先是作为一个政治学命题出现的,即思想政治教育首先是作为一种绝对政治性的实践出现的,其整个运行过程明显地服务于政治统治,这是根本无法抹煞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产生及存在的最终目的,不在于其帮助人们发展自己的心智,也不在于帮助人们获得真理之类的知识。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运行过程中,意识形态掌控着人的整个意识结构,无论是显层次的意识层面,还是潜层次的无意识层面。也即是说,在根本上,思想政治教育不是作为一个教育内容出现在社会生活之中,相反,它始终作为一种社会政治生活及政治伦理的基本指导方向(即对社会具体的政治化和社会化),存在于国家和社会之中,意识形态的国家机器也就成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属性(即政治性)的表达形式。因此,在政治学的视野中,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意识形态的国家机器,为物质形态的国家机器的构建即权力关系的构建提供了合法性基础,成为了巩固统治阶级政治统治和意识形态的最为有效的途径,更进一步证明了自身作为意识形态的国家机器存在的必要性。所以,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政治哲学层面上的合法性源于其作为意识形态的国家机器,这是思想政治教育政治性的哲学理论渊源。不论什么时代、什么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概莫能外。

同样的,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历史上诸多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一种形态,其最一般、最明显的政治性便是以意识形态的国家机器作为其表达形式。

(二)思想政治教育是以促进受教育者政治社会化为主要目的的社会实践活动

思想政治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但这种社会实践活动是以促进受教育者政治社会化为主要目的的。早在两千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就提出了“人天生是政治动物”的著名命题。他说:“人是政治动物,天生要过共同的生活。这也正是一个幸福的人所不可缺少的。”[4](205)意味着政治目的也就成为了社会实践的最高目的,人不能离开社会政治,否则将无法实现自己的本质和使命。马克思批判地继承了亚里士多德的这一思想,明确提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5](175)如果说亚里士多德对人的社会性的认识是在国家理论的框架下,那么,马克思对人的存在的把握则是在唯物史观的背景中。马克思说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着重强调了人的存在不是表现为社会关系的某一个方面——如亚里士多德仅将人的存在局限于政治方面,而是全部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些社会关系主要包括经济关系、政治关系、思想关系、道德关系、法律关系、阶级关系、民族关系等等。从这个角度看,“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显然要比“政治动物”具有更丰富的内容和更深刻的人文底蕴。但不管怎样,政治性或者说人的政治关系始终是人的本质属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而人的政治社会化也就是人的本质属性使然,也就成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现代社会中,我们每个人须臾不可分离的便是政治生活,政治社会构成了人的生存境遇。一个人的发展轨迹随时会受到这个生存境遇的影响甚或改变,甚至人的发展方向会因对这个生存境遇的不协调认知而扭曲。因此,个人要把握人生的发展轨迹和发展方向必须理解和把握这个由政治社会构成的生存境遇。只有在理解和把握这个生存境遇的基础之上,人才能构筑起自己的日常生活体系,这个日常生活体系才会被主流社会所认可,才会被纳入到有序的社会生活轨道上来。而一个人之所以能够理解、把握,就是因为一方面他能意识到社会对他的要求,另一方面他能意识到自己应该对社会所担负的态度和责任,即他意识到自己是一个政治人,必须具备一定的政治素养。也就是说,这种理解、把握是建立在思想政治素养的知识平台上的,通过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积累政治素养,并运用政治素养去理解、解释周遭生存境遇。这种解释、理解的过程就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作用过程,也就是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受教育者政治社会化的过程。[6]

可见,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以促进受教育者政治社会化为目的的一种实践活动,其实质就是使受教育者的政治素质逐步满足社会、阶级要求的过程。如前所述,意识形态的国家机器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属性,而促进受教育者政治社会化恰恰是这一本质属性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展开形式。或者说意识形态的国家机器是思想政治教育本质属性的静态表现,而促进受教育者政治社会化则是思想政治教育本质属性的动态表现。

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在其动态展开过程中亦表现为促进受教育者政治社会化,其根本任务就是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广大人民群众,培养和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二、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属性

思想政治教育与不同的社会制度相结合,使其具有该社会形态的特征。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为灵魂的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鲜明的人学性。

所谓人学,是指从整体上反思人的生存和发展、人的本质与价值的学问。马克思主义批判地吸收人类文明成果,创立了实践唯物主义人学。其人学观将人理解为一种生成性的存在,认为人是能够不断地进行自我否定和自我超越的可能性的存在者,将人理解为一种为过去、现在与未来时空规定的有机整体,人的过去与现在都在其未来的规定中获得意义。

基于马克思主义人学观,所谓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学性,就是指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能够真实坚持和实现以“现实的人”为出发点,坚持以人为主体,通过研究和正确引导人的需求,激励和调动人的积极性、创造性、主动性,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这是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不同于其他社会形态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属性,是由党的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和社会主义本质所决定的。

(一)党的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决定了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人学性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党的执政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以人为本,不仅主张人是发展的根本目的,而且主张人是发展的根本动力。以人为本,是以广大的人民群众为本,这里的人,不是抽象的人,也不是某个人、某些人。这与马克思主义人学以“现实的人”为出发点是相呼应的。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担负着对受教育者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受教育者头脑的任务,既是宣传中国共产党执政方针的重要途径,又是党的执政理念得以体现的重要阵地。这就决定了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要坚持以人为主体,通过研究和正确引导人的需求,激励和调动人的积极性、创造性、主动性,实现促进人全面发展的最终目的。具体来说,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学性,体现在通过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受教育者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组织之间的关系。第一,在人和自然的关系上,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通过环保教育,引导人们建立以人为本的可持续生活方式;第二,在人和社会的关系上,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促使社会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优化劳动者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社会环境;第三,在人和人的关系上,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强调公正,不断实现人们之间的和谐发展;第四,在人和组织的关系上,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各级组织既要注重解放人和开发人,为人的发展提供平等的机会与舞台、政策与规则、管理与服务,又要努力做到使人们各得其所。

可见,党的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决定了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必然具有人学性,反过来,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学性又体现着党的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

(二)社会主义本质决定了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人学性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和实现社会和谐。从社会主义的最高价值目标来看,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其实就表现为两个方面,即共同富裕和社会和谐。无论是共同富裕还是社会和谐,都要求在这一最高价值目标之下的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应具有人学性。

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最高价值目标之一,要求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人学性。众所周知,发展生产力既是社会主义发展的根本任务,也是资本主义发展的重要内容,但社会主义发展生产力和资本主义发展生产力在目的和结果上有着根本的不同。人民群众的解放和社会状况的根本改善,马克思认为:“这两者不仅仅决定于生产力的发展,而且还决定于生产力是否归人民所有。”[3](771)客观上,一个社会的生产力普遍发展了,人民群众的生活和社会状况都会有所改善,但生产力的归属才是决定社会性质的决定因素。在谈到未来的由社会全体成员组成的共同联合体时,恩格斯指出:“结束牺牲一些人的利益来满足另一些人的需要的状况”,“所有人共同享受大家创造出来的福利。”[3](243)无论是马克思还是恩格斯,他们所谈到的其实就是共同富裕,资本主义发展生产力的最终结果会造成两极分化,而社会主义发展生产力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共同富裕,这是两种社会的根本区别,由此也就决定了资本主义思想政治教育最终沦为为资产阶级的统治辩护,而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始终以人民群众的共同利益为出发点,贯穿人学性,其最终目的是通过尊重人、激发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成社会主义共同富裕这一价值目标的实现。这与马克思主义人学观主张的“人的劳动产生人的需要,而人的需要又是人类一切历史活动的动力”是相一致的。

社会和谐是社会主义最高价值目标又一重要内容,实现社会和谐也内在地包含了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应具有人学性。早在《共产党宣言》里,对未来的社会就有过这样的描述:“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3](294)用马克思晚年的话来讲,那是一种“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7](239)在他们看来,那样的社会是最充分的发挥人的各种能力和潜能的社会,是最大限度的满足人的各种正当需求的社会,整个社会趋于高度的协调与和谐。在这一社会和谐的价值目标引导下,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必然具有人学性,引导受教育者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构建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8]诚然,我国现在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可能实现高度的社会和谐,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把社会和谐作为社会主义的最高价值目标,并为之不懈地努力奋斗。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应为这一追求作出贡献。

所以,认识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学性,并在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贯彻人学性,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

综上所述,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当今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强烈的政治性,与资本主义思想政治相比,又具有鲜明的人学性。作为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深刻认识这一点,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手段,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充分发挥保障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的积极作用。

[1]黄菊、蓝江.作为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思想政治教育—一个思想政治教育元问题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91.

[2]崔健、邓艳葵.近年来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研究述评[J].实事求是,2010(3):112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亚里士多德全集:第8卷[M].苗力田,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

[6]叶丹红.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内涵、特点及途径探讨[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4).

[7]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8]赵自力.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论研究综述[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08(2).

猜你喜欢

本质属性人学受教育者
试论人民性是中国共产党的本质属性
少数民族地区初中数学学习弱势学生的成因分析及转化对策的研究
浅谈初中语文“三段六步”教学法的策略
《借东西的小人》:跟小小人学“说”法
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北人学没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家园忧思与人性之殇——“生态学”与“人学”视野下的“山珍三部”
浅论人才的本质属性
中国梦的人学新境及其希望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