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读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2012-08-15于泉蛟

关键词: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唯物主义费尔巴哈

关 巍,于泉蛟

(1.大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大连,116024;2.大连医科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辽宁大连,116056)

重读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关 巍1,于泉蛟2

(1.大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大连,116024;2.大连医科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辽宁大连,116056)

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从对费尔巴哈的清算出发,批判地形成了自己的思想体系,蕴含了他几乎全部思想的萌芽。作为重要的理论文献,《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钥匙,这内在的也要求我们对马克思的理想来源和主要理论问题进行梳理,尤其是理解康德、黑格尔哲学中的理论问题,这些共同构成了我们理解马克思思想理论的重要理论基底。

马克思;人;实践;历史

马克思的主要著作历经了历史的洗礼,在今天仍然是我们理论思维的不竭之源,这些一方面缘于马克思本人的真知灼见,一方面缘于我们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深入的挖掘其隐含的意义与价值,来源于我们对马克思文本的理解与解释。马克思的哲学文本的含义不是自在的,被给定的、现成的。我们对文本的理解活动也不是简单的主观性的活动,而是两个世界的相遇过程,是我们自身与真理遭遇的过程。马克思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下简称《提纲》)包含了几乎其全部重要的真知灼见,也是我们今天最为重要的理论来源,深入地解读、理解《提纲》是我们理解马克思哲学的重要路径。

一、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理论源泉

在十八世纪,理性之光照耀着人们,启迪着人们的思想,但是也带来了严重的问题:休谟的怀疑论作为重要的代表,以其自身的理论困难终结了人们知识的客观性,动摇了人类知识的大厦,康德系统地考察了人们的理性能力及其局限性,为人类的知识重新确立牢固的地基,包括黑格尔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百科全书式的形而上学的思想体系,展开了宏大的、神圣的理论历史。与黑格尔等人的观点不同,马克思在吸收前人的基础上,确立了自身世俗的历史观点,认为历史是有目的的,这个目的不是神圣的超越性,而是一种现实性、一种世俗性,是人类对自由和自我解放的追求。

康德探讨了人能够做什么,什么是人能够做的,他要求人对自身的认识和能力有清醒的认识。为此,他系统地考察了理性的认识能力以及理性和感性之间的关系。康德区分了感性、知性和理性,区分了理论理性与实践理性,并为人类的认识划定了界限,是人的认识能力永远不能超越现象界而到达本体,物自体完全构成了一个彼岸。康德的哲学为后人留下了两条通路,一条是我们如何从理性通达感性,这是费希特、谢林、黑格尔所选择的路线。另一条则是由感性通达理性的路线,这是马克思和整个现代哲学所选择的路线,这条路线是固执于人的有限性,以此为基础展开对人以及关于人的问题的思考。

黑格尔虽然使哲学达到了空前的统一性,但是却把有自我意识的人变成了纯粹的思维,丧失了活生生的人本身,而马克思哲学则对此进行了彻底的颠覆。马克思把从笛卡尔的“我思”开始,到黑格尔的纯思作了彻底的颠覆,黑格尔认为纯粹的思想自身既是内容也是形式,在黑格尔看来,概念是一个世界,而理性是存在于其中的,心灵就是这个世界,现实性也就是合乎理性的,理性在现实中复归于自身,而真理就在于全体的自由性和各个环节的必然性。

二、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的哲学继承与批判

马克思彻底地颠覆了黑格尔。马克思想要做的工作就是把这个无尚的、绝对的自我意识变成人的自我意识。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回到了康德对人的有限性的肯定和思考,而不是像黑格尔那样把自我意识夸大为了历史的自我意识,把历史看作是绝对精神实现自身的场所。

在《提纲》一开篇,马克思就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进行了批判,指出:“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观方面去理解。所以,和唯物主义相反,能动的方面却被唯心主义抽象地发展了,当然,唯心主义是不知道真正现实的、感性的活动的。”[1]6

在马克思看来,人的感性的活动是我们现实世界的基础,从前的哲学没有看到这一点,那么在这个现实的世界中,人的主要的实践方式是什么呢?马克思把它归诸于人的劳动。费尔巴哈的思想主要面对的是黑格尔,黑格尔抽掉了一切感性的东西,而费尔巴哈并不满意于这种抽象,而是诉诸于直观,马克思认为“费尔巴哈不满意抽象的思维而喜欢直观;但是他把感性不是看作实践的、人类感性的活动”[1]7——这是马克思和费尔巴哈的主要分歧。马克思认为这种诉诸于直观的思维方式仍然是传统的思维方式,在马克思看来,我们的世界不是抽象的,整个世界就是活生生的活动,费尔巴哈和其他人一样,都没能很好地理解人的现实的感性活动。在马克思看来,真理问题是人的实践问题,离开了现实的人的活生生的实践活动,真理就完全丧失了存在的意义。

马克思认为,那种用抽象或者直观的方式来把握世界仍然是把世界当作外在的对象,而这种方式是根本不能理解人的现实存在的。马克思认为,更为根本的是人在这个世界中,而这个世界就是人的感性的历史的活动所创造出来的,世界不是我们认识的对象,而是我们实践的对象。只有理解了在物的掩盖下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我们才能真正理解物是什么。所以,马克思认为整个世界的基础就是人的感性活动。

在《提纲》的第三条和第四条,马克思批判了十八世纪的唯物主义,指出,十八世纪的唯物主义在自然观上是唯物的,但是,在历史观上则是唯心的;在第四条中,马克思指出当费尔巴哈巴神圣的世界归结为世俗的世界之后仅仅是完成了一半的工作,马克思认为,我们更应该看到世俗世界本身存在的内在矛盾,这就是他要研究资本主义的主要原因,马克思的主要工作就是要消除资本主义的异化,从而使人摆脱异化实现自由的发展。

在《提纲》的第六到第十条里,马克思主要批判了费尔巴哈——认为费尔巴哈没有把历史和唯物主义统一起来,而把历史和唯物主义相统一的则是马克思的唯物史观。马克思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唯物史观的“物”不是外在的物,如果唯物史观的“物”指的是外在的物,那么唯物史观就变成了一种认识论。马克思的“物”指的是一种物质性的生产活动,他认为整个世界只有从这种物质生产活动出发,也只有如此我们才能解释整个世界。马克思说商品不是物,而是物之下的人与人的社会关系、生产关系。人是社会的产物,黑格尔就曾对此评价说马克思是深入到社会和历史的一度中去了。从而,马克思实现了唯物主义和历史的联系。

在社会和历史中活动的“人”在马克思看来也不是抽象的人,人在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不同时代的人之所以不同,是由于他们生活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人是历史的人,不是抽象的人,历史不仅仅是一个过去的东西,那种抛开历史的抽象的人是根本不存在的。这种人和人之间的类本质、这种普遍性的东西不是外在的、抽象的,而是为每个人所具有的,每一个人都存在于普遍的联系中。

三、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意义与价值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出版于马克思逝世之后。经由恩格斯在整理马克思遗物之时而被发现,恩格斯曾对《提纲》有过评价,认为《提纲》是包含着马克思天才世界观萌芽的第一个文件,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并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新世界观的产生。

第一,《提纲》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思想的重大转折。对费尔巴哈哲学的批判,标志着马克思自身哲学思想的形成,作为一种新的唯物主义的形成。马克思的唯物主义既与唯心主义是本质对立的,同时也不同于过去的旧唯物主义。从人的现实生活出发,从人的现实的实践活动出发,指出了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缺陷,力图从现实性的角度来理解人、理解人的现实的感性活动。而费尔巴哈作为一个典型仍然把理论活动作为人的本质活动,而没有看到现实的人的感性活动本身,只看到了人的自然存在的形态。不能说明人的真实的活动,也不能说明人的本质。

第二,《提纲》将实践作为了马克思唯物主义思想的出发点,而将立脚点归于人类社会。生活与社会中的人类的本质是实践。作为人类改造世界的感性活动,在人类的社会生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马克思的实践观点超越了旧唯物主义贬低、漠视人类的现实的活动而指专注于理论活动的基本观点,并以实践为基础理解人类的历史活动。实践作为人类改造世界的能动的创造性的活动,不同于旧唯物主义也不同于唯心主义的能动性,是马克思对旧哲学的批判与超越。

第三,《提纲》确立了新的认识论思想,对意识对象进行了新的理解。一直以来,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纠结于对人类认识对象的认识。意识是对象意识,这是无可争议的,但是对意识及其对象的理解则存在着严重的分歧。《提纲》的开篇,就对旧的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的意识观点进行了批判,提出了马克思的新的实践的理解方式。旧唯物主义对意识对象采取了直观的理解方式,就是从自然的形态来理解对象,因此,这个作为意识对象就失去了能动的发展,而变为僵死的、先在的,而非历史的、发展着的。但是,马克思也肯定了旧唯物主义正确的一面,就是将对象理解为客观的、不依赖于意识的独立存在。而唯心主义虽然发展了能动的一面,将意识的对象理解为主观精神能动性的创造性成果,但是却从唯心主义的观点将意识的对象理解为主观的。马克思则把意识的对象从感性方面、从人的实践活动的角度来理解,并在《德意志意识形态》动中将其具体化,从人的现实生活的角度,提出了“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而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现实生活过程”[2]并且,“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2]

第四,《提纲》对人和人的本质进行了新的理解。马克思从实践的角度理解人,将实践看作人的基本存在方式。并且,这个“人”不是孤立的抽象物,而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并且,并不存在着那种固定不移的人的本质,人的本质是在社会关系中形成的。并且,马克思将现实的人类活动归结为物质生产活动和精神生产活动,前者是基础,后者是由前者派生出来的。

第五,《提纲》蕴含了新的历史观点的萌芽,提出了把历史和唯物主义相统一的马克思的唯物史观。认为只有从物质生产活动出发,才能解释整个世界。实现了唯物主义和历史的联系。但是由于《提纲》的纲要性质,对这一问题马克思并没有给出详细的论证,而是在以后具体的哲学思想中确立了自己的根本观点。

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蕴含了马克思的理论体系的萌芽,对系统地研究马克思的思想,对指导我们的理论学习和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提纲的作用是提纲挈领的,马克思从对费尔巴哈的清算开始,批判地继承了前人的理论成果,提出了自己崭新的理论观点,作为马克思的重要理论著作《提纲》对我们理解马克思的思想发展和理论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

[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73.

[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A811

A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

关巍(1982-),女,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为哲学、伦理学。

猜你喜欢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唯物主义费尔巴哈
唯物主义何以言“否定之否定”?——“否定之否定”的“前世”“今生”与“再生”
他者的批判与实践思维方式的创立——《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一条的重新解读
从《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看马克思认识论的变革
费尔巴哈与孔子“爱”的差异及当代意义
费尔巴哈之火:一个现象学的分析
实践唯物主义不是方法
实践:马克思的新哲学观
浅谈《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实践意义
哲学唯物主义不必拥抱量子力学的多世界解释
“新唯物主义”与马克思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