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科馆员服务融入信息素养课程教学的思考

2012-04-29张洁

现代情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信息素质学科馆员

张洁

〔摘 要〕高校图书馆开设信息素养课程已有多年, 在信息素养课程中加入学科特色使该课程更有针对性和实用性,是信息素养教育成熟和发展的必然。学科馆员无论从工作职责、工作内容还是工作对象来看,都是承担学科信息素养课程的最佳人选。如何实现信息素养课程的学科化,文章对此提出了倡导个性、因地制宜、规范管理等教学改革策略。

〔关键词〕信息素质;信息素质教育;文献检索课;学科馆员

我国高校信息素质教育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经过20多年的发展,教学实践和理论探讨都取得丰硕的成果,其内容和形式有了较大的深化和丰富。1984年原国家教委决定在高等院校开设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程。1992年,原国家教委以高教司(1992)44号文件的形式,印发了《文献检索教学基本要求》,明确文检课的任务是使学生了解各自专业及相关专业文献的基本知识,学会常用检索工具与参考工具书的使用方法,掌握获得与利用文献的基本技能,增强自学能力和研究能力。2002年,教育部印发了《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明确规定高等学校图书馆应积极“开展信息素质教育,培养读者的信息意识和获取、利用文献信息的能力”。文献检索课程的内容向信息素质教育方向演变,由单一的信息检索技能培训向信息意识、信息道德教育和信息能力培养,并分化出了具有学科专业特色的信息素质教育课程。各高校出现了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理科、医科、药学、工科等学科特色的信息素养课程。信息素质教育的形式和方法也日渐丰富,如:新生入学教育、定期专题讲座、院系专场讲座、文献检索课、与学科课程整合等信息素养教育形式;有案例教学法、实验教学法、专业文献阅读与研讨模式、项目驱动和专业整合——基于科研的信息素养教育模式、自主学习模式、情境教学模式、网络交互式教学(在线教育)模式等。

1 开设学科特色的信息素养课程是信息素质教育逐渐成熟的表现和发展的必然结果依据《2008中国大学评价》,对具有代表性的前百名中国高校的图书馆进行网络调查,发现一些高校已开设了具有学科专业特色的文献检索课程,大致分为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理科、医科、药学、工科等。开设本科专业选修课程的高校,如山东大学图书馆设有人文、社科、医学选修;清华大学图书馆设有化工、理科、工科选修;南方医科大学图书馆设有理工、文科、医学、临床医学选修课。由于研究生层面开设的专业课程较少,华东师范大学针对文科博、硕士生开设了“数字信息资源检索(文科班)”,理工科开设了“数字信息资源检索(理科班)”和“科技查新基础与实践”。西安交通大学开设了“医学文献检索”研究生选修课。仅有西南交通大学图书馆将选修课明确为生物学、材料学、外语等专业限选,并且根据专业或侧重点不同,课程名称分别称为“信息检索与利用”“文献检索”“科技文献检索”“情报检索”等[1]。

在信息素质养教育的教材中,论述学科(专业)信息素质教育的教材数量不少,门类众多。笔者在“读秀学术搜索”数据库中检索发现,2000年以后出版的以文献检索或信息素质教育命名的教材有174种,其中有68种为学科(专业)信息素养课程的教材,涉及的学科(专业)有医药学、化学化工、环境、电力、法律、军事、音乐、体育等,这还不包括以文史、社科和理工、自科命名的教材。而通过对文献检索课或信息素质教育课程的研究论文调查,我们发现论述学科特色的信息素养课程的文章也并不鲜见,其中论述较多的专业是医学、化工等专业。这些都说明学科信息素养的教育已被许多高校图书馆重视,并已经开始实施了一些有益的教学探索。这种探索的深度和广度可能并不统一,可能是专业信息素养培育的整体课程体系的构建,也可以体现在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学习之中,或者是文献检索课程中专业内容的局部充实。

学科信息素质教育之所以逐渐引起大家的重视,是信息素质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应该说,出现学科特色的信息素养课程是信息素质教育逐渐成熟的表现。目前在高校开设的信息素养课程大部分体现为通识教育,不能充分体现学科专业特点,也不能充分体现不同用户层次的专业需求特性。这种现象与各高校所设专业门类众多,各学科资源具有自己独有的特征的现状不相适应,并且,也无法满足信息素养课程的授予对象多层次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一、二年级的本科生、高年级本科生、硕士研究生的学习目的、学习方式各不相同,如果以“一本通”的教学内容和模式“以不变应万变”,显然无法满足众多学生的学习需求。尤其是本科三、四年级学生和硕士研究生的专业学习已有一定基础,他们对获得专业相关信息有较高的期望值和兴趣点。在学习信息素质教育课程过程中,他们可以了解和自己专业有关的基础知识以及有关的检索工具,在学科问题的解决中深刻地感受信息检索知识对学科专业学习的作用,有助于真正提高信息素养,从而在以后的毕业班论文写作和科研活动中大显身手。脱离学科专业的信息素养教育,其实用性、趣味性和教学效果都会大打折扣。

信息素质教育有多种形式,既有新生入学教育、定期专题讲座、院系专场讲座等灵活的“游击”教育形式,也有开设专门信息素养课程的“正规部队”。从内容上、受众面上来说,后者更能达成系统的、全面的信息素养教育效果。近几年来,一些高校图书馆在学科信息素养课程教学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有的在课程内容上突出专业特色,有的与学科教师合作开展嵌入式教学。笔者认为,由于目前我国的教育理念、方法和管理体制等和西方的差异,欧美基于研究式学习的图书馆员与学科老师合作的信息素养教育模式,在我国有些水土不服,在教学实践中鲜有大规模的应用及成熟的成功案例。而高校文献检索课已开设20多年,以此为基础发展基于学科的信息素养教育,优化信息素养课程,更易取得明显的成效。

2 学科馆员是承担学科信息素养课程教学的最佳人选在高校,以院系为单位的学科与专业成为划分用户群最自然、最基本的依据。在相同学科领域中的用户,有着相近的知识结构、科研环境、研究倾向,对于学科知识与服务有着相对集中的共同需求。继清华大学图书馆1998年率先建立学科馆员制度以来,国内众多高校图书馆如北京大学图书馆、南京大学图书馆、武汉大学图书馆等相继开展了此项工作。目前,国内已有100余所大学实行学科馆员制度,包括重点大学和部分地方高校,由学科馆员负责对口院系(学科或专业)的信息服务工作[2。从工作内容、工作方式等方面来看,学科馆员是承担学科信息素养课程教学的最佳人选,是图书馆信息资源与服务统一的理想实现者。

2.1 信息素养教育是学科馆员的重要职责

国内外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主要职责包括:(1)联络与沟通;(2)学科资源建设与服务;(3)咨询服务;(4)用户教育;(5)建立学科网络导航;(6)跟踪科研课题,提供全程服务等[2]。

如国内具有代表性的清华大学图书馆明确规定学科馆员职责有“开办相关图书馆讲座,解答深度课题咨询,逐步提高对口院系师生的信息素养”。武汉大学图书馆的学科服务项目之一为“为对口院系师生提供利用图书馆的指导和培训”。

国外学科馆员的职责中,信息素养教育更是不可缺少的一项内容。学科馆员一方面对教师进行利用图书馆资源的指导,同时与教师合作,开展基于学科主题的信息素质教育。如美国康奈尔大学(CUL)图书馆学科馆员的四大职责被鲜明地概括为“CRIO”,分别代表:Collection(C)——馆藏建设;Reference(R)——参考咨询;Instruction(I)——教学培训;Outreach(O)——院系联络。该校学科馆员承担相关学科的教学培训任务。用户教育形式主要有:与教师合作授课(Course-related Sessions)、讲座(Workshops)等。陶森大学的“高效信息利用课程”(Using Information Effectively,简称UIE)是该校学科馆员与学科教师共同开发的、服务新生的通识课程[3]。

从以上可以看出,无论国内还是国外,针对用户开展信息素质教育都是学科馆员的主要的工作职责之一。

2.2 学科信息资源是学科信息素养课程与学科馆员服务共同的核心内容1992年,美国图书馆协会给信息素养下的定义是“信息素养是人能够判断确定何时需要信息,并且能够对信息进行检索、评价和有效利用的能力”。在这个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对信息的了解是第一位的,以此为基础获取识别信息、加工处理信息、传递创造信息的能力。欧美国家制订的信息素养标准中,美国的ACRL标准、澳大利亚的ANZIIL标准、英国的SCONUL标准以及国际图联组织的IFLA标准中,用户有效、高效地获取信息的能力都是重要的组成部分[4]。

在信息素养教育的内容中,了解不同信息资源的知识是最为基础、核心的部分。1992年国家教委颁布的《高等学校文献检索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明确,文检课的任务是使学生了解各自专业及相关专业文献的基本知识,学会常用检索工具与参考工具书的使用方法,掌握获得与利用文献的基本技能,增强自学能力和研究能力。高校的文检课在培养学生通用信息素养能力的同时,还要与学生的专业课程相结合,着眼于专业信息素养能力的构建。对本科生、研究生的专业信息素养能力培养,必须首先使其了解本学科信息的范畴、类型、常用的信息资源,对本学科文献的内容做出有效的评价并对其中的举证做出判断,才能随后根据课题选择利用相应的学科资源,完成本学科学术论文的写作等。

在学科馆员的工作任务中,对于学科资源的了解、开发、利用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清华大学图书馆的网页上,关于学科馆员的工作职责有8项,其中“深入了解对口院系的教学科研情况和发展动态,熟悉该学科的文献资源分布”、“参与对口学科的资源建设,提供参考意见,推动对口院系与图书馆合作订购资源”、“试用、评价、搜集相关学科的文献资源”直接与学科信息资源相关。由于清华大学是我国最早设立学科馆员的高等学校,对学科馆员的定位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我国高校图书馆的主流思维。所以,在一般情况下,国内很多高校图书馆在制定学科馆员职责的时候,都不同程度地借鉴过这些条款,有关工作职责的描述与此类似。

由于学科馆员在工作中必须经常接触、研究相关学科资源,对于学科信息资源的品种、数量、分布等比较熟悉,从而有助于学科信息资源的教学内容的专业性和深化。学科馆员担任教师可以全面把握专业信息资源,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或深入或浅显地讲解各类型的学科信息资源,包括综合数据库中本专业资源、专业数据库、专业网站,讲授不同学科文献的编制特点,对学生专业密切的数据库重点讲授,对授课学生所学专业不密切的数据库做一般介绍;检索学科特点明显的数据库对相关专业学生讲到讲透。对于研究生等到学科基础较好的群体,可以更为深入地展开学科资源的讲解和讨论。

2.3 学科服务实践有助于加强学科信息素养课程的实用性,保证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水平学科信息素养的培养和提高是在反复实践过程中形成的。信息素养课程的特色之一就在于其实用性。而学科馆员的工作任务之一是帮助院系教师查找学科课题的相关信息。他们长年战斗在学科化服务的前沿,积累了丰富的学科信息检索实践经验和心得。从检索课题的提出,到检索技术的运用、检索结果的修正输出,直至对检索者心理的了解,对于整个检索过程的循序渐进,他们有着丰富的实战经验,在教学中容易做到对课题的合理设置、对案例的信手拈来、对过程的解析讲述。

将学科特色融入信息素质教育,是一种基于资源的、问题驱动的、探究型的学习。从学生的角度看,面向不同专业学科的学生,联系不同学科的实际,从课题分析、找出隐含概念、确定检索词、检索语言的表达方法到检索策略的调整,教师结合具体学科课题实例分别讲解训练,使学生通过学科问题的解决,深刻地感受到信息检索知识对学科专业的学习大有帮助。事例的相关性和直观性,容易激发学生的检索欲望和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从教师的角度来讲,以生动丰富的检索实践为基础,教师可以开展教学方法改革的有益探索,如案例教学法、专业文献阅读与研讨模式、项目驱动法、自主学习模式、情境教学模式等,从而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

2.4 工作对象的同质性有助于教学与服务的互动

学科馆员的工作对象主要是对口院系的教师、研究生及高年级本科生。学科信息素养课程的授课对象是研究生或高年级本科生。两者的工作对象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着重合。

研究生教育注重对某一专业领域进行深入研究,而信息素质是开展学术研究必备的基础能力。研究生必须具备更加全面和专业的信息素质,才能更好地完成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与科研任务。因此,在研究生中开展学科信息素养教育十分重要。本科高年级学生的专业课学习已经基本完成,他们对所学的学科有了相当的了解,不少学生已经确定了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的研究方向。此时开设学科信息素养课程,可以实用性为特点,以和专业紧密结合的学生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作为教学主线,贯穿信息检索课程全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学科馆员一方面履行着用户信息素质教育的职责,另一方面与研究生、高年级本科生用户群体建立了紧密的联系,让学科馆员即使在学科信息素养课程结束后,仍然在学生以后的学习中扮演着信息顾问和导师的角色,同时,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学科馆员可更真切地了解用户的需求,从而调整学科馆员服务的方向和方法,还可以研究生为助手从事一些学科资源开发工作,深化和拓展学科化服务。

通过培养院系学生,学科馆员与院系的学科教师的联系更加紧密,彼此信任度增强,由此可以做一些教学改革的尝试,探索与院系教师的合作教学、嵌入式教学、在线教学等,从而增强了学科信息素养教学的活力。

3 学科信息素养课程的改革探索

目前,承担信息素养课程的教师,来源比较广泛。由于开设的文献检索课专业性不强,各高校图书馆的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不同,教师们来源较多的是参考咨询部,也有来源于采编、流通等其他业务部门的。较为常见的情况是,信息素养课程的教师不一定是学科馆员。当然,对于只针对低年级本科生开设文献检索通识课程,这样还是可行的,但对于马上面临论文写作、毕业求职的高年级本科生以及从事学科研究的研究生,课程内容中增添学科或专业内容就必不可少了。为此,建议各图书馆文献检索课的教学从以下几个方面逐渐做出改革:

3.1 因地制宜设计信息素养课程加入学科特色的改革进程,将学科信息素养教学纳入学科馆员工作的管理范围根据本馆实际情况,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安排学科馆员承担对口的学科信息素养课程,让学科馆员发挥专业优势和检索实践优势,提高检索教学的实效。目前,学科馆员有兼职与专职、集中与分散几种管理模式。在某些学校图书馆,学科馆员相对集中在参考咨询部。这种情况比较适合安排由学科馆员承担对口院系的学科信息素养课程教学,但同时要注意各学科馆员工作量的均衡安排问题,将学科信息素养课程的开设纳入学科馆员的工作范畴之中,并制订相应的考核措施,以保证教学工作发展的活力。对于学科馆员分散在各部门的图书馆,可以在部分学科馆员中试行此项改革,条件成熟时再行推广。

3.2 积极倡导信息素养课程的个性化,鼓励课程教师教学中的特色表现各图书馆应重视文献检索课程中的专业性和针对性,提倡文献检索课教师的在授课内容和教学形式上的个性化。在讲授综合性通用数据库检索的基础上,对专业性数据库根据报道文献学科的不同按专业分别讲授;讲解不同学科文献的编制特点和检索特点,学科特点明显的数据库应对相关专业学生讲到讲透;选取和专业相关的检索实例讲解和演示。对文科、理工科、管理类学生讲授内容应有所区别,如在讲特种文献的时候,理工科就应该重点讲科技报告、会议文献、专利文献、技术档案、产品样本、标准文献和学位论文,而文科就是会议文献、学位论文、政府出版物和档案文献。在讲常用中外文检索工具时,理工科重点讲三大检索《科学引文索引》(SCI)、《工程索引》(EI)、《科学技术会议录索引》(ISTP);文科讲《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等。讲授信息利用等内容应结合具体学科课题实例,联系不同学科的实际,从课题分析、找出隐含概念,确定检索词、检索语言的表达方法、检索策略的调整等方面讲解训练,从而激发学生的检索欲望,使学生产生综合思维和立体思维方法[5]。

3.3 加强教学方法的研讨和探索,并通过一定的管理考核手段规范教学进程,保证学科信息素养教学工作的可持续性发展虽然学科信息素养教学提倡个性化教学,但各教师仍需遵守一些共同的教学标准和规程,保证教学质量。在制订规程之前,提倡各教师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多方试验、互相观摩、研讨教学内容和形式,形成课程要求、环节设置等方面的共识,并逐渐形成内容和形式上共性和个性并存的学科信息素养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李金芳.论以学科馆员为主体的专业信息素养教育[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26):1-2.

[2]马玉玲.中美大学图书馆学科馆员的比较分析[J].情报资料工作,2010,(4):107-110.

[3]吴晓慧,王晶,卢庆田,等.中美高校学科馆员服务比较研究[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3):196-201.

[4]张晓娟.信息素养:标准、模式及实现[J].图书情报知识,2009,(1):17-23.

[5]王泽琪,周凤飞.体现本科专业特点的信息检索课程教学内容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7,(3):95-97.

[6]涂颖哲,唐艳春.图书馆用户信息素养与专业课程整合式教学模式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0,(11):22-26.

[7]陆敏,刘霞.基于学科的信息素质评价标准研究[J].图书情报知识,2008,(6):127-142.

[8]张义浩.专业院校科技文献检索课改进研究[J].现代情报,2009,(1):202-207.

(本文责任编辑:王 涓)

猜你喜欢

信息素质学科馆员
近十年来独立学院图书馆信息素质教育研究进展
公共图书馆对用户信息素质的培养
民办本科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服务体系构建
基于学习路径图的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培训体系探究
人力资源管理视角下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的专业化发展
高校学生信息素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高校图书馆嵌入式学科服务探析
信息技术与“测量学”课程整合实践与思考
论数字化图书馆中学科馆员的职责
数字图书馆对馆员信息素养的要求及提升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