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探索 自主发展
2012-04-29史一丹
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主探究、自主发展的语文综合素养是目前语文课堂教学非常重视的几个方面。这不仅注重学生探索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养成,而且还充分体现语文学科的个性,使课堂富有生命的活力。同时,放手让学生直接参与探求知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逐步增强其自学能力,有利于学生多元认知潜能的开发。下面以我教《东方之珠》一课为例,谈一谈自己的做法与体会。
一、 激情引趣,自主参与
各项研究表明,阅读兴趣是阅读活动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心理因素。所以,教师要激自主学习的情,引自主学习的趣,让学生产生自主学习的欲望。教《东方之珠》一课时,我首先播放了一段香港的宣传视频,并让学生说说看到的香港是什么样的。当学生侃侃而谈,说得兴趣盎然时,我紧接着追问:“今天,我们就到香港去,身临其境地体会一下,想不想去?”于是,学生在较强学习动机的驱使下,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这种主动学习的欲望一旦产生,不需要任何外力的推动,便可以让学生完全沉醉于课文之中。
二、自主选择,个性读书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导而弗牵,仅是辅助性;学生是主体,具有自主性。教师既要教之以法,又不拘泥形式,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指导他们对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作出自主选择。如教《东方之珠》一文,因课文的2、3、4自然段结构上有相似之处,分别介绍浅水湾、海洋公园、铜锣湾以及香港夜景的美丽与热闹,所以在指导学生学习第二自然段后,让学生自主学习。同时,给学生提供三种学习方式:(1)自读感悟型:自由朗读,读中有思,读中悟情,小组互读并评议。(2)自能型:能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提出不懂的问题,在小组中交流,小组中不能解决的问题集体交流。(3)导游型:把自己当作一名导游,加上适当的导游词,把香港介绍给大家。这样,为学生自主学习营造民主、自由、宽松、探究的学习情境,让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又是群体中的一部分,去发挥自己的潜能,为学习拓展了空间。
三、自读感悟,自我展示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显得特别强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握学生的心理特征,为他们动手、动口、动脑提供足够素材、时间和空间,为他们自我表现和相互之间的交流提供多种多样的机会,并引导他们多种感官并用,“在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情感波澜中,积极地参与、主动地发展。以《东方之珠》一文的教学为例,我设计了“书让学生自己读”的教学环节。(1)自由读,想想怎样读才能让他人感到“沙滩是迷人的”、“街市是热闹的”、“公园是著名的”。(2)愿意读的站起来读,或邀请你的好友一起读,读后谈谈体会。(3)配乐感情朗读,边读边演,师生评价。学生在读中互相比较,在评价中逐步提高。这节课,我给学生充分的读、思、议、说的时间,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充分地读,营造了一个有利于阅读主体情绪化的“场”,为学生各自施展才能提供了舞台。
四、抒情体会,自由表达
小学语文教学的审美性决定了语文阅读的训练不单纯是技巧的习得,还包含着美的熏陶和感染以及人文素养的提高。因此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知能力以及从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更要在阅读时“披文以入情”,学文后“感怀以做人”。如教学《东方之珠》接近尾声时,我引导学生“让我们再一次有滋有味,全神贯注地来欣赏一下这迷人、繁华的香港。边看边想,你打算用怎样的语言来赞美她”。随后,我用课件呈现多幅香港的图片,并伴随播放优雅的轻音乐。学生无拘无束、有滋有味地观赏。最后,我鼓励学生自由发言,表达自己对香港的赞美之情。
五、内外联系,自主发展
开放的语文阅读教学应冲破40分钟的课堂教学时间的限制,向课前和课后辐射,要突破狭隘的“课堂为中心,教师为中心,课本为中心”,开发一切可以利用的语文教学资源,占有一切可以利用的语文教育阵地,让学生在生活中、在自然中、社会中学语习文,增长才干,学会做人。在教学《东方之珠》前,我布置学生收集有关香港的资料,激发学生对香港的向往之情。课堂上,提供给学生展示课外知识和才能的机会,以便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讲到“一到夜晚,整个香港就成了灯的海洋”这段时,学生马上拿出在配套阅读上看到的巴金写的《香港之夜》津津有味地说了起来。我便让学生尽情地读、尽情地说,引导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作超越文本的探索,使学生更深地理解课文内容,强化情感的熏陶。随后,我追问:“香港被称为‘东方之珠’,仅仅就这几个地方吗?”这一问是“一石击起千层浪”,学生说话的热情更高了。天星码头、尖沙咀、九龙湾、铜锣湾避风港等,学生都说得头头是道。他们不仅讲了香港现在的繁华,还讲了香港的历史、“一国两制”的政策、香港的人口等。课后,我让学生仿照课文写一写,介绍香港的另一处美景。这样,以课内带课外、以课外促课内,课内外齐头并进的方式,有力地促进了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学生完全享受着心灵的自由。
努力培养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关键在于语文教师要树立大语文教学观,确立主体发展意识,相信每个学生身上都蕴藏着巨大的创造力。
(责编 韦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