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伊索寓言〉》文本处理利弊谈
2012-04-29高晶
内容摘要:王荣生先生依据“文选型”教材选文的不同功能,把选文类型划分为“定篇”、“例文”、“样本”和“用件”。由此我们不难推断出:对于不同的选文类型,语文教材的编撰者在文本处理上理应有所侧重——“定篇”应着眼于对本民族及世界的优秀文学文化作品的领会与欣赏;“例文”应着眼于外在与选文本身的关于诗文以及读写诗文的事实、概念、原理、技能、策略、态度;“样本”应着眼于对学生真实阅读情境的抽样;“用件”应着眼于文本言语形式背后的言语内容。但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在反映出对选文的阐释、对选文类型的把握,乃至编纂水准的关键——练习题的设计上有些文本就差强人意,理路混杂,其结果是在实际教学操作中,有些老师把定篇、例文、样本教成用件,或者把用件教成定篇、例文和样本。下面试以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二册《读〈伊索寓言〉》为例来管窥并分析这种现象。
关键词:《读〈伊索寓言〉》 文本处理 利 弊
一
王荣生先生依据“文选型”教材选文的不同功能,把选文类型划分为“定篇”、“例文”、“样本”和“用件”。由此我们不难推断出:对于不同的选文类型,语文教材的编撰者在文本处理上理应有所侧重——“定篇”应着眼于对本民族及世界的优秀文学文化作品的领会与欣赏;“例文”应着眼于外在与选文本身的关于诗文以及读写诗文的事实、概念、原理、技能、策略、态度;“样本”应着眼于对学生真实阅读情境的抽样;“用件”应着眼于文本言语形式背后的言语内容。但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在反映出对选文的阐释、对选文类型的把握,乃至编纂水准的关键——练习题的设计上有些文本就差强人意,理路混杂,其结果是在实际教学操作中,有些老师把定篇、例文、样本教成用件,或者把用件教成定篇、例文和样本。下面试以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二册《读〈伊索寓言〉》为例来管窥并分析这种现象。
二
《读〈伊索寓言〉》在该教材中属精读课文,应作为“定篇”来处理。因为钱钟书先生在本篇的字里行间中所昭显出的人生智慧令人叹为观止,而文章的理趣更是风格独具,是完全有资格作为本民族的优秀文学文化作品之经典,让师生们共同来领悟和欣赏的。但是在课后练习题的设计上却有些理路混杂,教材的编撰者并未把该文本完全作为“定篇”来处理。
课后练习具体编排如下:
一.《伊索寓言》是拿故事来说明道理的,作者在拿《伊索寓言》和现实生活作比较时,或者从原有故事本身引申出另一层意义,或者在故事的结尾处作进一步的推演,或者将故事原貌改头换面,仔细阅读课文,看看作者对这九则寓言各是怎样处理的。
二.研读课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1.“可见有些东西最好不要对镜自照。”这个说法揭示了某种人怎样的劣根性?
2.“真的,我们就是下去以后,眼睛还是向上看的。”这里“眼睛向上”是什么意思?
3.“这个遮羞的方法至少人类是常用的。”就人类社会而言,“这个遮羞的方法”指的是什么方法?
4.“大胖子往往是小心眼”,说的是什么意思?
5.“诉苦经可以免得旁人来分甜头”,这说明什么样的心理?
6.作者说“医生也是屠夫的一种”,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三.本文语言幽默诙谐,时寓反讽。请从课文的前三段和结尾一段中举出几例,说说它们的深刻含义。
四.课外找一则寓言,仿照课文写法,重新阐释它的寓意。
课后练习一:
编者的意图是让学生了解作者“拿故事来说明道理”的几种方法,这实际上把文本当作例文来处理了。即把文本作为体现“拿故事来说明道理”的议论文的写作例证的直观教具来处置了。该问涉及的是语文写作方面的知识,这与作品本身的领悟和欣赏关系不大。
课后练习二:
该问旨在对文本中某些句子寓意的理解。优点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领会文本的寓意。第六小问“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能引发学生对此问题的积极思考,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问题设置较好。不足之处为所提问题缺乏深度,如果课上教师有意结合这六个问题进行过讲析,那么,对于此题,学生照抄标准答案即可。
课后练习三:
该题涉及本文语言特点——幽默诙谐、时寓反讽,这同作品本身呈正相关,有助于学生“了解和欣赏”定篇本身的语言特色,思路是正确的。但所提问题“说说它们的深刻含义”,却错把定篇当作“用件”处理了,追求的是言语形式背后的言语内容。
课后练习四:
此题是一项写作训练,旨在让学生在模仿中学习并体会钱钟书先生的语言特色及昭显其人生智慧的思维之独创性。编者出此题的出发点是好的,但他未能设身处地为高一学生想一想,钱先生作为治学大家,他的语言风格岂是能轻易学得的,即便仅仅是模仿?其次,钱先生的人生智慧与问题言及的深度又岂是十五、六岁的少年能轻易达到的?所以,这道题出得有些偏难,而且课外另选寓言写作,其寓意游离于文本之外,无益于对文本的领悟与欣赏。
三
由于人教版《读〈伊索寓言〉》课后练习题的设计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所以我重新对其进行了如下的设计:
㈠请你先做好思想准备,课文可能会颠覆你以往对寓言的印象和认识,不过这没有关系,这也许说明你已经长大了。照我说的去做,你就会得到钱伯伯的处事秘笈:
1.默读课文一遍,用铅笔划出你不太懂的地方。
2.朗读课文一遍,读懂的地方注意语气语调要读对,不太懂的地方用不同的语气语调再试试能否读出感觉。
3.如果还有未懂之处,那也属正常,否则要老师做甚?你只消好生听着老师揭秘钱伯伯的这套“脑体操”的十八般套路即可!听懂之后,你就会惊呼:“哇!好 呦!”(请听课后自填)
㈡钱伯伯对伊索的九则寓言,都重新阐释了它们的寓意,觉出深度了吧?不过你若能做出下面的题,也能证明自己智商不低,请听题:
根据老师上课所讲析的九则寓言的寓意,以前后邻坐的四个人为小组共同讨论并找出现实生活中的相关事例。然后再分工每人负责写出两则寓言的事例。(每则事例不少于100字,已作为示例的第九则除外)
示例:
第九则寓言驴子跟狼的故事中为什么说“医生也是屠夫的一种”?因为“缺乏职业道德,以职业为牟利手段的‘医生与‘屠夫无异”。医生因缺乏职业道德而变为“屠夫”,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确曾耳闻目睹,例如在手术前向患者索要红包;广州某患者在手术麻醉后就一“醉”不起,变成了植物人;更有因患者属弱势群体,有病无钱医而被医院拉到荒僻之处丢弃,结果未能及时获救而死。
另外,课文中所说的“医生”也未必就是真的医生,比如《中国农民调查》中农民丁作明因向上反映村干部加重农民负担问题而招致杀身之祸,下令对其“加加温”的派出所所长彭志忠等人,虽然他们的身份不是医生,但是他们的行径绝对是屠夫!还有如假冒伪劣商品的生产者、豆腐渣工程的承包者、造成矿难事故的煤矿老板等等,他们残害他人生命,不也是屠夫的一种吗?
㈢本文语言幽默诙谐,时寓反讽。请从课文中找出你非常欣赏的几句话,然后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它,领悟文章的理趣之美,并简略说说这种写法的优点。
㈣你能在课内找出两、三则伊索寓言,并说出不同于钱伯伯的新寓意来吗?行?那就试试吧!不过,为了能使你的寓意更具说服力,别忘了还要找些实例来证明呦!(完成后在课上和其他同学互相交流)
练习题设计简要说明:
第一题力图贴近学生真实的阅读情境与习惯,让学生读对语气语调是为了培养其语感。从而能更好地领悟文本、欣赏文本。另外在语言上也尽量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让他们觉得有趣而愿学、乐学。
第二题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找出体现寓意的事例,一是为了更深入地理解文本并佐证寓意;二是为了学以致用,加强学习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让学生走出象牙塔,关注世界,关心发生在身边的真实事件,培养其社会责任感。而事例的写作也是为了更好地理解文本。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是为了使学生具有通过合作、探究来解决问题的意识。
第三题完全从文本欣赏的角度让学生在把握语感的朗读中,领略文本的语言风格。找出自己非常欣赏的几句话,是顾及学习的一方的感受,使学生具有主动阅读的兴致。
第四题旨在培养学生从多角度考虑问题的思维方法及不迷信权威、敢于质疑的精神。
以上四题的设计虽然角度各异,但主旨都落实在对“定篇”的领会与欣赏上。
高晶,天津艺术职业学院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