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证型分布特点谈内风与中风先兆证的关系

2012-06-13齐锡友董致郅谢春荣

中国中医急症 2012年6期
关键词:内风阻络中风病

齐锡友 董致郅 谢春荣

(北京市怀柔区中医医院,北京 101400)

中风先兆证是与中风病有密切联系的临床综合征,多见于中年以上人群,以发作性的眩晕、瘫软、语謇、肢麻或昏厥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现认为中风先兆证的病因病机与中风病大致相同,一般多归纳于虚、火、风、痰、气、血 6 端[1],但各家所说全殊,或主热毒、或主肝热、或主血瘀,而倡内风者少见。本研究通过对中风先兆证患者的回顾性分析,发现内风在中风先兆证发病中起主导作用,其贯穿于中风先兆证发病过程的始终。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0年11月至2011年11月期间北京市怀柔区中医医院脑病科住院患者71例。男性41例,女性30例;年龄 42~84 岁,平均(62.31±10.50)岁。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风病先兆证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2]制定;西医诊断标准依据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 《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3]制定。均为症状出现24 h内入院。排除根据头颅CT或MRI诊断为脑梗死、脑出血或其他病理性脑疾患,例如血管畸形、肿瘤、脓肿或其他常见的非缺血脑疾病(例如多发性硬化);仅存在单纯的感觉症状(如麻木感),单独的视力改变,单独的头晕或眩晕者。中医辨证分为3个证型:肝胆火旺,痰瘀闭阻;风痰内盛,瘀血阻络;气阴两虚,脉络瘀滞。

1.2 研究方法 入院时根据《中风病先兆证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对纳入对象进行辨证分型,采集并记录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基础病、入院后的症状、体征、四诊信息、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资料。观察各证型的分布特点,分析各证型间的差异。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t检验及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证型分布情况 见表1。

表1 各证型分布情况(n)

2.2 各证型一般资料情况 见表2。

表2 各证型一般资料情况(n)

2.3 各证型首发症状 见表3。风痰内盛,瘀血阻络证中眩晕为首发症状例数明显高于其他证型(P<0.05)。

表3 各证型首发症状(n)

2.4 各证型不同持续时间情况 见表4。风痰内盛,瘀血阻络证持续时间≤1 h者明显多于其他证型(P<0.05)。

表4 各证型不同持续时间情况n(%)

3 讨 论

中风先兆是由于脏腑气血亏虚而致内生风、火、痰、瘀等实邪为患[1]。目前有关中风先兆证的病因病机或主热毒积瘀[4],或推痰瘀互结[5],或倡肝热血瘀[6],其中痰瘀互结做为中风先兆证的病理基础已成各家共识,但多认为风邪在中风先兆证的发病中只是一种外在现象,有关内风旋动在其病因病机中的作用研究较少。本研究通过四诊信息的采集及临床观察,发现热毒为患并不多见,不同于以往研究[4,7],且通过观察并分析各证型的分布特点,发现以风痰内盛,瘀血阻络型所占比例最高,占总例数的67%。因此考虑到中风先兆的发病是在痰瘀互结的基础上内分旋动所致,而热、毒则不是主导因素。

中风先兆之内风多源于肝阳化风、血虚生风或积热生风等。《临证指南医案》云“精血内耗,水不涵木,木少滋荣,故肝阳偏亢,内风时起”,本研究中患者年龄多在40岁以上,年过40则阴气自半,肝肾亏损,水不涵木,木少滋荣,内风旋动,扰动体内瘀血伏痰,走窜脑脉经络,导致眩晕欲仆,手足麻木,阵发性偏身不遂和语言不利等症。如古人云“精血有亏,则木少滋涵,内风欲沸,或因微邪乘虚入中,而成中风”,即说明了内风为中风先兆的重要动因[8]。内风亦是中风先兆证发病的关键病理因素:风为阳邪,易袭阳位,而头为清阳之窍,诸阳汇聚之所,故风邪最易上袭头面。因年老体衰,元气耗伤,气血两亏,素有痰浊瘀血停留,遇诱因触动,如五志过极,劳倦过度,饮食不节等致气化失常,气运失度,阳气升张,内风旋动,窜犯脉络,扰乱正常的气血运行,络脉气血不和而发中风先兆。即《素问·脑风》云“风之伤人也……或为偏枯……,各入其门户,所中则为偏风。风气循风府而上,则为脑风”。

中风先兆证的发病特点与风邪特性相似,本研究发现风痰内盛,瘀血阻络证中眩晕做为首发症状较为多见,与以往研究结果相符[6],考虑为高巅之上,惟风可到,内风旋动,上冒清宫而致眩晕。如《素问·调经论》就提到“气血未并,五脏安定,肌肉蠕动,名曰微风”,《证治汇补·预防中风》也有“平人手指麻木,不时晕眩,乃中风先兆,须预防之”的记载。风为百病之长,易兼他邪,若风动频频或风动不已,必中风先兆证反复发作,痰借风势,风夹痰行,阴阳为之失衡,气血逆乱,上犯于脑,窜犯脉络,而成中风之患。

近年认为中风先兆发病与热毒关系较大[4,7]。本研究中热毒为患者相对少见,因热毒是具有火热特性且致病力极强的邪气,具有病变复杂、骤发性烈、凶险多变、缠绵难愈的特点[9];其最能败坏形体,最终形成各种病证复杂、进展恶化、病情沉疴、难治难愈的火毒证[10]。而中风先兆证为本虚标实之证,正气虽虚而不甚,邪气虽盛而病位浅,虽火热也可为患,但多为火热动风所致,尚未达到火热不解蕴育成毒的程度。且热毒有缠绵难遇的特点,与中风先兆证持续时间短暂,缓解完全的特点亦不符。

综上,内风在中风先兆证的发病中起主导作用,其贯穿于中风先兆证发病、加重、缓解的全过程。中风先兆证的治疗全程也应灼加息风之品,以使风散血安,诸症不生。但本研究样本量过小,日后应扩大样本量,在证候演变及证型组合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以便能够准确地、全面地、动态地反映内风在中风先兆证发病中的作用。

[1]王永炎,张伯礼.中医脑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70-171.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第2次会议.中风病先兆证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J].北京中医学院学报,1993,16(6):66-67.

[3]中华医学会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1.

[4]王华.热毒积瘀学说在中风先兆防治中的指导意义[J].中国中医急症,2006,15(1):51-53.

[5]张树泉.中风先兆证治探讨[J].中国中医急症,2011,20(10):1639-1655.

[6]孙景波,符文彬,华荣,等.张学文教授从肝热血瘀论治中风先兆证经验[J].中国中医急症,2005,14(2):155.

[7]赵海滨,郭峰,沈承玲,等.从热毒论治中风先兆171例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0,7(12):61-62.

[8]邹忆怀.中风先兆证病因病机及防治的初步探讨[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5,18(5):12-13.

[9]丁学文,李晓,李运伦.心系疾病中的热毒学说[J].中国医药学报,2004,19(10):592-593.

[10]王嘉麟,王玉来,郭蓉娟,等.浅谈中风病急性期热毒的辨识[J].中医杂志,2011,52(9):740-742.

猜你喜欢

内风阻络中风病
《临证指南医案》辨治眩晕方法探析
“内风”论治缺血性脑卒中的理论探讨
超早期脑梗死痰瘀阻络证患者经活血化瘀法联合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
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病人血脂、血糖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
从内风论高血压脑出血的防治思路
基于“内风”理论观察针药结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亚急症临床研究
缺血性中风病复发危险因素中西医的研究进展
针灸治疗面肌痉挛的疗效分析
探析古今中风病的发病机制
35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