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尝试
2012-04-29刘青艳
刘青艳
摘 要: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数学,创设一个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鼓励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以便增强学生的生活体会,增强教学的实践性和开放性,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数学来自生活实际,数学又应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要实现数学教学生活化,首先要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使学生能主动积极、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其次要运用生活化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努力地为学生创造一切条件,将数学学习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最后做到数学教学运用生活化。
关键词:数学教学;生活化;情境;体验;探索
小学数学教学的生活化,就是通过建构丰富的生活情境,促进学生获取更多的生活体会,让多姿多彩的生活实际成为数学知识的来源,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是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要使数学教学生活化,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创设一个生动有趣的生活化教学情境
著名的教育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就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一个生动有趣的生活化教学情境,把学习任务与情境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可以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主动积极、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
1. 结合生活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因此,教师要挖掘学生生活与数学教学的最佳联结点,架起桥梁,使它为课堂教学服务。例如在导入新课《年、月、日》一课时,可以对学生说:“大家都过过生日吗?”学生们兴高采烈地回答“过过!”然后个别提问几个学生:“今年你几岁了?过过几个生日?”“同学们,一般一个人每年会过一个生日,可是赵强今年12岁了,只过了3个生日。其实,这不是他的家长不给他过,而是天文现象造成的,大家想不想知道其中的奥秘?”学生们听了,人人情绪激动,一种强烈的求知渴望情不自禁地产生了。又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时,可以设计“有3个橘子,平均分给3个人,每人几个橘子?如果只有1个橘子,平均分给3个人,每人分几个橘子?”这时,一种新的数(分数)的学习,就会伴随学生自身的情感成为他们自己学习的需要。从学生身边的现实生活实际入手导入新课,不仅能够让学生亲身体会到数学无处不在,而且也加深了学生领会和应用数学的自信。
2. 利用生活领略情境,探究新知
在数学教学中,有些问题要求教师配置出来的生活原型情况在课堂中虽然不能真实再现,然而学生却在日常生活中已有亲身经历,那么教师就可选取接近学生生活的实际材料,采用问题情境方式展示出来,让学生亲自体会。如在学习《接近整百整十数加减法的简便算法》一课中,为了突破“多加了要减,多减了要加”这一教学难点,教师可以创设一个购物的生活情境:小亮和妈妈带了225元到书城买书,共花了197元,妈妈还剩多少钱?这是在生活中经常碰到的事,学生们很快列出算式:225-197、200-197+25、225-200+3。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这几个算式,体会到后两个算式比较简便,学生也通过计算得出了“多加了要减,多减了要加”的规律。这样教学,使抽象的运算获得了经验的支持,而具体的经验经过一番梳理和提炼后,也上升为理论上的简便运算。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认知的兴趣和情感,使他们产生学习的欲望,积极探索新知。
二、运用生活化教学方法
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善于思考生活中的数学,加强知识与实际的联系,并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及目标,结合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努力创设一种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和各种教学情境,将数学学习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充分体现数学的价值。
1. 运用生活化语言组织教学
著名教育家斯托利亚尔指出:“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为什么同样一节课,由不同的教师去教,教出来的学生接受程度却不一样,这关键是取决于教师的语言水平。由此观之,教师要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乐趣喜好、心理特点等个性心理目标,在不影响学问的情况下,对数学语言进行提炼、包装,使其浅显易懂、富有趣味。如在教学小于号“<”和大于号“>”时,可以采用编顺口溜的办法让学生记忆:“大于号、小于号,兄弟两个一起到,尖角在后是大于,开口在后是小于,两个数字在中间,谁大对谁开口笑。”虽然辨别小于号和大于号对于小学生来说颇有一些难度,但实践证明,这个风趣的顺口溜的确能够帮助学生有效地辨别小于号和大于号。另外,在教学长度单位的时候,可以把长度说成“长长短短”。在教学元、角、分的时候,可以给学生假设一个“小小售货员”的情境。学生对这些生活味浓厚的数学知识会感到非常有趣,既在轻松愉快中学到了知识,又领会到了生活与数学息息相关。
2. 采用生活化游戏进行数学教学
小学生具有爱玩好动的天性,大都喜欢做游戏,采用生活化游戏进行教学,能充分地调动学生动手、动口、动脑,为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创造一个优良的环境,使教学工作收到良好成效。如在教学《人民币的认识》一课时,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购物游戏活动,小组内一个同学当售货员,其他学生拿出1元钱去买文具。又如在《空间与图形》这一课的教学时,可开展“图形捉迷藏”的游戏,使学生动手摸图形、动脑想图形特征、动口说图形名称来巩固对图形的认识,并较深刻地掌握图形各自的特征。数学游戏的内容很多,如通过扑克牌玩24点,去培训学生掌握计算的窍门;通过七巧板拼图,去学习掌握平面图形的学问;通过猜数学谜语,来激励学生的求知欲望;通过数学小魔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数学接力赛,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己本领的平台;通过猜数字游戏,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断本领。学生在游戏过程中,既轻松愉快地学会了新知识,又促进了大脑的创新思维,促使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
三、数学教学运用生活化
学以致用,是数学教学的一个基本原则,也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现在的学生,生活条件优越,生活能力低下,会出现知识与生活脱节的现象。因此,在教学中,我总是引导学生领悟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道理,让他们经历应用数学的过程,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1. 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在数学教学中,如果把数学知识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那么学生学习的兴趣就会得到延续和发展,做到课已尽而思未止。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一课时,我先提出问题:“如何知道制作一个木箱子需要多少木板?”在学生理解、掌握其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后,再给出有关数据反复练习:“做一个文具盒需要多少铁皮?”“做一个鱼缸需要的多少玻璃?”“粉刷一个教室需要多少涂料?”又如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时,在学生掌握了圆的画法后,我问学生:“同学们在操场上做游戏,要画一个标准的大圆,怎么办?”再如教学《生活中的比》一课时,我要求学生们在生活中、在身边找找“比”,并告诉他们:“人的身体中存在一些有趣的比:如将拳头滚一周,它的长度与脚底长度的比大约是1∶1,脚长和身高的比是1∶7……同学们知道了这些比,那么在买袜子时,只要将拳头在袜子上滚一周,就能够判断出自己穿上这双袜子是否合适;在抓犯罪分子时,只要根据罪犯留下的脚印,就可以推出其的大致身高……”这样,就使学生感受到数学问题更贴近生活,解决了生活中的问题,减少了学习数学的神秘感。
2. 拓宽数学应用渠道,进行课外实践
卢梭认为:“要让学生获得知识经验和发展,就必须教他们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因此,教师要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生活,亲身参与课外实践。例如在学习了《简单的统计》一课后,我开展了对儿童电视节目收视率的调查、对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统计调查、对小学生课外活动种类和时间的统计调查等活动,并绘制成统计图表。又如学了《利率》一课后,我给学生布置了一道家庭作业:到银行调查定期、活期的利率,算一算,如果把自己的压岁钱存到银行,两年后能取回多少钱?再如学了《三角形的认识》一课后,我让学生课后找一找,在现实生活中,哪里应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等。通过这些课外实践,使学生体会到: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应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将数学学习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养成运用数学的态度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在实际生活中品尝试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从而使他们做到“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在数学中感受生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郑慧琦,胡兴宏.教师成为研究者[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西安市自达中学附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