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紫止痛汤方治疗儿童腹型过敏性紫癜临床研究*

2012-06-13侯林毅闫慧敏陈昭定

中国中医急症 2012年6期
关键词:腹型紫癜体征

侯林毅 闫慧敏 陈昭定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北京 100045)

过敏性紫癜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肾脏受损程度是决定预后的关键。本研究继承王鹏飞先生的脾胃学术思想进行组方用药,拟定青紫止痛汤组方,并通过中医辨证论治与现代诊断技术相结合,中医宏观与微观辨证相结合,对腹型过敏性紫癜(脾胃湿热型)进行了临床疗效的观察,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过敏性紫癜诊断参照《诸福棠实用儿科学》[1]中过敏性紫癜诊断标准。脾胃湿热证诊断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中湿热蕴脾证、胃热证的诊断标准制定。胃镜诊断标准:镜下黏膜弥漫性充血明显,以胃窦部及十二指肠球部改变为著,黏膜粗乱,血管纹紫红色,呈网状显露,多伴肿胀、糜烂,黏液混浊;触之易出血。病例纳入标准(自拟标准):确诊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年龄3~16岁;入选随机分组治疗时尿常规检查正常。排除标准:不能合作者;不符合上述入选标准者;有肝、肾、心脑等脏器功能不全者。

1.2 临床资料 观察对象来源于2009年1月至2010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中医科病房腹型过敏性紫癜(脾胃湿热型)患儿60例。随机分为两组,基本情况见表1。治疗前两组各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 两组 IgA、IgE 高于正常值,IgG 在正常范围高限。

表1 治疗前两组基本情况(±s)

表1 治疗前两组基本情况(±s)

IgE(IU/mL)治疗组 30 18/12 10.80±4.80 20.13±12.62 7.51±6.32 10.98±4.27 2.46±0.38 9.66±3.17 113.72±157.8对照组 30 19/11 10.20±3.60 23.13±14.24 6.95±5.89 12.36±5.14 2.63±1.06 10.24±5.61 141.54±132.1组 别 n 性别(n,男/女)年龄(岁)紫癜病程(d)腹痛病程(d)证候积分(分)IgA(g/L)IgG(g/L)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予氢化可的松6~8 mg/(kg·d),5~7 d后,套服强的松4周减停;甲氰咪胍200 mg兑入0.9%氯化钠注射液20 mL中静脉点滴3~5 d;止血敏250 mg入壶(有消化道出血时应用);立止血1 U入壶(有严重消化道出血时应用);麦滋林1袋,口服,每日3次。治疗组在西药基础上加用青紫止痛汤 (院内方剂):黄芩 6 g,青黛 3 g,紫草 9 g,芦茅根 15 g,延胡索 6 g,白及6 g,竹茹9 g,茯苓9 g。水煎服每日2剂。治疗两周为1个疗程,治疗1~2个疗程。若1个疗程结束病情无缓解或进一步加重,可考虑终止该治疗,并按无效病例处理,显效、有效病例继续原方案治疗。在后期随访出现肾脏损害的处理为治疗组予基本方剂:青黛3 g,紫草 9 g,凤尾草 15 g,倒扣草 30 g,茯苓15 g,车前子 6 g,石韦叶 9 g,苦参 9 g,小蓟 9 g,茜草 9 g。 对照组根据过敏性紫癜肾炎临床分型进行治疗。

1.4 观察方法 主要观察胃镜下黏膜的表现以及临床症状(腹痛、呕吐、便血、呕血消化道症状缓解的情况),并了解中医证候改善(证候积分的变化情况)。

1.5 疗效标准 (1)临床疗效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制定。临床痊愈:1周内腹痛症状、体征均消失或基本消失。有效:1周内腹痛症状、体征明显改善。显效:1周内腹痛症状、体征有好转。无效:1周内腹痛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2)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标准参照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制定。临床痊愈:症状、体征均消失或基本消失,证候积分减少≥95%。有效: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70%。显效:症状、体征有好转,证候积分减少≥30%。无效: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证候积分减少不足30%。

1.6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6.0软件建立数据库,系统分析相关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计数资料两组比较采用χ2检验,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成组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治疗2周后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2。两组疗效比较没有明显差异(P>0.05),提示两种方法对儿童腹型过敏性紫癜(脾胃湿热型)的效果相当。

表2 两组治疗2周后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治疗2周后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见表3。两组中医证候的改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表3 两组治疗2周后中医证候疗效比较(n)

2.3 随访 通过门诊及电话随访患儿半年,对照组有2例患者出现肾脏损害,诊断为过敏性紫癜肾炎(血尿蛋白尿型)。而治疗组未随访到肾损害患者。由于入选患者例数较少,应待增加样本量,以进一步研究得出结论。

3 讨 论

过敏性紫癜是血管变态反应性出血性疾病[1],临床表现各不相同,有时易误诊。以学龄儿童发病多见,病程长短不一,有的反复发病。出现消化道症状者于胃、十二指肠黏膜出现渗出性充血、水肿[3]。笔者通过胃镜检查发现,胃、十二指肠黏膜均有不同程度的充血水肿及出血点或出血斑,部分可见点状糜烂,严重的可见溃疡[4]。当腹型过敏性紫癜诊断明确时,一般采用激素治疗[5],以控制症状减少并发症,同时使用甲氰咪胍,能减轻胃肠道出血和水肿,调节免疫功能,提高治愈率。本研究表明,青紫止痛汤配合西药,与单纯西药治疗儿童腹型过敏性紫癜(脾胃湿热型)的近期疗效相当,能缓解腹痛等临床症状。但青紫止痛汤方对患儿中医证候有良好的改善作用。本研究提示腹型过敏性紫癜主要病机是湿热蕴于脾胃,清利湿热是主要的治疗原则。中医辨证论治与现代诊断技术相结合,中医宏观与微观辨证相结合[6],可提高腹型过敏性紫癜的分型诊断水平。青紫止痛汤方中青黛、紫草、白茅根、白及清热凉血止血,黄芩苦燥除湿,使热清而不留湿,竹茹清胃热、止呕,延胡索行气止痛,结合小儿脾常不足的特点,茯苓健脾利湿,恢复脾胃运化水湿功能。全方起到清利湿热、凉血止血、行气止痛的作用,清热而不伤胃。清热利湿、活血化瘀贯穿于疾病治疗的始终[7],可明显改善预后,缩短病程,提高疗效。

[1]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688-690.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56-162.

[3]王蓓,曾华松,熊小燕.儿童腹型过敏性紫癜临床特点及胃镜结果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06,22(11):1280-1281.

[4]王春连,侯林毅,杨燕,等.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胃十二指肠黏膜的变化及其治疗[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5,14(11):1081-1082.

[5]肖霞.氢化可的松治疗腹型过敏性紫癜31例临床观察[J].山西医药杂志,2004,33(5):450.

[6]侯林毅,闫慧敏,王春莲,等.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腹型过敏性紫癜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05,14(7):641-642.

[7]侯林毅,甄小芳.陈昭定教授运用活血化瘀法治疗小儿疾病的经验[J].中国中医急症,2011,20(3):396-397.

猜你喜欢

腹型紫癜体征
不同营养支持方案应用于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的效果观察
针灸联合疗法治疗腹型肥胖效果的Meta分析
马鸿杰教授治疗过敏性紫癜性肾炎临床经验总结
儿童过敏性紫癜IL-17、HPV-B19检测的临床意义
过敏性紫癜的诱发因素
Endoscopic pedicle flap grafting in the treatment of esophageal fistulas: A case report
BMI正常老年腹型肥胖人群脂代谢异常及中医辨证治疗的研究
腹型肥胖或可增加HFpEF患者死亡率
以高热为主诉无明显甲状腺肿大的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分析
骨关节炎的临床特征及其治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