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针对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2012-07-09刘华新李术先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中医院唐山064000
刘华新 孟 鋆 李术先 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中医院(唐山064000)
慢性脑供血不足(CCCI)指脑整体水平的慢性持续低灌注状态,每100g脑组织血流量低于40~60mL/min,近来研究表明CCCI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异常,大脑长期处于供血不足状态,致皮质萎缩、脑细胞缺血缺氧而起头晕、头沉及认知功能障碍。CCCI患者与正常老人相比,记忆力、视空间和执行功能、学习能力等认知功能下降[1]。2008年11月~2011年11月本科采用梅花针随经轻叩出血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38例并设对照组对其治疗前后的认知功能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2008年11月~2011年11月在本院疼痛科门诊和住院部诊治的患者76例,参照2000版CCCI的诊断标准[2],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8例,男19例,女19例;年龄60~72岁。对照组38例,男18例,女20例;年龄61~70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 治疗组 针具:普通梅花针一支。部位:头部经脉,督脉从哑门穴至神庭穴;膀胱经从眉冲穴至天柱穴,左右各一;胆经从头临泣穴至风池穴,左右各一。操作:针具及局部常规消毒后,左手食指按在起始穴上,顺经脉循行,右手持皮肤针跟随左手循行部位轻轻叩刺。以局部酸麻胀,肤色微红、并散在点点出血为宜。隔日治疗1次,30次为1个疗程。
对照组 针具:一次性无菌针灸针,规格0.30mm×40mm。取穴:风池、百会、哑门。操作:局部常规消毒后,缓慢进针,得气后留针30min。隔日治疗1次,30次为1疗程。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病人治疗前后症状及行治疗前后认知能力。
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处理数据采用SPSS15.0进行统计处理,采用配对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疗效标准 病情分级:观察患者头晕、头沉、头痛的临床缓解程度和时间,将头晕、头沉、头痛按病情分为轻、中、重3级。重度:头晕、头沉严重,必须卧床,头痛严重,休息不能缓解,影响正常生活,不能胜任工作。中度:头晕、头沉较甚,头痛明显,需休息,影响工作,但部分生活自理。轻度:稍感头晕头沉,轻微头痛,能坚持正常工作和生活,休息后可好转。
疗效标准 参照《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3]治愈:症状基本消失;显效 :病变程度改善2级;有效:病变程度改善1级;无效:症状无改善。
治疗结果 2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
表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2组治疗后认知能力比较 认知功能依据MMSE评定,见表2。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MMSE比较(±s)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MMSE比较(±s)
组 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38 24.80±0.97 25.86±1.30 38 24.85±1.01 26.52±1.02对照组
讨 论 慢性脑供血不足是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多发于老年人,起病隐匿,发病缓慢,渐进性加重。现有研究表明由于长期的慢性的脑灌注量不足可致大脑皮质萎缩、海马神经元变性、脑白质疏松、脑胶质细胞增生及等病理改变,最终导致老年痴呆[4]及脑梗死,致残率极高。中医学认为本病属“眩晕”、“痴呆”、“善忘”范畴,王清任《医林改错》有“高年无记性者,脑髓渐空”及“凡有瘀血也,令人善忘”的认识。其病位在脑,病机为脑髓空虚、肝肾亏虚、气血不足为主兼痰瘀阻络,属本虚标实之证。中医经络学说认为“十二经脉者,内属于府藏,外络于支节”,“如环之无端”。笔者以经络之皮部理论为依据采用梅花针随经轻叩头部督脉、胆经、膀胱经以补肝肾,益气血;散在点点出血以活血祛瘀通络。现代针刺研究表明针刺可调整大脑皮层功能,改善皮层功能区血液循环,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良性调整作用。本研究表明梅花针随经轻叩出血的治疗方法对CCCI患者的症状及认知功能均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1]万鸿平,章军建,汪长银.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的认知功能与脑血流变化[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7,16(1):26-27.
[2]胡纪源.慢性脑供血不足的诊断与治疗[J].安徽医学,2002,23(3):7-9.
[3]孙传兴.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511.
[4]马宏博,司国民,张小艺 .慢性脑供血不足的中西医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急症,2007,16(11):9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