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例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观察
2012-08-15黄群艳
黄群艳
高血压脑出血是神经内科的常见病、多发病,有高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的特点,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还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严重的负担,是目前医学界和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近年来,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病例,收到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全部41例病例均为我院住院病例,其中男性24例,女性17例,年龄(54~80)岁,平均年龄68.5±6.80岁,均有高血压病史,平均病史2年±4.5个月,均符合1995年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只制定的“高血压性脑出血”诊断标准[1]。入院时意识清醒12例,意识朦胧17例,嗜睡8例,昏迷4例,出血量均<30ml,出血部位:破入脑室5例,基底节区及内囊25例,丘脑11例。所有病例均为不同意手术治疗或非手术适应症者。
1.2 治疗方法 ①严密观察患者意识、瞳孔及生命体征变化,对占位效应进行性加重的病患及时进行手术治疗。②西医治疗:保持安静、绝对卧床休息、吸氧、保持呼吸道畅通;维持营养及水、电解质平衡;调整血压;20%甘露醇或20%白蛋白降颅压;在发病后24小时内应用止血剂,选用止血敏、氨甲苯酸或巴曲亭等;抗感染、积极防治各并发症;其他对症处理。③中药治疗:予自拟方:羚羊角粉3g(或山羊角粉30g),钩藤 15g,天麻 6g,胆南星 12g,竹沥 10g,郁金 15g,石菖蒲 15g,半夏 10g,丹参 10g,怀牛膝 10g,全瓜蒌 15g,黄芩 9g,三七粉5g(冲服)。加减:便秘者加大黄、枳实清热泻下以攻积;痰湿盛加龙胆草、山栀子、代赭石清热平肝;高热烦躁者加石膏、知母清热除烦。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意识不清者鼻饲给药,疗程均为4周。
2.疗效
2.1 疗效标准 参照相关标准[1],以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值的减少(功能改善)及患者的生活能力状态(评定时的病残程度)评定。①基本痊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减少91%~100%,病残程度为0级。②显著进步: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减少46%~90%,病残程度为1~3级。③进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④无变化: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减少17%以下。⑤恶化: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增加18%以上。⑥死亡。总有效率=基本痊愈率+显著进步率+进步率。
2.2 治疗结果 经过一个疗程后,41名患者中,基本痊愈8例(19.51%),显著进步 21例(51.22%),进步 9例(21.95%),无效或恶化2例(4.88%,1例因病情加重转手术治疗),死亡1例(2.44%),总有效率92.69%。
3.讨论
现代研究证实,高血压脑出血的病理基础是脑血管内发生变性的小动脉直接溃破或者形成的动脉瘤破裂,使得患者血液中凝血酶原被激活,产生大量的凝血酶,从而使纤溶系统被抑制,产生大量纤维蛋白,使全血呈高凝状态。同时患者颅内压也显著增高,引起脑血流量减少,脑灌注压下降,脑组织细胞缺血缺氧[2]。西医治疗的首要措施是控制血肿和高颅内压,预防脑疝和抢救脑疝。
本病属中医“中风”范畴,属本虚标实证。急性期病机复杂多样,但总离不开虚、火、风、痰、气、血6个方面,近代医家总结前人经验,认识到本病的发生主要在于肝阳化风,气血并逆,直冲犯脑[3]。治疗当平肝熄风,引血下行。平肝熄风可使上亢之阳得以潜藏,肝风得熄;引血下行可使上逆之气得以归经,又制肝阳上亢。中药方中羚羊角粉、钩藤、天麻平肝潜阳,镇痉熄风;胆南星、竹沥、半夏、瓜蒌、黄芩清热燥湿涤痰;郁金、石菖蒲解郁疏肝、开窍醒神;丹参、牛膝活血通络,引血下行;三七活血祛瘀。全方共奏平肝熄风,引血活血,豁痰开窍之功。通过本临床观察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能有效降低病死率,提高治疗总有效率。
1 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 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 -383.
2 陈平,文传志,蒋铭,等.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配合中医药分期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60例[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7,5(2):112-114.
3 周仲瑛.中医内科学[M].7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32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