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政策在结构型通胀治理中的作用探析
2012-08-15陈创
陈 创
财政政策在结构型通胀治理中的作用探析
陈 创
认为我国的通胀兼具全面性通胀和结构性通胀的双重特征,但结构性通胀特征表现得更为明显。分析了财政政策在治理结构性通胀中具有的优势,对充分发挥财政政策在反通货膨胀过程中的作用提出了建议。
财政政策;通货膨胀;结构性通胀;物价;税收
通货膨胀是一种可以通过观察某一价格指数的变动来判断的经济现象。可以用来衡量通货膨胀的指数很多,例如CPI和PPI,而最具代表性的是GDP缩减指数。每一种指数都代表着一种商品篮子的平均价格水平。若价格指数是因篮子里全部商品的价格上升引起上涨,则说明经济发生了全面性通胀;若价格指数只是因篮子里的一种或几种商品价格上升引起上涨,则说明经济发生了结构性通胀。发展中国家发生的通货膨胀,通常同时具备全面性通胀和结构性通胀的特征,而且相对来说结构性通胀特征更为显著。
一、我国通货膨胀的特征及原因分析
我国前几轮通货膨胀中,造成CPI持续增长的主要因素是猪肉、粮食和原油价格等普遍上涨,带动了食品价格的上涨。但我国社会总体上供求是处于平衡状态的,这表明我国的通货膨胀并不是由总供求失衡造成的,而是属于结构性通胀。我国经济运行中较为明显的问题是结构失衡,因此,反通货膨胀的关键在于抑制食品价格快速上涨。
引发结构性通货膨胀的因素主要有两种:第一,受突发性的自然灾害、国际重大政治事件和战争等外部冲击的影响,造成生活必需品因突然的短缺而价格大幅度上升;第二,不同生产部门间存在劳动生产率的巨大差异。在我国,农业部门的劳动生产率相对于工业部门和服务业来说就低得多。各部门之间的劳动生产率的差距不能在短时间内消除,劳动生产率低的部门的产品价格,必然会因为劳动力和资本的自由流动而持续上涨。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相对于以前来说,我国劳动力从农村转向城市的障碍不断消除,农民工的工资也呈现上涨的趋势。农民工工资的上涨必然会导致务农人员的逐渐减少,从而导致农产品价格不断上涨。因此,结构型的通货膨胀可能会伴随我国城市化的全过程。
二、财政政策在治理构性通货膨胀中的优势
财政政策作为国家对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之一,在社会总产品和国民收入分配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经济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财政政策主要作用于国民收入的分配与再分配领域,避免各经济主体间的利益分配出现过度的差距,它主要通过支出与收入两个方面来影响社会总需求的形成。政府可以通过直接调整财政政策来实现一定的目标,例如可以通过增税和压缩财政支出来控制过度的需求,通过减税、增加财政投资和国债发行等来刺激需求。相对于货币政策而言,财政政策主要作用于社会经济结构,对于供需总量的调节属于间接作用。政府通过财政政策对社会总供求的调节,是建立在其对经济结构调节的基础之上。财政政策在进行宏观调控的时候比较注重区别对待,对一些特殊的需要支持的领域例如“三农”、社保等领域可以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因此财政在结构优化方面的作用是无法替代的。
我国目前经济运行中存在总量供求的矛盾,同时对一些薄弱部门的投资十分缺乏,致使这些弱势部门的发展严重落后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平均水平。农业、教育、卫生和社会保障等弱势部门的滞后,严重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近些年来,我国的财政收入大幅度增长,这也为充分发挥财政政策的调节作用创造了条件。
另外,通过财政政策也可以有效治理投资过热和顺差过大。造成投资过热和国际收支顺差过大的原因,主要是我国实体经济的高回报率。导致高回报率的主要原因不是因为可以通过较低的成本从银行取得资金,而是因为土地成本、劳动力成本和资源成本等都比较低。因此,单纯依靠货币政策是不能解决问题的。要综合运用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以及行政手段等,提高投资成本,优化经济结构,从根本上治理投资过快和国际收支顺差问题。我国目前正处于优化经济结构时期,财政政策将会成为经济转型的重要推动力,在经济结构优化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运用财政政策抑制通胀的几点建议
财政政策在调节经济结构方面具有无可替代的巨大作用,我们应当充分发挥财政政策在治理结构型通货膨胀中的作用。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进一步明确财政功能定位
我国的财政政策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财政功能定位存在不确定性,一方面财政过多干预了经济的运行,另一方面在公共支出和建设方面又投入不足。财政必须积极专注于公共产品和设施等方面的投入,逐渐退出生产领域,尤其应该减少对一般的竞争性行业的投入。地方财政政策与中央财政政策存在目标取向不一,地方财政对中央财政政策的执行不到位。对此,应改进地方政府的“绩效”评定机制,理顺理清地方财政和中央财政部门之间的关系,加强中央财政部门对地方财政部门的管理,使地方财政相对独立于地方政府。
(二)强化税收对物价的调节作用
税收是目前国际上普遍运用的治理通货膨胀的政策工具。治理结构型通货膨胀,结构性的税收政策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通过结构性的税收政策治理通货膨胀,必须在税制上做到增减相宜,使各种税收优惠和减免政策得到贯彻实施。另外,可以通过新税种来调节各种不合理的价格。在增值税方面,应通过增加生产型增值税的实施范围和减少企业的税收负担,来有效减少成本上升对企业的冲击。对肉类、乳类等食品加工企业,要实施加工环节增值税的减免政策,以降低各种食品的价格,降低食品类产品对CPI的拉动作用。在企业所得税方面,为了优化经济结构,抑制结构型通货膨胀,可以对一些新兴产业和环保类企业以及中小企业,实行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与此同时,可以通过税收政策加大对企业技术创新与对外投资合作方式的支持,推动企业探索国际化的经营模式。个人所得税的征收,应当考虑提高居民抵御通货膨胀风险的能力,适度提高个税免征额。为了有效治理国际收支顺差过大引起的通货膨胀,可以在进口关税方面,鼓励资源类、节能类和关键零部件的进口;在出口关税方面,支持附加值较高的产品的出口,抑制各种高能耗和资源型产品的出口。对于国内短缺的产品和要素,要通过提高出口关税的手段来优先保障国内的供应。另外,为了纠正价格体系链条的错配,保证资源流动的有效性,可以通过新增税种例如资源税、环境保护税,理顺资源价格,推动要素价格体系的改革,刺激各种经济主体积极开发各种节能降耗的产品和技术。
(三)提高财政支出效率
目前我国的财政支出效率较低。财政投资效率低,财政补贴的不合理也扭曲了市场价格,财政过多干预了一些不必要参与的事情,对农产品价格的补贴方式需要改进。应该逐渐取消对能源、资源价格整体性的补贴。对公共交通、居民用电、用气等方面要进行相关的补贴,但要尽量避免发生能源补贴搭车现象。另外,要对不同地区、不同品种的粮食制定相关的补贴政策,优化农产品的最低收购价格制度,保证粮食供给安全。应该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积极支持科技农业的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四)加大对物资储备的财力支持
相对而言,粮食、蛋类、肉禽制品类的价格波动大,对物价总体水平的影响也很大。建立完善的物资储备和应急制度,不仅可以有效防范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的影响,也可以在短期内起到调节市场供给的作用。因而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这些重要商品的储备制度,并切实保证储备的充足。在财政政策方面,可以加大对各类物质储备部门的财力支持,并且监督其把握好物质储备的吞吐时机,维护市场的供求均衡和物价的基本稳定。
[1]王建新.抑制通货膨胀应充分发挥财政政策作用[J].中国财政,2011(8).
[2]熊平安.财政政策在通货膨胀治理中的作用[J].财政研究,2011(5).
[3]熊鹭.我国财政政策对通货膨胀的影响[J].中国金融,2012(3).
[4]范建军.结构性通胀可能伴随我国城市化全过程[J].发展研究,2012(2).
[5]潘健平.我国近期通货膨胀的形成原因及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12(8).
[6]刘丽欣,王营.浅析当前中国通货膨胀的现状、成因及治理[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2).
[7]王银枝.财政政策在当前反通货膨胀中的作用探析[J].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3).
F812.0
A
1673-1999(2012)15-0046-02
陈创(1987-),男,安徽怀宁人,安徽财经大学(安徽蚌埠233040)2010级硕士研究生。
2012-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