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以马克思主义引领当代社会思潮的思考

2012-08-15刘灿婷

关键词:时代化道德素质价值体系

刘灿婷

关于以马克思主义引领当代社会思潮的思考

刘灿婷

当代中国的社会思潮呈现出丰富多样的特点,并对社会意识形态产生种种影响。用马克思主义引领当代中国社会思潮,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一元性,又要尊重个人价值追求的多样性,并积极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时代化,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先进文化建设。

社会思潮;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文化建设

社会思潮是指在一定社会范围内具有相当影响力的带有某种倾向性的思想趋势。社会思潮是一种特殊的思想现象。互不相识的人们面对社会上的疑难矛盾,由于彼此间利益相近,经验与价值取向相似,对某种社会现象往往会不约而同地作出同样的反应。于是,他们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汇合成一种思想的潮流。在我国改革开放新时期,社会思潮丰富而活跃。要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就必须对各种社会思潮进行深入研究和正确引导。

一、关于社会思潮对意识形态的影响

在改革开放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各种思想文化相互碰撞、相互交融,各种社会思潮也不断出现。社会思潮是重要的社会意识现象,它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每一种社会思潮都有自己的代表人物,同时也与社会中的一部分人的利益需要相联系。当前中国社会既有积极的爱国主义思潮、社会主义改革思潮、科学社会主义思潮,也有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拜金主义思潮、利己主义思潮等,它们相互对立,相互冲突,形成了一种此消彼长的局面。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我国当代的主流意识形态,它是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核心的社会意识体系。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想意识和反马克思主义思潮,对社会生活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

二、用马克思主义引领当代社会思潮的立脚点

(一)坚持一元指导,正视多元并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和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市场经济主体多元化,生活方式多样化,价值观念多元化,决定了各种社会思潮相互间的激烈斗争。一个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的构建,关系到社会关系、社会集体和社会力量能否在很大程度上达到协调一致和团结统一。受各种社会思潮的影响,一些人在碰到一些具体问题时往往会离开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我们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一元性,又要尊重个人价值追求的多样性。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西方私有化思想渐渐蔓延到我国,有人开始鼓吹私有化。社会实践证明,私有化是违背我国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和改革方向的。在研究社会思潮时,我们应该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同时也要警惕西方国家在思想文化交流中的霸权主义。现实告诉我们,多元化的社会思潮是无法避免的,要正视多元化社会思潮存在的客观事实。多元化趋势要求社会和谐发展,主导意识更应该发挥导向性作用,为各种社会思潮提供平等对话的平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主导,就要区别对待假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思潮。马克思主义本身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它是在吸收和借鉴人类一切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在同各种思潮的对立统一过程中得以确立和巩固的。

(二)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随着我国民主进程的加快和与国际交流的日益加深,世界上各种社会思潮都会逐步向我国社会渗透。要在国际社会中拥有话语权,就应该勇敢地坚持自己的主张,并积极融入全球化潮流。积极、向上的社会思潮体现了一定阶级的利益和要求,有利于一定阶级、阶层在坚持主流意识形态中不断更新和完善。多元并存的社会思潮不断呈现以及特定社会思潮不断表现出的大众化倾向,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大众指导会产生影响。理论是实践的先导,理论的正确与否也需要靠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去检验。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依靠群众来服务群众。在与各种社会思潮的斗争中,不断地解决群众的问题,满足群众的需要,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现的过程。从知识精英到大众的广泛参与,已成为当代社会思潮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由于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大众的思想价值观念、知识结构体系日趋丰富,网民对各种社会思潮的传播使得大众的广泛参与成了当今社会思潮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需要注意的是,被大众所接受的社会思潮,通常是符合主体自身价值目标的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潮。没有一个正确的价值标准,就容易偏向一些错误的社会思潮,导致主流意识形态“边缘化”,而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泛滥。消除各种消极的社会思潮的不良影响,则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导作用。

(三)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

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当代中国社会思潮,抵制外来各种错误思潮和腐朽思想的影响。2009年9月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第一次提出了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重大命题。在当代中国占主导地位的社会思潮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如何更好地坚持并发展马克思主义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不能停留在思想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行动中,要在实践中坚持马克思主义。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要求把握时代本质、主题、特征,反映时代的理论思维、适应时代变化的潮流、紧贴时代变迁的脉搏。马克思主义社会思潮的主导地位是由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决定的,时代化是其理论自身的内在要求。恩格斯说:“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马克思主义总是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自己。在实践和创新中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第一要随着实践的深入加深对客观实际的认识,丰富马克思主义基本思想的内涵,推进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同一切错误思潮做坚决斗争;第二,根据新的实践,建立体现时代特征并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精神实质的新理论。

三、以马克思主义引领当代社会思潮的路径

科学对待当代社会思潮,深刻了解社会思想的变化趋势及其客观规律,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时代化,使马克思主义真正成为人民群众自觉接受的理论和行动指南。

(一)加强精神文明和道德素质建设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民主政治的进步,人们的思想意识和精神面貌也在发生重大的改变,这对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当明确,用马克思主义的指引加上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基本政治、经济制度的保障,还有人民群众的拥护,在大力推进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不断加强精神文明的建设,双管齐下,就一定能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道德素质是以约束心灵与行为为基本功能、以主观约束为主要特征、以保证心灵和行为不超出规范为主要作用。思想道德素质是一个人思想素质和道德素质内在统一的综合体现,是思想素质和道德素质的融合与统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根本目的就是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社会主义社会要由全新的人构成,因此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大众化能否得到真正实践,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因此,人的素质大发展是衡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程度的具有决定意义的指标。

(二)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在当前,我们的文化引导和文化整合最为重要的是在核心价值理念上取得共识,并且从文化根基和价值理想上取得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先进意识形态建设的核心内容,为意识形态建设提供了新的理论视野和方法论指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对于意识形态来说,不但具有整合不同意识形态的功能,而且还有抵御西方意识形态渗透的功能。前一功能,主要在于防止意识形态的分化超出合理的范围和限度,对不同意识形态进行整合,形成推动社会发展的主流意识形态,体现出导向性和包容性。我国的意识形态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但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并不排斥社会思想观念的多样化。正确处理思想文化的多样性与指导思想一元化的关系,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后一功能主要体现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国共产党在思想精神上的一面旗帜,有利于我们更坚定地坚持社会主义文化的前进方向,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主动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既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目标,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在面对西方社会发起的思想文化冲击时,如果放弃了我们的主流文化和主导价值体系的地位,那么我们民族的文化凝聚力将会被削弱。增强一个民族的凝聚力关键在于如何发展一个民族的文化。

(三)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

世界上每一个成熟的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的特有的文化形态和文化个性,而这特有的文化就成为民族亲和力和凝聚力的重要源泉。先进文化的大发展不受固有文化糟粕和外来消极因素的影响,只有保持自身的先进性并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才能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地更新和完善自己。在对待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方面,应将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和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用那些与时代相适应的时代精神来审视历史文化传统,使优秀的传统文化熔铸到时代精神中去。在对待西方文化方面,我们必须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交流,汲取各国文化之长,包括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先进的文化成果。主动引进吸收外国文化与积极防范抵御消极社会思潮两个方面要有机地统一起来。中国的发展,不能离开世界文明发展的大道。在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不能忽视社会主义道德文化建设。通过社会主义道德文化建设,要让文化的道德感染力渗透到大众的内心,规范和引导人们的行为。只有被大众认同并成为全社会行为的价值取向和道德标准的文化,才能整合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主流意识形态的确立对社会思潮的引领提供方向,确保社会意识形态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要通过社会主义道德文化建设,促进社会安定有序和谐发展的局面。

[1]宁先圣,石新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当代社会思潮[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2]周兴忠,孙晓辉.十六大以来关于当代社会思潮与社会意识问题的研究述评[J].中国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10(9).

[3]王建光.当代社会思潮及其对中国的挑战[J].探索与争鸣,2004(10).

[4]赵曜.当代中国社会思潮透视[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2(1).

[5]汪勇.社会思潮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挑战及应对[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

[6]朱士群.当代中国社会思潮:回应与引领[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4).

C912.67

A

1673-1999(2012)15-0019-03

刘灿婷(1987-),女,安徽定远人,安徽大学(安徽合肥230039)硕士研究生。

2012-05-11

猜你喜欢

时代化道德素质价值体系
习近平谈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不断推动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研究
——评《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研究》
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价值体系研究
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 促进道德素质的提高
浅析新闻记者的道德素质与责任
《青花瓷艺术品价值体系建构》摘要
浅谈中学生道德素质
《弟子规》与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时代化”视角下的毛泽东思想——兼论“国际时代”与“国内时代”及其关系
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青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