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学案”:引领师生互生共长
2012-04-29宋娅
所谓分层学案,是融教师的教案、学生的学案、分层次的评价练习为一体的师生共用的课堂探究活动的载体,其核心就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在教师占有大量资料的前提下,以学生为本,把学生所要掌握的知识和能力精心设计成问题的形式来分层进行导学、导练、导创、导结的优秀的多元化学案。
要充分发挥分层学案的多元化导学功能,就要在确定学习目标、预习内容、探究形式、课后巩固、拓展积累等方面都要遵循主体性、指导性、问题性、开放性等原则,而不能将其等同于教案或习题集,更不能采用“大一统”的方式进行导学。本人在市教研室发行的《同步导学》的基础上,大胆创新设计出符合本班教学实际的“生本分层学案”。本学案所设置的栏目包含以下几个内容:“我的学习目标”“我的自主预习”“我的问题探究”“我的课后挑战”“我的资源链接”等,经过一个学期试验与不断完善,已初见成效。现以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学案设计为例,深刻剖析分层学案设计具体的内容及其发挥的优势潜能。
一、分层达标,善待学生个性差异
为了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根据学生的语文知识基础、理解能力和思维水平及心理因素,在做心理测评分析的基础上我将我班学生分成A、B、C三个组,A组是按新课标基本要求进行教学的学生;B组是按略高于基本要求进行教学的学生;C组是按较高要求(能发挥学生个性特长)进行教学的学生。学生分组不是固定不变的,将随着学习变化及时跟进调整。
1.“我的学习目标”根据每篇课文的实际情况,其学习目标设置也是不一样的。如《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分层设置学习目标为:
A组:①读通读顺课文,画出生字词,并将不理解的词语做上记号。②通过本课预习,你了解了什么方面的知识?
B组: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②通过本课预习,你知道聂将军为什么要照顾日军的两个孤女?
C组:①有感情地并能够个性化地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②通过本课学习,你认为聂将军是个什么样的将军?你对该篇课文中聂将军的做法有什么想法,发表你的看法和意见,并写一篇200字的点评。
A组学生由于语文学习能力较弱,独立理解能力尚需提高,这个目标设置是非常浅显的,因此他们完成学习目标答案呈现多元化,或写了解二战知识的,或写读懂文中新字生词的,或写了解课文大意的,或写理解课文重点语句的……总之有效地提高了A组学生个体学习的积极性。B组学生由于对课文理解力一般,属于潜力有待提高的层次,这个目标设置主要是考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力,需要学生对课文有整体把握、对当时我八路军抗敌政策背景有深刻了解,可以促进学生的探究意识的进一步发展。C组学生理解水平较高,独立学习能力很强,因此教学目标设置要培养学生在理解课文基础上进行个性化朗读,训练学生课外阅读积累和对人物评价能力,抬高他们学习门槛,开拓学习空间,让他们减少无效劳动,有效提高学习效能。
2.“我的自主预习”这部分是分层学案设置的主体,是有效引导学生自主预习、独立学习的载体。我是这样设计《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自主预习部分的:
(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①用“——”画出下列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友谊(yí yì) 民族(zhú zú) 聂荣臻(zhēn zhēnɡ)
包扎(zā zhā) 拘束(shù sù) 战争(zhēng zhēn)
②画出文中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工具书理解词语的意思。
(2)划分段落、归纳文章主要内容,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主要讲述了一件什么事。
(3)了解抗日战争历史背景,查找聂荣臻和日本小姑娘有关的资料。
(4)文章从哪些地方看出聂荣臻是个至仁至义的人?感悟重点词句并写上批注。
(5)分别理解文中聂荣臻将军说的两段话,并写上个人感受。
要求A组学生完成(1)、(2)两题;B组学生完成(2)、(3)两题;C组同学完成(3)、(4)、(5)三题。A组学生完成(1)、(2)两题是保底预习,既有字、词、句的基础知识训练,也有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概括能力的训练; B、C组的学生字词早已能够掌握,就无需再浪费时间和精力,对他们可以拔高要求,在课外阅读拓展和理解感悟评价能力方面加以培养,以此来发展学生的个性潜能。但是他们完成学案不是固定不变的,如果A、B组的学生在完成教师布置任务的基础上还能完成其他或者全部试题,教师将以“超越自我奖”加以激励。通过“我的自主预习”分层设置,善待了学生差异,让每位学生在完成教师的学案设计中有成功的信心,不断超越自我,不断获得成功。
二、分层探究,促进学生参与互动
“我的问题探究”这部分设置以学生为本,课堂上以学定教,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围绕问题,自己探究,相互交流;在教学活动的设计上,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实验创设情境、任务驱动、问题中心等多种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自主解疑。在学生“先学”的基础上激发了学生的动机,课堂上的“后教”就形成了师生间有效的互动,此时学生的参与是建立在对知识的自主理解建构的基础上,它是主动的、和谐有效的。
如,我在教学《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中“我的问题探究”是这样设置的:
(1)初学本课我想提出的疑问是①__②__③__
(2)我最想研究的问题有①__②__③__
(3)我是通过①__②__③__等途径解决这些难题的。
(4)我探究的结果是①__②__③__
通过实验,A、B、C不同层次的学生在问题探究中提出疑问、研究问题,找寻探究结果的最佳路径。实验证明,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询问同学和家长、上网查找资料、课外阅读等途径解决了自己提出的疑难问题。在课堂上,教师转换角色,从“知识的神坛”上走下来,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组建起学习共同体, 学生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想法,展开合作,探究交流,多维互动。教师也因此发现教学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尊重学生的个性,与学生平等地交流和探讨,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度和积极性,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师生的智慧在这种心理自由和安全的课堂教学环境中互动共生,心智和心灵都能得到自由自在地放飞。
三、分层巩固,发展学生优势潜能
“我的课后挑战”这个环节设置其实就是课后巩固练习,这个环节通常是教师设计题型考查学生对本课掌握理解的程度。我一改原有的考查策略,大胆创新,以学生为本,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对课文研读和理解的情况自主设计课后巩固习题。这其实就是对学生自学探索后的自我挑战。由于学生层次不同,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较大差异,自学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许多不同层面的新问题,在课堂上就可以同伴互助,自己解决新问题;若解决不了,这时教师精讲点拨。这样有助于学生积极发现自己学习中的漏洞和疑难问题,并通过合作及时地解决问题,对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合作能力都是至关重要的。
如教学《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中我是这样设置的:
1.“火眼金睛”:你认为本课哪些生字读音易混淆,字形和意思比较难掌握,请设计题型。
2.“开心辞典”:(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残忍( ) 有罪( ) 镇定( )
像这样的词语还有很多,请你再照样子设计几个近义词。
3.照样子写成语:至仁至义_____、_____、_____
学习本课后,你认为需要积累的成语有_____
4.“句型魔方”:将下列句子换个说法,意思不变。
这两个孩子也是战争的受害者,我们不能伤害他们。
_____
我也会设计这样的句型训练:_____
我还能设计其他的句型训练:_____
5.“我是小小教研员”:我认为本课有这样几个知识点比较重要。我把它设计成这样几种题型……
本环节几个题型设置不仅具有开放性还有很强的主体性, 有利于学生对文本的内化和巩固学习,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编制试题,在一个个问题的解决中培养学生的解题答题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层次,学生自主问题的设计就有层次性和梯度性。随着对问题的认识逐渐加深,学生深刻意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课堂不仔细听课也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不透也不行。这样学生就能真正从教师设计的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预习、学会自学。这样的课后巩固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使C组从学案的设计中感到挑战和创新,B组得到激励,A组的学生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四、分层延伸,提高学生读写能力
“我的资源链接”是为了对本课所学内容进行迁移与运用,为学生提供与本课相关的阅读材料,开拓视野,积累知识,注重读写结合,以提高学生阅读与表达的能力。
如教学《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中,我是这样设置“我的资源链接”的:
1.“我的超级链接”:通过上网搜索,搜集的本课学习资源有(A、B、C组)
2.“我的阅读宝库”:通过课外阅读积累,我知道和本课类似的二战时期爱国的小故事还有许多。下面是我读到的最感人的一个故事梗概_____(A、B、C组);我对文中的主人公是这样评价的 _____(B、C组)。
3.“我的习作挑战”:课文写个续集。(A组续写几句话,B组续写一段人物对话,C组续写一篇文章)
40年后,美穗子及家人专程前来看望聂将军……
通过分层循序渐进的学习、阅读、训练、拓展,扩大学生阅读量,发掘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潜能,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从而使班级学生整体语文阅读水平得到提高。在这环节当中教师要坚守生命的主流价值,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将教学行为从对教的关注转向对学的关注,从对学的关注进一步转向对“人”的关注。
五、“分层学案”促进师生互生共长
实验证明要想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实现教师个人专业发展,必须找到教和学的最佳结合点——分层学案。分层学案在实施过程中打破了传统思想认为分层教育的等级制陈旧观念,不仅没有使学生个人的自尊受到打击,反而善待差异,促进学生的人格发展。为了帮助学生养成自学的好习惯,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教师要树立新的教育理念——“以生为本,师生平等”;要精心设计学案,进行分层改革,善待个体差异,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快乐,享受自我挑战和创新带给自己的幸福感和成就感。学生的发展促进教师不断地反省自己,转变教学方式,努力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优化导学——分层学案”,为教师提供更加广阔的教研创造平台,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促进师生个性潜能得到发展。
(责编 韦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