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补脾益肾升血丸治疗肾性贫血的临床研究*

2012-06-13张建平于文娟宫振翠隨慧艳尚红美朱春玲

中国中医急症 2012年6期
关键词:性贫血铁蛋白证候

辛 燚 张建平 于文娟 杨 文 宫振翠 隨慧艳 尚红美 朱春玲

(1.山东省烟台市中医医院,山东 烟台 264000;2.山东省烟台市毓璜顶医院,山东 烟台264000)

肾性贫血是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并发症之一。目前用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但其副作用限制了临床应用。笔者对补脾益肾升血丸治疗肾性贫血进行了疗效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诊断标准 (1)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证候评分标准见表1。 (2)贫血诊断标准参照 《慢性肾脏病及透析的临床实践指南》[2]制定。此实验中选取的对象无论男女,均以HB<110 g/L,RBC<3.5×1012/L 为标准。 (3)肾性贫血的分级标准(男、女均适用)。轻度为HB>90 g/L,中度为HB 90~60 g/L,重度为 HB 59~30 g/L,极重度 HB<30 g/L。舌象:舌质淡或有瘀斑,苔白或腻。脉象:沉细弱或滑。

表1 中医证候评分标准

1.2 病例选择 (1)纳入标准:年龄在18岁以上;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医辨证符合脾肾亏虚,瘀血内停证的患者;愿意接受临床试验且预测依从性较好者;HB<110 g/L。(2)排除标准: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及资料不全者;有明显肝胆疾病症状和体征者;有严重感染者;存在急慢性失血或正在接受激素,细胞毒制剂;未按规定用药,无法判断疗效者;排除慢性肾功能衰竭以外的贫血。

1.3 临床资料 选自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在烟台市中医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行维持性透析的患者。所有患者在经过4周调整阶段治疗后,对符合入选标准的109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1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合并有重症肺炎而退出试验。最终纳入统计的有108例患者。其中治疗组55例,男性30例,女性25例;年龄(56.03±7.40)岁。对照组53例,男性29 例,女性 24 例;年龄(57.24±7.25)岁,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血压及合并症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1.4 研究方法 (1)调整阶段。所有受试者经4周调整阶段治疗,血压控制在≤150/90 mmHg;使用ACEI或ARB降压者,改用其他降压药调整血压;未使用ACEI或ARB降压者,继续服原降压药物;所有受试者,经4周调整阶段治疗血钾≤5.0 mmol/L。所有受试者停用铁剂1周后,查铁蛋白进入观察阶段。(2)试验阶段。治疗组给予补脾益肾升血丸:煅皂矾6 g,当归25 g,仙鹤草 25 g,鸡血藤 25 g,党参25 g,淫羊藿 25 g,补骨脂25 g,枸杞子 25 g,熟地黄 25 g,巴戟天 25 g,茯苓 35 g,熟大黄 15 g,陈皮 10 g,鸡内金 25 g,丹参 30 g,赤芍25 g,鹿角胶15 g。由烟台市中医医院制剂室加工,为标准小水丸,每次9 g,每日2次,饭后1 h服。对照组体质量≤50 kg者,给予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山东东阿阿胶制药有限公司生产)2000 IU皮下注射,每周3次,体质量>50 kg者,给予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3000 IU皮下注射,每周3次,每4周为1个疗程,两组均观察两个疗程。

1.5 观察指标 (1)安全性观察:尿常规,大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心电图检查,胃肠道反应等。(2)疗效指标:治疗前及第4周第8周的血常规,铁蛋白变化,血清钾及血压的变化,中医证候评分(见表1)。

1.6 疗效标准 (1)证候疗效判定标准。显效:中医证候消失或明显改善,n≥70%。有效:中医证候有好转,n≥30%而<70%。无效:中医证候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n<30%。 计算公式(尼莫地平法)为:n=(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2)临床疗效标准[1]。显效:治疗期间或治疗结束后,HB增加≥30 g/L,中医临床证候消失或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70%;有效:治疗期间或治疗结束后,HB增加≥15 g/L,中医临床证候有好转,证候积分减少≥30%而<70%;无效:治疗后HB未达到有效标准或恶化,中医临床证候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证候积分减少<30%。

1.7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1.5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或wilcoxon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用频数表示,采用χ2检验。单项有序RXC表资料用Ridi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比较 见表2。结果示两组治疗后倦怠乏力、食少纳呆、头晕的证候评分均明显改善(P<0.01),治疗组腰膝酸软的评分亦有明显改善(P<0.01);治疗组倦怠乏力、食少纳呆、腰膝酸软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比较(分,±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P<0.01;与对照组同时段比较,△P<0.01。下同。

组 别 倦怠乏力 食少纳呆 腰膝酸软 头晕治疗组 治疗前2.34±0.53 2.33±0.45 2.15±0.51 2.01±0.26(n=55)治疗后 4 周 1.56±0.44**△ 1.85±0.38**△ 1.83±0.44**△ 1.43±0.23**治疗后 8 周 1.14±0.31**△ 1.17±0.28**△ 1.52±0.41**△ 1.01±0.21**对照组 治疗前 2.37±0.48 2.35±0.42 2.17±0.49 1.98±0.31(n=53)治疗后4周1.95±0.41**2.09±0.45**2.12±0.41 1.49±0.21**治疗后8周1.47±0.33**1.39±0.41**2.01±0.51 0.99±0.27**

2.2 两组治疗4周后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见表3。结果示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表3 两组治疗4周后中医证候疗效比较(n)

2.3 两组治疗8周后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见表4。结果示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表4 两组治疗8周后中医证候疗效比较(n)

2.4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5 两组治疗4周、8周后,临床疗效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肾性贫血总体疗效相当。

表5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5 两组治疗前后HB、RBC、HCT、铁蛋白水平比较见表6。两组治疗后HB、RBC、HCT均明显改善 (P<0.05或0.01);治疗组铁蛋白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

表6 两组治疗前后HB、RBC、HCT、铁蛋白水平比较(±s)

表6 两组治疗前后HB、RBC、HCT、铁蛋白水平比较(±s)

组 别RBC(×1012/L) HB(g/L) HCT(%) 铁蛋白(ng/mL)治疗组 治疗前2.24±0.67 78.29±23.67 23.35±7.06 140.96±43.67(n=55)治疗后 4 周 2.61±0.84* 88.37±36.43* 25.99±6.63* 151.63±45.31*△治疗后 8 周 3.37±0.91**106.13±29.33**31.85±7.09** 162.63±50.17*△对照组 治疗前 2.19±0.62 78.23±22.52 23.19±6.86 140.32±46.62(n=53)治疗后4周2.73±0.79** 92.97±27.31**27.91±7.36**125.65±49.65治疗后8周3.41±0.78**107.24±31.01**32.97±6.95** 110.78±38.43**

2.6 两组对血钾、血压比较 (1)血压:以治疗后患者的血压升高≥15 mmHg为血压升高的标准,治疗组1例(1.82%),对照组 15例(28.30%,)治疗组高血压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血钾:以治疗后患者的血钾升高>0.5 mmol/L为血钾升高的标准,治疗组血钾无升高,对照组有5例(9.43%),治疗组血钾升高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3 讨 论

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的肾性贫血属中医水肿、虚劳等范畴[3],肾性贫血的发生以脾肾亏虚为主,既有肾虚为主,又有脾虚为主,脾肾亏虚是最主要最常见的病因。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主骨生髓,肾主水。肾气亏虚,不能运化津液,故水湿内停,脾主运化,脾气亏虚,不能运化水湿,故水湿内停,而致水肿,肾主藏精,为先天之本,精血同源,肾精不足,无以化生血液,脾主运化,运化水谷精微,为后天之本,人体一切气血化生都赖先天肾精充足,后天脾脏的运化功能,故脾肾亏虚,精血化生不足,而致贫血。故慢性肾功能衰竭肾性贫血脾肾亏虚为其根本原因,治疗上脾肾同治方能取得预期疗效。湿邪,热毒,瘀血内停损伤气血是其标,且脾肾亏虚,不能运化水湿致气机壅滞,使血行迟缓,血液运行不畅而成瘀,瘀血内停是其标,可使肾性贫血持续加重,又可以使多脏器受损。故治疗应标本兼治。

补脾益肾升血丸方中煅皂矾、仙鹤草、鸡血藤、党参、淫羊藿、补骨脂、枸杞子、熟地黄、当归、巴戟天、茯苓、鹿角胶健脾益肾补血为主药,丹参、赤芍、熟大黄活血生血为辅药,鸡内金、陈皮消食理气为佐药。全方共奏健脾益肾、活血生血之效。本研究表明,补脾益肾升血丸治疗肾性贫血可达到同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同等疗效,且无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升高血钾,升高血压的副作用,为因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副作用及对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抵抗的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方法。该方对中医证候的改善优于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提高生存质量,整体提高临床效果。同时补脾益肾升血丸可治疗缺铁性贫血,且无胃肠道反应,可替代铁剂,使肾性贫血的患者不必再单独应用铁剂,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补脾益肾升血丸疗效可靠,价格便宜,应用方便,肾性贫血和缺铁性贫血同治,为患者选择性用药提供了新途径。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74,177.

[2]美国NKF-K/DOQI工作组.慢性肾脏病及透析的临床实践指南[M].王海燕,王梅,译.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85-286.

[3]马鸿杰,李三环.肾性贫血的中医研究进展[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4,5(9):550-551.

猜你喜欢

性贫血铁蛋白证候
基于Delphi法的高原红细胞增多症中医证候研究
肾性贫血治疗的研究进展
“天然抗生素”之乳铁蛋白
乳铁蛋白铁饱和度对其耐热性、抑菌作用及抗氧化性的影响
权威营养学专家联合发布《乳铁蛋白婴幼儿健康效应专家共识》
“铁蛋白升高”就是患了癌症吗
加味归芍六君子汤治疗肾性贫血的临床效果观察
大剂量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肾性贫血的临床效果观察
基底节区出血与中医证候相关性研究
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证候与辨证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