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趣、效双赢的识字教学
2012-04-29张国华
识字是学生开启语文知识宝库的一把钥匙。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识字课相对于阅读课而言,显得枯燥乏味,很多学生不感兴趣,认为汉字难认、难写。 如何才能唤起低年级学生对识字课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呢?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精心设计巧妙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是我们首先要做的。
一、在课前预习中激趣
一堂高效的识字课,不仅需要老师的精心备课,还需要学生的有效预习。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预习作业不仅要有针对性,更要有趣味性。
在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识字八”前,教师可以请学生按以下要求进行预习:通过各种途径了解文中鸟儿的特征,搜集有关这些鸟儿的故事;选自己最喜欢的鸟儿画下来,做一个漂亮的头饰。
这些预习要求都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能促进学生探求的欲望,有效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高效课堂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在教学开始处激趣
没有兴趣的学习,对学生而言是一种折磨,学习效率也不高。所以,教师应吊足学生的胃口,吸引学生。
如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识字二”时,教师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秋姑娘悄悄地来了,她给江南水乡换上了一件美丽的衣裳,你们想去看看吗?(播放金秋江南的图片)看,这就是金秋水乡如诗如画的美景。”(配轻音乐,学生静静地欣赏)
美丽的江南秋景,加上优美的音乐,学生被深深地吸引了,他们如置身于如诗如画的美景之中。学生在优美的情境中学习课文词串,课堂效率怎会不高?
再如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识字八”时,教师可采用猜谜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鼓眼睛,宽嘴巴,尾巴要比身体大,吐个泡泡送大家。’大家来猜一猜这是什么。(学生猜出后贴出金鱼图)‘一个小姑娘,坐在水中央,身穿粉红裳,坐在绿船上。’这又是什么?(学生猜出后贴出荷花图)多美的一幅画呀!你们能根据图画识字吗?”猜谜是学生最喜欢的游戏之一,由猜谜引入图画,引导学生想象说话,自然地引出儿歌,将活泼的儿歌和生动的画面结合起来,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用丰富的教法激趣
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注意力易分散,一节课40分钟,如果仅仅让他们机械地识字,学生会觉得索然无味,教学会陷入高耗低效的境地。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这需要教师对不同的识字类型采用不同的教法。
1.词串识字。苏教版的每一篇词串识字课文都表现了某个画面、场面、意境等,教师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感受词串的美。如二年级上册“识字二”描绘了天安门广场国庆大典的盛大场面,是一篇既有音乐性,又有叙事性和抒情性的韵文。在教学时,教师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把学生从现实带入课文情境。当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后,教师再适时播放一段有关国庆盛典的录像,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节日欢庆的气氛,然后启发学生边读边想象天安门城楼、夜晚广场上的狂欢等情境。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理解了词串,牢牢地记住了这些词语,并且感受到了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受到美的熏陶。
2.看图会意识字。苏教版教材从一年级下册开始安排象形字和会意字的识字教学,通过形象化的图画来揭示汉字的造字规律。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提出:教师要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一幅幅生动形象的画,聆听一个个动听的故事,不仅让学生认识中国的汉字,还深刻体会到中国汉字不是简单的记录符号,而是凝聚着先人的智慧,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的文字。
3.形声字归类识字。这类字是低段识字教学的一个难点,它们的读音差不多,光凭字面的解释,学生觉得抽象难懂,常常会越解释越糊涂。低年级学生天性好玩,如果学生在动口动脑的同时,适时地动动手脚,做一些小游戏,定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如老师把形声字标上不同的序号,学生仔细听老师说词语或句子,判断出该选哪个序号的字,然后举几根手指,这样老师对全班学生的掌握情况就一目了然了。
另外,老师还可以编几句顺口易记的儿歌,帮助学生认识这类字。如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识字八”时,教师可编儿歌:“日出天气晴,池塘水清清,说话常用请,天天好心情。”浅显易懂的儿歌,读起来朗朗上口,学生一旦记住便久久不忘。
四、在写字中激趣
写字是识字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但在实际课堂中,许多教师对学生的写字指导重“说”轻“写”,解说枯燥,学生感到乏味,觉得写字是件苦差事,久而久之,对写字失去了兴趣。一堂写字课要让低年级学生长时间保持兴趣和热情,老师的激励和调控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一句表扬的话,一次对学生作品的肯定,都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增加他们的热情,因此,在指导学生写字时,教师要多鼓励,少批评。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趣有度,效得法,二者并重,方能双赢。
(责编 莫彩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