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小处着眼巧练笔

2012-04-29季立奕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2年11期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学生一提到作文都不禁皱起眉头。为了写好作文,老师、学生都上下求索,备尝艰辛。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借助学生阅读文本的适当时机,从小处着眼,把握机会,巧妙地安排内容,把小练笔与课文内容结合起来,使作文训练不露痕迹,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一、填充文本空白

小学语文课本上的文章都是专家精心编排的,那耐人寻味的哲理、跌宕起伏的情节、精妙凝练的语言,无不给学生最好的熏陶。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这些课文的时候,抓住课文中那些写得含蓄,或写得简练,或是意犹未尽的地方,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进行补写,走进文本,学生对文章就会有更深的认识。如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一朵杏花》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孩子听从竺可桢爷爷的叮嘱,终于等到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他多么开心呀,迫不及待地把这个好消息告诉竺爷爷。”书上没有竺爷爷和孩子说话的表情、语气,留下了许多想象的空间。在学习时,教师让学生通过朗读,品味人物说话时的动作、神情,然后将这些内容补写出来,将会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首先,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再根据人物的性格特点设计动作、神态等。这样,学生在娱乐中加深了对这段对话的理解,同时,在表演中,学生对人物的性格特点、精神品质有了更深的认识。学生自己参加表演,有切身的体会,也观看了别人的表演,受到启发,再加上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写起来得心应手,他们真正体会到了遣词造句的魅力。一位学生这样写道:“‘什么事情啊?’竺爷爷疑惑地问。‘竺爷爷,杏花开啦!’孩子指着杏树兴奋地说。‘什么时候?’竺爷爷受到孩子的感染,快步走到杏树前,两眼盯着杏花。‘刚才。’孩子仰着头,肯定地说。‘是第一朵花吗?’竺爷爷用手推了推眼镜,半信半疑地问。‘是。’孩子激动得满脸通红。”

学生补写好以后,教师让学生充分地交流,在班内互读互听,思考所填的词句是否恰如其分地表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是否和原文相衔接。欣赏多种角度、多种形式的补写,取长补短,可以丰富学生的积累,使他们的体会更深刻。

当然,除了人物的对话,文本的其他空白点也是可以让学生动笔练习的,如填补列举练仿写、恢复情节练扩写、补充结尾练续写,等等。

二、借助阅读课中的“争论”

在课堂阅读中,学生往往会因对词语的理解,对人物情感的把握,对故事揭示的道理的看法不同而进行讨论、探究。这是一个活泼而生动的过程。《一路花香》是一个篇幅不长、通俗易懂的寓言故事,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并不困难。在总结课文时,我问学生:“你们喜欢哪一个陶罐?”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我喜欢破陶罐。”答案在我的意料之中。我发现有一只小手举了起来,那位学生站起来大声地说:“我喜欢好陶罐。”我问他:“你能说说原因吗?”“因为好陶罐天天装水。”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受到了启发纷纷发言:“破陶罐带来了一路花香,让主人心情愉快。好陶罐天天装水,也在为主人服务。”“陶罐的任务就是装水,好陶罐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好陶罐没有嘲笑破陶罐,它值得我们喜爱。”

学生们对课文有了这样的理解:世上的每一样东西、每个人都有自身存在的价值,不要妄自菲薄,只要恰到好处地利用自身的特点,就能够充分发挥作用。我紧抓这一契机,放手让学生写心中所思。一会儿,《陶罐身上的闪光点》《我也要做这样的陶罐》等习作应运而生。

三、看课文插图

作家秦牧曾说:绘画可以说是用线条和颜色来表现的文学,文学也可以说是用文字来表现的绘画。可见看图作文就是让学生把用线条和颜色所表现的生活用文字描述出来。苏教版教材的每篇课文都配有插图,这是教材的一大特色。学生翻开书,首先吸引他们眼球的是美丽的插图。课文插图是语文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教学中它和文字同样重要,插图也是教材编排者精心选择、设计的,我们应该循着编者的思路,利用好插图,寻找教学难点的突破口。教《嫦娥奔月》一课时,我巧妙利用插图,让学生感受到凄美,走进嫦娥留恋、关爱人间的纯洁心理。指导学生学习课文第六、七自然段时,我和学生进行了这样的一段对话:

师:嫦娥的身体轻了,飞出了自己精心收拾的那个温馨的家,飞离了自己曾经与乡亲们生活的村庄,越飞越高,心中涌起的最强烈的情感应当是什么?请你们用一个词语描述嫦娥的心情。

生1:欣慰——可以让乡亲们少受伤害。

生2:遗憾——不能再为乡亲们排忧解难了。

生3:留恋——留恋人间的生活,这人间有她的丈夫,那位勇猛无比的后羿。

师:嫦娥飞往月亮的时候是多么的无奈,多么的恋恋不舍!此时,她的神情又是怎样的呢?

生4:她泪眼蒙眬,不时回转头来遥望大地。

……

师:请你们用笔把你们从这幅图中看到的景、领悟到的情写下来。

不一会儿,一篇篇描写课文插图的精彩小短文从学生们的手中诞生了。

总之,我们只要深入钻研教材,善于抓住教材的特点,从小处着手,找准读写结合点,巧妙地设计练笔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写作能力,就能极大地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

(责编 莫彩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