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抛砖引玉 有效导入

2012-04-29吴淑芝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2年11期

导入是课堂教学的开始,是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一个有效的导入,可很好地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达到提高教学效率、质量以及效果的目的。小学生有着活泼好动的性格特点,注意力也很容易分散。因此,怎样使学生集中精力投入到语文新课的学习中是需要广大小学语文教师迫切解决的问题。设计一个成功的教学导入是解决该问题的最佳手段。那么,应如何来进行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导入呢?

一、直接导入法

直接导入法,也称为开门见山导入法,是一种最直接、最常用的一种课堂教学导入方法,是指教师将教学内容直接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在小学语文课本中,很多课文都是比较简单的,学生很容易了解课文的内容。通过直接导入法进行教学,有助于学生的知识体系的建立,为之后的教学环节做好铺垫。例如,在进行《我们的民族小学》的教学时,教师就可通过直接导入法来进行教学,一开课就这样说:“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就是《我们的民族小学》。你们知道‘民族’是什么意思吗?你们的关于民族的知识有哪些呢?”这样进行课堂教学的导入,自然、快速地进入课堂教学。

二、启发式导入法

启发式导入,是相对于填鸭式的导入来说的,是指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认知水平来进行导入设计,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实现师生互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一个巧妙的导入,往往蕴含着丰富的问题情境,对唤起学生的注意力有很好的作用。例如,在进行《大海的歌》课堂教学时,教师就可通过一些问题来启发学生的思维,如(1)大海不是人,不会唱歌,课文中为什么要说是大海的歌呢?(2)大海是如何来唱歌的?(3)课文题目中的“大海的歌”是什么意思呢?真的是指大海唱的歌吗?通过这样的提问,不仅可有效地启发学生的思维,还可引导学生对课文有大概的了解,有助于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三、故事导入法

故事导入法就是通过有趣的故事来导入语文课堂教学的方法,这样可以快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集中学生的学习注意力,使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进行《鲸》这一课文的教学时,教师就可通过故事导入法来进行教学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想听故事吗?

生:(兴趣)想,什么故事啊?

师:一个关于鲸的故事。某一天,海底世界要举行一场舞蹈大赛,小鲸蓓蓓非常的开心,很想去参加这个舞蹈大赛。但当她来到赛场时,却被值日的小鲤鱼给拦住了,说蓓蓓不是鱼类,不能参加鱼类的舞蹈比赛。蓓蓓很不开心,觉得很委屈,只好哭着游回家,她想问问妈妈自己到底是不是鱼类。你们能否代替蓓蓓的妈妈给蓓蓓一个满意的回答?

此时,学生不待教师说明就迫不及待地打开课本,去寻找鲸是不是属于鱼类的答案。教学时,教师应注意讲故事的语气和语度,让学生身临其境,达到集中学生注意力、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四、游戏导入法

陈鹤群先生曾经说过:游戏是人的一生中不可或缺的教学活动,无论是怎样的年龄阶段,游戏总是那么的受欢迎,如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可将教学融入于游戏中,让学习变得更加的有趣、快乐。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游戏的方法来导入新课,做到寓教于乐,以收到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进行《夜书所见》这一古诗的课堂教学时,教师就可通过一个简短的古诗词朗读竞赛来激发学生对新诗的学习欲望,以此来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对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意识进行培养。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可供选择的游戏非常之多,例如:词语接龙、猜字谜、小组比赛等,这些游戏都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五、回忆导入法

“温故而知新”。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旧知识的回顾来导入新课的是一种常用的导入方法。例如,在进行《林海》这一课文的课堂教学时,教师就可采用回忆导入法来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还记得之前学习过的课文《美丽的小兴安岭》吗?

生:记得。

师:其主要写的是什么呢?

生:先概括性地写了小兴安岭的壮美景色,然后再分春、夏、秋、冬这四个季节来描绘小兴安岭的特点,并对各个季节的花草树木都做了具体的描绘。

师:是的,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课文《林海》基本上也是按照这样的方式写的,但远比《美丽的小兴安岭》描绘得更加生动、细致。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比较两篇课文的异同。

通过这样的导入,不但对旧知识进行了复习,还向学生说明了新课的内容,有助于学生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更好地进入到新课的学习中去。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中,导入的方法很多,如多媒体导入法、疑问导入法、联系实际导入法等。但无论怎样的导入方法,都必须根据教学内容和实际情况来进行。只有符合教学目标、内容和学习情况的教学导入才有可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应不断地探索、创新教学导入方法,充分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以达到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的目的。

(责编 韦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