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Ronald Rousseau的学术思想及其与中国的学术交往

2012-04-29孙军卫姜春林

现代情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知识可视化文献计量学中国

孙军卫 姜春林

〔摘 要〕鲁索(Ronald Rousseau)是世界著名的情报计量学家、数学家,并于2001年获得了信息计量学和科学计量学的最高奖——普赖斯奖。本文运用文献计量学、科学计量学、知识可视化的方法和技术,以WoS数据库论文数据为基础,对鲁索的学术论文及其成就影响进行定量分析,以期明确鲁索的主要学术领域及其与中国的学术交往。通过对其论文发表时间、期刊分布、被引频次、共词分析发现,鲁索的主要研究方向在情报计量学和h指数方面。通过对鲁索与中国的学术交往分析发现,鲁索与中国的科研机构及学者保持着长期密切的合作关系。

〔关键词〕文献计量学;鲁索;科学计量学;知识可视化;中国

罗纳德·鲁索(Ronald Rousseau),1949年8月14日出生于比利时北部的港口城市安特卫普。他是比利时KHBO(奥斯坦德天主教大学)工业科技学院副教授,K.U.Leuven(鲁汶大学)教授;世界著名的情报计量学家、数学家。1977年,鲁索获得鲁汶大学数学博士学位,1979获得比利时科学院奖章,1981年获得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奖学金和富尔布莱特奖学金。1992年获得安特卫普大学的图书馆与信息科学博士学位。2001年获得普赖斯奖章(Derek de Solla Price Medal)。该奖项是为纪念“科学计量学之父”普赖斯,而由《科学计量学》杂志的执行主编布劳温提议设立的,授予在相对较长时间内对科学计量学学科建设有杰出贡献的学者们。2008年,鲁索被聘为比利时鲁汶大学奥斯坦德学院的教授。鲁汶大学是比利时的高等学府,其地位堪比中国的清华北大。

2007年,鲁索担任ISSI(国际科学计量学与情报计量学学会)会长,2011年重新当选。由于鲁索在科学计量学领域的独特建树,他还是许多国际重要杂志的编委成员。他是《信息计量学杂志》(Journal of Informetrics)、《美国信息科学技术杂志》(American Society of Information Science & Technology),电子杂志《网络计量学》(Cybermetrics)、《当代信息科学前沿丛书》(Frontiers of contemporary information science,ISTIC),中国《评价与管理》杂志(Evaluation and Management),中国《情报学报》等杂志的编

委。其中《信息计量学杂志》创刊于2007年,现任主编是比利时著名文献计量学家埃格赫(Leo Egghe)。该刊致力于成为高质量的同行评议期刊,主要刊载文献计量学、信息计量学领域的研究论文,注重实证研究,要求论文具有数学模型和客观数据。《情报学报》创刊于1982年1月1日,现任主编是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副所长武夷山,该刊是情报科学、信息管理、图书馆学领域的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分析和中国社科论文统计分析的选用期刊,主要报道本学科领域的学术论文、研究报告和综述评伦。此外,鲁索还担任部分杂志的咨询顾问以及学术团体的名誉会员。他是《科学计量学》(Scientometrics),《赞比亚图书馆协会杂志》(Zambia Library Association Journal)的咨询顾问。2007年4月,他成为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的外籍学者和研究会的名誉会员。鲁索还与中国的高校、学者保持着密切的学术联系。自2001年起,他先后被聘为河南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和大连理工大学的客座教授。鲁索还与中国的梁立明、金碧辉等学者有着广泛的合作关系。

1 数据来源及方法

1.1 数据来源

为了全面考察Ronald Rousseau的学术成果,本文以Web of Science中引文数据库和化学数据库中搜索到的数据为基础。引文数据库包括SCI-E、SSCI、CPCI-S,化学数据库包括CCR-E(当前化学反应方程扩展版)、IC(化合物索引)。Web of Science数据库是由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创办的。《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SCI)是美国费城科学情报研究所的尤金·加菲尔德博士于1963年创立的,它使引文分析进入实用阶段,并为科学计量学的研究提供了数据基础。目前主要用于探讨科学的结构、评价与选择情况,考察科学著作及其科学家的社会影响。科学引文索引扩展版SCI-E(Science Citation Index-Expanded)提供从1900年以来6 000多种期刊的题录、文摘、参考文献信息,涉及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所有领域。因为Ronald Rousseau的研究领域还涉及生态学,所以对化学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检索也很有必要。

本文采用的检索方法是在Web of Science数据库的高级检索中,以au=Rousseau R and cu=belgium为检索式,以英语为语种,时间跨度为所有年份。共搜集了190条相关数据,论文的时间范围是1976-2011年。检索截止日期为2011年12月25日。

1.2 研究方法

本文运用引文分析方法和知识图谱方法对数据进行发表时间分布、论文期刊分布、被引频次分析、共词分析,以期对鲁索的学术涉猎领域及学术影响有整体的认识。引文分析和知识图谱是科学计量学的重要研究方法。引文也叫参考文献,它是学术论著的重要组成部分,表明了文献之间的继承和发展关系。所谓引文分析(citation analysis)就是利用各种数学及统计学的方法和比较、归纳、抽象、概括等逻辑方法,对科学期刊、论文、著者等各种分析对象的引用与被引用现象进行分析,以便揭示其数量特征和内在规律的一种文献计量分析方法[1]。公开发表的论文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通过引用与被引与其他文献形成引文网络结构关系。引用文献也称为施引文献,其对应的参考文献就是被引文献。施引文献与被引文献之间不仅有学术继承关系,而且文献的被引频次还反映了科研成果被学术界的认可程度。科学知识图谱,是显示科学知识的发展进程与结构关系的一种图形[1]。

2 论文及引文分析

2.1 论文数量

科研论文是衡量科研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论文的数量、论文的期刊分布以及被引频次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者的学术影响力。

我们对鲁索1976-2011年的论文按照年份进行统计分析,如图1所示。通过图1我们发现除了1978年,1980年,1982年3年外,鲁索在此期间的每一年都有论文发表,每年平均接近6篇。以1992年,2001年为界,可以将鲁索发表的论文按年份分为3个部分,分别是1976-1992年,1992-2001年,2001-2011年。下面我们来具体分析每一个时间段的论文分布特点、发展趋势及原因。1976-1992年期间,鲁索的论文数量较少,共35篇,平均每年2.5篇,且在1978年,1980年,1982年没有发表论文。这段时间鲁索一直处于求学阶段,1977年,鲁索获得鲁汶大学数学博士学位,1992年获得安特卫普大学的图书馆与信息科学博士学位。经过十多年的知识积累,其论文数量终于在1992年达到了这个阶段的最高点8篇。1992-2001年期间,鲁索的论文发表数量稳步增长,总共发表57篇论文,平均每年6.3篇,在2001年达到这一阶段的最高点12篇。这期间鲁索一直从事科学计量学的相关研究,成果颇丰,在2001年获得普赖斯奖章。2001-2011年,鲁索的论文数量呈快速增长之势,总共发表98篇论文,平均每年9.8篇。这期间鲁索活跃于各种国际性的学术团体和学术会议中,并且于2007年,2011年两次当选为ISSI(国际科学计量学与情报计量学学会)的会长。活跃的学术交流活动是促成鲁索论文产出增加的重要因素之一。

2.2 论文被引频次

被引频次是个绝对数量指标,是指某期刊论文自发表以来根据特定年份统计的被引用总次数。它直接反映了期刊论文在科学发展和文献交流中所起的作用,从历史的角度反映了期刊论文的学术影响力[2]。一般而言,论文被引用的次数越多,其对本学科及相关领域的影响就越大,学术影响力就越强。

为了更准确地了解鲁索发表论文的学术影响,我们借用了h指数的概念。h指数是J.E.Hirsch于2005年提出的科学计量评价指标。h指数定义为被引频次大于或等于h的文章数,它可用于评价科学工作者的研究成果。其计算方法就是将个人发表的所有论文按照被引频次降序排列,当某篇论文的序号大于该论文被引次数时,那个序号减去1就是h指数[3]。h指数被认为是评价科学工作者科学成就的重要指标,它将数量指标(论文数量)与质量指标(被引频次)有机地结合在一起。Hirsch认为h指数能比较准确地反映一个人的学术成就,一个人的h指数越高,则表明他的论文影响力越大。我们将检索到的190篇鲁索的论文按照上述方法进行计算,得到鲁索的h指数为25,这应是一份比较好的“成绩单”,这表明鲁索在科学计量学界具有重要学术影响力。

根据h指数的算法,我们将检索到的190篇鲁索的论文按照被引频次高低排序,检索到25篇高被引文献。我们将被引频次30次(包括30次)以上的论文进行统计分析,共收集到12篇论文。如表2所示。通过表1我们发现,鲁索被引频次100次以上的两篇文献分别是The R and AR-indices:Complementing the h-index(R指数和AR指数:对h指数的修正)和Requirements for a cocitation similarity measure,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Pearson餾 correlation coefficient(同被引相似性测度,尤其是皮尔逊相关系数的问题),被引频次分别是121次,114次,分别发表于2007年,2003年。第一篇论文[4]鲁索针对h指数的诸多缺陷,提出R和AR指数对h指数进行修正。R指标能够测量h核的共引密度,AR指标进一步将出版物的年代纳入考虑范围。鲁索开创性地提出(h,AR)组合,将其作为科研评价指标,并且通过幂律模型进一步论证二者的关系。第二篇论文[5]鲁索对传统ACA(作者同被引)采用皮尔逊相关系数作为测度提出了质疑,阐释了皮尔逊相关系数在ACA分析中的局限。鲁索认为在作者相似性计算中,皮尔逊相关系数并非最佳选择。鲁索的质疑使得沿用长达20年之久的传统ACA受到挑战,2003年也堪称ACA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年[6]。

通过对被引频次30次以上的论文进行阅读总结,发现鲁索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两大领域。第一,指数研究。指数研究是鲁索最重要的研究领域,被引频次最高的两篇文献均是与指数研究有关。指数研究涉及4篇文献,主要包括h指数,R指数,AR指数,皮尔逊相关系数,Hirsch指数,Jaccard指数。第二大领域是期刊影响评价研究,主要涉及6篇文献,主要包括期刊共引矩阵分析、期刊国际影响、期刊产出及影响因子、期刊的国际显示度、期刊评价等内容。除此之外,还有社会网络分析、数据包络分析研究各1篇文献。

由于鲁索曾获得数学和图书馆与信息科学双博士学位,因而他的研究领域具有多学科交叉的特点。他多次将数学方法应用到科学计量学的研究中,取得了一系列颇具影响力的学术成果。除此之外,他还广泛涉猎其他领域,研究多种分析方法,具有广阔的研究视域。

2.3 论文的期刊分布

学者的学术影响力不仅体现在论文数量和引文频次上,还体现在发表期刊的权威程度上。一般认为,论文的来源期刊权威性越高,其科研成果得到学术界及同行认可的程度就越高,他的学术影响力也就越大。我们通常用期刊影响因子来表征期刊的权威程度。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是从引文角度测度期刊重要性及影响的一项参数,通常表示某种期刊中论文的平均被引用频率(Citation Rates),是指某刊被引次数与载文量的比值。它是由美国科学情报所(ISI)《SCI》创办人加菲尔德(Eugene Garfield)博士提出的评价期刊影响力的计量指标。由于期刊质量或水平是由其上的论文的质量或水平决定的,因此期刊的质量直接与论文质量有关,反映期刊水平的期刊影响因子在某种程度上可以间接反映出论文质量[7]。我们将鲁索的190篇论文的来源期刊前8位进行统计分析,如表2所示。数据来源于JCR和期刊主页2010两年期刊影响因子数据。通过分析发现,鲁索论文的来源期刊具有较高的期刊影响因子,权威性相对较高。其中鲁索的论文有54篇发表在国际科学计量学权威杂志SCIENTOMETRICS上,占到论文总数的28.421%。有20篇论文发表在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美国信息科学与技术学会会刊),占论文总数的10.526%。

3 知识图谱分析

为进一步揭示鲁索的学术思想,我们运用知识图谱方法,借助Citespace软件对鲁索的论文进行共词分析。

把鲁索的190篇论文数据导入到Citespace软件中,将起止时间设定为1976-2011年,时间跨度设定为3年,阈值设定为top 20%,即每3年中被引频次排在前20的论文,在此基础上绘制出知识图谱,如图2所示。生成图谱的颜色与图谱上方的色带保持一致,从冷色到暖色表示时间范围是1976-2011年。每一种颜色的色带表示一个3年的时间段,整条色带被分成12个时间段,分界点即是图中所显示的年份。图谱中的每个节点表示统计分析的对象即共词,节点越大表示出现频次越高。节点的紫色圆环粗细表示其中介中心性的强弱。节点之间的连线则表示共现关系,其粗细表示共现的强度。

通过图谱分析发现,science(科学)处于网络的中心位置,其中介中心性最高,是网络中最重要节点,可见对科学的研究是鲁索论文的核心主题。其他重要的节点包括 journal(期刊)、impact(影响)、citation(引文)、citation analysis(引文分析)、network(网络)、h-index(h指数)等,这些重要节点表征了鲁索主要的研究领域。通过知识图谱并结合鲁索主页显示的论文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大体梳理出鲁索主要的研究领域随时间的变化过程。

鲁索的主要研究领域是情报计量学,但在数学和生态学方面也有所涉及。1976-1984年,鲁索主要从事数学方面的研究。从1985年开始,鲁索逐步深入到科学计量学领域,其显著特点就是数学方法的运用,通过构建数学模型来进行科学计量学的研究。鲁索在文献计量模型分布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在生态学方面,鲁索主要是致力于生物多样性的研究。

鲁索对文献计量学三大经典定律进行了机理阐释、理论验证和应用拓展。洛特卡定律是由美国洛特卡(A.J.Lotka)在20世纪20年代提出描述科学生产率的经验定律,用以揭示作者与著作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又称“倒数平方定律”。它描述的是科学工作者人数与其所著论文之间的关系。齐普夫定律是由美国学者齐普夫(G.K.Zipf)1935年提出的词频分布定律。布拉德福定律是由英国著名文献学家布拉德福(S.C.Bradford)1934年提出的表征文献分散的定律。鲁索在对洛特卡定律的研究中,着眼于多作者论文高被引的原因分析,针对论文的作者数量分布提出用简单的统计分布如截断泊松分布和几何分布来取代洛特卡定律,并最终提出作者数量的膨胀导致洛特卡定律的崩溃。针对齐普夫定律,介绍了齐普夫分布规律和蒙代尔布罗修正式,运用齐普夫数据分析出中国最常用的汉字,还对频次规模和频次等级关系进行了阐释。对布拉德福定律的研究则是布拉德福曲线的拟合包括Groos下垂等。

1990年开始,鲁索开展了科学计量学领域的深入研究。鲁索将拓扑、二元性方法用于信息检索中。在信息生产过程以及信息计量分布的方法运用上有所创新:将范畴论用于信息生产过程,将聚集作为信息计量研究的基本框架,运用Lorenz理论来阐释信息生产过程的发展和演化,引入top曲线进行信息计量学的核心研究,阐释了SBS原则导致时间依赖的信息计量学分布。在图书情报领域,鲁索对图书馆流通数据的负二项分布、运用谱系方法检测图书馆流通数据的周期性、国际标准图书编号及期刊编号的双误差检测进行了研究。

之后,鲁索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以图书馆学和情报检索为突破口,逐步延伸到科研合作、科研绩效、科学生产率、期刊领域及影响因子方面。鲁索对期刊生产、期刊影响因子、期刊自引率、期刊分布、期刊评价等方面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在期刊影响因子的分析中,鲁索比较了即时影响因子和跨年影响因子在研究评价中的优劣,进而提出了扩散因子来测度特定期刊的影响幅度。这时期鲁索学术研究的显著特点就是极大拓展了科学计量学的研究领域和应用范围,丰富了科学计量学的研究图景。

2002年,鲁索以对语义网络的关注为契机,逐步涉及到网络结构的研究中,包括社会网络分析、神经网络分析中的数据包络方法、引文网络分析、作者同被引网络、文献耦合等。鲁索的探索不仅为科学计量学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而且开启了网络计量研究的新领域。这期间鲁索还对数据库的检索数据及影响因子进行了分析。

2006年,鲁索的研究方向转向h指数的修正及应用研究,这是对前期期刊及学术成果评价方法即期刊影响因子的改进。鲁索对h指数进行了修正和补充,提出了类h指数如R指数、AR指数和g指数等,并且将h指数运用到图书分类目录、机构科研产出、JCR范畴、多作者领域、生物多样性方面。鲁索对h指数的研究不仅表明了他主要的学术兴趣,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他的学术地位。鲁索对h指数修正的文章也成为它最多被引用的文献。

从1991-2007年,鲁索曾经多次用到Lorenz理论,包括Lorenz序列和Lorenz曲线来研究相关问题。如运用Lorenz序列来研究转换原则下的不平等概念,运用Lorenz曲线来研究IPPs(信息生产过程)的演化和发展,探讨均匀性问题,作为指标来测量图形信息内容的规模效应,研究对称和非对称理论,测量own-group偏好,测量经典检索方式如Jaccard index,Dice coefficient,Salton cosine等。鲁索还于2007年针对Lorenz曲线处理数据组时存在的问题,提出用Top曲线对其进行修正。

纵观1985-2011年鲁索的学术生涯,我们还能发现鲁索研究所涉及国家的转变。鲁索早期论文的研究对象以欧美为主,如对欧共体馆际互借的预测(1990),林堡大学论文的科学计量研究(1995)。2001年开始,鲁索的论文中多次出现中国的字眼,如中国论文出版中心的转移、基于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的影响因子观察、中国科学期刊的国际显示度、中国科学家生产率问题、引文统计和SCI相关指数应谨慎用于中国科研评估、在科学正常发展中的干预影响:中国和文化大革命、中国论文的研究生和导师的名字顺序模式、中国的英语科技期刊在科学交流中的地位等。2005年开始,除中国外,论文中还出现了非洲、亚洲其他国家如日本、印度、孟加拉国、巴基斯坦、斯里兰卡的字眼。其中对南亚国家数据进行的科学比较研究多达3次。华人学者赵党志绘制的信息科学知识图谱亦展示出鲁索在国际文献计量学界中重要地位[8]。

4 鲁索与中国的学术交往

鲁索教授与中国有着密切的联系,他坦言自己的爱好就是学习中国的普通话。他担任多所院校的客座教授,曾多次来华参加科学计量学的各种国际学术会议,并且与许多科学计量学学者如金碧辉、梁立明、武夷山、山石、刘则渊、邱均平、方勇等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他主动与中国学者合作,并多次在国际著名刊物上发表论文。他还在中国科学计量学国际化发展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自2001年起,鲁索教授先后被聘为河南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和大连理工大学的客座教授。除此之外,鲁索教授还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武汉大学、 上海大学等科研院所保持了密切的联系。

鲁索教授与中国的学者还保持着广泛的合作关系。如表3、4所示,将鲁索教授的190篇论文按照国别/地区进行统计分析,发现他与中国学者的合作论文数高达43篇,占到论文总数的22.632%。1992年以来,他与12位中国作者合作了8篇国际合作论文,其中与梁立明和金碧辉各合作两篇论文。梁立明教授2003年起师从鲁索教授攻读博士学位,2007年获得比利时安特卫普大学博士学位,同年获得国际Emerald/EFMD杰出博士研究奖。1996-2007年间,梁立明在Scientometrics共发表10篇英文论文,在全部中国科学计量学研究者中,梁立明的发表论文数量和中心度均为最高值,她已经成为中国科学计量学国际合作网络的核心人物[9]。在她的国际合作学者中,鲁索是很重要的一位。来自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的金碧辉从1999年起共发表4篇科学计量学英文论文,其中两篇国际合作论文都是2006年与鲁索合作的。如表4所示,将鲁索教授的190篇论文按照作者分布进行统计,发现除鲁索的老师EGGHE之外,梁立明和金碧辉与鲁索教授的合作最多,共有16篇论文,占8.421%。将所有与鲁索合作的中国学者的论文数累加起来,共有29篇,占到15.263%,同比其他国家的学者具有绝对优势。

鲁索教授第一次访华是出席1998年12月4~6日在北京举行的“大学科研评价量化问题国际研讨会暨第五次全国科学计量学与情报计量学学术年会”。他在大会上作了题为“评估科研机构的文献计量学和经济计量学指标”的讲演,受到热烈欢迎。2000年,鲁索教授陆续参加了在上海海运学院和2002年在大连理工大学,召开的“第二届、第三届科研绩效定量评价国际学术会议暨第六次、第七次全国科学计量学与情报计量学学术年会。鲁索教授每次都会带来精彩的演讲,而且还热情地与中国学者进行交流,给他们许多思想上的启迪。他还和很多学者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并且还经常保持着学术交流与信息沟通。他还积极促成了2003年第9届国际科学计量学与情报计量学大会在北京的举办。在鲁索教授的引荐下,梁立明教授和上海大学山石教授同时被聘为国际学术期刊Journal of Informetric编委[10]。近年来,鲁索几乎每年都要至少来华访学2次以上,不仅带来了他最近的研究成果,而且在与中国学者的实质性合作以及积极帮助我国申办ISSI大会付出了巨大努力。鲁索教授的帮助和支持,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科学计量学事业的国际化进程。

5 小 结

通过对科学计量学知名学者、普赖斯奖章获得者鲁索的论文进行发表时间、期刊分布、被引频次、共词分析发现,鲁索的主要研究方向在情报计量学和h指数方面。他对文献计量学三大经典定律的机理和应用进行了探索,对期刊生产率、期刊影响因子、期刊评价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他还为科学计量学引入新的研究方法如社会网络分析、数据包络分析等,他尤其关注h指数的修正与应用。鲁索的科研成果具有重大的学术影响力,这体现在他论文来源期刊的高影响因子和论文的较高h指数上。此外,通过梳理鲁索与中国的学术交往,发现鲁索与中国的科研机构及中国学者保持了密切的合作关系,为中国科学计量学的国际化进程作出了重要贡献。

参考文献

[1]刘则渊,陈悦,侯海燕,等.科学知识图谱方法与应用[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3,31.

[2]张静.引文、引文分析与学术论文评价[J].管理论坛,2008,(1):33-38.

[3]万锦В花平寰,宋媛媛,等.h指数及其用于学术期刊评价[J].评价与管理,2006,(3):1-7.

[4]Jin BiHui,Liang LiMing,Rousseau Ronald,Leo Egghe.The R-and AR-indices:Complementing the h-index[J].Chinese Science Bulletin,2007,52(6):855-863.

[5]Ahlgren P,Jarneving B,Rousseau R.Requirements for a cocitation similarity measure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Pearson'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3,54(6),550-560.

[6]宋丽萍,徐引篪.基于可视化的作者同被引技术的发展[J].情报学报,2005,24(2):193-198.

[7]刘雅娟,王岩.用文献计量学评价基础研究的几项指标探讨——论文、引文和期刊影响因子[J].科研管理,2000,21(1):93-98.

[8]Dangzhi Zhao.Bibliometrics and LIS education:How do they fit together?[J].ASIST 2011,October 9-13,2011,New Orleans,LA,USA

[9]侯海燕,刘则渊,赫尔顿·克雷奇默,等.中国科学计量学国际合作网络研究[J].科研管理,2009,30(3):172-179.

[10]蒋国华.从普赖斯到鲁索:影响中国科学计量学发展的若干国际交往纪事[J].评价与管理,2008,(3):1-5.

(本文责任编辑:马 卓)

猜你喜欢

知识可视化文献计量学中国
《广西民族研究》创办30年来刊发文章的回顾与展望
思维可视化在教学《函数的图象》中的应用
中文图书评价体系研究
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知识可视化的策略探析
小学低段语文教学方法探析
肯尼·格雷特,爵士的“中国”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