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炎后肝硬化并低钠血症的临床诊治分析
2012-08-08朱吉生
朱吉生
肝炎后发生肝硬化腹水的病人常并发低钠血症,临床研究发现其并发率为59.4%[1],但在实际的临床处理中并发低钠血症的症状常常被肝硬化的临床表现干扰。为加强肝炎后肝硬化并低钠血症的认识,笔者选取我院90例肝炎后肝硬化并低钠血症的患者资料进行了综合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8年8月~2011年8月收治的肝炎后肝硬化腹水患者184例临床资料,其中发生低钠血症90例,病发率为48.91%,诊断标准为血钠<135mmol/L[2]。其中男68例,女22例,年龄25~69岁,平均年龄43.5岁。所有患者诊断结果均通过临床诊断及实验室辅助检查确定,90例并低钠血症的患者并发症情况为35例出现肝性脑病,18例出现肝肾综合征,28例发生上消化道出血,19例表现为脾功能亢进,22例出现自发性腹膜炎,7例为急性低钠血症。
1.2 电解质检测 通过电解质测定,90例肝硬化并低钠血症的患者中,29例(32.22%)血钠水平在13l~135mmol/L之间,43例(47.78%)为121~130mmol/L,18例(20%)患者血钠≤120mmol/L。有42例(46.67%)患者血钾测定水平<3.5mmol/L。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当P<0.05时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4 低钠血症与并发肝肾综合征和肝性脑病之间的关系
低钠血症与并发肝肾综合征和肝性脑病之间的关系见表1。不同的血钠浓度与肝性脑病及肝肾综合征并发率比较,均有P<0.05。这表明低钠血症与肝肾综合征和肝性脑病的发生有明确的相关性。
表l 低钠血症与肝性脑病和肝肾综合征的关系
1.5 低钠血症与Child分级的相关比较 低血钠与Child分级的相关比较见表2。Child B级患者与C级患者在不同的血钠浓度表现上,P<0.05,这说明低钠血症影响了患者病情的发展;在死亡率与不同血钠浓度的比较上,P<0.05,这表明低钠血症影响了患者的预后情况。
表2 低钠血症与Child分级及预后的相关比较
2 讨论
临床上肝硬化腹水的患者并发症主要表现为体内电解质的紊乱,常见的表现为低血钠症。陈科通过220例肝硬化腹水患者的临床研究得到[3],低钠血症的发生情况为101例(45.91%),本文90例患者研究得到并发低血钠为48.91%,合并低血钾为46.67%。这与文献及学者研究报道数据接近。
笔者通过研究发现肝炎后肝硬化并发低钠血症的主要原因有:(1)患者肝炎后发生肝硬化腹水时,血浆的渗透压发生变化,表现为晶体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都出现降低,从而使血液稀释发生低钠血症;(2)肝硬化腹水的患者大都出现肝功能受损的情况,这导致组织和细胞内的Na+不能通过主动转运的发生运送到细胞外面,同时细胞外的K+运输到细胞内出现问题,从而使细胞外液的Na+含量衰减;(3)发生肝硬化的患者通常日常饮食不好,同时长时间的低盐膳食,使生活中的钠摄入量减少,这也是疾病诱发原因之一;(4)肝硬化腹水的患者常伴有腹泻、呕吐、上消化道出血等临床症状[4],在治疗过程中腹水的减少以及日常利尿剂的使用可导致患者体内钠含量的流失。对于低钠血症较为严重的患者来说疾病进展原因多为早期低血钠症状的基础上使用利尿剂或者抽取腹水导致,本文研究中有7例患者为急性低血钠症,所致原因均为在入院接受治疗前使用利尿剂治疗及采取放腹水的措施,患者入院进行治疗时表现为嗜睡、头痛、血压降低等,血钠测试均小于120mmol/L,在入院接受治疗的过程中有2例患者因为抢救无效而死亡,所以针对肝炎后肝硬化腹水患者的治疗,应减少大剂量利尿剂的使用及单纯放腹水的疗法,并严密观察防止患者发生急性低钠血症,一旦发生问题,应及时处理。
本文研究得到,低钠血症与肝肾综合征和肝性脑病的发生有明确的相关性,同时低钠血症对患者病情的发展及预后都有一定的相关性。对于并发低钠血症患者的治疗,临床上以综合治疗为主。对于慢性低钠血症及血钠水平在125~135mmol/L的患者,临床治疗上应严格限制水的摄入,盐的摄入应适量调整,减少利尿剂的使用,促进血钠的升高。对于长期限盐治疗,饮食情况不佳所致的严重低钠血症或急性低钠的患者,治疗上应适量给予静滴高渗型盐水,减少水的摄入。由于给予静滴高渗型盐水可增加患者腹水的情况,因此应同时输入人血白蛋白,增加血浆的胶体渗透压,促进水的排出。对于合并低钾血症的患者,可通过补充氯化钾的方式纠正低血钾的症状表现从而提高患者血钠的水平。
[1]徐钊,江正辉.肝硬化腹水病人的低钠血症[J].中华内科杂志,199l,30(10):628-630.
[2]丘肇钢.肝硬化腹水的低钠血症[J].临床肝胆病学杂志,1994,10(3):165-166.
[3]陈科,朱云杰.肝硬化腹水并发低钠血症[J].临床肝胆病学杂志,2000,12(5):227-228.
[4]叶维法.临床肝胆病学[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192-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