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王朔小说的现代汉语完句问题研究

2012-08-15王静

关键词:成句王朔补语

王静

(绵阳师范学院文学与对外汉语学院,四川绵阳,621000)

基于王朔小说的现代汉语完句问题研究

王静

(绵阳师范学院文学与对外汉语学院,四川绵阳,621000)

在现代汉语中,可以完句的成分或手段有很多,从句子内部来说,有一些词类和句子成分,主要是虚词和修饰语成分;从句子外部来说,主要是各种语调和上下文语境、情境等。前者我们可以称为显性的完句成分,后者则可称为隐性的完句手段。这两种方式经常配合使用。

完句;虚词;修饰语;语调;语境

目前学界对于什么是句子,以及如何成句讨论的已经比较多了,但还有些问题没有解决。我们认为,关于完句,可以从狭义和广义两个角度来理解。

从狭义来说,确定完句成分需要排除上下文语境或情境,把一个句子单独抽出来,除去主谓宾等主干结构,其他能帮助独立成句的东西就是完句成分,比如定语、状语、补语;如一些动态助词、副词、时间词、语气词、能愿动词等。这是从句子的内部来说的。目前已有的对于完句成分的研究多是狭义的。

很多时候,我们没有认识到这些东西在完句时的重要性,也没有把这些虚词归入语法成分。比如在划分句子成分的时候,我们一般把“鸟飞了”划分为主谓结构,而“了”在完句时的语法地位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从广义来说,能帮助完句的除了一些词类和句子成分,还应该包括语调和上下文语境,情境,文化背景等等。这是从句子的外部来说的。我们认为排除语境虽然能说明一定的问题,但还不全面。每一个句子都不可能完全排除语境的干扰,句子都是要运用到交际中的。我们可以探讨在不同的语调和不同的语境下,不同结构的句子是如何完句的,即语调和语境对不同的句子如何起完句作用。

过去讨论完句成分的文章一般都是自编例句,而我们本着从语言事实中来,到语言事实中去的原则,从真实的语料中归纳整理出完句成分,可能更能反映语言事实。

本文将以王朔的两部小说《顽主》、《一点儿正经没有》为语料,研究广义的完句成分,包括句子内部的完句成分和外部的完句手段。在确定完句成分时,主要运用删除法。

一、词类的完句作用

从收集的语料来看,具有完句作用的词类包括:助词,副词,时间词,语气词,能愿动词等。

(一)助词的完句作用

有完句作用的助词主要是动态助词,包括“着”、“了1”、“过”等。这些助词主要是帮助句子表达出动作或事件的时间性和过程性。

“了1”要独立完句,用于“SVO”表示非经常性的动作或非具体的动作时。如果表示的是经常性或具体的动作,需要和其他完句成分(如副词、数量结构、语气词等)一起配合使用。如:

(1)我也流了泪。(王朔《顽主》)

(2)大白猫“噌”地从饭桌上跳下地,碰倒了一瓶牛奶。(王朔《顽主》)

(3)来了这么些人。(王朔《顽主》)

“着”在用于“N处+V+N”时可独立完句,否则需要与其他完句成分(语气词或副词等)配合使用,或者与动词结合作另一动词的状语。如:

(4)出门的时候天气很好,地上刮着晚风,天上挂着晚霞什么的。(王朔《一点儿正经没有》)

(5)丁小鲁笑着挽起林蓓,领头在前面走。(王朔《顽主》)

(6)马青和少妇愣愣地互相看着。(王朔《顽主》)

(7)后边人正看着咱们呢。(王朔《一点儿正经没有》)

“过”可单独用于“S+V”“S+V+O”“S+V+C”等句子。如:

(8)这论文我们上学时传阅过。(王朔《顽主》)

(9)你是不是上过大学?(王朔《顽主》)

(10)我听说过。(王朔《一点儿正经没有》)

要注意的是,心理动词、瞬间动词等后面不能用“过”。如:*我知道过;*我毕业过。

(二)副词的完句作用

包括表时间的(正在,在,将,将要,已,已经等),表频率的(经常,常常等),表程度的(非常,很,特别,十分,比较,有点儿,挺,相当,太,最,真等),表语气的(也许,兴许,没准儿,大概,一定,的确等),表范围的(都,只)等。如:

(11)和他们在一起我总是很快乐。(王朔《顽主》)

(12)我发觉你特深沉。(王朔《顽主》)

(13)可我们经常上当。(王朔《顽主》)

(14)她知道我来一定会来。(王朔《顽主》)

(15)男人都卑鄙。(王朔《顽主》)

这些副词主要用于“S+V”“S+V+O”“S+A”等句子。有的可以独立起作用,有的需要跟别的完句成分搭配使用。其中,程度副词主要用于“S+A”句子,可独立起作用。

(三)时间词的完句作用

时间词包括表示过去时间的,现在时间的,未来时间的等。其中表示过去、现在时间的需要与其他动态助词一起起作用,表示未来时间的可独立起作用。找到的例子较少。如:

(16)他刚才骂你来着!(王朔《一点儿正经没有》)

(四)语气词的完句作用

主要是句末语气词:“了2”,“着呢”,“嘛”,“啊”,“吧”,“呢”,“吗”等,涉及陈述、祈使、疑问、感叹等语气。主要适用于“S+V”“S+V+O”“S+A”等句子,以及非主谓句,如单个“N/A/V/Adv”或短语。如:

(17)你们人手够了。(王朔《顽主》)

(18)我想和你说的话多着呢。(王朔《顽主》)

(19)不是正义感不正义感,本来嘛。(王朔《顽主》)

(20)我在台上还纳闷呢。(王朔《顽主》)

(21)进来吧。(王朔《顽主》)

(22)天哪!(王朔《顽主》)

(23)你觉着你活着有劲吗?(王朔《顽主》)

(五)能愿动词的完句作用

包括表示必要、可能等情态意义的(应该,应当,该,能够,可以,可能等)和表示意愿的(愿意,乐意,肯,想,要)等。主要适用于“S+V”“S+V+O”“S+A”等句子。如:

(24)你应该安慰我。(王朔《顽主》)

(25)我敢惹你。(王朔《顽主》)

(26)马青想加入咱们作协。(王朔《一点儿正经没有》)

以上词类能起完句作用,主要是为了满足句子表达时体意义的需要。尽管汉语没有像英语那样鲜明的形态变化,但任何语言都有表达时体意义的手段,汉语也是一样,汉语不是依靠形态变化来表达时体意义,而是通过词汇方式来表达。如动态助词,时间、频率副词,时间词,语气词“了2”等,显示事件或动作发生的时间,过程,状态。能愿动词表示可能或意愿,动作或事件一般是发生在将来。除此之外,其他副词和其他语气词,主要的、表达说话人的态度,情感,因此也是完句的重要成分。

二、句子成分的完句作用

有完句作用的句子成分包括定语,状语,补语。

(一)定语的完句作用

定语在一般句子分析的时候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其实很多句子是需要定语才能完句的,比如名词谓语句,双宾句,存现句,判断句,需要形容词短语或数量短语等作定语。其中数量短语作定语还需要与其他完句成分如动态助词等配合使用。如:

(27)这在过去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事……(王朔《顽主》)

(28)中国老百姓真是世界上最好的老百姓。(王朔《顽主》)

完成了12处大型泵站更新改造安全鉴定报告的复核工作,组织专家对27处泵站项目的规划任务完成情况、实施效益效果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评价。

(29)丁小鲁潦草地写了串阿拉伯数字。(王朔《顽主》)

(30)“噢——”台下一片哄声。(王朔《一点儿正经没有》)

(二)状语的完句作用

状语在“S+V”“S+V+O”“S+A”等句子中都能起完句作用。前面词类里提到的时间词、副词、能愿动词等一般都是作状语,这里我们再看看其他的状语,如介词短语(“在”“比”等),可以是具体的,也可以是抽象的;描摹状态的状语等。如:

(31)一个年轻的少妇在自己的公寓里横眉立目的臭骂马青。(王朔《顽主》)

(32)杨重还了魂儿似的活跃起来。(王朔《顽主》)

(33)大会继续庄严隆重地进行。(王朔《顽主》)

(34)你比你想的要有用得多。(王朔《顽主》)

(35)要说起来比你们难。(王朔《一点儿正经没有》)

(三)补语的完句作用

补语在汉语中完句作用特别强,几乎所有的补语都可以完句。包括结果补语,情态补语,可能补语,趋向补语,程度补语,数量(时量、动量)补语,时间、处所补语。其中,除了可能补语和时间、处所补语,其他补语一般需要与其他完句成分一起使用。主要适用于“S+V”“S+A”等句子。如:

(36)客厅里的人聊得挺热闹。(王朔《顽主》)

(37)我累坏了。(王朔《顽主》)

(38)爵士鼓惊天动地地响起来。(王朔《顽主》)

(39)大家把牌纷纷扔到茶几上。(王朔《顽主》)

(40)我被人拧过,杨重老被人拧,脱臼好几回了。(王朔《顽主》)

(41)大胖子哼了一声,瘦高挑傲然一笑。(王朔《一点儿正经没有》)

在“把”字句中,动词不能是光杆动词,需要重叠,或者带上动态助词、补语,如例(39)。“被”字句也是一样,动词不能是光杆动词,否则前面也需要副词,如例(40)。

定语、状语、补语能起完句作用,主要是为了满足句子表达信息的要求。语用学中合作原则其中有一条量的准则,所说的话必须满足交际所需的量;所说的话不应超出交际所需的量。这里主要运用的是前一条,即信息量要足够。只有主干的句子信息量是不够的,需要定、状、补语等来补充完整,凸显与名词或动词相关的其他方面,如数量、性质、情状、结果、程度、趋向、时间、处所等。

三、语调的完句作用

有完句作用的语调包括陈述,祈使,疑问,感叹,尤以后三者的作用较强,有些结构不完整的句子在这些语调下都可以成句。

(一)陈述语调的完句作用

如果不依靠前述的词类和句子成分等完句成分,陈述语气在下列情况下可以独立完句:否定句,心理活动动词作谓语的句子,关系动词作谓语的句子。如:

(42)你不正常! (王朔《顽主》)

(43)我发誓。(王朔《顽主》)

(44)她叫刘美萍,卖手绢的。(王朔《顽主》)

(二)祈使语调的完句作用

祈使语调在很多情况下都可以成句,很多句子,甚至只有主语或谓语的句子都可以成立。但有时候需要语气词或一些其他成分帮助完句:“一点儿”、“一些”、“一下”等,表示动作或性质的量。如:

(45)请同志们跳舞。(王朔《顽主》)

(46)你来。(王朔《顽主》)

(47)喝吧。(王朔《顽主》)

(48)严肃点。(王朔《顽主》)

(49)争取一下。(王朔《一点儿正经没有》)

(三)疑问语调的完句作用

疑问语调有时候不需要疑问语气词也可以成句,有时是重复前文句子中的一部分。如:

(50)(奖品定为每位获奖者一台空调怎么样?)每位?(王朔《顽主》)

(51)(你这儿有牌吗?)你想玩?(王朔《顽主》)

(52)昨晚偷的——这些坛子?(王朔《顽主》)

(53)万人大餐厅?(王朔《顽主》)

(四)感叹语调的完句作用

感叹语调完句作用也比较强,单个的名词、形容词、动词、叹词或短语等都可以。有时需要“多么”“太……了”“真”等或语气词辅助成句。如:

(54)多么壮观!多么令人激动!(王朔《顽主》)

语用学中合作原则其中一条量的准则:所说的话必须满足交际所需的量;所说的话不应超出交际所需的量。这里主要运用的是后一条,即不说多余的话。在有语调的情况下,语调可以起到完句作用,句子结构没那么完整也可以成句,完成交际。

四、语境的完句作用

这里的语境包括上下文语境,情境,文化背景等。

(一)上下文语境的完句作用

在问答语境,对举语境中,很多不完整的结构也可以成句,如“S+A”,动词或名词短语。如:

(55)“说,说你臭。”“我臭。”(王朔《顽主》)

(56)“你喝吗?”“来一点吧。”(王朔《顽主》)

(57)“年轻人呐,你们是真不懂历史,难怪你们容易见异思迁。”嘘声,夹着窃笑。(王朔《一点儿正经没有》)

(58)“你打算给这主儿回信吗?”“回!”。(王朔《一点儿正经没有》)

(59)对对,还是你们作品深沉,我们无病呻吟。(王朔《一点儿正经没有》)

有始发句或后续句的补充,也可以完句。很多句子都是靠这个完句的。如:

(60)你漂亮、单纯,很多人都会围着你转,很容易就滑下去了。(王朔《顽主》)

(二)情境的完句作用

情境包括说话的环境,时间地点等,还有手势可以帮助成句,这时单个的名词、动词或形容词或短语等也可以表达完整的意思,完成交际。如:

(61)年轻人,很有前途的年轻人。(赵尧舜夸奖于观等人)(王朔《顽主》)

(三)文化背景的完句作用

我们认为文化背景也有完句的作用,不过暂时还没找到例句。

还有一些方式也可以完句,比如重叠或语序有时候也可以完句。

如:*他摇了头。——他摇了摇头。

*我看了书。――书我看了。

和语调一样,语用学合作原则中量的准则在这里一样适用。在一定的语境下,很多东西不言自明,所以句子的结构不需要太完整,否则反而显得累赘,不符合汉语的习惯了。比如问答语境下,答句尽可以省略其他成分,只说问题所指。

系统功能语法中,功能语法的概念功能也可以解释语境的完句作用。概念功能主要用来表达新信息或向听话者传递一定的未知内容。概念功能主要包括经验功能和逻辑功能。经验功能指语言对人们在现实世界和内心世界中的各种经历的表达。也就是说,反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中所发生的事、所牵涉的人和物,及与之有关的时间、地点等环境因素。即:谓核部分+环境部分。谓核部分之外,环境部分也非常重要,可显示出事情发生的时间、空间、情状等。语境就是显示事情发生环境的重要途径。除了语境,在句子内部,一些词类和句子成分也可以起到同样的作用。

在现代汉语中,可以完句的成分或手段有很多,从句子内部来说,有一些词类和句子成分,主要是虚词和修饰语成分;从句子外部来说,主要是各种语调和上下文语境、情境等。前者我们可以称为显性的完句成分,后者则可称为隐性的完句手段。这两种方式经常配合使用。并且,它们有的是可以独立对句子起完句作用,但有的需要跟其他完句成分配合使用,如数量结构。有的可对大多数句子起完句作用,有的却只能对某一类句子起完句作用,如程度副词只适用于形容词谓语句。

本研究对认清什么是句子、区分句子和词组、成句的标准等,都有理论价值,对国内中小学语文教学和对外汉语教学,也有参考价值。当然,本研究只是一个初步的尝试,还有些问题没有考虑到。完句是个很复杂的问题,涉及面广,难度大,在以后的研究中,我们还将做更多的工作,深入挖掘完句成分制约句子成句的原因,并为教学提供切实可行的建议。

[1] 贺阳.汉语完句成分试探[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4(4).

[2] 胡明扬,劲松.流水句初探[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9(4).

[3] 黄南松.试论短语自主成句所应具备的若干语法范畴[J].中国语文,1994(6).

[4] 金廷恩.汉语完句成分说略[J].汉语学习,1999(6).

[5] 孔令达.影响汉语句子自足的语言形式[J].中国语文,1994(6).

[6] 李泉.试论现代汉语完句范畴[J].语言文字应用,2006(2).

[7] 陆俭明.现代汉语中数量词的作用[M]//语法研究与探索(4).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

[8] 马真,陆俭明.“名词+动词”词语串浅析[J].中国语文,1996(3).

[9] 马庆株.结合语义表达的语法研究[J].汉语学习,2000(2).

[10] 马庆株,王红旗.关于若干语法理论问题的思考[J].南开语言学刊,2004(3).

[11] 马庆株.理据性:汉语语法的特点[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2).

[12] 司红霞.完句成分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J].汉语学习,2003(5).

[13] 王艾录.汉语成句标准思考[J].山西大学学报,1990(4).

[14] 王艾录.汉语成句理据再思考——以“鸟飞”“鸟飞了”为例[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5).

[15] 杨成凯.关于短语和句子的构造原则的反思——汉语语法特点散论之二[J].汉语学习,1993(2).

H146.3

A

四川省教育厅青年基金项目“现代汉语完句问题研究”(11SB092)

王静(1980—),女,博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为现代汉语、对外汉语。

猜你喜欢

成句王朔补语
趣味古文
初级对外汉语教材复合趋向补语引申用法考察
浅谈现代汉语补语的辨析
“NP V累了NP”动结式的补语趋向解读
王朔曾是全托孩子
如果王朔遇上韩乔生
当二锅头VS彝家米酒——王朔玩九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