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发展模式研究

2012-04-29戴萍

会计之友 2012年22期
关键词:发展模式

戴萍

【摘要】 随着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江苏的金融业迎来了激烈的行业竞争。为了寻求更好的发展,获得更强的竞争力,江苏城市商业银行在坚持其地方性特点的前提下进行了整合重组,形成南京银行和江苏银行两大阵营,这也为其服务江苏经济、站稳脚跟、实现跨区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然而重组后的江苏银行和南京银行也存在发展隐忧,比如人事架构、新银行与政府之间的关系等。文章在对江苏省城市商业银行发展模式研究的基础上,为我国其他省份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 江苏银行; 南京银行; 发展模式; 隐忧

引 言

在我国银行体系中,城市商业银行作为一种特殊的金融机构,属于银行业中的“弱势群体”,在整个银行体系中扮演着“零售银行”的角色,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因此大多数的城市商业银行迫切要求通过资本和资产的重组,实现资源整合。合并重组是我国城市商业银行为求得生存发展、进一步赢得市场而对自身机构进行的一种战略性调整,主要是指在当地政府的主导下,将几家商行合并重组为一家城市商业银行,这事实上是技术、资金、营业网点、业务等要素的重组,是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利用最低外部成本完成跨区域发展模式。江苏根据其地级市商业银行经营状况及发展的战略,经过整合,最终形成由南京银行和江苏银行两个银行各为代表的合并重组模式。

一、组建特征

(一)南京银行

南京银行是在原南京市39家城市信用社及信用联社的基础上组建而成的,成立于1996年2月8日,是全国最早成立的城市商业银行之一。2007年3月18日,南京市商业银行更名为南京银行,先后设立泰州、上海、无锡、北京、南通、杭州、扬州7家分行。南京银行业务主要集中在南京地区,立足于南京城市居民及优质的中小企业。自成立以来,逐步树立起了“市民银行”、“中小企业银行”及“债券市场特色银行”的良好品牌形象。江苏各城市商业银行中,南京银行的实力最为强大,存贷款规模在南京地区的市场占有率仅次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和交通银行。

南京银行于2007年7月核准发行A股。2007年7月19日,南京银行在上海交易所成功上市,首日开盘价19.20元,较发行价11元上涨了74%。南京银行引资、上市、跨区域经营的战略终成正果。南京银行的上市意义非凡,继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批量上市之后,城市商业银行作为中国银行业的“第三梯队”,预示新一波上市热潮正在到来。

(二)江苏银行

江苏银行于2007年1月24日成立,由江苏省内无锡、苏州、南通、常州、淮安、徐州、扬州、镇江、盐城、连云港十家城市商业银行组成。2007年1月24日在南京挂牌成立,成立时资产总额为1 471.43亿元,注册资本78.5亿元。江苏银行成立后,分别以新设分支机构的方式在宿迁、泰州、上海、深圳、北京设立了分行,基本实现了江苏省内网点全覆盖、省外跨区域经营的经营模式(如表1)。

江苏银行是以据“新设合并统一法人,综合处置不良资产,募集新股充实资本,构建现代银行体制”为思路组建而成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它整合了省内10家城市商业银行,成为继徽商银行后,又一个以省级行政区为单位进行城市商业银行合并重组的城市商业银行。对苏北弱小城市商业银行进行补贴,共弥补不良资产预期损失25.43亿元,增资扩股35.37亿元。开业时的不良贷款率3%,贷款损失准备充足率100%,资本充足率12%以上,目前江苏银行下辖1个营业部11家市分行,拟筹建的市分行1家,营业网点418个,初步建立了覆盖江苏全境的经营服务网络。

二、优势分析

南京银行的财务情况(如表2)。

江苏银行的财务情况(如表3)。

通过对2006—2010年财务数据来看,可以总结出合并重组的优势:

1.江苏银行的总资产从成立之初的1 517.96亿元,迅速扩大到2010的

4 304.56亿元,资产总额翻了近3倍,南京银行的资产总额更是翻了近5倍,有助于区域性商业银行迅速做大做强,实现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规模经济的一大优势是可以降低商业银行的管理成本,这有助于商业银行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获取“协同收益”。对更多的分支机构管理,可以积累管理经验,提升银行公司治理水平,这些因素都有助于提高银行价值,增加收益。同时突破了本地区经济发展对商业银行经营的规模限制,获得了更多的发展空间,有利于商业银行吸收更多的存款资金,降低了银行的筹资成本。

2.从2006—2010年,江苏银行和南京银行的盈利能力有显著的改善,资本利润率(ROE)显著提高,江苏银行的存款增长率从18.76%提高到29%,南京银行从13.78%提高到36.81%。存款增长率是银行发展能力的重要指标,指本财务年度存款增长额与上财务年度存款余额之比,反映银行吸收存款的增长能力,表3数据显示南京银行与江苏银行的市场份额扩增速度惊人。不良贷款率是银行检验银行的安全性的重要指标,是银行信贷资产的质量重要表现,不良贷款率明显下降,直接反映江苏银行和南京银行的经营稳健程度越来越高。

三、发展隐忧

兼并重组后的南京银行和江苏银行,一方面克服了单一城市商业银行资产规模、客户资源等方面的限制,开发大客户,提供信贷支持;另一方面保持了城市商业银行土生土长,立足于本地区,更贴近本地市场的特色,使得与国有商业银行等大银行相比具有一定的信息优势。同时与地方政府同呼吸共命运,共同语言多,相对容易得到地方政府的政策扶持,这有利于占领大银行难以进入的中小企业贷款业务领域,较好地满足中小企业一些特殊的金融服务需求。与此同时,仍然也存在着发展隐忧,其中:

1.南京银行因其主要营业网点在南京市内,生存空间狭窄。南京银行脱离其他城商行单独上市融资,尽管拿到苏中三市(南通、泰州、扬州)设立分行的牌照,但是其在省内其他城市的进一步发展,必然将和同在一个省内的江苏银行发生激烈竞争。

2.江苏银行首先面对的是新银行与政府之间的关系问题。重组城市商业银行的初衷之便是省政府希望通过重组,将原本分散于各地方的金融控制权上收到省一级进行支配,从而为省级项目发展融资提供方便,促进省一级经济的整体发展。然而,这样的转变多少会受到地方政府的阻力,难以真正达到在全省范围内配置金融资源的初衷。

3.人事架构复杂。重组后,总行与分支机构的距离也会对银行收益产生影响,银行的业务及网点触及了江苏及各省,总行与异地分支机构的距离也增加了,总行管理人员对异地分支行管理人员的监督与管理难度加大。

四、提高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发展的对策

江苏省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模式对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开辟了城市商业银行发展的新思路,为其他城市商业银行未来的发展提供了十分有益的启示:

(一)坚持原则,实施切实可行的方案

城市商业银行制定适合自身的发展模式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遵循法律、经济制度等方面的原则,其设计显得尤为重要。首先在制度设计上,要体现前瞻性和创新性;其次在实施方法上要体现可操作性;再次在具体的工作中要体现均衡性;最后在时间安排上要有紧凑性。一旦模式被确定下来,必须严格遵照执行,不能有停顿、阻滞等情况的发生。

(二)强化科学管理,实行人事管理模式创新

城市商业银行的合并重组往往涉及异地银行,异地分支机构与总行由于距离以及所处市场环境的不同,总行管理人员对异地分支行管理人员的监督与管理难度较大。在充分考虑异地分支机构特点的基础上,开发一套适合异地分支机构各类管理的系统,建立与总行统一管理的控制平台,实行更加科学有效的行政区分和人事安排。

(三)统筹兼顾,协调各方利益

城市商业银行合并重组涉及股东、地方政府以及董事会和高管层的利益。如何平衡各方利益,直接影响到他们参与、支持合并重组的积极性和动力。股东主要关心原有股本是否缩水,董事会和高管层主要关心经营管理权是否被削弱。地方政府作为大股东和地方管理当局,在城市商业银行合并重组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是合并重组活动的发起者和主导力量,对其战略发展、业务开拓和人事安排等具有绝对的控制力。其他省份城商行在今后的重组活动中,必须注意在借助地方政府推动力的同时,也要避免政府行政干预带来的负面影响,充分兼顾各方的利益。

五、结束语

积极应对金融行业的激烈竞争,实现自身商业模式的不断创新是我国城市商业银行今后发展的重点和难点,然而这种创新模式,不能简单地沿袭原有的旧机制或者套用其他银行的经验,这是因为不同省份的城市商业银行有其自身的特殊性,既有能与股份制商业银行抗衡的大型城市商业银行,也有资产仅有几十亿元的微型城市商业银行,而其资本充足率、不良资产率等更是良莠不齐,所以其他省份商业银行在选择发展模式时应该基于根据自身特点和金融状况,制定适合自己的发展模式,应对即将到来的金融挑战。●

【参考文献】

[1] 付涛.江苏银行另类重组[J].财经,2007(3).

[2] 干春晖.并购经济学[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3] 吴先满,李湘宁,姜子叶,肖平. 江苏金融形势分析与政策建议[J].现代金融,2007(2).

[4] 巴曙松,王劲松,华中炜.中国金融体制改革进展与趋势分析[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08(2).

[5] 江娅.城市商业银行并购与金融稳定[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9(4).

[6] 桂蟾.论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跨区域经营[J].财贸研究,2009(4).

[7] 王峰.南京银行:创新转型推动大跨越[EB/OL].上海金融新闻网,2011-6-24.

猜你喜欢

发展模式
美国与中国智能电网的发展模式比较与分析
江西省动漫产业发展模式研究
中国社区银行发展模式探析
我国微型金融发展中的问题与思路
基于山东生态农业的绿色供应链管理研究分析
高职院校创客文化的发展模式
韩国高校校企合作模式新发展
赣南生态旅游竞争力及发展模式研究
对江西省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设计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