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甘蓝型黄子白花油菜恢复系RW16的选育与应用

2012-04-29王俊生范小芳李成伟

湖北农业科学 2012年15期
关键词:选育白花

王俊生 范小芳 李成伟 等

摘要:以显性白花油菜W62为母本与显性黄子油菜H440杂交、回交,经多代连续定向选择育成了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双低恢复系RW16,具有黄子和白花的特性。该恢复系具有较好的抗性和良好的品质性状,其芥酸含量平均为0.84%,硫甙含量平均为26.71 μmol/g,含油量平均为46.78%,符合国家优质标准,属于高含油量油菜品种。该恢复系产量一般配合力良好,配制的杂种F1代子粒暗黄色,植株花色乳白,含油量和产油量杂种优势明显,普遍高于对照秦优7号。

关键词: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黄子;白花;恢复系;选育

中图分类号:S565.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39-8114(2012)15-3163-04

Breeding and Application of Rapeseed (Brassica napus L.) Restorer RW16 with Yellow Seed and White Petal

WANG Jun-sheng,FAN Xiao-fang,LI Cheng-wei,TAN Guang-xuan

(Key Laboratory of Plant Genetics and Molecular Breeding, Zhoukou Normal University, Zhoukou 466000, Henan, China)

Abstract: RW16,a restorer of rapeseed (Brassica napus L.) with yellow-seed, white-petal and double-low quality (low erucic acid and low glucosinolate) was successfully developed by the successive and directional selections of multi-generations from a hybridization between F1(W62/H440) as female and H440 with yellow seed as male. RW16 had good cold-resistance, disease-resistance and quality characters. The average erucic acid content in oil, glucosinolate content in meal and oil content was 0.84%, 26.71 μmol/g and 46.78%, respectively. Based on the national standard, it belonged to a double-low restorer with high oil content. It also had better general combining ability in yield, the F1 hybrids from combinations of RW16 with other varieties showed better heterosis in oil yields per unit area and oil content, black-yellow seed coat and milky white petal, while the oil content of them was remarkably higher than that of Qinyou 7.

Key words: Brassica nupus L.; yellow seed; white petal; restorer; breeding

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花色突变体如白色、乳白色、金黄色和橘黄花油菜与普通黄花油菜易于识别,可稳定遗传,可以作为鉴别真假种子的标记性状[1,2],因此引起了广大育种者的重视。王翊等[2]育成了白花油菜恢复系并应用于油菜杂种选育以提高杂交种纯度,于澄宇等[3]从C022中发现黄白相间花色的甘蓝型油菜突变体不育株,并选育出花色稳定遗传的隐性核不育系991S,文雁城等[1]育成了白花甘蓝型胞质不育系,并用于育种实践。甘蓝型黄子油菜相比黑褐子具有以下优点,如种皮薄、含油量高、毛油无色素、杂质少、金黄色清澈透明;既保持了菜油的香味和沸点高的特点,又减少了油烟和加工成本[4]。黄子油菜的饼粕蛋白质含量高,氨基酸组成更合理,纤维素和多酚含量低,饲料利用价值高,是生产植物蛋白质的优质原料[5,6],因而黄子油菜育种已经成为油菜育种的主攻方向之一。目前,中国在黄子油菜育种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如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选育的黄杂1号含油量为42.00%~45.00%,选育的秦荣2号黄子杂交种含油量为46.52%,西南农业大学选育的甘蓝型黄子杂交油菜新品种渝黄1号含油量达43.18%[7],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育成的中国第一个甘蓝型油菜低芥酸黄子新品种宁油10号含油量为43.48%[8],贵州省油料研究所选育的油研9号黄子杂交种含油量高达43.75%~51.08%,育成的鼎油17含油量为44.05%[9],黔黄油21含油量高达47.50%[10],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选育的申黄1号杂交种含油量平均为45.60%[11],这些品种均在中国油菜生产上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把白花性状和黄子性状聚合于同一品种,选育白花黄子杂交油菜尚未见报道。因此,该研究主要报道选育显性黄子和白花油菜恢复系的过程、特性及其选配杂种的优势,旨在为其杂种优势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黄子亲本H440是对垦C1黄进行连续多代系统选育获得的低芥酸、低硫甙、高含油量黄子自交系;白花亲本W62来自于品种间杂交后代,遗传性稳定,花瓣纯白色,品质为低芥酸、低硫甙,含油量中等;不育系3A、4A、5A等是具有陕2A不育细胞质的雄性不育系;自交系中双6号、中双9号、HSTC10,骨干亲本09H456、09H746、09H1044、09B122、09Q1、09Q17和09Q22,均为双低自交系。秦优7号为黄淮区对照品种。

1.2RW16的选育方法及其过程

利用白花亲本W62与黄子油菜H440杂交获得F1代,然后以黄子油菜H440为母本与F1代测交获得BC1F1代群体,在BC1F1群体中大量选择乳白花单株套袋自交,收获后进行品质分析,选留含油量较高、且为黄子的单株进入下一世代。每个世代至少保留20个株系,每个株系内留40株。在BC1F3代,芥酸、硫甙含量株系内大多表现变异幅度较小,遗传性稳定、黄子外显率和外显度均达95%以上,因此,在BC1F4世代选株自交的同时,利用黑子不育系3A、4A、5A进行了恢复能力测试(图1)。结果表明,编号为RW12、RW15、RW16的3个株系不但具有完全恢复不育的能力,而且花色纯合稳定、植株生长势强,抗寒性强、株型紧凑、品质为双低,黄子外显率和外显度均达到98%以上,其中RW16品质性状相对最优。

1.3配合力测试与品质分析

利用化学杀雄剂SX-1诱导RW16为雄性不育系做母本,与该试验中提供的自交系或品种杂交,获得10个杂交种,把10个杂交种和对照秦优7号、亲本RW16按照区间随机排列,2次重复,种植密度15万株/hm2,每个组合种植5行,行长2.5 m,行距0.4 m,栽培管理措施同一般大田。田间鉴定其抗菌核病、抗病毒病和抗寒性。成熟前每个小区取样10株,考察其主要农艺性状,以平均值进行比较;各小区收获测定产量后抽样30 g,利用DA7200型近红外粮油品质分析仪(瑞典波通仪器公司)分析。

1.4方差分析

利用Excel统计分析功能对产量、含油量和产油量性状进行方差分析,品种(组合)间显著性比较采用新复极差法。

2结果与分析

2.1RW16的生物学特性

黄子白花恢复系RW16属甘蓝型半冬性、中熟、黄子双低高油分恢复系,子叶肾形,苗期叶片半直立,顶叶中等大、椭圆形,叶缘锯齿状,叶柄中长,叶色绿,叶面无蜡粉,苗期长势强;分枝数较多,分枝部位低;花瓣白色、侧叠;角果长度中等偏长,子粒中等大小,种子黄色;中抗菌核病及高抗白粉病。

2.2RW16的主要农艺性状

在15万株/hm2种植密度下,黄子白花恢复系RW16株高和分枝部位高显著低于对照秦优7号,一次分枝数10.5个,稍高于对照,主花序角果数78.6个,略高于对照,单株角果数和千粒重与对照相当,单株产量24.86 g,略低于对照(表1)。

2.3RW16的主要品质性状和抗性表现

恢复系RW16的芥酸含量为0.84%,硫甙含量为26.71 μmol/g,含油量为46.78%,其品质符合国家优质标准,属于高含油量品种。田间自然病害和抗性鉴定结果(表2)表明,恢复系RW16的菌核病发病率为7.23%,病情指数为3.60,其发病程度比秦优7号稍高;病毒病发病率为2.22%,病情指数为1.64,其发病程度稍轻于秦优7号。冻害发生率为35.32%,冻害指数为2.51,均稍高于秦优7号。

2.4RW16所配组合单产、含油量和产油量的杂种优势表现

对11个组合每公顷产量、含油量和每公顷产油量3个性状分别进行了方差分析。结果表明,11个组合的每公顷产量、含油量和每公顷产油量差异均达显著水平(F产量=7.59>F0.05=2.35,F含油量=16.94>F0.05=2.35,F产油量=9.09>F0.05=2.35)。进一步对各组合每公顷产量、含油量和每公顷产油量进行品种间的多重比较,结果列于表3。

以RW16为母本配制的10个杂交组合,平均单产3 812.65 kg/hm2,比对照低0.28%,其中有5个组合(RW16×09Q1、 RW16×09H1044、 RW16×09H746、RW16×中双9号、RW16×09Q22)增产,分别比对照增加2.56%、2.33%、1.81%、1.60%和1.23%,但增产不显著,其他组合均减产;但10个组合的含油量均高于对照秦优7号,最低和最高含油量组合分别比对照高0.36和4.99个百分点,而且其中有8个组合的含油量显著高于对照,因此,RW16是一个适合选配高含油量杂交种的亲本;各组合每公顷产油量变异范围为1 716.44 ~1 860.18 kg/hm2,均高于对照,其中8个组合显著高于对照,有2个组合每公顷产油量增加幅度达10%以上。因此,选育的黄子白花恢复系RW16是一个选配优质高含油量组合的优良亲本。

3讨论

垦C1黄是陕西省杂交油菜中心选育的黄子油菜亲本,其黄子种皮受两对独立遗传的显性互补基因Y1-和Y2-控制,其与任何黑子粒油菜品种杂交,F1代子粒均为黄子,F2代商品子粒均为杂黄色(既有黄子又有黑子);利用垦C1黄作亲本成功选育出黄子杂交油菜黄杂1号和黄杂2号并应用于生产[12]。该研究中使用的显性黄子亲本H440,是对垦C1黄进行连续多代系统选育获得的低芥酸、低硫甙、高含油量黄子纯合系,具有生长势强、抗寒性强和含油量较高以及配合力较高的优势,白花亲本W62的白花性状受1对不完全显性基因控制。

该研究根据油菜显性白花和显性黄子性状的遗传规律,首先采用双亲杂交1次,F1代与亲本H440回交1次,然后连续多代自交、定向(以白花和黄子为标记性状)选育,使得后代RW16保留了黄子亲本H440较多的优点。因此,选育的恢复系RW16聚合了优质、显性白花和显性黄子性状,不但自身农艺性状优良,品质和抗性较好,而且用于杂交制种和亲本繁殖,使去杂工作方便可行,用其配制的杂交种F1代子粒为黄子,植株花瓣乳白色,F2代子粒为杂黄色(五花子),含油量和产油量也具有较明显的杂种优势,从而可以显著提高单位面积产油量和经济效益。因此,双低黄子白花恢复系RW16的选育成功,为深入利用标记性状,开展白花黄子高油分油菜育种提供了良好基础。

秦优7号是目前生产上应用面积较大的优质杂交油菜品种,不但高产、稳产,抗病、抗逆性强,而且是一个广适性杂交种,目前是中国黄淮区和长江下游区对照品种。因此,该试验中选用秦优7号杂交种作对照,研究所配组合的超标优势,具有较强的生产实践意义。尽管没有筛选出显著增产的组合,但仍然有5个组合表现出一定的增产潜力,更重要的是该恢复系配制的组合含油量大多数显著高于对照,使得其所配组合每公顷产油量也显著高于对照秦优7号,因此,恢复系RW16更适合于选配高含油量的杂交种。进一步通过与恢复系RW16大量配制组合,相信一定会选育出产量和产油量均大幅度提升的白花黄子粒杂交种用于生产。

致谢:感谢河南省周口市农业科学院提供品质分析仪器。

参考文献:

[1] 文雁成,张书芬,王建平,等.甘蓝型油菜白花性状的遗传学研究和白花胞质雄性不育系的选育[J].中国农学通报,2010,26(1):95-97.

[2] 王翊,景尚友,吴刚,等. 甘蓝型油菜白花性状在杂交油菜育种中的应用[J].黑龙江农业科学,2003(6):13-14.

[3] 于澄宇,胡胜武,张春红,等. 一种花色突变雄性不育油菜的发现[J].遗传,2004,26(3):330-332.

[4] 陈检锋,梁颖. 甘蓝型黄籽油菜种子酸性磷酸酯酶同工酶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09,25(17):119-123.

[5] 罗玉秀,付忠. 黄籽油菜特点及遗传特性[J].青海大学学报,2006,24(3):49-50.

[6] VAN DEYNZE A E, BEVERSDORF W D,PAULS K P. Temperature effect on seed colors in black and yellow-seeded rapeseed[J]. Can J Plant Sci, 1993,73: 383-387.

[7] 谌利,唐章林,张学昆,等.甘蓝型油菜高油分育种初报[J].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6(5):550-553.

[8] 戚存扣,傅寿仲,浦惠明,等.甘蓝型油菜低芥酸,黄籽新品种宁油10号的选育[J]. 江苏农业科学,1998(4):28-29.

[9] 秦信蓉,沈奇,杜才富. 黄籽双低高油分杂交油菜新品种鼎油17的选育[J]. 作物研究,2011,25(1):30-31,34.

[10] 魏忠芬,王军,李德文,等. 优质黄籽杂交油菜新品种黔黄油21号的选育研究[J]. 西南农业学报,2008,21(2):537-540.

[11] 王伟荣,孙超才,李延莉,等. 甘蓝型黄籽双低油菜新品种“申黄1号”的选育[J]. 上海农业学报,2010,26(4):36-38.

[12] 尚毅,张振兰,陈文杰,等. 显性黄籽油菜种子特性研究[J]. 种子,2004,23(9):18-20.

猜你喜欢

选育白花
白花败酱草总皂苷提取纯化工艺的优化
焦虑
还会睡在爸爸妈妈房间里呢!
瑞华麦520的选育、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
茄子新品种“福茄6号”选育技术
吉林省黄秋葵新品种选育
浅析玉米杂交育种的选育及应用技术
一种新的花柱多态现象——白花丹科植物细裂补血草
民族药白花丹化学成分及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
Cu2+/Mn2+存在下白花丹素对人血清白蛋白构象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