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征青年乙肝表面抗原和谷丙转氨酶检测结果分析

2012-08-08陈继芬

当代医学 2012年20期
关键词:表面抗原乙肝感染率

陈继芬

乙型病毒性肝炎(Virus B hepatitis,VBH),是目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水平的重要疾病之一。我国是一个乙肝大国,乙肝感染率一直居高不下,据相关文献报道,1992年我国乙型肝炎感染率为9.75%,2006年乙肝感染率为7.18%。青少年是国家的栋梁,但是我国现在青少年的乙肝感染率也是不容乐观的,因此必须加强对他们进行乙肝健康知识的教育,保护青少年的健康[1]。下面结合2007~2011年孝南区应征青年的表面抗原和转氨酶的具体检查结果进行详细分析。

1 材料和方法

1.1 对象 2007~2011年孝南区应征男青年4497人,中位年龄19岁。检测对象均为内外五官科检查合格人员;根据户口所在地,将检测对象分为两组:一组为城镇组,城区四大街应征青年1327例;二组为农村组,孝南区各乡镇应征青年3170例。

1.2 血清标本 所有标本均空腹采血,肝素抗凝,分离血清,当日检测。

1.3 方法 HBsAg采用ELA法,HBVEIA试剂盒购于上海科华公司,批号061117,灵敏度Ing/ml;为合格部颁标准;ALT采用酶速率法。用日立7170A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日本)。ALT试剂盒为中生公司生产,批号070215,都严格按操作说明书操作。

1.4 试剂盒仪器 HBsAg由珠海丽珠生物有限公司提供的96T表面抗原检测试剂盒;ALT由上海科华生物有限公司提供的酶速率法液体双检测试剂;仪器有芬兰生产的全自动酶标仪和洗板机;日本日立70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1.5 判断标准和质量保证 ALT结果大于40U/L为异常,HBsAg按试剂盒判断标准判断结果;由卫生部提供的HBsAg质控血清(1ng/ml),朗道公司提供的定值质控血清。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PEMS3.1统计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比较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007~2011年应征青年HBsAg阳性率和ALT异常异常率结果(见表1)。

表1 2007~2011年应征青年HBsAg阳性率和ALT异常率结果

2.2 2007~2011年应征青年城镇组与农村组HBsAg、ALT检测结果(见表2)。

表2 城镇应征青年和农村应征青年组HBsAg、ALT检测结果对比

从上面两表的结果不难看出,我国青少年乙肝的感染率是不容乐观的,仅在表格中显示的2007~2011年孝南地区的应征青年的乙肝感染率就达到5%左右,并且在这些表面抗原阳性的人群中超过9%的人有转氨酶的升高,城镇组和农村组对比,农村组的表面抗原阳性率为5.96%,明显高于城镇组,但是城镇组中表面抗原阳性的青年有11.61%出现转氨酶异常,明显高于农村组。

3 讨论

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该病在世界各地流行,也是我国当前流行广泛、危害严重的一种传染病[2]。文献报道,1992年我国乙型肝炎感染率为9.75%,2006年乙肝感染率为7.18%。乙型肝炎病毒主要侵犯儿童和青壮年。乙肝感染后即可长期无症状携带,也可表现为急慢性肝炎或轻度肝损伤,进一步可发展为肝硬化、肝癌、肝衰竭,甚至死亡。乙肝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甚大,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世界性疾病[3]。

3.2 从统计数据可见 应征青年的乙肝感染携带率为4.96%,ALT异常率为9.54%;城镇应征青年的乙肝感染携带率为2.56%,ALT异常率为11.61%,农村应征青年的乙肝感染携带率为5.96%,ALT异常率为8.67%。城镇应征青年的乙肝感染携带率和ALT 异常率与农村应征青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城镇应征青年的乙肝感染携带率明显低于农村应征青年,而城镇应征青年的ALT异常率却高于农村应征青年。

应征青年作为特殊的健康人群,与社会各方面接触少,乙肝感染携带率(4.96%)低于一般健康人群的7.18%(2006年)。2007~2011年,应征青年的乙肝感染携带率有下降趋势。与文献报道1985~1999年孝南区应征青年乙肝感染率13.13%明显降低[4]。

从5年的应征青年HBsAg和ALT检测结果分析可得出,应征青年的乙肝感染携带率低于一般健康人群,但他们的乙肝感染携带率和ALT异常率在城乡之间存在有明显的差异,这也应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预防为主是控制乙肝危害的主要措施,同时要加强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是控制乙肝流行的重要环节。

[1]朱黎明,朱英杰.少数民族地区孕妇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调查分析[J].临床肝胆病杂志,2005,4(2):73-74.

[2]杨绍基.传染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22-41.

[3]陈俊元,李忠华,潘双舟,等.孝南区1985—1999年应征青年HBsAg阳性调查[J].职业与健康,2001,17(12):110-111.

[4]梁晓峰,陈园省,王晓军.中国3岁以上人群乙型肝炎血清流行病学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5,26(9):655-658.

猜你喜欢

表面抗原乙肝感染率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的截短片段P165在酵母中表达
英国:55岁以上更易染疫
乙肝妈妈:我该如何孕育一个健康宝宝?
胶体金与酶联免疫法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效果对比探讨
综合性护理干预在降低新生儿机械通气感染率的效果分析
76例妊娠合并乙肝的护理分析
BED-CEIA方法估算2013年河南省高危人群的HIV-1新发感染率
Ⅱ型肺泡细胞表面抗原与D-二聚体在医院获得性肺炎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可降低口腔癌患者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率
我哥这10年的悲欢离合乙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