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步读书法实施策略

2012-04-29苏富瑛

甘肃教育 2012年1期
关键词:朗读课文笔者文本

苏富瑛

〔关键词〕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学前初读;学中品读;

学后成诵

〔中图分类号〕 G62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

01—0091—01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我们的语文课应给学生充分的读课文的时间。因为只有充分的朗读才能让学生从语言文字中得到情感体验,领会到作者的写作意图,从而促进阅读教学效率的提高。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如何引导学生多读、读深、读透,切实让朗朗书声贯穿教学的始终呢?笔者尝试运用了“三步读书法”,即学前初读—学中品读—学后成诵。

一、学前初读

叶圣陶先生说:“练习阅读的最主要阶段是预习。”预习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于是笔者教给了学生“预习三步法”:初读课文,读准确,读通顺;再读课文,划生词、难理解的词语,说说文章的大致内容;三读课文,在不理解的地方打上问号。检查预习情况时,笔者发现学生通过自己查阅工具书就能扫除语言文字的障碍,较牢固地掌握这些字词的读音、意思和用法。如《献你一束花》中有“茫然”一词,学生通过查阅工具书知道它是“不知所措”的意思,“娴静”则是“文雅安静”的意思,对这两个看似平常的词语的解析为学生学习课文铺好了路,进而他们又提出质疑:为什么要对“她”和机场女服务员做如此细致的描写?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可见,预习是实现有效阅读的基础。

二、学中品读

学习课文离不开读,如何让学生读出滋味,读出情趣来,教师就要注意方法的使用。

1.范读引路。“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如果在课堂上把课文读得有声有色,读得入情入境,对学生就会产生很好的示范作用。小学生的模仿能力很强,他们也会学着老师的语音、语调、节奏等来朗读课文,久而久之,就会起到润物无声的效果。如笔者在《江南好》的配乐中为学生范读《三峡之秋》时,学生仿佛身临秋天的三峡,陶醉于三峡时而热烈,时而平静,时而明丽,时而朦胧的万千气象中。

2.情景描绘。在文本中能触动学生情感、语言内涵丰富的地方,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情景描绘,开启多元赏读的“路径”。如教学《报纸的故事》一文时,笔者采取了分角色朗读“我”与“妻子”对话的方式,并让学生相互交流“我”此时的心情,在这样的情景描绘下,学生很自然地感悟到作者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也可以看出他内心的自责、无奈和惭愧。

3.感悟比较。用心感悟,用情朗读,这样的朗读,不是匆匆地一读了之,而是学生在教师的精心指导下,通过诵读与文本进行深层次的对话。笔者在课堂教学中经常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并让学生设想自己就是主人公。如《检阅》一文中人物心理的变化是学习的重点,在读到“为什么谁都不愿意第一个开口呢”时,教师可以顺势问学生:生活中你有如此为难的时候吗?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情感体验再次朗读课文,从而体会儿童队员犹豫不定、左右为难的情感。

4.以疑导读。它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能有效促进学生的主动探究和发现,从而让学生深刻地理解和感悟课文内容。如《回声》一课就能以“对回声,青蛙妈妈是怎样说怎样做的”这个问题展开,然后让学生在反复诵读课文并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扮演小青蛙,体验小青蛙欢快的心情。朱熹云:“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才是长进”,可谓至理矣!

三、学后成诵

课文学完后,教师还应要求学生背诵课文中的精彩片断,并将课文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如,学完《我们家的猫》这篇课文后,笔者布置的作业是背诵课文和小练笔(模仿作者的写作方法,写写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在学生们背得津津有味时,笔者也欣喜地发现他们都能将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了,学生们笔下的小动物个个都活泼可爱、栩栩如生。

把读的时间留给学生,就是教师带领学生走进文本,让学生在字里行间神游玩味,体验感悟,真正把阅读教学的过程变成学生、文本、教师之间的对话过程,从而真正实现语文阅读教学效率的提高。

编辑:沈丽琼

猜你喜欢

朗读课文笔者文本
把“朗读课文”落到实处
老师,别走……
《青铜葵花》选段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水滴的旅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及简析
调节课堂气氛策略探讨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