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本求真
2012-04-29陈娟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语文词语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变得热闹了、生动了,但是其有效性却值得我们怀疑。为了提高词语教学的有效性,笔者认为要从寻根、对比、体验三方面入手,进行“还本求真”式的教学。
一、寻根——感受词语意义的本原
中国文字最初是从象形字发展而来的,属表意字,具有形象性、表义性的特点。在语文课上,我们应带领孩子们剖析中国古文字的结构特点,并继而探寻字词的意思,这样能非常有效地让孩子们记住字词的写法,更扎实地理解词语的含义。
【案例扫描】
《卧薪尝胆》(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教学片段
教师边画女字的象形字边问:“大家看这弯腰低头、一副顺服的样子,猜猜看,应该是什么字?”
学生说:“‘女人’的‘女’字。”
教师又在‘女’字的右边画了只手,说:“虽然女人非常顺从了,可是大家看仍有只手一把抓牢她的头发,任打任骂。大家说这是怎样的女人?”“是‘奴’字。”
接着教师边画“仆”边问:“同学们请看:这个人,头戴沉重的枷锁,该是俘虏或者犯人一类;再看这里,背后还给插着尾巴,被拉出去游街。你想这是什么感觉?”
学生说:“真是一种莫大的羞辱啊!”
教师说:“对啊,这真是莫大的羞辱。在古代被如此不当人看的男人即是‘仆’。这样的女人和男人就是‘奴仆’。”
【案例分析】在教学“奴仆”一词时,教师另辟蹊径,通过这样出示文字最初的图画来让孩子们深入了解了“奴”“仆”这两个字的原意,真可谓巧妙而又有效。通过寻根究底的方式,孩子们既明白了词语的原本意思——地位低下之人,又形象地体会到了该词蕴含的羞辱人、不把人当人对待的意思。
二、对比——品味词语运用的精妙
现行学生语文课本里,有相当多的优秀课文,这些文章用词巧妙、句子精美,表达意思匠心独具,特别是关键词的使用上,往往是恰到好处。教师要通过指导孩子们开展对比品读,读出文章用词的巧妙,品出文章用词的艺术。
【案例扫描】
《一路花香》(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教学片段
我用多媒体展示两句话:
①“当他们上山时,那只破水罐看见太阳正照着路旁美丽的鲜花,这美好的情景使它感到一丝快乐。”
②“当他们上山时,那只破水罐看见太阳正照着路旁美丽的鲜花,这美好的情景使它感到快乐。”
学生读后,我问:“同学们,你们能看出两句话的区别之处吗? ”
学生说后,我接着引导说:“很好,你看出破水罐的心情了。那么请再读读,看看这两句话意思是否真的一样。”
学生说:“我发现‘一丝快乐’含有快乐不多的意思,好像隐含着不快乐更多的意思,或者说还带着难过之意。”“怎么说?”
学生接着说:“由于过去几年,在挑水的路上,水总是从自己的裂缝中渗出,都是只有半罐水能运到家,尽管挑水工已经尽了全力。它的心里一直觉得很对不起挑水工,因此虽然路边尽是迷人的山花,仍然没有使它觉得很快乐。”
【案例分析】 通过以上案例看到,只有通过比较,学生才能真切地感受到用词的巧妙。我们在教学中可以进行词语增减或调换的方式,进行比较式品读,使孩子们品出不同词语在语言表达上的不同意思,提高他们对课文的理解程度,也使他们懂得遣词造句在写作文过程中的重要性。
三、体验——理解词语内涵的深刻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用心感受、角色扮演、联想体验等方式,架起学生与作者之间的桥梁,让学生品出文章的深意,从而理解词语内涵的深刻。
【案例扫描】
《白鹭》(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教学片段
在教学《白鹭》一课时,文中有一句“白鹭在树顶栖息”。为了帮助学生能准确明白其中“瞭望”一词,我采用了以下方法:
师:“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有小树的绝顶——人们说它是在瞭望,可它真的是在嘹望吗?”小朋友们,你们能说说自己的想法吗?
生1:我想在这良辰白鹭应该在看美景。有一次,我去泰山旅游,站在泰山之顶瞭望。太阳从天边慢慢的钻出,万丈霞光把整个云海都染成了金黄色,霞光、云海、太阳就编织成了迷人的油画,好不美丽。因此,我认为白鹭一定也是在树顶观赏风景的。
师:不错,想来白鹭应该是为观光客。
生2:我想白鹭应该是在盼望什么吧!可能它的伙伴从天还没亮就外出觅食,但这么久了还不见飞回。于是,它就飞到树顶,站到上面眺望,希望尽早能看到伙伴返回的身影!
……
【案例分析】 在这堂课中,教师指导学生理解“瞭望”一词,通过联想,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来理解、感悟词语的含义;同时,创设生动活泼的情景,让学生在情景中、体会词语的深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争辩中,让孩子们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很好地达到了词语学习的效果,让学生对词语内涵的理解更深刻。
总之,词语教学应该还本求真,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从寻根、对比、体验三方面入手,让学生感受词语意义的本原、品味词语运用的精妙、理解词语内涵的深刻,从而让词语教学更有效。
(责编 韦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