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理论现状研究

2012-04-29吴丹红

会计之友 2012年1期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

吴丹红

【摘 要】 随着社会责任运动的发展,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也被日渐重视和关注。文章从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理论研究成果形式和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研究分类两个方面归纳了近20年来我国学者对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研究动态,旨在清晰地展示我国学者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研究过程和趋势。

【关键词】 企业社会责任; 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 社会责任报告

研究表明,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除了主要受会计规章制度、政府作用、民族文化等因素影响,学术研究也成为影响企业社会信息披露发展的中坚力量。近20年来,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遵循模式基本如下: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的企业环境报告,2000—2005年间年报中分散的社会责任信息,2006年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发布。大量学者在不同时期对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水平和程度进行了积极的调查分析。鉴于此,笔者从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理论研究成果形式和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研究分类两个方面梳理了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研究。

一、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理论研究成果形式概述

国内对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理论研究的贡献大致集中于专著、论文和政策指引三个层次,其中论文主要包括学术期刊和硕士博士论文。

(一)专著

在专著方面主要分成两个方面来研究:企业社会责任和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

1.企业社会责任

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最大推动力源于世界范围内的企业社会责任运动的积极开展。本世纪以来,由于跨国公司把企业社会责任与订单挂钩,企业社会责任在中国逐渐兴起。2006年之后,党中央提出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责任得到政府和社会的不断关注从而迅速发展。

从数量来看,企业社会责任的著作并不多。最早以企业社会责任命名的著作为1990年袁家方主编的《企业社会责任》。出版著作主要集中在近5年,并逐年增多。从研究角度来看,以企业社会责任理论和实践机制研究居多,此外还涉及企业社会责任案例分析、企业社会责任调查报告、社会责任标准或管理体系建设、社会责任与企业关系等。从利益相关者角度解读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比较多见,如江若尘的《大企业利益相关者问题研究》、陈宏辉的《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求:理论与实证研究》和刘丹的《利益相关者与公司治理法律制度研究》。从企业伦理入手对企业社会责任进行研究的有陈荣耀的《企业伦理》,周祖城的《企业伦理学》,周祖城、张兴福、周斌的《企业伦理学导论》和徐金发的《企业伦理学》。此外也有国外学者的译著,如(日)清川佑二的《企业社会责任实践论》、(德)默恩的《企业家的社会责任》等。

2.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

和企业社会责任方面专著相比,着重于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专著较少,且主要分为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编制介绍和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研究。前者研究数量相对较多,如殷格非、李伟阳的《如何编制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和《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编制指导》,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部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编制的《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编写指南(CASS-CSR1.0)》,刘光明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编制、发布与实施》,上海国家会计学院主编的《中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2008》。后者仅见李正的《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研究》。

(二)论文

1.论文发表

1985年李铜新的“在经济特区实行社会责任会计的设想”为最早以“社会责任会计”为名的论文。笔者以1998.1—2009.12为时间段,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含有“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报告)”的文章,得到论文总数量为247篇,其中年份和文章数量的分布见表1。

12年内,论文发表数量近两百篇,表明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研究在我国起步较晚,成果有限。从时间上来看,1998—2005年,论文总数量不超过20篇,从2006年开始,论文数量每年激增,2009年论文数量约为2008年的双倍,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开始引起许多学者的关注和研究。从论文发表期刊级别来看,影响因子最高的前200位中国知名学术期刊上约有60篇。会计权威期刊《会计研究》在2005—2009年期间发表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文章共5篇,其中2006年和2005年各一篇,分别为刘长翠、孔晓婷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实证研究——来自沪市2002—2004年度的经验数据》和陈玉清、马丽丽的《我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会计信息市场反应实证分析》;2007年3篇,为宋献中、龚晓明的《社会责任信息的质量与决策价值评价》;沈洪涛的《公司特征与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来自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和李正、向锐的《中国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内容界定、计量方法和现状研究》,这些文章被引用次数较多。

2.硕博论文

在1998.1—2009.12时间段,“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收录的相关硕士论文约50篇,博士论文仅4篇,为2008年李正的《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研究》和龚明晓的《企业社会责任信息决策价值研究》及2009年袁蕴的《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研究》和李诗田的《合法性、代理冲突与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可以看出,硕博论文数量与期刊论文数量趋势保存基本一致,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研究在近3年得到较快的发展。

二、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研究分类

早期多为规范性研究,研究内容集中于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紧迫性或可行性呼吁、西方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发展的介绍、不同国家的企业责任信息披露比较,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发展现状、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模式比较、内容分析或框架构建;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指标体系建设等。

近年实证性研究较多,研究内容侧重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价值后果、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价值和市场反应、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与公司相关指标的关联性研究等。

(一)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必要性研究

最早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研究主要涉及我国企业披露社会责任信息的必要性研究。陈文华(1998)认为建立我国社会责任会计迫在眉睫,它可使企业日常发生的社会性开支合理合法地反映出来,及早减少企业对生态、环境、政府、投资者、债权人、职工、消费者、社区等不利事件的发生,避免企业风险。阳秋林(2005)认为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是建立良好的有秩序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保障之一,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是企业所处环境的客观要求,国际企业社会责任标准也在逐步加大对我国企业的标准规范要求。

(二)西方国家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水平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在这方面,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多为介绍国外的理论和实践,涉及到的西方国家主要有法国、美国、英国、日本、德国等。另外还涉及一些国际组织,如全球报告倡议组织(GRI)、联合国等。刘建红、杨亚娥(2004)认为西方的社会责任会计披露的内容和格式多样,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总体而言是企业主动自愿性披露。谢晖(2008)指出法国的模式是政府主导型,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框架处于领先地位,我国可采取政府主导型信息披露模式,制定社会责任会计准则,建立上市公司、大企业、中企业和小企业的多层次信息披露制度。王凌飞(2009)分析了德国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内容和形式,其推动力量来自于民间,我国应鼓励企业自愿披露并加强对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审计。杨海燕(2010)认为英国的法律规范和职业团体促进了英国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水平,指出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将会成为许多公司的必然选择,我国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内容应强调与利益相关者沟通,模式多元化。

(三)企业社会责任披露影响因素的研究

该类研究从影响公司自愿性披露的内在驱动因素出发,探讨影响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重要因子,多为实证研究,研究结论多认同公司特征和公司治理是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重要影响因素。从已有研究结论来看,涉及的公司特征主要有公司规模(企业总资产对数、主营收入、总市值)、盈利能力(总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周转率、总资本增长率、当前盈余、上期盈余以及两年平均盈余)、资产负债率、行业属性等变量。认为公司规模是影响企业是否进行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重要因素,规模大的公司社会和政治环境中曝光程度高,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可减少其政治成本。盈利能力较强的企业也有更多的资本或资源来披露社会责任信息,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此外,不同的行业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程度不同,重污染行业如造纸、钢铁、化工、煤炭等对环境影响较强,还有食品和制药等与社会健康安全问题高度相关,这些企业更易受到社会关注和相应管制,因而有强烈的外部道德群体压力以及管制压力来披露社会责任信息。

从公司治理角度来研究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学者不多,并且研究结论不一致。彭启发、李彬(2010)发现流通股比重、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公司规模指数、每股收益、第一大股东性质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比较显著。于晓谦、程浩(2010)发现独立董事比例与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呈负关系、董事长和总经理是否二职合一与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呈负关系,影响均不显著,国有股持股比例和公司管理层薪酬激励与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呈正相关关系,影响显著。韩秋兰、季盈莹(2010)认为流通股比例是影响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最为显著的因素,股权集中度与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水平呈负相关关系,独立董事比例和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程度呈正相关关系,未发现公司董事长和总经理是否二职合一,董事会持股人数与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水平的正相关关系。

(四)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价值性研究

在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价值性研究方面,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和企业绩效的关系一直是国内外学术界争论的焦点。然而两者的关系一直未有明确结论,多数研究结论认为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会损害企业价值,两者关系不强或有负相关关系。如陈玉清、马丽丽(2005)从经济学的供需关系发现我国资本市场对企业社会责任信息不关注,需求不强。宋献中(2006,2007)发现社会责任信息的决策价值和公共关系价值不高,自愿性披露的信息公共关系价值高于决策价值,强制性披露的信息决策价值高于公共关系价值。严俊(2008)从企业生命期角度认为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对企业价值存在短期不利影响,但可促进企业长期战略价值。李新娥(2010)得出类似结论。

(五)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理论研究

很多学者从多个角度阐述了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理论基础,涉及理论主要有资源价值理论、合法性、社会契约论,决策有用论、利益相关者理论、社会投资理论、制度经济学,法律理论和声誉理论。其中利益相关者理论被认为是披露社会责任信息的代表理论,该理论认为股东、债权人、经营者、生产者、消费者、供应商以及其他有关利益主体影响着公司的发展,提高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披露质量不仅是为股东服务的要求,而且还是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来保护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的途径之一。因此该类研究多以利益相关者为切入点,分析不同利益相关者的企业的利益,从理论上阐述企业披露社会责任信息的必要性。

(六)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现状研究

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源于企业环境报告。2005年之前,由于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随意性和分散性,学者们只能从企业年度报告中去收集信息进行研究。2006年出现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为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现状研究提供了更成熟的便利环境,使之成为一个重要的主流研究方向。目前基本结论认为,我国的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总体质量水平不高,在披露内容和披露形式上有较大的随意性,属于自愿性披露,数量的提高和质量的提高不一致(阳秋林,2002;刘长翠,沈洪涛,2006),内容不全,形式单一,披露不充分,可比性不强,缺乏第三方审计(赵满红,2009)。

(七)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指标体系建设研究

该部分的研究实质上是强化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对策性研究之一,为当前的研究热点。阳秋林(2005)提出对投资者、职工、生态环境、消费者、社区和国民经济的6大责任指标体系和28个具体分解指标。李健(2006)把社会责任划分为对股东及企业相关利益者的社会责任指标、对职工的社会责任指标、对环境的社会责任指标、对消费者和客户的社会责任指标、对社区和公益性捐赠的社会责任指标和对国家的社会责任指标。周旭卉(2009)将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指标分为:利益相关者责任指标、资源环境责任指标和慈善责任指标三部分,并细分为14个具体指标。刘倩(2009)参考GRI体系,从经济、社会和环境3个角度出发,分直接经济影响、环境问题、劳工管理和劳工权益、社会公益行为和产品责任6个一级指标和27小类指标体系。该类研究具有很大的探索空间。

(八)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研究

自2006年国家电网发布央企首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以来,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作为一种自愿性非财务报告,引起了学者的强烈关注。《WTO经济导刊》从2008年伊始,以23期连载的形式刊登了《如何编制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为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编制提供了很好的指导作用。其他学者研究角度主要有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内容或现状分析、具体公司的社会责任报告案例分析、社会责任报告比较分析,包括对不同国家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比较分析、同一行业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比较分析、东西方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模式比较研究等。

(九)社会责任审计研究

随着企业相继发布社会责任报告,企业社会责任审计活动也越来越得到理论界和实务界的重视。最早相关研究为陆建桥的《关于建立我国社会责任审计的探讨》(1993)和《社会责任审计对传统审计的冲击》(1994)。目前的研究内容多为社会责任审计产生的基础或实施路径,如阳秋林(2005)分析研究社会责任审计产生的经济基础和价值基础。刘长翠、陈增雷(2006)分析社会责任审计研究现状及理论与实践基础,提出社会责任审计的最佳切入点及相关的配套措施,周兰、彭昕(2009)设计上市公司社会责任审计程序与方法的具体实施方法。张正勇(2010)从社会、企业、法律以及国际惯例层面提出我国企业实施社会责任审计的基本依据,从创新社会责任审计模式与构建社会责任审计预警系统两方面探讨了我国企业实施社会责任审计的实现路径问题。在社会责任审计措施研究方面,更多学者进行了探讨(王春兰,邹相煜,张萍萍,2007;董佳,2010),成为审计研究领域的新支。

三、对国内企业社会责任研究文献的评价

国内对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出版的专著、发表的论文数量日渐增多,形成的观点也逐渐独特和成熟,它带来的新思维、新概念和它所运用的新手段和新方法,丰富了传统的会计领域。但国内对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研究仍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著作少。迄今为止,只有一本研究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著作——《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研究》(李正),该书是在作者博士论文研究的基础上撰写而成,从理论分析与经验研究两个部分对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问题进行了研究。理论分析部分研究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国际经验、中国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内容界定、计量方法、现状等四个问题;经验研究部分研究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和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与企业价值的相关性问题。在琳琅满目的管理丛书中,该书的出版是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研究专著的第一步。

其次,在学术期刊的论文研究方面,数量和质量明显欠缺。虽然近年来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研究异军突起,但发表在核心期刊的文章不多,特别是发表在公认的权威级期刊的文章屈指可数。可见和其他领域的大量的成熟研究相比,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学术浓厚氛围尚未形成气候。

再次,除了目前较少的一些研究得较好的实证文章外,大多数规范性研究文章的研究内容和角度重复,有些观点大同小异;研究方法或思路借鉴或引用国外学者的观点和研究成果,或适当改造结合我国社会和企业特色来研究;另外不同学者由于选取样本的差异或选用统计方式的不同,在某些观点方面各执一词,创造性成果少,具有实质性突破或前瞻性的文章并不多见。

最后,现有研究侧重于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论研究而轻应用研究。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理论研究具有典型的特征,即以企业该不该披露社会责任信息、企业该披露什么社会责任信息和企业怎么披露社会责任信息三个核心问题开展研究,形成“企业为什么要披露社会责任信息→该披露什么样的社会责任信息→如何披露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社会责任信息对企业有何影响→我国企业如何强化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建设”的思路和逻辑关系。因此,从国内学者对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关注的焦点问题来看,可以说国内理论界侧重于企业社会责任的应用研究而轻理论研究。在应用研究方面,如社会责任指标体系的构建或社会责任管理体系的构建研究还在成熟完善之中。完整的会计理论研究是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从理论高度推动会计模式和会计理论的重要实际问题和重点理论问题发展,为企业的实际发展和应用起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黎友焕,龚成威.国内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研究新进展[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9(1).

[2] 阳秋林.中国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模式的架构[J].当代财经,2005(6).

[3] 于晓谦,程浩.公司治理对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影响——基于中国石化塑胶行业的实证研究[J].会计之友,2010(2).

[4] 陈玉清,马丽丽.我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会计信息市场反应实证分析[J].会计研究,2005(11).

[5] 沈洪涛,杨熠.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价值相关性研究——来自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当代财经,2008(3).

[6] 袁蕴.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价值评价研究[J].生态经济,2009(1).

猜你喜欢

企业社会责任
企业社会责任法治化的重要意义
企业的社会责任分析
基于企业战略的企业社会责任研究
企业技术创新与企业社会责任有机融合研究
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企业社会责任和企业绩效文献研究综述
企业销售中的社会责任营销研究
企业社会责任进展与研究
企业社会责任进展与研究
浅谈企业社会责任的品牌传播
论企业社会责任的法律规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