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剂量阿立哌唑合并佐匹克隆治疗失眠症对照研究
2012-07-28王坚
王 坚
解放军第三〇三医院191临床部,广西 贵港 537105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压力、工作压力的加大,失眠者的队伍越来越壮大。据悉,失眠有各种类型,最严重的是病态的失眠。失眠症是一种以失眠为主的睡眠质量不满意状况,其他症状均继发于失眠,包括难以入睡、睡眠不深、易醒、多梦、早醒、醒后不易再睡、醒后不适感、疲乏,或白天困倦。失眠可引起患者焦虑、抑郁或恐惧心理,并导致精神活动效率下降,妨碍社会功能[1]。一般人群中失眠症患病率为10%~20%。因此,失眠已经严重威胁到人们的正常生活。目前,对失眠症的治疗因苯二氮类具有明显的副作用和形成依赖风险,而非苯二氮卓类药物治疗的应用日益被重视,但反复使用仍有易耐受情况,剂量会持续加大,增加不良反应发生。为扩展治疗新思路和方法,笔者采用小剂量阿立哌唑并佐匹克隆治疗失眠症获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录2010年1月~2011年11月期间我院门诊诊断失眠症患者共 102 例,年龄 18~60 岁,平均(31.9±9.6)岁,病程1个月~12年。诊断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中非器质性失眠症的诊断标准。患者主诉入睡困难与睡眠维持困难,包括难以入睡、睡眠不深、多梦、早醒或醒后不易再睡、醒后不适感、疲乏或白天困倦等,具有失眠和极度关注失眠结果的优势观念;对睡眠数量、质量的不满引起明显的苦恼或社会功能受损。排除与发作性睡病、呼吸等相关者,排除因焦虑症、心境障碍、精神分裂症等疾病所致者,排除因各种躯体疾病、精神活性物质或其他药物所致者,排除短暂性或因环境变化引起者,排除不愿合作者。就诊时患者服用过苯二氮类药物。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其中治疗组51例,男19例,女32例;年龄18~60岁,平均(31.9±9.4)岁;病程 2 个月~12 年,平均(2.6±0.8)年。 对照组51 例,男 18 例,女 33 例;年龄 19~59 岁,平均(30.8±8.9)岁;病程 1个月~12年,平均(2.6±1.2)年。 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予以阿立哌唑口腔崩解片5 mg并佐匹克隆片7.5 mg口服,每晚1次,对照组予以佐匹克隆片7.5 mg口服,每晚1次,服药时间为2周。
1.3 观察指标
治疗前及治疗第1周末、第2周末分别采用睡眠障碍评定量表(SDRS)进行评定,观测项目包括睡眠充分、睡眠质量、睡眠长度、失眠频度、失眠程度和醒后不适等指标;以SDRS减分率[(基线总分-治疗后总分)/基线总分]评价疗效:≥80%为痊愈,50%~79%为显著进步,30%~49%为好转,<30%为无效。有效率=(痊愈+显著进步+好转)/总例数×100%。治疗前后用药物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治疗前后进行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及心电图检查。
1.4 统计学方法
所得数据采用SPSS 11.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第2周末痊愈24例(47.06%),显著进步14例(27.45%),好转4例(7.84%),无效9例(17.65%),有效率为82.35%。对照组痊愈 13例(25.49%),显著进步 11例(21.57%),好转9例(17.65%),无效18例(35.29%),有效率为64.71%。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2.2 两组SDRS评分比较
治疗组治疗前SDRS分为(27.05±9.54)分,治疗的第1周末为(14.80±10.70)分,第 2 周末为(8.90±9.11)分;对照组治疗前 SDRS 分为(26.89±10.30)分,治疗的第 1 周末为(17.56±10.20)分,第 2 周末为(12.60±9.70)分。 两组治疗各阶段的SDRS分值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在治疗的第1周末和第2周末,治疗组的SDRS分值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见表 2。
表2 两组SDRS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SDRS评分比较(,分)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1;与对照组同期比较,△P<0.05
2.3 不良反应
治疗组15例(29.41%)出现不良反应,其中口苦12例(23.53%),胃肠不适 3例(5.88%)。 对照组 13例(25.49%)出现不良反应,其中口苦11例(21.57%),胃肠不适2例(3.93%)。两组不良反应均轻微,均能耐受,无脱落病例。治疗前后相比,所有病例无新增不良反应,TE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及心电图检查均未见异常改变。
3 讨论
据统计学资料显示,目前日本人失眠发病率在18%~23%之间,美国人在32%~35%之间,我国的失眠发病率在30%左右。失眠症是当今社会人们普遍存在的痛苦之一,它可能是除疼痛以外最常见的临床症状。美国1992调查发现,有1/3的成年人在过去1年内有过失眠,据预测,到21世纪中叶时,美国失眠人数将达到1亿人。世界卫生组织对14个国家15个基地的25916例在基层医疗机构就诊患者的调查结果显示,27%的人有睡眠问题,而且被诊断为失眠症的患者接近实际患者数的一半。流行病学研究发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环境的变化,失眠的发生率呈明显上升趋势[2]。据调查,有近一半的中国人在过去一年内经历过失眠[3]。
失眠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从短期效应来看,睡眠不足直接影响的是第2天的工作与学习,精神萎靡,疲惫无力,情绪不稳,注意力不集中。而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危害更是巨大和深远的:大多数患者长期失眠,越想睡越睡不着,越急越睡不下,易引发焦虑症;同时失眠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易诱发某种潜在疾病的可能,如植物神经功能失调,易患神经功能亢进等,出现手脚心多汗、心悸、心跳快、呼吸急促、肌肉收缩、颤抖、尿急尿频、胸部有压迫感、腹胀而泻、咽部阻碍感、多汗、四肢无力、麻木等症状;失眠对人的社会性也会造成极大的危害,由于长期陷入对睡眠的担心与恐慌中,人会变得多疑、敏感、易怒,以及相当的缺乏自信,这些势必影响其在家庭和工作中各方面的人际关系,从而产生孤独感、挫败感。
目前临床上治疗失眠症应用最多的方法仍然是镇静药物疗法,较常用的有苯二氮类和非苯二氮卓类催眠药物。苯二氮卓类药物具有安全、起效快、耐受性良好等特点,但易发生蓄积和宿醉现象,连续使用2周后就会产生药效学耐受致疗效降低,连续服用超过2个月,产生依赖的概率大大增加,骤停使用易出现紧张焦虑、易激惹、认知和精神运动损害、失眠反弹及戒断综合征等戒断反应[4]。多数失眠患者短期或长期依靠镇静催眠药物来解决失眠问题,因而出现滥用催眠药,导致患者对催眠药出现了依赖性、耐药性和成瘾,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研究发现脑干尾端与睡眠有非常重要的关系,被认为是睡眠中枢之所在。另外还发现睡眠时有中枢神经介质的参与,5-HT1A受体激动剂小剂量可以增加深睡眠和浅睡眠,大剂量增加觉醒,减少全部睡眠成份;5-HT2受体拮抗作用,可以明显增加深睡眠,减少觉醒和REM睡眠;轻度激动5-HT1A受体或拮抗5-HT2受体均可增加深睡眠,同时激动和拮抗这两种亚型受体在减少快速眼动睡眠和增加深睡眠方面具有协同作用[5]。而阿立哌唑对5-HT1A和5-HT2A受体有很高的亲和力,有5-HT1A受体的部分激动作用及对5-HT2A受体的拮抗作用,它能有效地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内5-羟色胺的含量。阿立哌唑的功能作用具有细胞类型选择性,其作用谱(激动剂、部分激动剂和拮抗剂)视细胞类型而定[6]。从这看来二者的作用机制有相似之处,推测阿立哌唑可能有启动人体的主睡眠机制的作用,能够有效地调节慢波睡眠和异常睡眠相的时间比。本研究的结果提示:治疗组的疗效及SDR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而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探讨。
[1]中国精神科学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M].3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18-122.
[2]杨晓斌,刘小彦,李秋媛,等.基诺族失眠状况随访研究[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11,21(1):5-7.
[3]赵忠新.临床睡眠障碍学[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3:1.
[4]杨玉玲,王雪婷,田玉双,等.酸枣仁治疗老年失眠症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3):258-259.
[5]靳照宁,库宝善,姚海燕,等.5-HT1A和5-HT2受体功能与觉醒、睡眠成分关系的研究[J].中国药理学通报,2000,16(2):208-211.
[6]沈渔邨.精神病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859-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