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瑞华麦520的选育、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

2017-01-12金彦刚杨永乐常东伟王笑笑

安徽农学通报 2016年24期
关键词:选育特征特性栽培技术

金彦刚+++杨永乐++常东伟++王笑笑++任仰涛++赵其兵++李珍富++夏中华

摘 要:瑞华麦520是由综合性状好、产量高的豫麦13(曾用名:郑州891)和高抗白粉病的黔丰1号杂交,通过系谱法选育而成的高产、多抗小麦新品种,分蘖力强,丰产潜力大,稳产性好。2015年3月通过国家级审定,审定编号国审麦2014006,适宜黄淮冬麦区南片地区早中茬种植。该文介绍了瑞华麦520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产量表现等,提出了其栽培技术要点。

关键词:瑞华麦520;选育;特征特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24-0038-02

黄淮海冬麦区南片是我国第一大麦区[1],其主要包括河南省大部分地区(除信阳和南阳部分区域外)、安徽省北部、江苏省北部和陕西省关中地域,区内常年小麦栽种面积约866.7万hm2,是我国小麦栽种最为集中、种植程度最高的地域之一,也是小麦换种率最高、市场最活跃的地域。黄淮南片麦区处于南方麦区和北方冬麦区的过度地段,受到大陆性气候影响较大,旱、涝、霜冻等农业灾害性气候和农作物病害频发,特别是2013年倒春寒大暴发,该区域遭受了自1954年以来最严重的倒春寒冻害[2],对小麦品种的抗寒性提出了新的要求,农业生产中迫切需要抗寒性突出的小麦新品种。瑞华麦520原名为“华瑞0049”,2015年3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本文现对瑞华麦520的丰产性、抗逆性、适应性及应用前景进行综合评价,为瑞华麦520小麦新品种在黄淮麦区的合理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1 选育经过

为选育丰产、抗逆、适应性广的常规小麦新品种,2001年以豫麦13(曾用名:郑州891)为母本,黔丰1号为父本杂交,2002—2007年,经过连续5代单株选择,2007—2008年在江苏省宿迁市塘湖良种场进行鉴定品比,综合表现突出。以华瑞0049参加国家黄淮南片冬水组区试。

2 特征特性

瑞华麦520属半冬性中熟品种,全生育期227d,比对照周麦18早熟1d。幼苗匍匐,苗势壮,叶片窄卷曲,叶色浓绿,冬季抗寒性较好,冬前分蘖力较强,分蘖成穗率一般。春季起身拔节较迟,两极分化快,耐倒春寒能力中等。后期耐高温能力一般,熟相一般。株高87cm,茎秆蜡质重,茎秆弹性一般,抗倒性一般。株型稍松散,旗叶窄长上冲,穗层厚。穗纺锤形,长芒,白壳,白粒,籽粒角质,饱满度中等,黑胚率较低。穗数633万穗/hm2,穗粒数31.1粒,千粒重40.2g;抗病性鉴定,高抗条锈病,高感叶锈病、白粉病、赤霉病、纹枯病;品质混合样测定,籽粒容重805.5g/L,蛋白质(干基)含量15.5%,硬度指数65.5,面粉湿面筋含量34%,沉降值33.7mL,吸水率57.2%,面团稳定时间6.1min,最大抗延阻力335E.U,延伸性144mm,拉伸面积66cm2。

3 产量表现

瑞华麦520于2011—2012年度参加黄淮冬麦区南片冬水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产量7 555.5kg/hm2,比对照周麦18增产5.2%;2012—2013年度续试,平均产量

7 278kg/hm2,比周麦18增产4.4%。2012—2013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产量7 459.5kg/hm2,比周麦18增产5.7%。2014年参加江苏省好品种评选,经实打实收,示范区平均产量9 780kg/hm2。

4 适宜种植的区域

瑞华麦520适于适宜黄淮冬麦区南片的河南省驻马店及以北地区、安徽省淮北地区、江苏省淮北地区、陕西省关中地区高中水肥地块早中茬种植。

5 栽培技术要点

5.1 适期播期 10月初至11月中旬播种均可,最适播期为10月5—25日,基本苗180万~240万/hm2。

5.2 合理施肥 每hm2宜施纯氮240~270kg、P20590~105kg、K2O90~105kg、N∶P2O5∶K2O=1∶0.6∶0.6。运筹比例如下:氮肥中基肥:壮蘖肥∶拔节肥∶孕穗肥=4∶2∶2.0~2.5∶2~1.5,即基肥占50%~55%;磷、钾肥基追比为5∶5,追肥在7~9叶期施用。具体施肥方法如下:

5.2.1 基肥 重视有机肥施用,每hm2宜施有机肥15 000kg,秸秆2 250kg,碳铵180~270kg,复合肥(氮、磷、钾均为15%)450~600kg。

5.2.2 壮蘖肥 越冬始期(12月20日左右)施尿素45~60kg/hm2,捉黄塘促平衡。

5.2.3 拔节肥 在小麦基部第一节间接近定长、叶龄余数2.5时,施45%复合肥(氮、磷、钾均为15%)300~375kg/hm2。

5.2.4 孕穗肥 在小麦叶龄余数0.8~1.2叶,施尿素75~120kg/hm2。

5.3 病虫草害防治

5.3.1 越冬期 冬前病虫害相对较轻,特殊年份因气温偏高,蚜虫、红蜘蛛、纹枯病等也有发生,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防治。10月下旬到11月中旬是防治麦田杂草的关键时期,注意防治阔叶杂草和部分禾本科杂草,阔叶杂草与禾本科杂草混发的麦田,可用两类除草剂按照各自的用量混合使用[3]。

5.3.2 返青至孕穗期 小麦返青后,杂草和小麦均开始快速增长,杂草防治难度加大,易对小麦造成严重为害,对于前期未能及时防治杂草的田块,应及时进行化学除草。另外,该时期还是全蚀病、纹枯病、根腐病等根部病害和红蜘蛛、地下害虫的盛发期,是春季病虫害综合防治的关键时期,要注意及时进行防治。

5.3.3 抽穗期至成熟期 小麦抽穗后,各种病虫发生达到了高峰期,也是防治病虫危害,夺取小麦高产、优质的最后一个关键环节。该时期是蚜虫、白粉病、锈病、赤霉病的重要发生时期,应注意及时防治。

参考文献

[1]赵虹,王西成,胡卫国,等.黄淮南片麦区小麦倒春寒冻害成因及预防措施[J].河南农业科学,2014,43(8):34-38.

[2]王建设,张忠友,胡枫冉.倒春寒后不同措施对不同类型冬小麦冻害减灾效果研究[J].科技信息,2011.第19期.

[3]夏中华,金彦刚,杨永乐,等.小麦明麦2号的选育、特征特性及栽培要点[J].江苏农业科学,2015,43(7):83-84.

(责编:张宏民)

猜你喜欢

选育特征特性栽培技术
丰农啤1号大麦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番茄大棚栽培技术探析
早春大棚番茄高产栽培技术
石榴短枝红在驻马店引种表现及丰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