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如何转化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后进生
2012-07-09李亚丽
李亚丽
摘要:高中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由于数学学科的自身特点,以及学生学习心理和学习方式的差异,导致了学生在学习方面产生了不同的发展结果。如何在结合高中数学教学特点的基础上,使所有学生得到发展,从而解决数学教学中后进生这一老大难问题是摆在我们所有数学教师面前的一个现实课题。
关键词:数学教学;后进生;转化策略
一.高中数学后进生形成的原因
1.基础因素
基础薄弱、底子差、出现知识漏洞是后进生形成的原因之一。鉴于高中数学较初中数学及其他学科更抽象、系统、严密,因此学生一旦知识上出现漏洞,更容易造成恶性循环而落伍为后进生。
2.非智力因素
这是形成后进生的主要原因。如:学习目的不明确,态度不端正,怕苦怕难;缺乏自信心,自卑感严重;意志薄弱,易受外界环境影响;学习习惯不良,上课注意力分散,作业敷衍了事;缺乏兴趣,惧怕数学等等。
3.学习方法因素
没有良好的学习方法,缺乏主动性。课堂上不爱发言,不爱动手练习,只重结果不重过程,对知识不求甚解,满足于听懂,习惯于模仿、机械记忆;课外不主动预习和复习,不重视知识的归纳和整理,不爱问问题,遇到困难时,依赖同学,抄袭作业。
4.教师因素
教师只重视知识的讲授,忽视兴趣和能力的培养;教学赶进度,超难度,忽视学生的接受能力;对成绩差的学生缺乏情感,造成师生情感紧张而使部分学生放弃数学学习。
总之,后进生多缺乏独立性、自信心、目标性,久而久之,先是厌恶,而后失去信心直到放弃。教学中应针对后进生的特点进行帮助和教育,才有可能取得理想的转化效果。
二.高中数学后进生转化的措施
1.热爱学生,尊重学生
多数学生觉得高中数学是一门较枯燥的学科,没有兴趣。那么要让学生喜欢你的这门课,首先得让学生喜欢你这个人。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在教学过程中要有爱心和耐心,高中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许多情感问题容易受到感染,若老师对他们不闻不问,或责骂他们、打击他们,会使他们对老师抱有成见,不喜欢这位老师。久而久之,学习兴趣全无,学习成绩也会大幅度下降。教师应该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热爱学生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这是第一步。“动之以情”是说教师对学生应有深厚的感情,它应是热诚于内,平静于外。“晓之以理”就是教师热爱学生的感情不能过分地表现在外形的强烈上,应体现于内在的理智和持久的態度上。第二步是“导之以行,持之以恒”。“导之以行”要求教师应身体力行,身先于生。让学生由模仿地学到独立地学,再到创造性的学习。要求学生“持之以恒”,教师对待他们的态度、作法也要“持之以恒”,但感情要适度。这即是说,教师对他们要有感情、有理智、有行动、有恒心、有效果,做到耐心和信心的持久,才能引起学生“持之以恒”。
2.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培养后进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他们学习成绩,帮助他们持续进步的关键,也是从根本上改变他们的重要基础。教师应根据教学的各个环节,改进教法,加强指导,尽快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课前预习的习惯。学生要明确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有目的地去听课。
(2)专心听讲的习惯。上课时要求学生积极思维,尽量做到心到、眼到、耳到、口到、手到,力争在课内把这节课最重要的学习内容记住,当堂消化。
(3)勤记笔记的习惯。因为笔记是一种永久性系统的记录,对于复习已学过的知识非常重要,对于克服头脑记忆储存知识的局限性非常重要。记笔记的过程就是对信息筛选、浓缩的过程,有利于锻炼思维,提高捕捉重要信息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注意力和记忆力。观察力是观察数学式子关系、图形关系、隐含条件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循循善诱,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数学表达式的特征,并积极引导他们能逐步自己说出或表达出对有关图形、数学条件的理解、认识,使学生在遇到问题的时候敢于有自己的看法,并在分析归纳的基础上解决问题。
3.激发数学兴趣,创设成功机遇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欢乐,便会激发起进一步追求成功的力量。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及时捕捉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成功点”,并有意识地让他们回答问题或上讲台板演,使他们感到老师的信任,并能引以为傲,从而激发起学习的兴趣,增强学习的积极性。笔者曾经做过这样的对比试验:同样内容的数学练习课,在两个平行班用不同的方法组织学生练习,效果截然不同。在甲班用测验的方法,一次性把数学练习题全部给出,让学生一口气做下去。尽管题目有易有难,但大多数学生看到那么多题目,从心理上产生畏惧情绪,甚至根本没有信心做下去,他们或不做,或抄袭,这样一节练习课对他们来说几乎是无效的。在乙班,笔者把练习题分作5个层次,逐步加大难度而依次出示,其中第一层次的题目是所有学生都有把握获得成功的。将学生划为4组,指定每组学生先在下面做好再上黑板板演。由于板演的题目较简单,一般后进生都能解答出来。笔者就对板演的学生一一表扬,使他们从心理上产生自豪感、满足感、成功感。然后再激发后进生做第二层次的题目。这样后进生就不由自主地产生动力,产生再取得成功的成功欲,他们会愉快地自觉地独立完成下去,尽管难度逐步加大,由于及时调动了积极性,他们愿意尝试下去。
4.改进学习评价方法,培养后进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1)模糊的“等级制评价”。
用百分制去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分数划分过细,使后进生能明显觉得自己同优秀生的差距实在是太大了,容易使他们自暴自弃。因此在进行学习评价时最好是使用5分制或“优、良、中、差”四等级制评价方法,使后进生努力后会取得和中等生相同的分数,并缩小与优秀生的差距,这对他们来说,是一个莫大的鼓舞。要让他们知道“5分”和“优秀”离他们并不遥远,努力后他们也会得到。
(2)优惠后进生的“不完全评价”。
“不完全评价”就是根据后进生的学习现状把学习内容分为“可完成”部分和“不可完成”部分,对后进生学习评价仅限于“可完成”部分。“可完成”部分是指以学生现有的能力水平,可以圆满完成的部分,如认真的卷面书写,上课时讨论过的难度不大的问题,与以往疑难知识联系不大的新知识等;“不可完成”部分是指以后进生的现有能力水平无法独立完成的部分,如一些难度较大或学习基础断层等原因造成暂时还无法完成的学习任务。对后进生的学习评价,只评价“可完成”部分,这部分内容学好了,就可以得到优秀的成绩。需要指出的是,随着学过的“新”知识的不断积累,通过不断地自身或老师帮助下的查漏补缺,学习内容中的“可完成”部分应不断地增加,“不可完成”部分要不断地缩减。如果没有这种变化,这种评价方法就会失去其督促后进生进步的意义,而纯粹成为对后进生薄弱学习基础的袒护和放纵。当“不可完成”部分缩减为零的时候,就是最终消灭后进生的时候。
(3)评价指标中体现进步因素的奖励分值。
后进生通过努力取得学习上的进步和优秀生通过努力取得优异的成绩,二者所要付出的辛苦和劳作是不相上下的,甚至前者还要超过后者。同样付出了辛勤的劳作,就应该得到同样的认可,因此对后进生学习成绩的评价还必须考虑进步因素。具体做法是,在评价学生的学习时,如果学生进步了,除了得到应有的分数外,还可得到额外奖励的“进步分”。举例说明,一个后进生和一个优秀生都得到了实际意义上4分的学习成绩,后进生是由3分进步而来的,而优秀生是由5分退步而来的,二者的学习成绩虽然一样,但是后进生肯定比优秀生付出了更多的努力,那么后进生就可得到进步奖励的1分,从而以“4+1”分的成绩超过“优秀生”。这样的成绩才能真正地体现二者学习的努力程度。
转化后进生是教学工作中的一项很重要的任务,只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认真、细心地引导培养,以现代教育教学理念为指导,纵观全局,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激活思维能力,运用人格魅力,弘扬学生个性。那么我们的付出定会得到回报的。
(作者单位:甘肃省白银市寄宿制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