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注射液中出现配伍变化的原因分析

2012-08-15冯瑞敏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14期
关键词:溶媒溶性注射剂

冯瑞敏

近年随着医药工业的发展,中药注射液广泛应用与临床,在预防、治疗疾病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独特疗效[1]。因中药注射剂成分较多,且制备工艺各不相同,成份含量不明确,而每种药物的溶解性能不同,同一溶媒对药物有效成份的溶解或稀释程度不同,而注射剂中不溶性微粒对人体的危害已引起医药界的高度重视。中药注射剂在临床上的配伍变化,可能会导致严重的不良反应,影响疾病的治疗甚至会出现死亡,引起了临床的重视与关注,本研究回顾性分析近年我院出现的关于中药注射液出现的不合理配伍现象,分析如下。

1 中药注射剂在配伍过程中混合液性状发生改变

1.1 配伍后混合液溶解度发生改变 中药注射液与其他注射液混合后,会产生沉淀反应,如复方丹参注射液与川芎嗪注射液配伍混合后,会产生黄棕色絮状沉淀[2],发生凝聚沉淀的主要原因为凝聚沉淀。同时溶媒溶剂极性发生变化,例如以非水为溶媒的溶剂常脂溶性高,极性小,而水为溶剂的溶媒则水溶性高极性大,当水溶性中药注射液与非水溶性中药注射液进行配伍应用时,因极性不一致,溶媒性质发生改变,而中药成分的极性差异很大,原来完全溶解的成份,出现溶解度下降的现象,从而出现沉淀;某些中药成分在生理盐水或含有缓冲剂的注射液中由于盐析作用而析出沉淀;同时几种注射之间在进行配伍时,由于混合的顺序不同,其溶解性能也会发生改变;同时注射液配伍之后没有立即应用,其放置的时间的长短以及放置的温度改变,均会导致中药注射液成分的改变;而且放置时间过长,其pH值也会发生改变,而导致酸碱度不同的成份发生沉淀或者因为发生化学反应出现沉淀。

1.2 配伍对注射液有效成分有影响 双黄连注射液与头孢唑啉配伍应用,杀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能力显著降低[3],穿琥宁注射液与维生素C配伍应用,药液颜色变成淡黄色,且放置时间延长及外置温度增加,都会导致药液颜色增加。在20℃时外观呈淡黄色,38℃时黄色加深,且随着颜色的变化,其含量也会降低[4]。一些药物与中药注射液配伍后,虽然外观无改变,但是其有效成份也会降低,例如清开灵注射液与复方氯化钠、维生素C、青霉素、林可霉素配伍,虽然放置8 h对其外观无影响,但是溶液的酸碱度会发生改变,有效成分含量降低。

1.3 配伍对注射液pH值影响 中药注射剂成分复杂,一般在固定pH值内各有效成分维持在一个平衡状态,如果PH的环境发生改变,不论变高或低均能使其的一部分成分的溶解度发生变化,如果溶解度降低,即会出现沉淀;沉淀的产生不仅影响中药的澄明度,发生混浊,而且还会改变中药注射液中的有效成分。氨基酸、生物碱、皂甙等有效成分会随着pH值的改变,会发生缩合、氧化、分解等反应,导致药物有效成分发生改变。茵栀黄注射液在不同的注射用水中混合,其有效成分也会发生变化。清开灵注射液在pH5.34时澄明度下降,而在pH6.8~7.5稳定,因此不宜与酸性药物配伍。因此中药注射液与其他药物配伍时,需注意混合药液pH值的改变,以确保配伍后有效成分。

1.4 配伍后热原与不溶性颗粒增多 各种注射液中全部有热原,药典规定了其热原及不溶性微粒的限量标准。而中药注射液与其他注射液配伍后,易造成热原叠加,而超过了注射液对热原的要求[5]。同时在配伍过程中,使中药注射液更易混配操作、环境污染、中药注射剂成分的稳定性差等,都导致了有害物质的增加。如复方丹参注射液与10%葡萄糖配伍后,微粒数比原输液微粒数显著增加,稀释度愈低,微粒数愈高。红花注射液与10%葡萄糖注射液混合后不溶性微粒显著增加,且随着红花注射液的增加不溶性行微粒也显著增多[4]。

2 解决对策

2.1 临床操作对策 注射液尽量采用一次性输液器,最好有终端滤器,尽量采用一次性包装。尽量减少操作环节,以防污染,操作中保持药液的无菌状态。护士在进地中药注射液与其他药物配伍配液时,需观察药物的有无杂质及沉淀,颜色是否有变异及澄明度,并要注意药品的批号,不要出现过期药物应用于临床的情况。中药注射液在与其他注射液配伍时,尽量现配现用,如果不得不放置,也要在配好后2 h即行给药。对于中药注射液首次使用的患者应加强观察,特别应注意用药后30 rain内的反应,一旦发现患者有异常迹象,如果出现瘙痒、皮疹、畏寒不良反应的早期症状时,需停止用药,寻找出现异常的原因,尽量在早期发现患者不良反应,早期给予停药及相应的对症处理。同时静脉输液过程中,不应直接经过莫非氏管添加其他药物,如果临床特别需要,则需先用相同的注射用水进行冲管3 min,才可加入其他药物。

2.2 同时也要注意滴注速度,其速度应以中药注射液说明书要求为准。如:丹参川芎嗪注射液、痰热清注射液、与长春西汀注射液均要求缓慢滴注;清开灵注射液在时行静脉滴注时,滴速应控制在成人40~60滴/min不,儿童20~40滴/min;康莱特注射液要求缓慢滴注,在给药初期滴速应较为缓慢,10 min内滴速为20滴/min,在患者逐渐适应后,无不耐受现象,可将滴注速度提高,即给药30 min后调整为40~60滴/min;艾迪注射液首次用药,给药速度15滴/min,30 min后调整为50滴/min。

2.3 配伍要根据中药注射液特点进行 临床两种药物配伍应用是十分常见的,配伍应用的前提是保证患者安全的基础上不降低药物不良反应。盐酸川芎嗪注射液根据其性质,可以临床与维生素B6、维生素C、胞二磷胆碱、地塞米松、氢化可的松、利巴韦林、庆大霉素、ATP、辅酶 A、西米替丁、阿米卡星、阿昔洛韦、替硝唑、甲硝唑、双黄连、头孢呋辛钠、头孢拉啶、头孢曲松钠、头孢塞肟钠、头孢唑啉钠、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均可以配伍使用。与青霉素、氨茶碱、氨苄西林、乳糖酸红霉素应谨慎配伍,与穿琥宁注射液、注射用头孢哌酮钠不宜配伍,临床上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配伍制剂,可按需要选用能够与之配伍的注射液。

3 讨论

临床上面临的多为病情较为复杂的患者,常需复合联合用药。因此,中药注射液常需与其他的注射剂型混合用药。临床上关于中药注射液混合用药,有许多配伍方法可供参考,但是大多数配伍结果均为体外试验,而体外实验的结果与体内过程具有一定的差距,经体外实验证实其配伍稳定和安全,未涉及体内环境对药物配伍过程的影响,而中药注射液其成分又非常复杂,因此关于中药注射液的临床配伍应用,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应充分考虑各药物pH值、温度、配伍输液稳定性等因素,配伍应用输液时需避免与多种药物混合静脉滴注,采用单一中药注射液配伍输液应用,做到安全、合理、有效的用药。

[1]庄洁.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与合理用药.继续医学教育,2006,20(28):15.

[2]张建玲.常用中药注射剂的配伍变化.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03,25(4):54-55.

[3]杨秋明,戴卫波.中药注射液配伍不当导致的常见问题探析.亚太传统医药,2010,6(2):125-126.

[4]谢苯械.红花注射液与葡萄糖注射液配伍后不溶性微粒变化的观察.中国药物与临床,2006,6(7):550-551.

[5]韦曦,吕超智,杨荔,等.中药注射液与输液配伍的不溶性微粒变化.中国中药杂志,2007,32(14):1477.

猜你喜欢

溶媒溶性注射剂
国家药监局关于修订辅酶Q10注射剂说明书的公告(2022年第11号)
附带溶媒药品有效期的风险防控管理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中参麦注射液溶媒选择合理性探讨
复合溶媒应用于阿维菌素结晶的研究
GC-MS法分析七十味珍珠丸中挥发油、脂溶性成分
我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不合理医嘱分析及药师审方体会
难溶性中药增溶方法对体外药效学影响的研究进展
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
3种常用抗病毒中药注射剂的配伍观察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成因及安全用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