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助产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与“一对一”构建模式探讨

2012-08-15钟冬民谢琼华杨小兰

卫生职业教育 2012年10期
关键词:双师型助产双师

潘 越,钟冬民,叶 华,谢琼华,杨小兰

(1.河源市卫生学校,广东 河源 517300;2.龙川县妇幼保健院,广东 龙川 517300)

助产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与“一对一”构建模式探讨

潘 越1,钟冬民1,叶 华1,谢琼华1,杨小兰2

(1.河源市卫生学校,广东 河源 517300;2.龙川县妇幼保健院,广东 龙川 517300)

卫生职业教育是培养护理、药学及其他医学相关专业卫生技术人才的教育。卫生职业教育既是职业教育的组成部分,又是医学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发展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要基础。加强卫生职业教育的师资培养和学科建设,根据卫生职业学校的布局和师资队伍状况,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抓好“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建立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的“双师型”卫生职业教育师资队伍。从事卫生职业教育的专业教师应定期深入卫生服务工作一线,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和实践能力。同时高素质的在职卫生技术人员也可担任专业课教师或实践教学指导教师。

助产专业;“双师型”教师;“一对一”构建模式

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加强教师的临床实践技能,对保证教学质量、提高学校在社会上的竞争力、影响力,提高经济效益都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1],结合我校目前没有附属医院的实际情况,如何使卫生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质量与学生发展都有所提高,特别是卫生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中长期存在的“双师型”教师理论与实践教学能力提高缺少常规渠道的问题、“双师型”教师培养速度滞后于学生增长速度的问题、教学中临床医学理论内容和技术手段更新快而教学内容和技术跟进慢的问题、专业教师临床执业与临床技术人员从事理论教学活动合法性的问题、我校助产专业“双师型”教师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联系的问题、学生所掌握的技能和知识怎样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基层卫生事业的问题,都是我校助产专业教师面临的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1 我校助产专业“双师型”师资队伍的现状分析

通过调查发现,90%的专业课教师是从学校毕业后直接分配到卫生职业学校任教的,仅有10%的教师是从生产第一线调入我校任教的;许多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大多缺乏专业实践经验和必要的专业技能,有实际工作经验和临床实践技能的骨干教师和专业学科带头人缺乏;没有从医疗单位聘请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的比例严重失调;约60%的教师具有相应专业的第二系列的技术职称或技师资格,其中40%的“双师型”教师的第二系列技术职称主要是参加国家有关统一考试获得的;20%的“双师型”教师是一些具有技术职称的技术人员。与国家教育部提出的目标——到2010年,“双师型”教师占专业教师总数的比例应不少于60%,特别是35岁以下的中青年专业教师至少应经历两年以上专业实践锻炼相比,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

从我校助产专业师资队伍的现状来看,现有教师的数量、素质构成、经验阅历、实际工作技能都难以适应职业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要求。因此,我校提出助产专业“一对一”构建培养模式以培养“双师型”师资队伍。

2 “一对一”构建模式的内涵

“一对一”构建模式是指我校助产专业“双师型”教师与医疗卫生机构同专业的临床助产技术人员结成对子,共同完成学校的教学任务与医疗卫生机构的临床工作任务。“一对一”合作包括3个阶段:第一阶段,一位助产专业“双师型”教师与一位临床助产技术人员结成对子;第二阶段,一位助产专业“双师型”教师与助产专业的科室全体临床技术人员结成对子;第三阶段,助产备课组全体专业教师与妇产科全体临床技术人员结成对子。

3 助产专业“双师型”教师“一对一”构建模式具体方案的实施

(1)成立助产专业“双师型”教师“一对一”构建模式课题组,就具体实施方案进行策划、筹备。

(2)选定医疗卫生机构试点单位,开展合作协商,签订合作协议。由河源市教育局、人事局和卫生局领导牵头,我校领导分别与龙川县人民医院、龙川县妇幼保健院领导就开展“一对一”构建模式达成共识,并在此基础上签订“一对一”双方法人单位医、教合作协议书。根据协议书的要求,选定具有执业医师资格证书和教师资格证的助产专业教师,分别与妇产科、儿科技术人员组建“一对一”合作对子。开展具体的助产专业课堂教学、临床见习和临床助产轮值班工作,并制订详细的助产专业医、教合作的工作方案。此合作协议书的签订明确了双方在合作过程中各自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为保证该课题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医、教合作的双方符合医学教育教师资格和临床医师资格考试以及注册条件时,双方提供方便,互相协助,履行相关资格的报名、考证和注册手续。

(3)选定助产专业教师“一对一”结对子成员和医疗机构合作单位医务人员开展“一对一”合作。合作双方经协商共同制订合作计划书并严格按照计划开展课题工作。

(4)2010年6月我校助产专业3位“双师型”教师分别与合作单位——龙川县人民医院妇产科、龙川县妇幼保健院妇产科及儿科的3位相关临床技术人员共同填报了《卫生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医、教“一对一”构建模式申请表》,并得到了双方所在科室、单位的正式批准。

(5)2010年7月在有关业务领导的指导下,各助产专业“一对一”结对子成员到双方工作科室熟悉工作环境、了解有关规章制度;根据临床工作的实际情况,重新制订助产专业课程的教学计划,在新计划里,对教学课程的设置、内容的编排及内容的重点和难点都做出相应调整,使助产课程的理论知识更符合临床的实际需要。

(6)2010年7月至2010年11月,各结对子成员双方除完成临床科室以及教研组的授课任务外,各自到对方科室开始工作。助产专业教师在医院执业注册,开始临床实践工作,并参加科室的业务学习,讨论业务等活动;医院临床技术人员在卫校承担助产教学、参与集体备课、集体说课、集体听课和集体评课等教研活动,共同负责助产专业的课程实验、实训、见习任务。这样,医院成为了学校的第二课堂,学生的见习则由学校教师与医院的医生共同完成,教师也应熟悉医院的工作制度或工作程序,并在学生见习过程中认真指导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学生的见习效果非常好,这样学生的积极性也就高了。

智能测试控制中心(Intelligent Test Control Center,ITCC):整个系统运行的协助中心。它协调条码扫描仪,整机测试仪,管理装置,气阀,精度校准模块按照设定目标进行有序工作。

(7)最后根据“一对一”合作情况写出工作报告并撰写论文。

4 成果与结论

(1)“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与“一对一”构建模式解决了我校助产专业教师理论水平高,实践能力较弱的问题。

(2)“一对一”构建模式使得学校与医疗机构有机地结合起来,共同制订了完整的助产专业教学计划,可解决长期以来一直困惑卫生职业学校因缺乏附属医疗机构,临床学科教师兼职临床工作和临床卫生技术人员兼职卫生职业学校教学工作困难重重等问题。这样培养出来的助产专业的学生才是医疗单位最需要的人才;学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人才是医疗单位发展的动力,而且从长远来看,医疗单位和卫生职业学校本身就是利益共同体。

(3)该课题的实施可不断帮助临床学科教师提高实践技能,丰富实践经验,追踪医疗卫生技术发展的先进成果,了解医疗卫生服务的新规范、新方法、新动态、新标准等。

(4)通过“一对一”构建模式的实施,让人才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弥补了我校助产实验室设备落后的不足,为锻炼教师和学生的助产技能提供了场所。同时也解决了我校助产专业无兼职教师、教师教学能力不高、无渠道培养兼职教师的难题。而且临床助产技术人员的专业理论素养得到了提升,也为热爱医学教育工作的临床工作人员提供了教书育人的平台,使卫生职业学校的学生能零距离聆听临床大师的教诲。

(5)“一对一”构建模式的实施,为医、教双方合作人员第二职业执业资格证的考取和注册提供了合理、合法的执业注册机构。

5 讨论

由于目前对“双师型”教师的内涵存在多种不同理解,“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出现多样化,结合学校现状,我们提出了助产专业“一对一”构建模式。

5.1.1 涉及范围广、需要长期坚持合作“一对一”合作包括3个阶段,一位助产专业“双师型”教师先与一位同专业的临床技术人员结对子,在双方合作达到“双师型”要求后,教师通过在该科室一段时间的学习,和该科室所有助产技术人员探讨、协商临床助产技术,此时“一对一”合作就已扩展到第二阶段:一位助产专业“双师型”教师与该科室全体临床助产技术人员结成对子。最终形成第三阶段,即助产专业全体教师与该科室全体临床助产技术人员结成对子,这就决定了“一对一”合作的范围较广。但要建设一支相对稳定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改善卫生职业教育的教师结构,以适应人才培养的要求,“一对一”构建模式对卫生职业教育来说,是一项必须长期坚持的建设任务。

5.1.2 利益双赢“一对一”构建模式不是单向学习,而是双向交流,通过“一对一”构建模式提高教师的理论教学能力并丰富其临床实践经验;医院科室成为学校的“实验室”,医院临床助产技术人员成为助产专业的兼职教师,为学校助产专业的快速发展储备了人力和物力;学校助产专业“双师型”教师临床技能的提高可以为临床培养出更优秀的助产专业人才。从长远来看,医院和学校是利益共同体,通过“一对一”构建模式,不但使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而且双方互相帮助,共同提高,最终达到利益双赢。

5.2 影响助产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及“一对一”构建模式建设的因素

5.2.1 观念落后 思想不解放,对卫生职业教育的师资队伍,特别是对“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工作的意义和深远影响缺乏足够的认识,没有认识到教师行业是一种特殊行业,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整体素质。长期以来,由于我国推行的教师职称资格评定是以单一的学历文凭或教学职称为标准的,这导致了“重理论、轻实践,重文凭、轻技能”现象的发生,使部分卫生职业院校的领导及教师难以接受对教师“双师”资格和素质的要求,教师对实际工作技能的锻炼缺乏自觉性和积极性,阻碍了助产专业“双师型”教师“一对一”构建模式的发展。

5.2.2 招生规模的扩大,加大了教师的工作量,教师深入医疗单位的机会比较少 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我校在校学生增加了几倍,而教师人员编制紧缺,专业教师数量不足,课务负担很重,很多教师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由于精力有限,很难较长时间到临床第一线去锻炼。

5.2.3 相关制度不健全 要培养“双师型”助产教师,专职教师必须去医院参加临床实践。然而,医院没有相应的培养制度,导致专职教师进入临床后仅参加琐碎、重复的助产工作,体能消耗较大,同时又缺乏评判性、创新性及自主性,且这些占据了教师大量的备课时间,令教师感到枯燥乏味,觉得浪费了时间与精力。

6 展望

我校通过对助产专业“一对一”构建模式的实施,认为这种模式在实际中具有可行性,值得同仁借鉴。但学校在选择培养“双师型”教师的模式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建立相关培养计划及制度,在资格认定、职称晋升、工资待遇、考核奖惩等方面予以体现,而且培养模式多样化,调动专职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尽快培养一批“双师型”助产专业教师,提高教学水平,有利于培养目标的完成,更有利于助产专业的发展。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卫生职业教育发展的成败取决于从业教师的专业素质,面对卫生职业教育的现状,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这就要求我们尽快建立一支“双师型”师资队伍,而这也是卫生职业教育长足发展的保证。

[1]丁新民.校企合作探索知识型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新途径[J].继续教育,2008(1):90-93.

G40-03

A

1671-1246(2012)10-0029-03

猜你喜欢

双师型助产双师
宫底按压助产法在产房助产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无保护会阴助产术配合分娩镇痛对促进自然分娩的积极作用
联用气囊仿生助产技术与分娩球为产妇助产的效果
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双师培养授课实践探讨
林秀娟 茶业“双师”
小学科学“双师课堂”中双师角色功能定位研究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与实施
吉林省经济转型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影响
新时期民办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民办高校转型背景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