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楼中人西厢梦
——论《西厢记》对《红楼梦》的影响

2012-08-15张琼君

关键词:王实甫崔莺莺张生

张琼君

红楼中人西厢梦
——论《西厢记》对《红楼梦》的影响

张琼君

《红楼梦》作于《西厢记》成书五百年之后,并且深受《西厢记》的影响。在人物情节、语言风格、整体构思等方面,《西厢记》与《红楼梦》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在精神层面上,《红楼梦》对《西厢记》既承继又有所超越。

西厢记;红楼梦;承继;超越

第二十六回,当紫鹃要去给宝玉倒茶时,他又笑道:“好丫头,‘若共你多情小姐同鸳帐,怎舍得叫你叠被铺床?’”这句语出《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幺篇]若共他多情的小姐同鸳帐,怎舍得他叠被铺床。我将小姐央,夫人央,他不令许放,我亲自写与从良。”

《西厢记》同样是一部经典力作,不肯用一笔闲笔,王实甫以空灵之笔写红娘,实为莺莺作陪衬。张生说舍不得红娘叠被铺床,全从爱莺莺而起。宝玉套用此句,一再以此来传递他对黛玉的无限爱意。

杨绛在评论《红楼梦》时引用了16世纪意大利批评家卡斯特维特罗的名言:“欣赏艺术,就是欣赏困难的克服”,“好比一股流水,遇到石头拦阻,又有堤岸约束住,得另觅途径,却又不能逃避阻碍,只好从石缝中迸出,于是就激荡出波澜,冲溅出浪花来,这样他就把自己最深刻、最真挚的思想情感很完美地表达出来,成为伟大的艺术品。”[1]《西厢记》和《红楼梦》的作者显然都深谙此道,他们描写恋爱时笔下曲折跌宕,设置了重重关卡来考验一对海誓山盟的恋人,将外部阻挠和内心压力都刻画得淋漓尽致,以此见证永恒的真爱。

两部作品关于爱情的情节最突出的部分在于最后的结局,《西厢记》最突出的成就是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往《莺莺传》“始乱终弃”[2]的主题思想和莺莺的悲剧结局,把男女主人公塑造成在爱情上坚贞不渝、敢于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并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得到美满结果的一对青年。《红楼梦》不仅继承了崔张的纯洁和坚贞的爱情,更是冲破了至清代已是“才子佳人梦不醒”的俗套模式,从现实入手强调了传统道德观念对青年男女的束缚力量,以悲剧形式深化了其批判性的力度。

二、《西厢记》对《红楼梦》艺术风格的影响

《西厢记》的曲词华艳优美,富于诗的意境,可以说每支曲子都是一首美妙的抒情诗。曹雪芹在《红楼梦》中,通过林黛玉的口,称赞它“曲词警人,余香满口”。

除了前面举过的诸多绝妙好辞,仅从对男欢女爱这件事上的描写来说,王实甫的《西厢记》实在够雅致。“露滴牡丹开”、“嫩蕊娇香蝶恣采”,这种表达已经不追求写实效果了,而是将意境推崇到最高点。《红楼梦》通篇“晦淫”而处处“意淫”[3],比《西厢记》走得更远。林妹妹可以如莺莺那样出口成章、题诗作赋;没人的时候也“情思睡昏昏”;动情的时候“两颊飞红”;一段心事无人解的时候“泪光点点”;甚至也有一个性急直率的丫头紫鹃。但是,每当宝玉情不自禁要“越界”的时候,林妹妹一定会拉下脸来,认真地恼。真是禁书可以读,情诗可以作,心事可以烦,而“不可逾礼”,这就决定了它不可能让林妹妹也做出“柳腰款摆、花心轻拆”这样完整的身心交付的动作。这样说来,《红楼梦》在这一点上更是深得“中式审美”的风雅精髓。

《西厢记》虽是“大团圆”结局,但是却没有摆脱封建体制,喜中有悲;《红楼梦》有一个悬疑式结尾,在鲜花着锦时已经透露出未来的大散场,在大散场后又有可能的二次中兴,也是悲喜交加,可笑处不能不笑,伤心处忍不住伤心。语带机关,曲尽意留,这样的情感交织,是不是古人留给我们的独特的“互动方式”,从而让这两本名著常读常新。

三、《西厢记》对《红楼梦》人物的影响

《西厢记》所写的是美丽、圆融而又比较容易舒解之情。莺莺和张生虽历经千难万苦,但终于勾勒出“愿普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的美好图景,促成了后世无数青年的反封建礼教意识的觉醒。

如果说崔莺莺和张生是自我精神觉醒的领跑者,那么性情奇绝的贾宝玉和冰雪聪明的林妹妹便是崔张二人精神火炬的接力者,只是这接力的漫漫长路是以“殉道”的方式而达到终点的。

林黛玉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西厢记》迷。《西厢记》里的美女崔莺莺是她的偶像,她在她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一样倾城倾国,一样多情,都生在钟鸣鼎食之家,一个母亲死得早,一个父亲寿命不长。所以在她内心深处多愁善感,“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崔莺莺对幸福的大胆追求唤起了黛玉感情的觉醒。她想和莺莺一样与宝玉终成眷属,却又不能冲破封建势力的束缚,无法改变自己的处境。黛玉的命运比崔莺莺不幸,崔莺莺最后与心上人、新科状元张君瑞终成眷属。而林黛玉呢,爱上个呆头呆脑的贾宝玉,却竹篮打水一场空,所以崔莺莺是她的偶像。宝玉只能在失神落魄的时候才大胆向黛玉说出“心病”,黛玉也只在迷失本性的时候才把心里的问题直接痛快地问出来。这确实是清代的曹雪芹与元代的王实甫一个无法圆说的断点。

四、《西厢记》对《红楼梦》思想内涵的影响

《西厢记》是和《红楼梦》血脉最近,也是曹雪芹自己最为欣赏的作品,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二书的思想内涵有着精妙的相通之处。可以这样说,《西厢记》和《红楼梦》都有着超越了当时时代的女性自主意识和个性解放意识。

俗语曾言:“男不读《红楼》,女不读《西厢》。”怕的就是动摇封建礼教存在的两种最具代表性的思想根基:男尊女卑和专制主义。男尊女卑造成了男性特权和女性注定的奴役性的悲剧的命运;专制主义完全扼杀了人的自由和独立性,人也就丧失了反省礼教的能力而陷入礼教操纵关系之中,沦为工具和牺牲品,这就是封建礼教“吃人”的一面。在这种思想指导下,道学家们不是对这两部作品极尽诋毁之能事,就是大肆涂抹,连一贯英明者如金圣叹也以为莺莺以“相国千金”的身份,居然在大殿上对一个毫不相识的男子大送秋波,实在是件很不成体统的事情,所以,他就把“寺警”之前莺莺对张生表示好感的动作说白一律删无赦,并把由莺莺提出的只要破贼,何人都嫁变为由老夫人提出。这样,莺莺爱张生,也就算是不违母命了,如此就可谓“发乎情而止乎礼义”。这“不读”(注意是“不许读”、“不敢读”)正代表着社会设下对女性的种种歧视偏见,同时也不给代表着新生力量的青年男女任何追求个性解放的梦想和机会。

事实上,这正是两部巨作的精神力量让封建势力感到恐慌的关键。《西厢记》打破了种种磨灭人性的道德束缚,将能否勇敢追求自我幸福视为衡量女性价值的真正有意义的标准。而《红楼梦》更是自不待言。贾宝玉认为,“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儿,须眉男子不过是些渣滓浊沫而已”,他甚至为自己生有一个男子之身而感到无可挽救的遗憾。《红楼梦》彻底颠覆了以男性为重心的男性极权社会价值观,把女性的自我价值实现提升至一个全新的高度。

通过以上几点可以看出,《红楼梦》在情节、艺术和思想上都较之《西厢记》发展到新的高度。《红楼梦》不仅像《西厢记》一样歌颂男女之“至情”,更是将崔张稍显简单的恋爱提升到宝黛之间心灵相契合的灵魂深处的感情,而且对封建制度的揭露和抨击更加尖锐。

[1]徐柏容,郑法清.杨绛散文选集[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 1995:21.

[2]王颖.《红楼梦》对才子佳人小说的借鉴与超越[J].红楼梦学刊, 2005(1).

[3]林文山.论《金西厢》对《红楼梦》的影响[J].红楼梦学刊,1987(2).

[4]王实甫.西厢记[M].张燕瑾校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7.

[5]曹雪芹,高鹗.红楼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

[6]刘梦溪.情问红楼:贾宝玉林黛玉爱情故事的心理过程[J].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7]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组.红楼梦评论[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74.

book=106,ebook=457

I207.411

A

1673-1999(2012)14-0106-02

一、《西厢记》对《红楼梦》情节的影响

《西厢记》语言最多的是23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牡丹亭艳曲警芳心”,当黛玉看完《西厢记》,“只管出神”,宝玉禁不住笑着对她说:“我就是个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貌。”这句出自《西厢记》第一回第四折:“[雁儿落]我则道这玉天仙离了碧霄,元来是可意种来清醮。小子多愁多病身,怎当他倾城倾国貌。”这句话是《西厢记》中的张生在普救寺道场再度见到莺莺,倾诉自己对莺莺钟情时的话。显然,《西厢记》唤起了宝玉对爱情的向往,并借此词曲传达对黛玉的恋慕。

张琼君(1987-),女,四川内江人,西华师范大学(四川南充637002)文学院2010级硕士研究生。

2012-04-28

《红楼梦》的辉煌成就与以前的古典文学传统有着极密切的关系,其中的一个源头就是王实甫的《西厢记》。王实甫和曹雪芹生不同时,但同为文化巨匠、文学大师、写情能手,则地不为隔,易时可通。《红楼梦》作者并不回避自己的写作曾受到《西厢记》的影响。曹雪芹之于王实甫的《西厢记》,应该不愧为“有缘”的“后世知音”。

俞平伯曾赞《红楼梦》在二十三、二十六、五十二诸回“最特出的三节”中有着“原本西厢”的文学传统性,从而指出《西厢记》是《红楼梦》除了《金瓶梅》之外的又一个艺术源头。《西厢记》写的是张生与崔莺莺邂逅相遇、一见钟情,并实现了“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眷属”的美好爱情理想。这种“才子佳人”的爱情对于曹雪芹笔下的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也有一定的影响。宝玉才气不疏,黛玉更是聪慧无比,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他们两人第一次见面就“像在哪里见过一般”,“心里就算作旧相识”。这一见倾心的爱慕成了《红楼梦》情节发展的主线。《西厢记》对《红楼梦》的创作有很大的影响,其本身也在《红楼梦》中占据了相当的地位,是宝黛爱情发展的重要媒介之一,大观园的小姐们在日常生活和诗创作中也少不了以《西厢记》为题目。纵观《红楼梦》,关涉爱情的关目,粗数便有9处引用了《西厢记》之对白戏词来展示,2处化用。

猜你喜欢

王实甫崔莺莺张生
浅谈《西厢记》匠心独运的戏剧冲突
知否爱情为何物:对《莺莺传》中爱情的探究
浅谈苏州弹词改编本《西厢记》
原版崔莺莺,被渣男辜负的可怜人
一字一词总关情
——从曲中的副词分析崔莺莺的情感
《西厢记》与《牡丹亭》爱情心理描写差异探究
雷打冬
雷打冬
张生题字喻客
《西厢记》艺术管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