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赛事筹办对我国社区居民全民健身的影响

2012-08-15

运动 2012年12期
关键词:体育设施体育赛事全民

谢 云

(天津体育学院,天津 300381)

体育赛事筹办对我国社区居民全民健身的影响

谢 云

(天津体育学院,天津 300381)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数理统计以及逻辑分析等多种方法,就体育赛事的筹办对我国周边社区居民全民健身的影响进行研究。研究表明,体育赛事的筹划、宣传及其举办,有效激发了周边社区居民的体育锻炼的热情,增强了人们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改善了社区居民体育锻炼的条件,促使小区配套体育设施的完善和扩建;另外,当地政府对体育基础设施投入加大,有利于具有地方特色的体育项目的挖掘与开展,从而推动了与当地体育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全民健身事业的有序开展。

体育赛事;社区居民;全民健身;影响

随着2008年第29届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华丽闭幕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第11届全国运动会的圆满结束,中国竞技体育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人们在尽情享受精彩比赛和取得的磊磊硕果的同时,不禁思考这些体育赛事的举办,促进了竞技体育的发展,但是对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有何影响,本文就这个问题展开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1 赛事的分类

田麦久(2002)认为,运动竞赛是在裁判员主持下,按统一的规则要求,组织与实施的运动员个体或运动队之间的竞技较量。依据运动员参加运动竞赛所持目的的不同,可将比赛分为竞技性比赛、训练性比赛、适应性比赛以及检查性比赛等。组织运动竞赛的要素有:(1)与竞赛活动的人群,包括组织者、参赛者、裁判员、管理服务人员以及观众,其中核心是参赛者;(2)竞赛活动的物质条件,包括竞赛的场所、设备、竞赛所必须使用的器材以及组织竞赛进行的必须用品等;(3)竞赛活动组织管理,包括比赛规则、组织规程、组织编排以及组织进行4方面。王守恒等 (2005)认为,体育赛事是一种提供竞赛产品和相关服务产品的特殊事件,其规模和形式手竞赛规则、传统习俗和多种因素制约。

自然辩证法认为,任何分类都必须遵守相应相称(子项之和等于母项)、同一标准以及按一定层次逐级进行这样一些基本原则。因此,把事物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就会有许多种分类,关键是分类要直观明了,对了解和研究事物有直观的帮助作用。

在本研究中,根据研究的需要,按照体育赛事举办的规格、参赛水平以及对国民的影响力,把体育赛事分为大规模赛事、中规模赛事、小规模赛事。

2 体育赛事对周边社区居民体育锻炼习惯的影响分析

2.1 体育赛事的筹划、宣传及其举办,激发周边社区人们的体育锻炼的热情,也推动了竞技体育的发展

大规模赛事中,奥运会的举办举足轻重,对当地的人们的体育锻炼意识产生了深刻的印象。2008年北京第29届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推动了中国竞技体育各项事业的发展,也促进了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2009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把每年的8月8日被定为“全民健身日”,彰显了国家全民健身的重视和迫切需求,对体育理念的把握和对未来我国体育发展方向的一个准确的定位。

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副司长续川认为,全民健身日的设立既是对北京奥运会的纪念,更体现出中国政府在北京奥运会后对全民健身工作的重视程度显著提升,这在“全民健身日”的字面上就有明显体现。社会各界对中国设立体育节日的设立,已经呼吁了很多年,却始终没能实现。北京奥运会后,国家就批准设立了“全民健身日”,这与北京奥运会中国竞技体育取得的优异成绩有关,国民受到了鼓舞。政府也意识到,应当让北京奥运会取得的成绩转化为全民受益,大众体育、全民健身无疑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另外,北京奥运会后,国家有关部门把《全民健身条例》的制订纳入了2009年国家立法计划。全民健身条例的实施会有力地推动中国全民健身事业的开展,各级政府在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的时候,做到有法可依,因此对这项事业发展起到了有利的机制保障。北京奥运会的举办对北京市民乃至全国人民健身事业的发展也产生了极大的激励作用。据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统计数据显示,北京奥运会后这一年,全国普通群众经组织或自发举行的群体活动数量超过了北京奥运会前的一年。北京市持续高涨的全民健身活动热潮就是一个典型。2009年6月20日北京市第7届全民健身体育节开始,政府指导和民间组织的乒乓球、篮球、羽毛球、网球、腰鼓、健身操等大型的群体活动超过了100项,全市参与体育活动的人数可能将创纪录地达到600万人。2009年8月8日是我国第一个“全民健身日”,近34000名太极拳爱好者在北京国家体育场“鸟巢”和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之间的奥林匹克景观大道上表演了太极拳。

每4年1届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运动会属于国内体育赛事中的大规模赛事之一。例如,在山东济南举行的第11届全运会,它的宗旨是“和谐中国,全民全运”,旨在让每一个公民都能亲身投入到体育锻炼,在强身健体的同时,也会体验到运动的快乐。运动健儿们在赛场中展现出来的拼搏精神,点燃了9300万齐鲁儿女的全运激情。在后奥运时代,全民健身热潮依然还在延续。

而像一些中、小规模的体育赛事,如国内各大职业联赛中的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CBA)的在各地的巡演,也会带来一股篮球风暴。

1995年《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开始实施之前,中国运动员在汉城、巴塞罗那奥运会上分别夺得了5枚和16枚金牌,1995年是一个分水岭,其后在亚特兰大、悉尼、雅典以及北京奥运会上金牌量节节上升。尽管这种现象很牵强,但是《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发布实施,推动了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体育人口相对增加,竞技体育后备人才也会相应的比较充足,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2.2 体育赛事的筹划、宣传及其举办,其过程中赛事项目的安排对周边居民体育锻炼项目选择产生迁移,增强人们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

改革开放让中国的全民健身出现繁荣景象,跳绳、跳皮筋、踢毽子、打陀螺、霹雳舞、健美操成为年轻人追求的时尚,中老年人则热衷于太极拳、气功等健身活动。奥运会比赛中,中国的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尤其是一些优势项目的比赛,使人们深深地迷恋上了体育锻炼,如优势项目中的乒乓球,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尤其是当运动员夺得金牌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时候,备受鼓舞。

不同形式的比赛,由于体育赛事项目设置的不同,大众对体育锻炼项目的选择会产生迁移,增强了体育锻炼的意识,积极投身到体育锻炼中去。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后,群众参与体育休闲活动的热情日渐高涨,为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专家认为,北京奥运会留下的最宝贵财富是全民健身运动的升级以及运动观念的转变,健身消费被群众普遍接受,并成为继饮食、服饰、娱乐、文化等消费热点之后的新时尚。

2.2.1 农村体育方面从1955年10月举办的全国第1届工人运动会,到1956年首次全国农村体育工作会议的召开,农村体育活动普及开展得非常好,国民体质得到了很大改善。1990年推出的“亿万农民健身活动”收效明显。20世纪90年代,晨(晚)练活动逐步进入农村居民的生活。2004年,国家体育总局首先倡导设立“农村体育年”,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广泛的推广和开展“体育三下乡”活动,其主要内容以体育健身指导、体育科普知识和体育场地设施等为主,从而丰富了农村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并形成一种长效发展机制。2005年以来,国家体育总局又提出了倡导发展“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长远思路及计划。因此,2007年制订了《“十一五”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规划》规划,5年之内中央和地方各投资30亿元来支持全国10万个行政村农民健身设施,使全国有1/6的行政村都设置了公共体育场地器材设施。

截至2009年,全国经常进行体育锻炼的人数占全国的28.2%,2010年突破40%。此外,群众体育各种制度不断完善,包括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广播体操制度和业余运动员技术等级标准等,进一步助推了全民健身事业。

2.2.2 学校体育方面学校体育和校外体育活动的主体是以青少年为主,很多学校片面地追求升学率,许多学生的体质下降。2006年12月23日,在北京召开的全国学校体育工作会议上,宣布启动了“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随后,在全国各地学校全面启动阳光体育运动。

2.2.3 职工体育、城市职工体育方面2001

年4月,全国开展“亿万职工健身活动”;国家体育总局相继于2007、2008两年期间在北京地区推出了近150项大型群众体育活动,为奥运会的成功举办营造出一个浓郁的全民健身氛围。

2.3 体育赛事的筹划、宣传及其举办,促使小区配套体育设施的完善和扩建,改善了全民健身的条件

大规模赛事的举办,体育设施的完善和扩建是不容质疑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举办,竞技体育比赛设施以及全民健身设施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北京市不仅有鸟巢、水立方等这样的大手笔,没有忽视全民健身设施的完善和扩建,如海淀区的具体做法是:加快4级体育设施网络建设,即以五棵松文化体育中心及海淀区内众多奥运场馆为代表,能够举办世界、国家级大型体育竞赛的体育设施;以海淀体育中心为代表,能够举办国家、市级体育竞赛的体育设施;以各街道、乡镇体育中心、体育公园或健身广场为代表,能够举办区级体育竞赛或全民健身表演的体育设施;以社区居委会和村委会室内外小型健身设施为代表,能够满足群众健身需求的体育设施。按照“不求大、不求全、不求洋,只求特、只求精、只求实”的原则,规划建设海淀新区体育设施。永丰文化体育中心作为园区、新区发展配套的体育设施,其定位以满足大众健身、休闲、娱乐为主,同时兼备体育比赛、训练的功能。积极推进温泉体育场、稻香湖高档体育休闲区和大西山浅山地带户外运动基地的规划建设。

一些中小规模的体育赛事的筹划、宣传和举办,也使周边的体育设施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完善,改善了居民参加全民健身活动的条件。我国全民健身活动开展比较晚,体育人口与发达国家相比较,存在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体育场地设施相对较少;人们没有形成“终生体育”的体育锻炼习惯和理念;另外,居民的健身运动缺乏科学系统的指导等。这些因素的存在也制约了我国全民健身质量的提高。

1995年6月,国务院颁布和实施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全民健身工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全民健身路径工程、全民健身户外活动基地以及扶植地方公共体育设施匮乏的“雪炭工程”等。截至到2009年,国家体育总局全民健身工程投入体育彩票公益基金26亿元,设立了全民健身活动中心157个、健身路径11337条、户外活动基地41个以及农民健身工程177113个等。

2.4 体育赛事筹划、宣传及其举办,地方政府对体育基础建设投资加大,有利于具有地方特色的体育项目的挖掘与开展

一届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也会对一个城市的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北京奥运会给北京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促进首都各项化事业的发展。第一,运会提升了城市建设管理和生态环境水平,加速了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的步伐;第二,奥运会拉动了投资和消费和进出口的增长;第三,奥运会的举办促进体制和机制的创新,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不断提高全体市民乃至整个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第四,大力发展各种体育事业,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加大对体育场馆设施及全民健身设施的投入,如北京奥运会承诺投资1800亿元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入130多亿元建设大批奥运场馆,还要完成城区900多万平方米的危旧房改造任务。

而中小规模的体育赛事的筹划和举办,也对当地全民健身运动产生深刻的影响。山东在搞好129个全运会比赛和训练场馆建设的同时,大力实施全民健身工程建设,规划建设了13类、881个全民健身工程。为了让民众更加便捷地参与体育锻炼,现在山东各大城市的“健身路径”已基本遍布城市各个社区,主城区形成了“15分钟健身圈”,即是让居民步行出门15分钟内就能找到健身场所。这相当于把健身俱乐部免费建到了居民家门口。而正在建设的国家级全民健身工程“青岛黄金海岸健身长廊”,设立在一条长达43公里的滨海大道上,目前已部分完工。“长廊”完全建成后将有18个健身区域点缀其中。在“长廊”的健身区域里,市民们在室外就能使用到跟健身房里一样的运动器械。

2.5 体育赛事的筹划、宣传及其举办,推动周边体育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与全民健身的相关产业的发展

一个城市的发展,仅仅经济领先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文化、体育等方面齐头并进。要发展体育及其相关产业,就要营造良好的体育氛围。2010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指导意见》颁布,明确指出要借鉴吸收国、内外大型赛事运作有益经验,探索和完善单项赛事和全国综合性运动会的市场开发与运作模式,积极支持地方举办有当地自然人文资源特色的体育赛事活动,鼓励企业赞助和举办商业性体育赛事,引进国际知名品牌的赛事活动,努力营造有特色、有影响的赛事品牌,从而推动体育事业的发展。

加快体育产业发展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成为推进体育改革、拓展体育事业发展经费来源、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举措。中国体育产业发展过程大体分为3个阶段:第1阶段(1979-1991年),即“体育搭台、经贸唱戏”阶段;第2阶段(1992-1996年),由配角转为主角进行立体化开发阶段;第3阶段(1996年至今),以市场调节为主逐渐形成规模的阶段。在3个阶段过程中,记录了中国体育产业化发展的重要足迹

体育赛事筹办、宣传及其举办过程中,其营销收入主要包括企业赞助、广告、公共关系、礼遇、门票收入、媒体转播、专利许可和销售规划、企业赞助、专利许可和销售规划以及集资筹款等几个方面。不同规模体育赛事的举办,大力地推动了周边地区体育产业的发展,如北京奥运会的许多场馆也促进了北京市居民全民健身的开展。北京奥运会以后,北京还将长期举办众多高水平的世界体育精品赛事。北京市有关部门正积极引进美国职业篮球联赛(NBA)、美国职业橄榄球联赛、A1世界杯汽车大奖赛及国际足球对抗赛等顶级商业赛事,并计划联手国家有关部门,积极申办世界杯足球赛、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世界游泳锦标赛、铁人三项世界锦标赛等高水平的单项赛事,还有意申办“劳伦斯”体育大奖评选等活动等。这也推动了相关体育产业的发展,北京各级各类全民健身活动常年不断,各种丰富多彩的群众性体育活动将持续掀起全民健身的高潮。

4 小 结

体育赛事的筹划、宣传及其举办,在推动竞技体育发展的同时,激发了周边地区人们的体育锻炼的热情,使人们对体育锻炼项目的选择产生迁移,增强了体育锻炼的意识;地方政府加大了对体育基础设施的经济投入,全民健身的场地器材设施配套更加趋于完善,有利于地方特色体育项目的挖掘和开展;赛事运作也推动了周边地区体育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全民健身事业的有利发展。

[1]田麦久.运动训练学词解[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2.

[2]王守恒.体育赛事的界定与分类[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3).

[3]孙小礼.自然辩证法讲义[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79.

[4]叶庆辉.体育赛事运作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3.

[5]刘超.我国体育赛事市场发展现状及营销策略问题研究[J].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2008.

[6]王蒲.运动竞赛方法体系的建构暨对抗性竞赛方法的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7.

[7]黄凤娟,付哲敏.大型体育赛事管理中的体育场馆选址问题的建模与分析[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0(3).

[8]田刚.大型体育赛事项目管理研究[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08.

[11]岳旺.后危机时代品牌体育赛事在我国的发展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1.

[12]白震,周云涛.后奥运现象的启示及应对策略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7).

G80-05

A

1674-151X(2012)06-001-03

10.3969/j.issn.1674-151x.2012.06.001

投稿日期:2012-04-13

谢云(1973 ~),讲师,博士。研究方向:运动训练理论与实践。

猜你喜欢

体育设施体育赛事全民
全民健身视域下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策略的探讨
全民·爱·阅读
比亚迪集团扶贫
体育赛事项目管理对体育赛事形象及其管理的影响
全民阅读 让师生遇见更好的自己
2022年冬奥会对中国体育赛事转播的影响
我国公共体育设施供需矛盾与解决路径
一场全民答题狂欢
商水县城关乡居民体育设施满意度调查研究
全民健身 参与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