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文本资源 拓展写话训练
2012-04-29揭莲珠
语文课程标准对一、二年级学生提出的写话要求是:“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课程标准把“对写话有兴趣”摆在首位。的确,低年级学生迈向写作之门的脚步刚刚抬起,此时培养他们的写话兴趣显得至关重要。如何让低年级的学生爱写话、会写话,为三年级的作文打好基础呢?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我深深地感受到“依托文本,对文本资源进行开发,找到读写结合点”,通过仿写、补写、续写等形式的小练笔,把写的训练有机融合于阅读教学之中,是打开低年级学生写话思路,培养写话兴趣,提高写话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依托文本——仿写
皮亚杰曾经说:“对孩子来说,他来到这个世界的一举一动,无不以模仿为基础,正是这种模仿才成为日后形成思维的准备。”低年级教材中入选的文章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尤其是语言生动活泼,是学生模仿的范例。对说话和写话能力都处于“扶床”阶段的低年级学生来说,借助课文指导学生仿写,既降低了难度,激发了他们写作的兴趣,又能有效训练他们写作的基本功,激活思维。
1.从优美词句入手。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往往会对课文中的重点词句进行精心品味,这种品味不仅要让学生读通、读透,更应指导学生在读的基础上悟出写法,领会意图,进而学会运用。如《日月潭》这篇课文描写日月潭的美景运用了许多优美词语,如“树木茂盛”“风光秀丽”等,使读者如身临其境。教学中我注意抓住这些词句进行品读训练,并引导学生讨论这些词语的用法。通过点拨,学生们兴致勃勃地说出写话的题材:校园的春天、美丽的河滨公园等。我又鼓励学生把说的内容写下来,学生的情绪高涨,写话时也能用上这些词语并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阳光》一文的排比句:“田里的禾苗,因为有了阳光,更绿了;山上的小树,因为有了阳光,更高了。”在诵读感悟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思考:“阳光还可能洒向哪里?会带来什么变化?”并设计了小练笔:花园里的鲜花,因为有了( ),更( );( ),因为有了( ),更( )。学生们纷纷动笔,写出了优美的句子:花园里的鲜花,因为有了阳光,更美了;果园里的果子,因为有了阳光,更甜了;我们的小棉鞋,因为有了阳光,更暖和了……
2.以段落为例,学习构段。在阅读教学中,我常常利用文本段落结构相似的特点,挖掘语言训练点,进行写话练习,体会表达方法。如《黄山奇石》一文用“总—分”和“分—总”的写法描写四块奇石。为了让学生掌握这两种写作方法,我通过创设当小导游的情境,引导学生为“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这几块课文只提了一下名字而未作具体描写的奇石写解说词。有了课文的例子,学生的仿写得心应手,不仅为奇石取名并具体描写名字的由来,有的还在文字旁配上形象生动的插图。
3.以儿歌为例仿写,学当小诗人。低年级课本中有许多优美的儿歌,它们具有鲜明的形象,可以引导学生在读懂课文、整体感知语言材料、接受富有诗意的语言熏陶的基础上进行仿写和再创造。如教学了《荷叶圆圆》后,我引导学生仿照课文写一首小诗:荷叶的小伙伴还有谁?它们会怎么说?怎么做?学生展开想象,写出了这样充满童真童趣的句子:“花蝴蝶说:‘荷叶是我的舞台。’蝴蝶扇动着透明的翅膀,在荷叶上翩翩起舞;小蜗牛说:‘荷叶是我的跑步机。’小蜗牛在荷叶上快乐地爬来爬去,正努力地锻炼身体呢……”
二、展开想象——续写
低年级语文教材选编了许多童话故事。童话故事语言通俗易懂,有丰富的想象、生动活泼的故事情节,符合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在写话教学方面更具有优势。因此,教学中我不失时机地鼓励他们自己续编童话故事。如《坐井观天》一文的结尾写道:“小鸟也笑了,说:‘朋友,你弄错了。不信,你跳出井口来看看吧。’”这段话留给学生一个极大的想象空间。教学中,我让学生顺着课文的情节展开丰富的想象,将课文作适当的延伸:小鸟飞走以后,青蛙有没有跳出来呢?青蛙会看见什么?又会说些什么呢?在我的点拨和引导下,学生畅所欲言,描绘了一个个鲜活的画面,富有创意的构思从学生的心底流露,令人欣喜。
我特别重视“诗中写话”的小练笔。低年级教材中出现的古诗不仅意境美,而且通俗易懂,学生借助插图就能理解诗意,正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因此,在古诗教学中,我常常通过“诗中写话”的训练拓展学习。如学完古诗《宿新市徐公店》后,我要求学生看诗中的插图结合对古诗的理解编儿童追蝶的故事。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合理想象,把诗中“儿童急走追黄蝶”的情境描写得生动有趣。
三、挖掘空白——补写
教材中有些课文结尾(或中间)的语言戛然而止,耐人寻味,有余音缭绕之感。这种“余音”正是作者“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地方。在教学中,我把这种“余音”挖掘出来,再引导学生把情节跳跃的空白处补上,文章内容就更具体、完整了。如《我为你骄傲》一文提到“小男孩给老奶奶写了一张便条”,但便条上写了什么,课文没有讲,可是便条的内容又是理解课文的关键。于是,我引导学生猜一猜便条的内容,并动手写一写。学生们联系上下文,把小男孩砸碎玻璃的来龙去脉和他矛盾的心情及道歉的方式作了具体的描写。学生的想象丰富而独特,在课堂中放射出亮丽的光彩。
总之,只要我们在教学中真正用心琢磨,善于挖掘,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扎扎实实地进行说话、写话训练,在课堂上尽量为学生创造练说、练写的机会,就一定能引导学生信心十足地迈进写作的乐园。
(责编 莫彩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