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之我见
2012-04-29杨复唐
杨复唐
摘要:我国商业银行面对外资银行金融产品丰富、技术先进等竞争和挑战,其自身的内部控制建设起步也比较晚。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初步建立的内部控制制度在防范和化解经营风险的实践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金融风险时有发生,内部控制制度落实更多重于形式,还没有完全发挥内部控制的监控职能。经济越发达,银行业务就越复杂,银行内部控制也越重要。本文就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建设的现状进行了简要分析,并提出一些初步的加强策略。
关键词: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现状;对策
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已于2006年12月8日由中国银监会颁布实施,各家银行也相继制定了本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需要进一步完善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是商业银行为实现经营目标,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制度、程序和方法,对风险进行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监督和纠正的动态过程和控制。内部控制目标是合理保证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商业银行实现发展战略。
内部控制是商业银行管理工作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建立健全科学、完整和有效的内部控制管理机制,对商业银行依法合规、稳健经营,有效控制和规避各类金融风险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伴随着银行业务的快速发展,银行在内部控制环节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鉴于此,我们要认真分析其成因,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促进内部控制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内部控制的现状
(一) 内控文化环境建设薄弱
银行管理层由于对内部控制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重视短期业绩,没有让银行员工特别是基层机构的部分工作人员充分认识到内控和风险管理的内涵,没有形成习惯意识,没有使文化建设与规章制度结合起来,造成了内控文化环境建设的形式化、随意化,加大了银行内部违规行为发生的可能性。
(二)对内控制度重要性的理解有误
不少银行的管理者重视规章制度的建立,忽视了以这些规章制度为前提环环相扣的动态执行过程;也有的银行内部普遍认为内部控制是自上而下的约束行为,而没有认识到内部控制是银行内部各业务部门的主要职责以及各部门、岗位和全体员工的一种自我约束、相互监督、防范风险的机制;还有的商业银行对内部控制制度设计的合理性及执行效果往往缺乏有效的衡量与评价手段。
(三)风险控制管理的薄弱性
首先,对过去经营行为的事后监控方式的功能缺陷越来越明显;其次,监督制约机制形同虚设,内控合规部门的监督职能有待强化。目前,各商业银行基本实行了相对独立的稽核审计管理体制,但由于内部审计资源不足,审计技术与方法落后等原因,影响了内控合规、审计稽核监督功能的有效发挥;再次,内部控制管理信息系统尚不完善。目前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在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方面的应用多体现在基础业务的操作层面,面向管理层则相对滞后,致使传递信息不及时、把握信息不全面,分析信息不准确。农村信用社由于历史原因,电子化建设近年来才快速发展。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又缺乏开发内部控制软件的技术力量,直接导致全国整体农信社的内部控制手段相对落后,这也影响了业务的发展。
(四)上市银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质量不高
随着资本市场的逐步完善,信息披露制度有了显著进步,但信息披露的质量较低。主要表现在:披露信息的主动性差、披露的形式载体缺乏规范性、对实质性缺陷揭露较少等方面。
(五)内部控制相关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内部控制相关人员包括内部控制的管理者和实施者。就拿农村信用社来说吧,改制时间不长,很多员工习惯传统操作,甚至一些领导的决策模式及经营理念短期内尚不可能完全改变,创新意识不够。这些都不利于银行的可持续发展。
二、加强内部控制的对策
(一)积极营造良好的内控文化环境
通过思想道德教育、培训等方式将内控文化理念逐步渗透给全体员工,使其充分认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熟悉各自岗位的职责,在一岗多责的氛围里互相学习、互相监督,形成良好的内控环境;其次,建立健全内部控制规章制度。通过这些制度的建立来防止内部控制执行的形式化、随意化,督促银行全体员工积极地查找不足并及时纠正,尽量避免同样的问题再次出现。
(二)建立科学的风险评估系统
该系统首先需要成立风险管理委员会和风险管理部这样的专门的机构来负责,然后要根据既定的总体控制目标进行分解,依据不同的具体目标确定相应的风险承受度。在对风险进行分析评估时,要注意定性和定量方法的有效结合,可以引进国外商业银行先进的风险分析方法和技术,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运用,提高银行风险分析能力。在此基础上,综合运用多种风险策略,针对特定风险给出应对策略,并对风险实施动态监控,依据风险变化,相应调整风险应对策略。可以借助计算机建立“计算机风险控制统”,将各项业务的风险控制指标进行计算机程序化处理,融入到整个评估系统当中。
(三)建立健全内部控制监督评价体系
由于受人为错误、管理越权、制度滞后、成本限制等因素的限制,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监督评价难免会存在一定的缺陷,我们不能因此将该评价归于无效,而是要树立持续改进的思维,尤其单位负责人要树立自觉执行的意识,及时根据内部控制执行情况的发展变化,修订和完善内部控制评价制度,通过体系的健全来减少或者消除该评价的局限性。第一,要注重发挥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的作用,强化企业内外部的监督机制。完善内部审计操作规程,将内部审计重点由经营合规性向风险性监督转变。当遇到有特殊要求或由现有内部审计人员无法完成任务时,应利用外部审计专业人员来完成该项目。第二,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降低审计成本。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的运用,有利于加快信息处理的速度,提高审计的正确性和准确性,节约审计人员的时间以扩大审计的范围, 实现内部控制的有效性。第三, 要重视内审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针对不同层次的人员进行不同技术水平的培训或道德水准的教育,使其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组成一支责任心强、业务熟练的审计队伍,以适应内控监督评价工作的需要。
(四) 完善内部控制管理信息系统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机制的管理信息系统应该包括政策法规系统、目标调整系统、决策支持系统、决策系统、执行系统、监督系统、预警预报系统等7 个子系统。根据《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的要求,商业银行应当利用信息技术建立高效的信息系统,增加流动性、安全性、效益性方面的会计、统计信息。第一, 健全会计信息质量保证机制,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第二,建立管理信息系统,满足各级管理层对信息的需求,而且要注意不能以会计信息系统来代替管理信息系统。第三,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加强内部控制应用软件开发和系统管理,以满足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所需的数据支持,保障银行业务的正常运行。
(五)健全信息披露制度,提升信息披露质量
商业银行可将信息披露划分为强制披露、自愿披露、特别披露等三个层次,科学动态设计内控信息披露制度。同时,明确披露的内容、格式和方法,增强信息的可比性和披露的规范性。最后,要从制度入手,加强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机制建设。
(六)建立健全考核激励机制
银行通过合理配置内控人员并积极组织教育培训,可以提高内控人员的综合素质,从而提高内部控制执行力,除此之外,应建立切实有效的激励机制,通过满足银行内部员工的需要,以激发其工作动机,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在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的同时实现自身的价值,并使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以持久的保持。激励方法包括货币、实物等物质激励和职务晋升、荣誉奖章等精神激励。激励范围并非限于银行领导和少数人员,而是为内控管理做出贡献的广大员工。激励应采取适时、多种多样的方式相结合,做到及时沟通,注意激励效果信息的反馈及激励方式的改进。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是一项比较系统和复杂的工程。在银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的背景下,只有不断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提高内部控制管理水平,才能实现商业银行风险的有效控制,才能取得长足的进步和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许莉,朱睿,王芳.《上市银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浅析》[J]金融会计,2010(9)
2、黄娟,常国华.《我国上市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现状与完善对策分析》[J]投资研究2010(11)
3、张宇.《内部控制规范下的商业银行内部审计职能设计》[J]财会通讯,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