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集群视角对中关村、张江和深圳高新区的比较
2012-04-29曾国屏刘字濠
曾国屏 刘字濠
摘要:在创新集群思想和理论分析框架基础上,结合调研访谈情况,对中关村、张江和深圳高新区三个园区进行对比分析。
关键词:创新集群;发展路径;国家高新区;比较研究
中图分类号:F271文献标识码:A
经过20年的发展,2011年8月,科技部火炬中心首次在官方文件中将高新区“创新集群”单独作为一个发展目标和发展思路进行全国范围内的动员。为更好地理解“创新集群”,本文结合创新集群思想和理论分析框架1视角的基础上,从创新集群建设基础、创新集群发展战略、创新集群驱动要素三个方面,对中关村、张江和深圳高新区进行一个比较研究。
1、创新集群建设基础
创新集群建设基础包括发展空间基础和产业发展基础,作为一个动态的概念,当一个建设基础实现了它的既定目标后,这个目标就成为了新的建设基础。
1.1发展空间基础比较
(1)区位条件。中关村坐落的首都北京是全国的政治、科技、文化和国际交流中心,亦是世界目光聚焦中国的核心,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众多的人文景观。张江位于最大中心城市上海是全国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拥有中国最大的外贸港口和工业基地,聚集了众多跨国企业集团的区域总部和研发中心。深圳高新区所在城市深圳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具有独特的体制优势,并毗邻香港,可以充分利用香港的资金、技术、管理经验和国际金融中心的辐射效应。
(2)空间布局。随着高新区的迅猛发展和入园企业的增多,旧有的基础设施对园区发展形成极大的制约,土地利用的空间体量越来越成为园区进一步发展的障碍。
中关村通过探索“一区多园”的模式来解决物化资源“瓶颈”的制约。同时,推行了园区优惠政策“普惠制”,将核心区(海淀园)原有的土地、人才、融资等相关政策普及到一般园区,以新园区分散老园区的土地资源压力,最终构筑“一区十园”的局面,面积达233.52平方公里。
张江坐落于浦东新区,原规划面积25平方公里,在上海实施“聚焦张江”战略后,将各个分散的园区与资源集中整合,面积扩展至42平方公里。其中张江高科技园区为核心区,形成“一区六园”格局。2011年,张江以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契机进一步扩园,形成近300平方公里“一区十二园”格局2。
深圳高新区的核心区——深圳湾区规划面积11.5平方公里,日趋紧张的土地资源极大地制约了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空间,面对这种形势,深圳市进行了园区扩充,使高新区空间范围触及整个深圳市,总面积达185.6平方公里。
1.2产业发展基础比较
2、创新集群发展战略
2.1产业发展战略
(1)园区定位。中关村的战略定位是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和高技术产业基地,力图在深化改革、开放创新、高端聚合、创新创业与战略产业几个方面能够引领全国,服务于首都世界城市的建设5。张江高科技园区未来定位是要打造成具有世界竞争力的科学城,融合科学研究、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文化社会城市功能协调发展的国际化、现代化的科技人文新城区。深圳高新区定位为深圳创新型城市的核心区和新型高科技园的示范区,在体制机制上继续发挥排头兵作用,成为全球高技术产业重要增长极。由此可见,中关村的发展是科技与产业并重,张江突出科技的引领,深圳强调了产业驱动。
(2)产业规划。中关村产业规划的基本思路是搭建产业创新发展平台、集聚整合核心创新要素和推进开放创新与合作,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和地区优势产业。张江的产业规划是面向全球,培育自主创新高科技产业,推动上海经济转型,成为世界创新要素的集成营运中心。深圳高新区的产业规划思路是进一步扩大通信产业集群的全球领先优势,推动新兴产业快速崛起,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大幅提升,形成高技术产业集群式发展。
2.2科技发展战略
(1)科技发展思路。中关村是围绕首都发展和国家战略需求,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探索完善产学研合作的体制机制,提升持续创新能力。张江科技发展战略是以引进龙头企业、促进产业融合、创新商业模式、培育创新集群为路径,最终使园区建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科技城。深圳高新区在强化实行多年的集成创新战略的同时,注重原始创新和引进吸收再创新。一方面加强现有高水平大学和科研院所的建设,一方面支持企业引进重大技术、关键设备和高端人才。
火炬中心在2010年的统计中,将科技活动经费支出进一步分为内部支出和外部支出6。中关村、张江和深圳高新区的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支出与外部支出的比例分别为8:1、17:1和143:1,反映了各园区创新主体之间的交流合作程度存在巨大的差异,这一数据结果与各园区的科技存量有密切关联。中关村的高校与科研院所众多,产学研交流合作机会大。张江依托上海丰富的科技资源,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委托合作也比较多。深圳高新区科技资源相对匮乏,科技创新活动主要在企业内部完成。
3、创新集群驱动要素
3.1创新行为主体
(1)高新技术企业比较。中关村拥有以联想、百度、方正、新浪、华旗等为代表的科技型企业近2万家,很多企业建立了相应的技术研发机构。张江高科技园区自主培育起的知名企业较少,但吸附作用很强,在实施“聚焦张江”战略后,园区将包括中芯国际、罗氏、辉瑞、AMD等跨国企业为代表的近2000家科技型企业集聚于此。深圳高新区本土培育起中兴、华为、创维、腾讯等多家具有强大竞争力的民族企业,成为深圳自主创新的中流砥柱,形成了“六个90%”9的深圳特色。
(2)高校与科研院所比较。中关村是中国乃至世界科教研究资源最密集的区域,拥有以清华、北大、中科院为代表的高校和科研院所200余家,为园区企业的科技创新与产业化提供强大的支撑。张江依托的上海市拥有丰富的科教资源,可以对其产生一定的辐射作用,张江自身也引进了多所国内外知名院校和研究机构。深圳高新区的科教资源十分有限,为弥补创新资源不足的短板,创设虚拟大学园,引入国内外知名院校五十余所,并与国内外著名高校联合设立研究生院,开创了创新要素集聚的新模式。
3.2创新资源环境
(2)创新公共平台。中关村一直在探索如何最大程度上利用和整合其丰富的科技资源,让企业的研发需求与资源供给实现对接,主要成立了“中关村开放实验室联盟”和“科技租赁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创新“科技租赁”等模式搭建科研基础共享平台。张江地处上海强大的公共平台服务能力的辐射之中,同时自身围绕主导产业,集聚了一批国家级、省市级的公共研发机构和评测平台。深圳高新区成立了“深圳虚拟大学园重点实验室平台”来尝试改善科技创新基础服务能力薄弱的局面,目前有109个国家级科研机构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支撑。
总体上讲,张江与深圳高新区受规模与资源所限,综合服务能力远不及中关村,仅可为园内企业提供有限专业技术支持,服务效应难以扩散到区外企业。
3.3创新集群网络
“网络”(network)的概念在多类学科中得到广泛的运用13。创新网络作为系统性技术创新背景下的一种基本制度安排,是技术创新过程中企业之间合作关系的总和14。创新集群网络是创新集群构成要素的重要存在形式,任何一家企业都不可能拥有能在所有领域内保持领先并给市场带来重大创新所必须的全部技能15。在创新网络中,合作者中的异质性能让企业学到广泛的知识、获得不同的能力以及更多的机会16。
(2)孵化器。孵化作用是高新区最重要的作用之一,孵化器是孵化企业最常见的载体。中关村拥有包括清华科技园、北大科技园、海淀留学人员创业园等37家大型孵化器,规模优势在国内园区中遥遥领先。张江孵化器虽在规模上不及中关村,但整合各类创新资源,建立了覆盖企业生命全过程从预孵化、孵化到加速器的孵化体系,还打造多家国际企业孵化器。深圳高新区目前有9个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主要以政府主办、官民合办、企业自办、政校合办4种模式建立。
(3)风险投资。中关村是国内首家设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的园区,通过政府引导和财政杠杆放大作用来扶持科技型企业。园区还成立了“中关村科技园区企业改制上市服务中心”,为重点企业采取了“担保贷款绿色通道”、“贷款担保平台”、“改制上市资助资金”、“中关村海外融资行动计划”等一系列措施18。
张江近年来在风险投资方面发展迅猛,2006年5月建成了“张江创业投资广场”。目前,已经入驻包括软银、美商联讯、红杉基金、凯雷投资、IDG等国际知名投资机构50余家。此外,张江政府还建立了20亿元引导基金,为科技型企业创业初期提供资金支持。但张江的风险投资较强地依赖政策支持,有明显的政府烙印,有待市场化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借鉴张江创业投资广场,深圳高新区在2007年10月成立了“深圳高新区创业投资服务广场”,吸引了40余家券商、银行、风投、担保等各种金融机构。与中关村、张江的大力引进外资巨头模式不同,集聚深圳高新区的创投公司大部分是本土中小企业。
(4)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中关村是中国咨询、法律、会计等服务机构最密集的地区,至今已集聚了35个行业协会。张江集聚各类科技中介服务机构56家,大多是由政府推进。深圳高新区的中介服务机构力量较薄弱,目前仅20余家。
总的来说,科技中介和风险投资机构的服务能力和辐射范围绝不仅限于园区内,中关村和张江凭借其自身的大力集聚效应,并依托母城强大的科技、人才、金融资源和为数众多的各类科技中介服务机构,铸造了较完善的科技现代服务业体系。但很多机构带有官方背景,市场化程度不高,加之条块分布明显、总体部署和规划缺位,未能完全释放科技、金融、中介有机互动所迸发出的能量。深圳高新区的科技中介服务的市场化程度较高,但科技中介机构数量少,服务能力有限,缺少具有品牌效应的非盈利行业协会和商务服务机构,有待于在更多的政策支持下,探索在市场化和毗邻香港优势的条件下更有效地集聚科技中介资源。
总体上看,中关村的法律法规最完善,政策体系最完备,主要来自四个层次:示范区、行政区、北京市和国家。得益于“近水楼台”的独特区位与政治优势,科技部、发改委、财政部、证监会等国家部委都颁布过针对中关村的专门政策。
张江在“聚焦张江”战略实施后,使得要素市场、中介机构、大学分部、科研院所、公交、地铁等全市的优势资源迅速向园区集结20。据不完全统计,各级政府推动张江园区发展的各项政策约有70条21。张江的政策中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产业链招商”和强力引进世界级企业,将与张江重点产业链相关的跨国公司吸引到园区内。
深圳高新区坐落在特区,具有很好的政策、体制先行先试的优势,但同时也由于身在特区,亦受“特区之困”,难以在特区中凸显政策高地。深圳高新区很少有针对自身的政策,绝大多数具体的政策措施都纳入到了深圳市的政策体系范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日渐深入,交通和信息的高度发达,园区政策面临普惠化和同质化,可以说,深圳高新区依托经济特区的政策红利早已终结。
3.5创新组织管理
(1)园区组织管理创新。中关村在我国最早探索了“一区多园”模式的建制,实行了“双重领导、以区为主”的领导体制,形成了决策、管理、运营、建设、智囊等多个层次有机融合的管理职能。但中关村管委会的具体行政权力被各分园管委会“摊派”,主要行使协调与服务职能。
张江设立了上海张江(集团)有限公司,负责园区的整体运作开发。同时,张江创造性地打造了“区镇联动”的管理模式,通过建立功能区域制度,使张江园区与周边乡镇之间实现了“一个品牌、统一招商、联合开发,利益共享”的产业联动机制,有效整合空间资源。
深圳高新区在高新技术产业迅猛发展的大背景下探索出了一条开放式的管理体制。在“小政府,大社会”的城市管理方式影响下,深圳高新区管委会权限很小,更多地充当了一个协调机构,但其充分把握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律,并通过政府各部门间利益平衡协商机制,高新区管委会与政府的其他行政管理部门绑定为一个利益共同体,政府资金通过各种渠道顺利地流向高新区。
3.6创新创业文化
文化作为另一只“看不见的手”,文化在社会经济领域发挥着无可取代的作用,它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思想意识和思维方式,这种隐形的动力所释放出的影响更加持久、深刻。从一定意义上讲,园区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文化,人才可以获取,政策可以效仿,技术可以购买,企业可以兼并,而只有文化不可复制。
(1)文化特点。中关村在首都所处的地理位置是中国“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发源地,有着良好的思想文化创新基因。著名高校林立,形成了以青年人为主的创新科技精英,在“科学民主,与时俱进”核心理念基础上的中关村创新创业精神,体现在勇于变革、敢为天下先的探索。
张江坐落在充满海派商业文化气息的上海,具有很大的开放性,易于对外接受和兼容并蓄。在科技发展的思维方式上倾向于引进、学习和模仿国外先进技术。在创业成败观上,张江一直营造“鼓励成功,宽容失败”的创业文化氛围,形成了“勇于创新”、“志在领先”的企业家精神。
深圳高新区作为由深圳市政府和中国科学院共同创建的我国第一家科技工业园,本身就承载着科技创新的使命。移民文化的“敢闯敢试、开拓创新”构成了深圳高新区创新文化的主流价值。
(2)文化创意产业。中关村地区是中国知识经济的策源地,文化传统悠久,底蕴深厚,高新技术产业发达,具有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良好基础。中关村将雄厚的科技实力与深厚的文化底蕴相融合,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向高端发展,在互联网、数字娱乐、设计服务等领域确立优势地位,在微博、移动互联网等新兴领域取得迅猛发展。
张江于2004年成立了首个由国家高新区设立的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张江文化科技创意产业基地”,文化创意产业已成为张江的第四个支柱产业。张江文化科技创意产业充分借助资本力量,通过资源整合和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发展,形成“科技+创意+内容”的产业融合发展模式。
深圳高新区充分利用自身的科技优势和市场嗅觉,涌现出了如腾讯、A8音乐集团等一批高成长的文化科技型企业,打造出“文化+科技”的文化产业模式。与此同时,凭借深圳发达的金融市场,设立了文化产权交易所和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又催生出“文化+金融”的文化产业模式。
参考文献:
[1]刘字濠,曾国屏.创新集群理论视角及对关村、张江和深圳高新区发展路径比较.特区经济.2012.11.
[2]目前,张江与深圳高新区扩园后的面积分别为近300平方公里与185.6平方公里的格局均未得到国家的“认可”,科技部认定和统计的范围均是其核心区部分.
[3]科技部火炬高技术产业中心编(王树海,闫耀民执行主编).2008中国火炬统计年鉴.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科技部火炬高技术产业中心编(王树海,闫耀民执行主编).2009中国火炬统计年鉴.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科技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编(程凌华,王树海,,肖晗彬执行主编).2010中国火炬统计年鉴.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科技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编(程凌华,肖晗彬执行主编).2010中国火炬统计年鉴.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
[4]深圳市相关部门负责人对此疑问,可能是由于有关统计中将深圳高新区内企业在外地所设分公司的人数也统计在内,导致园区内人员过多的结果.
[5]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
[6]内部支出指科技活动的实际支出(不包括拨转外单位支出),反映科技投入实际完成情况;外部支出指委托其他单位或与其他单位合作开展科技活动而支付给其他单位的经费.
[7]技术收入指企业全年用于技术转让、技术承包、技术咨询与服务、技术入股、中试产品收入以及接受外单位委托的科研收入等。总收入指企业全年的生产产品销售收入、技术性收入和与本企业产品相关的商品的销售收入、其他业务收入、营业收入等各种收入的总和.
[8]产品销售收入指企业全年销售全部产成品、自制半成品和提供劳务等所取得的收入。商品销售收入指企业销售以出售为目的而购入的非本企业生产产品的销售收入.
[9]90%的创新型企业是本土企业、90%的研发人员在企业、90%的科研投入源于企业、90%的专利出于企业、90%的研发机构建在企业、90%以上的重大科技项目发明专利源于龙头企业.
[10]道格拉斯·C·诺思,陈郁,罗华平[译].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184.
[11]R&D投入强度=R&D经费/产品销售收入.
[12]从深圳市相关部门了解到,上报到科技部火炬中心的2009年深圳高新区R&D投入强度约是4.5%,暂不知是何原因有此偏差.
[13]Nohria,N.andEccles,R.NetworksandOrganizations:Structure,FormandAction.HarvardUniversityPress,1992
[14]Freeman,C.NetworkofInnovators:ASynthesisofIssues[J].ResearchPolicy,1991,20(5):599-514
[15]Hagedoorn,J.andDuysters,G.Externalsourcesofinnovativecapabilities:thepreferencesforstrategicalliancesormergersandacquisitions[J].Journalofmanagementstudies,2002,39(2):167-188
[16]Beckman,C.andHaunschild,P.Networklearning:Theeffectsofpartners'heterogeneityofexperienceoncorporateacquisitions[J].AdministrativeScienceQuarterly,2002,47:92-1724
[17]北京市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一流——中关村成为世界第二大科技园区.2006:101-104
[18]中国开发区研究网.http://www.chinadz.org/szp/2008515142821.html
[19]资料来源:经各园区官方网站及相关学术文献所提供的资料整理而得。
[20]李玉成,张琦,韩义雷,王春.聚焦张江:创建世界一流园区初探(上).科技日报.2009-8-13001版
[21]沈开艳,徐美芳.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创新集群模式特征及主要政策[J].社会科学,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