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我国企业内部控制

2012-04-29张燕飞,辛鸿

经济研究导刊 2012年26期
关键词:制度建设内部控制

张燕飞,辛鸿

摘 要:一个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是企业高效运营的基础。目前,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缺位、违法乱纪的案例时有发生,其主要原因就在于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或内部控制执行不力,所以,如何有效地进行企业内部控制已成为一个经济管理中的热点问题。因此,阐明内部控制的含义、内容,进而分析企业内部控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相应的建议,对促进内部控制合理地发挥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内部控制;控制制度;制度建设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6—0017—02

一、内部控制概述

内部控制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出现和发展而产生的。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商品经济引发企业大规模的扩张。这就要求企业一方面要对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科学的规划和组织,使人、财、物得到合理的配置及有效的利用;另一方面要加强自身经营活动的调节和控制,明确权责,使企业的生产经营有序、高效地进行。因此,内部控制被定义为,企业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

我国的内部控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健全而不断的完善和发展,并对我国企业法人制度的完善和市场经济主体的培育起重要的推动作用。内部控制制度主要是由授权控制、分工控制、业务记录控制、财产安全控制制度、书面文件控制、人员素质控制等相关制度组成。授权控制是指企业各级工作人员必须经过授权和批准,才能对有关的经济业务进行处理;未经授权和批准,这些人员就不允许接触这些业务。这一控制方式使每一个过程、环节责任、权利明确,使某些事件在发生时就得到了控制。分工控制是指对于相关的职务必须进行分工负责,不能由一个人同时包办兼任。这一控制制度使经济业务在处理时,有关人员能够互相制约、相互监督,同时也有利于各个部门的团结和协作。业务记录控制是指在对经济业务进行会计记录时,必须采取一系列措施和方法,以保证会计记录的真实、及时和正确。财产安全控制制度,是为了确保企业财产物资安全完整,所采用的各种方法和措施,从而有利于企业的财产物资的安全和完整。书面文件控制是指在业务处理过程中,把企业对于经营管理的要求、有关注意事项等制成书面文件、规章制度,下发给各级工作人员,或悬挂在办公室、仓库等公众场合。人员素质控制是指采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保证企业各级人员具有与他们所负责的工作相适应的素质,从而保证业务工作的质量。

二、我国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内部控制在我国的发展虽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是依然存在如下问题:

(一)缺乏制度内部控制制度的良好环境

当前,部分管理者对内部会计控制认识不足,无视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仍然以传统经验控制代替规范化管理控制,很少或是根本没有建立内部控制制度。部分企业虽有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但缺乏有效的执行。如:企业将付款环节对原始单据的审核作为关键控制点,但供应部门因弄虚作假或失职,购进了质次价高的材料,会计部门依然会在审查原始单据无误后照价付款,这就只能实现会计的事后核算,而未能对整个生产经营进行控制。企业必须意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从企业整体的角度去建立内部控制体系,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二) 企业管理者越权现象比较严重

由于经济体制改革等历史原因,我国畸形的股权结果问题十分突出, “一股独大”的现象十分普遍,这就导致股 “内部人控制”现象层出不穷,企业高管滥用职权或对经济活动进行越权干预的现象比较严重,岗位设置及权限分配不清、审批程序等重要控制环节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严重背离,这就必然会致使内部控制失效以及舞弊行为发生。内部控制制度形同虚设、执行不力导致经营失败的案例在我国时有发生。

(三)会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近年来,我国的会计制度逐步同国际接轨,但部分会计人员不能实时地更新专业知识,导致缺乏应有的辨别能力和分析能力,无法适应不断发展的内部控制对相关知识的需要,影响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实施。另一方面,部分会计人员虽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但在个人利益驱动下无视职业道德的要求,对相关人员的违法违规行为视而不见,对已经出现的内部控制制度的漏洞,不仅没有设法弥补,反而利用其从事违法违纪活动。会计人员的专业素养缺乏或职业道德的缺失无法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制约了企业内部控制的建设和执行,使内部控制制度流于形式。

(四)内部审计监督作用发挥有限

在实施内部控制的过程中,内部审计既是内部控制的一部分,又是对内部控制起着十分重要的监督作用,但多数企业的内部审计并未能履行其职责。首先,内部审计独立性差。我国企业普遍实行的是单一的厂长经理模式,这就使内部审计不能监督上级,高层管理者成为“自由人”。同时,对由厂长、经理直接领导的其他职能部门也不易进行监督,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受限。其次,内部审计人员自身的认知错位,内部审计的职能被简单理解为会计监督,强调“查错纠弊”而忽视了“防错防弊”,未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再次,内部审计人员自身的素质参差不齐,不能适应内部审计工作的需要。这些都是严重地阻碍内部审计作用的发挥。

三、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相关建议

针对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角度去健全和完善我国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发挥其监督管理进而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

(一)加强企业控制环境建设,改善控制环境

首先,加快现代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内部控制能否真正成为管理者的内在需求,更深层次的原因就是产权制度。只有加快产权制度的改革,实现“产权明晰、权责清楚”,才能从制度层面保证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健全。一是不断强化董事会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主导地位,突出董事会在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体系中的核心作用。二是实行独立董事制度,引入外部独立董事,对内部人形成制约。三是明确董事会的内部分工,设立专门委员会,使其对企业的重要经营活动发挥监控作用。其次,积极推动职业经理人市场的发展。通过大力发展职业经理人市场,改善控制环境。经理人市场的发展促使职业经理人之间的竞争,使其不断提高自身管理素质;同时,借助市场机制,对公司高级职业人才进行有效约束,规范其行为。

(二)提升企业的风险管理意识,明确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首先,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将风险管理纳入到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中。帮助员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对企业管理成败意义重大,企业要有效的进行内部控制,降低风险,首要任务是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努力塑造包含风险管理意识的企业价值观,让员工从心理上防范风险事件发生的主人公意识。其次,树立正确的风险处理观,做到防范为主,处理为辅。企业的目的是求得生存和发展,而风险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不可避免。这就必然要求企业的管理者树立牢固的风险防范意识,并在各项决策中确立相应风险的防范策略,一旦风险发生,企业能够快速地作出反应,把风险事件引起的损失降到最低。

(三)建立和完善企业的内部牵制制度,改善公司治理水平

首先,推行不兼容职务分离制度。企业内部有很多不相容职务,如:授权批准、业务经办、财产保管、会计记录和审核监督等。企业应当将不相容职务分离,例如,授权批准职务与业务经办职务相分离;业务经办与审核监督相分离;业务经办与会计记录分离;财产保管与会计记录相分离;业务经办与财产保管相分离等。企业应当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分离不相容职务,从而达到有效牵制的目的,防范违法违规现象的出现。其次,杜绝高层管理人员交叉任职现象。企业高层人员交叉任职的直接后果是董事会与管理层之间权责不清,制衡缺失。再次,加强授权审批制度的建立。有效的进行授权管理就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明确一般授权与特殊授权的界限与责任,避免责任不清,一旦出现问题有难咎其责的情况发生;二是明确各类经济业务的授权批准程序,避免越级审批、违规审批情况发生;三是建立检查制度,以保证授权所处理的经济业务的工作质量。

(四)完善企业财务制度,提升人员职业素养

首先,加强对凭证与账簿的控制。实行凭证保管、收款与会计记录人员的岗位分离,对所有凭证(包括发票、支票、收据、工时记录)进行预先连续标号。编妥的凭证及时送交会计部门,保证全部收入、结算款项等及时准确入账。其次,加强对财务人员的素质培养。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素养,有利于提升企业财务工作的效率,增强企业对财务工作的控制能力,保证会计信息的准确性、有效性。

(五)完善奖惩机制,培养员工主动性

建立内部控制考核评价机制是内部控制制度有效运行前提,如果没有考核、奖励与惩罚,就无法保证内部控制制度的推行和运行。企业内部控制发展的新趋势就是企业逐渐能够实行自我控制、自我评估,企业定期或不定期地对自身的内部控制系统的有效性进行评估,确保其实施的效率、效果,对严格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的员工给予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对于违规违章的坚决给予行政处分和经济处罚,并将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与职务升降挂钩,以期能够很好的实现内部控制的目标。

(六)强化企业内部审计制度建设,合理发挥其监督作用

要保证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执行,就必须在强化外部监督的同时加强企业的内部审计。为了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企业必须重视和强化内部审计工作,配备专职内部审计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对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审计,对审计程序、审计方法、审计范围、审计人员职责等作出明确的规定。内部审计机构应直接归属于董事会领导,独立地行使审计监督权,以确保其监督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

(七)加强企业内部信息流通机制建设,保证信息高效流通

良好的信息沟通是内部控制有效运行的前提条件之一,企业各个层次、每个员工想要有效地执行内部控制制度,都需要以充分、有效的信息为基础,而获得充分、有效的信息必然要求企业具备完善的信息流通机制,使信息能够有效的流通。同时,信息流通贯穿于企业内部控制的全过程,内部控制的本身就是一个“控制—反馈—再控制—再反馈”的不断循环的过程,这个过程的每一步都离不开充分、有效信息的支持。因此,要确保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执行,企业必须要不断完善企业内部信息流通机制建设,促进相关信息的高效流通,保证企业目标的最终实现。

参考文献:

[1]杨雄胜.内部控制理论研究新视野[J].会计研究,2005,(7).

[2]郑石桥.内部控制基本原理——融与管理体系中的基本内部控制[M].乌鲁木齐:新疆科学出版社,2004,(8).

[3]邓春华.企业内部控制、现状及发展建议[J].会计研究,2005,(2).

[4]戴彦, 王艳.内部控制本源的经济思考[J].财会通讯,2005,(12).

[5]杨雄胜.内部控制理论研究新视野[J].会计研究,2005,(7).[责任编辑 王 佳]

猜你喜欢

制度建设内部控制
加强公德制度建设
价值观视角下的政治认同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探究
提升南昌市软实力研究
葡萄牙大学章程对我国大学章程建设的启示
互联网形势下证券公司内部控制探究
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问题以及解决策略思考
我国物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问题及建议
房地产开发企业内部控制的认识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