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压氧对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影响的初步探讨

2012-07-13广西玉林市第二人民医院内分泌科537000黄锦欢孙鹏飞覃灿彬赖海春张俊林

辽宁医学杂志 2012年4期
关键词:微血管高压氧糖化

广西玉林市第二人民医院内分泌科 (537000) 黄锦欢 孙鹏飞 覃灿彬 赖海春 张俊林

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是糖尿病特有的慢性并发症,主要表现为视网膜、肾脏等微血管病变,也是糖尿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我们在临床实践中观察到,高压氧对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有较好的干预和延缓作用,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86例2型糖尿病为2008年8月~2011年8月我院内分泌科患者。并符合以下条件:1)初诊2型糖尿病,糖尿病的诊断按1999年WHO的诊断和分型标准。2)进入本研究前均签知情同意书。3)年龄35~60岁。4)入选时眼底检查未见异常,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20μg/min。

排除条件:1)其他类型糖尿病。2)合并感染、酸中毒、高血压、外周血管病变及心、肝、脑、肾等疾病者。3)无法合作者如精神病患者。4)依从性差不能完成试验者。将符合条件的86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按简单数字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治疗组中男24例,女19例,平均年龄(48.3±8.2)岁;对照组中男23例,女20例,平均年龄(49.2±7.5)岁。两组性别、年龄及治疗前血糖、血脂等生化学指标经统计数处理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予格列美脲(北京安万特制药有限公司)和二甲双胍肠溶片(贵州天安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控制血糖,根据血糖结果调整药物用量,格列美脲每次增加1mg,最大剂量每天6mg;二甲双胍每次增加0.25g,最大剂量每天1.5g,合并血脂高者予辛伐他汀控制血脂,并控制饮食、适当运动,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用高压氧治疗,采用YC 2040/0.3-6空气加压舱,在舱内停留130分钟,压力为0.23mPa,戴面罩吸纯氧80分钟,中间休息10分钟,加减压力时间各为20分钟,每天1次,10次为1疗程,间隔1周行第2个疗程,每半年行2个疗程,治疗并观察3年。

治疗前记录年龄、性别、体重、血压等。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PG)开始每周测定1次,血糖稳定后每半个月测定1次;每3个月测定1次糖化血红蛋白(HbAlC);每半年测定1次UAER、空腹胰岛素(FINS)、血胆固醇(TC)、血甘油三酯(TG)、血液流变学等。UAER、FINS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半年内连续3次查UAER,平均值达20~200μg/min 即 诊 断 为 早 期 糖 尿 病 肾 病[1]。FPG、2hPG、TC、TG、HbAlC应用 Dimension RXL全自动生化仪测定。血液流变学指标应用重庆天海MVIS-2035全自动血液流变学分析仪测定。采用稳态模式评估法(HOMA)估算胰岛素抵抗指数[2](HOMA-IR)=FINS(mU/L)×FPG(mmol/L)/22.5。每半年由固定的眼科主治医师进行眼底检查、眼底照相,观察并记录眼底的改变。眼底病变分期按有关标准分期[1]。每周测定1次坐位右上肘血压,所有患者随访3年内测定的血压均<140/90mmHg。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PEMS3.1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两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 果

2.1 两组药物用量情况 3年治疗中治疗组平均格列美脲用量为(3.0±1.1)mg、平均二甲双胍用量为(0.9±0.3)g;对照组平均格列美脲用量为(3.7±1.4)mg、平均二甲双胍用量为(1.1±0.4)g,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2.2 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年~第3年FPG、2hPG、UAER等指标比较 见表1。

2.3 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年~第3年血脂、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见表2。

表1 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年~第3年FPG、2hPG、UAER等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年~第3年FPG、2hPG、UAER等指标比较(±s)

注:治疗组与同期对照组比较,★P >0.05,▲P <0.05,△P <0.01。

治疗组治疗前 第1年 第2年 第3年对照组治疗前 第1年 第2年 第3年FPG(mmol/L) 10.5±1.9★ 7.16±1.0★ 6.2±0.6★ 5.7±0.5★10.6±2.0 7.9± 1.3 6.5±0.7 5.9±0.6 2hPG(mmol/L) 16.1±2.2★ 11.6±1.2★ 8.8±0.7★ 8.2±0.7★ 15.8±2.1 11.9±1.2 9.1±0.8 8.5±0.8 HbAlC(%) 9.7±0.9★ 8.2±0.7★ 7.5±0.7★ 6.7±0.6★ 9.8±0.8 8.4±0.6 7.8±0.6 6.9±0.6 FINS(mU/L) 16.9±2.9★ 15.0±1.8▲ 14.3±1.8▲ 13.1±1.7▲ 17.2±2.8 16.1±2.4 15.2±2.4 14.0±2.0 Homa-IR 7.9±2.2★ 5.0±0.9▲ 3.9±0.7▲ 3.3±0.5▲ 8.2±2.4 5.7±1.4 4.4±0.8 3.7±0.7 UAER(μg/min) 14.5±0.9 14.8±1.0 15.5±1.2△ 17.2±3.2△ 14.4±1.0 14.9±1.2 16.7±1.5 20.±4.2视网膜病变进展例数 0 0 0 1▲ 0 0 0 9早期糖尿病肾病进展例数 0 0 0 2▲0 0 0 12

表2 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年~第3年血脂、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年~第3年血脂、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s)

注:治疗组与同期对照组比较,★P >0.05,▲P <0.05,△P <0.01。

治疗组治疗前 第1年 第2年 第3年对照组治疗前 第1年 第2年 第3年TC(mmol/L) 7.2±1.1★ 6.1±1.0★ 5.5±0.8★ 5.1±0.7★7.1±1.3 6.2±0.9 5.6±0.9 5.2±0.7 TG(mmol/L) 2.9±0.9★ 2.3±0.6★ 1.9±0.5★ 1.7±0.3★ 3.2±1.0 2.4±0.7 2.1±0.4 1.8±0.3全血高切比黏度(mPa.s) 7.7±0.9★ 6.9±0.8▲ 6.3±0.7△ 5.9±0.5△ 7.6±09 7.3±0.9 6.8±0.6 6.3±0.5全血低切比黏度(mPa.s) 13.8±1.1★ 12.5±118▲ 11.3±0.8△ 10.3±0.6△ 13.4±1.2 13.0±1.2 11.8±0.9 11.1±0.7血小板聚集率(%) 41.7±2.1★ 39.7±2.0▲ 38.0±1.8△ 36.7±1.3△ 41.9±2.2 40.8±2.0 39.9±1.9 38.9±1.6血浆黏度(mPa.s) 2.7±0.4 2.0±0.3▲ 1.7±0.3△ 1.6±0.2△ 2.5±0.5 2.1±0.4 1.9±0.3 1.8±0.3纤维蛋白原 4.2±0.8★ 3.5±0.8▲ 2.9±0.7▲ 2.2±0.5△4.1±0.7 3.9±0.7 3.2±0.6 2.6±0.6

2.4 不良反应 3年治疗中两组主要不良反应为低血糖,治疗组中有5例出现过低血糖反应,共计8例次,对照组中有3例出现过低血糖反应,共计6例次;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高压氧治疗过程中未发现氧中毒、减压病等反应,亦未发现鼻腔、牙龈等部位出血。两组均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

3 讨 论

糖尿病患者在高血糖状态下多元醇代谢增强,血管内皮细胞内山梨醇堆积,造成微血管管腔狭窄和微循环障碍。同时,蛋白质非酶糖化、HbAlC增加和2,3-二磷酸甘油浓度下降,红细胞氧离解能力下降,血液向组织的氧供能力下降,导致组织细胞缺氧变性。蛋白质非酶糖化使糖化纤维蛋白原和糖化纤维蛋白浓度增加,糖化后的纤维蛋白受蛋白溶酶分解的能力下降,组织中纤维蛋白沉积增加,加上红细胞聚集率增加、变形能力降低、血小板凝集功能亢进等因素使血液瘀滞和微血栓形成,导致瘀血性缺氧。临床研究显示,缺氧可促进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3-4]。控制高血糖和改善组织缺氧是防治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有效方法之一。我们在临床中观察到,在血糖控制情况下增加血氧含量,提高血氧动力,增加血氧弥散,可有利于组织缺氧状态的改善,进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我们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予高压氧治疗未合并微血管病变的初诊2型糖尿病,进行了为期3年的对比观察研究。治疗3年中,两组血糖、HbAlC水平无差异,治疗组的格列美脲、二甲双胍的平均用量较对照组少,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两组胰岛素抵抗指数及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均下降,但治疗组下降更显著,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3年后结果显示,治疗组有1例进展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Ⅰ 期,2.3%)、2 例 UAER 超过20μg/min(4.6%);对照组有9例进展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Ⅰ期6例,Ⅱ期3例,20.9%),12例UAER超过20μg/min(27.9%),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提示高压氧治疗可显著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抵抗,显著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糖代谢紊乱和血液流变学异常,进而干预和延缓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进展。高压氧干预糖尿病血管病变进展的可能机制为:1)高压氧能增加血氧含量,提高氧分压,在0.2mPa氧下,动脉血氧分压达186.7kPa,为常压下吸空气时的14倍[5],使氧的有效祢散范围扩大、毛细血管端的氧分压提高,改善组织缺氧,进而改善微循环。2)高压氧能降低血液粘稠度,减轻血小板聚集,促进微血栓的溶解吸收,进而改善微循环[6]。3)高压氧可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胰岛受体后障碍,提高机体的敏感性,增加胰岛素的效应水平,可有效纠正糖代谢异常。能抑制胰高血糖和生长激素的作用,大量消耗体内的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7]。4)高压氧能提高吞噬细胞功能,增强纤维蛋白溶解酶活性,加速微血栓的溶解吸收,进一步改善微循环[8]。

综上所述,在常规药物治疗糖尿病的基础上联合高压氧治疗,可预防和延缓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发生和发展,作用明显优于单纯药物治疗,且高压氧治疗简单可靠,经济有效,副作用少,为防治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方法。

[1] 陈灏珠,林果为.实用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031

[2] Katsuki A,Sumida Y,Gabazza,et al.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 is a reliable indicator of insulin resistance during follow-up of patients wish type 2diabetes[J].Diabetes Care,2001,24:362

[3] 刘梦江,李竞,王洁敏.缺氧和高糖对大鼠肾成纤维细胞ICAM-1mRNA表达的影响[J].微循环杂志,2009,19(2):8

[4] 赵湜,王红祥,毛红,等.葡萄糖对不同氧浓度下内皮祖细胞表达氧诱导因子-1α的影响[J].中华糖尿病杂志,2011,3(1):62

[5] 赵建华,杨雷,罗林,等.应用高压氧治疗经侧裂入路手术后大脑中动脉血管痉挛[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5,15(15):2373

[6] 陈仕峰,陈民,刘线.天存联合高压氧治疗糖尿病足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13(17):83

[7] 杨金华 ,闻霞,王金春.高压氧联合山莨菪碱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研究[J].中华物理与医学康复杂志,2008,30(1):55

[8] Jansen EC,Nielsen NV.Promising visual improvement of cystoid macular edema by hyperbaric oxygen therapy[J].Acta Ophthalmol Scand,2004,82(4):485

猜你喜欢

微血管高压氧糖化
高血压靶器官微血管病变及其治疗进展
基于OCTA图像分析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黄斑区微血管病变观察
血管病,“大河小溪”一起治
糖尿病患者为何要做糖化血红蛋白测定?
吸氧真能减压缓解脑疲劳吗
迎接高考吸点氧靠谱吗
天天测血糖仍需测“糖化”
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水平与微血管病变相关性研究
常吃煎蛋有危害
高压氧治疗31例新生儿颅内出血的临床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