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外周血D-二聚体、RDW、hs-CRP水平变化及意义
2012-06-14潘祥坡王焕新
潘祥坡,王焕新
(潍坊市人民医院,山东潍坊261041)
免疫炎症反应在冠心病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高凝状态及血栓是导致急性心肌梗死(AMI)的重要原因[1]。D-二聚体(D-D)是交联纤维蛋白在纤溶酶作用下产生的一种特异性降解产物,在机体高凝状态、血栓形成和纤溶亢进时升高;研究表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是机体炎症反应的敏感标志物;近年来大量文献报道,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与心血管的发病率明显相关,与心肌梗死及心力衰竭关系密切[2]。2008~2011年,我们检测了512例AMI患者外周血D-D、hs-CRP、RDW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
临床资料:本组512例AMI患者(AMI组),男369例、女 143 例,年龄(60.5±12.3)岁;患者均有典型的胸痛、特征性心电图改变(如坏死区出现病理Q波,损伤区ST段弓背向上型抬高,缺血区T波倒置)以及各种实验室的检查异常(如CK-MB、cTnT等升高),并排除肿瘤、肝肾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贫血等。对照组为我院185例体检健康者,其中男107例、女78例,年龄(61.3±11.5)岁。两组性别、年龄具有可比性。
检测方法:所有研究对象空腹12 h后于第2天早晨抽静脉血5 mL,分装于普通试管、EDTA-K2抗凝管、柠檬酸钠抗凝管中,分别用于检测hs-CRP、血常规(含RDW)、D-D。采用Sysmex-2100血球计数仪测RDW,用 ACLTOP血凝仪测血浆 D-D,用IMMAGE800全自动特定蛋白分析系统检测血清hs-CRP,以上三种仪器所用试剂均为原装试剂,且在质控范围。
结果:两组外周血D-D、hs-CRP、RDW检测结果比较,见表1。相关分析显示,AMI患者外周血D-D与hs-CRP、RDW 与hs-CRP、D-D与RDW 水平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 0.852、0.232、0.352,P 均 <0.01)。
讨论:AMI是一种常见的动脉血栓栓塞性疾病,其发生和发展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密切,是冠心病中最严重的一种类型。冠心病的发病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既有反复的慢性炎症因素,又有血凝、纤溶反复激活的原因。总之,炎症和血栓是导致冠心病尤其是AMI两种关键因素。
表1 两组外周血D-D、hs-CRP、RDW水平比较(±s)
表1 两组外周血D-D、hs-CRP、RDW水平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P <0.05
组别 n D-D(ng/mL)hs-CRP(mg/L) RDW(%)AMI组 512 1 380±540* 50.81±35.11*14.10±2.90*对照组185 210±100 1.35± 0.54 12.20±1.68
CRP是一种重要的炎性反应标志物,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内皮细胞的炎性反应中扮演关键性角色[3],对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具有很好的预测作用。CRP是由肝脏合成的一种敏感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正常情况下以微量形式存在于健康人血清中;当机体有炎症、创伤如AMI时,血清hs-CRP水平会明显升高。Tanaka等[4]通过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行血管内超声检查,发现hs-CRP水平与破溃的斑块数呈正相关,且hs-CRP水平升高提示预后不良。本组资料也表明,AMI患者血清hs-CRP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
D-D是纤溶酶水解交联纤维蛋白后形成的一种特异性的降解产物。当机体发生血栓病变并伴有纤溶系统亢进时,D-D的浓度就会明显升高,故D-D水平升高往往提示血栓凝块形成。本组资料显示,AMI患者血浆D-D水平较正常体检者明显升高,这表明患者体内继发性纤溶活动明显增强,机体处于高凝状态或有血栓形成。其机制可能是体内的粥样斑块破裂,血管内皮受损,阻塞冠状动脉而形成血栓,导致AMI。另一方面,CRP既可直接激活补体,使C3、C4集中在心肌坏死处,促进血栓形成;又可诱导单核细胞合成组织因子(促凝物),而过多的D-D又促进局部炎症细胞特别是单核细胞合成,并释放某些细胞因子,进一步导致炎症反应加剧和凝血加重。因此,D-D与hs-CRP关系密切。本组资料发现,AMI患者血浆D-D与血清hs-CRP水平都明显升高,且D-D水平随着hs-CRP的升高而升高,二者呈正相关关系。
RDW是反应外周血红细胞体积异质性的一个测量参数,RDW升高说明红细胞大小差别较大。研究表明,RDW是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中一个独立高效的预测指标,增高的RDW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密切相关[5]。RDW作为不良预测因子的原因可能与慢性炎症有关。因为慢性炎症抑制促红细胞生成素诱导的红细胞成熟,从而导致RDW升高;另一方面,慢性炎症还可能导致红细胞的无效生成,不成熟的红细胞进入外周循环,使红细胞大小异质性增加而致RDW升高。本组资料也证实,AMI患者血清hs-CRP水平明显升高,RDW也升高,且二者呈正相关。RDW是全血细胞分析结果中的一项,属常规检查,作为AMI预测及预后的一项指标很容易得到,应引起临床注意。
[1]Gawaz M.Role of platelets in coronary thrombosis and reperfusion of ischemic myocardium[J].Cardiovasc Res,2004,61(3):498-511.
[2]Felker GM,Allen L A,Pocock SJ,et al.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th as a novel prognostic marker in heart failure:data from the CHARM Program and the duke databank[J].J Am Coll Cardiol,2007,50(1):40-47.
[3]Dabbah S,Hammerman H,Markiewicz W,et al.Relation between 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 and clinical out-comes after acute myocardiol infarction[J].Am J Cardiol,2010,105(3):312-317.
[4]Tanaka A,Shimada K,Sano T,et al.Multiple plaque rupture and C-reactive protein i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J].J Am coil Cardiol,2005,45(10):1594-1599.
[5]Michael Felker G,Larry A,Allen SP,et al.Re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 as a novel prognostic marker in heart failure[J].J Am Coll Cardiol,2007,50(1):4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