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学生的嘴巴动起来

2012-04-29曹巧娣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2年11期

让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是语文课程标准对口语交际教学提出的总目标。口语交际是“听话”与“说话”的发展。它不仅要求训练学生听和说的能力,而且要求在口语交流中培养学生语言交际的能力。口语交际的核心是交际,其基本特点是听说双向互动,只有交际双方处于互动的状态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口语交际。那么如何上好口语交际课,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呢?下面我谈一谈我的一些做法。

一、示范引路,让学生会动嘴

口语交际的内容一般配有图和文字提示。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第八册的口语交际“小烦恼热线”,由于学生对此形式不熟悉,所以我在教学时,首先在网上下载了“小烦恼热线”的节目视频,引导学生认真观看,掌握要点。学生看完后,我组织学生谈一谈观看后的体会:主持人要认真倾听,针对诉说者的具体情况加以疏导,同时面带微笑,语调亲切;诉说者要说清为什么事而烦恼;听众要认真倾听,积极参与。我在大屏幕上出示交际秘诀:

会主持:亲切有礼貌,认真倾听,合理建议,条理清楚。

会倾诉:清楚、准确地表达内心的烦恼,礼貌回答与致谢。

会倾听:认真倾听,积极参与,出谋划策。

会评价:清楚明白地说出精彩与不足的地方。

所有交际者要做到:声音洪亮,语言流畅,态度大方。

这样,通过观看视频和总结交际秘诀,学生明白了此次口语交际的要求和应该注意的问题,在课堂上就会主动张开嘴巴,说真话,说心里话,互相敞开心扉,沟通交流,积极参与到“小烦恼热线”中。

二、多向互动,让学生多动嘴

1.师生互动

如教学“小烦恼热线”时,教师创设情境,焦急地说:“我是一名留守儿童,名叫兰兰。爸爸妈妈在上海打工,我和奶奶在家。我跟爸爸妈妈说别总是忙着挣钱,多回来陪陪我,但他们不听。父母不在身边,奶奶又不能辅导我的功课,我现在的学习成绩越来越差了。同学们,你们能为我想想办法吗?”

学生们看见“兰兰”如此烦恼,都愿意帮“兰兰”想办法。然后,一位学生做主持人,其他学生当听众积极参与,为“兰兰”出谋划策。因为学生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所以都积极思考帮“兰兰”想办法。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解决问题,这种双向互动的交流,既锻炼了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听说态度。

2.生生互动

生生互动,人人练说,是进行口语交际的最好形式,教师要大胆放手,让学生在说、问、议、评中互动交流,共同提高。

如在“小烦恼热线”中分组训练时,教师可以让小组成员轮流担当“小烦恼”、小主持人,其他人倾听并及时提出评价、建议,然后组内互评,哪一组表现得最好,推荐上台展示。在生生互动的过程中,教师要关注那些不善表达的学生,走到他们身边,给他们自信,鼓励他们积极、大胆地参与。

3.群体间互动

群体间的互动主要通过小组与小组之间进行比赛等形式,看哪个小组表现得最出色,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与合作精神。如在口语交际“爱吃的水果”中,教师先让学生看各种形态的水果,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接着根据谜语猜水果,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喜欢的水果,最后评出最受大家欢迎的水果。教师出示道具“皇冠”,哪个小组推荐的水果被大家评上了,就给这个小组的组长戴上“水果大王”的桂冠。在活动中,先以小组为单位,让大家自由地发表意见,评出一种最受大家欢迎的水果,然后全班评议。老师巡视,并根据评议结果给各组的小组长戴上水果的头饰。接着,各小组组长上台汇报,本组其他成员补充。各小组的学生都是小评委,打出分数,评选出“水果大王”。在这种互动过程中,学生们积极参与,主动交流。小组练习、大组交流等组织形式,增加了学生练说的机会,扩大了口语交际的“面”与“量”,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捕捉情境,让学生想动嘴

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情境,能给学生亲切感,使学生顺利进入角色,大胆交流。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话题,能给学生真实感,使学生乐于倾吐心声,自由表述。

有一天,我们班夏苗苗过10岁生日,她的爸爸带来了一个蛋糕,想让我们一起和她分享快乐。我打开蛋糕盒故意大声地问:“我们现在就吃蛋糕,可以吗?”朱清站起来说:“等一下,我觉得吃蛋糕前应该向夏苗苗说句祝福的话。”我微笑着说:“那好啊!就请你带个头吧!”朱清跑到夏苗苗面前说:“苗苗,我祝你学习进步!”成欣大声说:“苗苗,祝你今后班干部工作越做越出色。” ……

孩子们一句句肺腑之言感动了我,我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在热烈的掌声中,在开心的笑声中,在声声祝福中,我们一起品尝了这意义不同寻常的蛋糕。

在这种真实具体的情境里,学生不但乐于表达,勇于表达,句句发自内心,而且学会了与人相处,学会了共享快乐,学会了珍惜友谊。教师要做个有心人,及时发现并捕捉生活中的训练点,抓住时机让学生交流,进行口语交际。

四、激励评价,让学生爱动嘴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唤醒蕴藏在学生心中的自豪感、自尊感,这就是教育工作的一条金科玉律。”学习的成功与喜悦是促进学生继续学习的动力。

在口语交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评价时,要多鼓励,多表扬,不指责,不批评,用肯定和表扬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同时耐心倾听学生的发言,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表扬和肯定要有针对性。如果学生表达的意思不清楚,或者有说错的地方,教师要用婉转的语言,启发、引导他们改正。

“你能认真倾听他人的发言,真棒!”“你说话的声音响亮,真是个男子汉!”“你还会用这个词,真了不起啊!”“你一下子能说这么多好方法,太好了!”“你说话时非常有礼貌,语言流畅,意思表达清楚,多好啊!”“这句话的意思我明白了,如果把××词换一下,就更好了。”这些话都是我时常挂在嘴边的。五角星、学习用品、小书签等小礼物是我时常奖励给他们的。真诚的赞扬,会给学生增添无穷的力量。

又如在口语交际“小烦恼热线”的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的一个环节:推选优秀主持人、“真情小烦恼”、最佳参与者。每一个回合结束后,我都组织学生自评、互评。只要主持人做到“亲切有礼貌,认真倾听,合理建议,条理清楚”,就可以得到“优秀主持人”的奖状;只要“小烦恼”做到“清楚准确地表达内心的烦恼,礼貌回答与致谢”就可以得到“真情小烦恼”的奖状;只要参与者做到“认真倾听,积极参与,出谋划策”就可以得到“最佳参与者”的奖状。这样自评、互评,并将教师的评价结合起来,贯穿始终,对规范语言,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等都起到了内化的作用。

五、拓宽渠道,让学生善动嘴

语言的实践需要大量的课外实践,口语交际在课外有着更广阔的天地。教师要为学生拓宽渠道,创设更多的实践机会。

1.学校活动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有意义的活动,抓住活动的机会,进行口语交际训练。今年,我们学校组织了防火灾演练活动,活动过程中,学生感到既紧张又刺激。后来,我组织本班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感受,这打开了他们的话匣子。有的同学紧张地说:“当我看到滚滚浓烟时,我以为真的发生火灾了。好紧张呀!”有的同学激动地说:“当我听到‘呜——呜——呜’的警报声时,我的心都提到嗓子眼了。真恐怖!”有的同学抢着说:“当我下楼梯时,什么也看不见,只好小心翼翼地扶着楼梯扶手下去,那时我觉得自己正一步一步地走向深渊。”学生们争先恐后地把自己参加活动时最难忘、最有趣、最紧张、最刺激的画面用语言表达了出来。此时的学生无拘无束,十分乐意谈自己的感受,这样起到了交流信息、训练说话的作用。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把在学校中、家庭里、社会上看到的或者亲身经历的事,通过“小小新闻发布会”“谈天说地”等形式谈一谈,说一说。

2.社会实践

大量的实践活动是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良好契机。因此,我们需要组织学生在社会交往中实践,开展各种社会交往实践活动,包括:(1)考察活动。如调查环境污染、外出参观、组织采访、走进社区等活动。(2)服务活动。如清除“牛皮癣”、去敬老院慰问老人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得到了培养和发展。如教师带学生去宝应生态园游玩时,可以适时地问学生:“你们能告诉老师你们看到了什么吗?”学生会喜滋滋地告诉老师:“湖面上布满了碧绿的荷叶,像铺上了一张绿色的地毯。小鱼儿在荷叶间欢快地游来游去,鸭子在水中嬉戏着,打破了这静谧的荷塘……”在快乐的情境下让学生愉快地进行口语交际,将学生的视角引向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引导学生在真正的社会大课堂中进行口语交际,学生形成了积极的、富有成效的与人交往的能力和处理事情的能力。

3.家庭环境

家是一个温馨的地方,在这里孩子们可以自由自在地展现自己,所以利用家庭环境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非常重要。老师要与家长达成共识,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

首先,教师提醒家长平时要重视对孩子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做孩子的忠实听众,蹲下来与孩子平等交流。其次,布置一些口语家庭作业,让学生在家庭中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如学校开展了献爱心的活动,教师可让学生回家后把活动情况讲给爸爸妈妈听;学习了《小松树和大松树》后,让学生回家后把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和他们一起分享学习的快乐;三八妇女节到了,组织学生做爱心卡,并说几句祝福的话给妈妈听;班级获得了歌咏比赛第一名,让学生把这个好消息告诉父母,让他们和我们一起享受成功的喜悦;到新学校学习后,让学生向家长介绍新学校的样子;班上来了一位新老师,让学生向家长介绍新老师;学习了《云雀的心愿》后,让学生把环境污染的问题跟家长讲一讲,做一个小宣传员,让家长和我们一起保护我们的家园……这样的作业,学生既愿意做,又感兴趣,更重要的是锻炼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一项长期的教学实践活动。教师在平时要抓住时机,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有步骤地进行指导,多鼓励,多表扬,多渠道地进行训练,让学生的嘴巴动起来,真正感受到口语交际的魅力,享受到口语交际的快乐。

(责编 莫彩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