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工作“学校—家长共建模式”之探索
2012-04-29周生虎
周生虎
摘要:家长与学校的沟通渠道不健全,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高校学生工作的效能。学生培养是学校和家庭共同的责任,学生工作的职能对家长提出明确的要求,高校也应进一步加强与家长的沟通渠道建设。
关键词:高校;学生工作;学校—家长共建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2)07-0055-02
高校肩负着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任,学生工作是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和保障。学生顺利地成长成才是社会、学校和家长共同的目标和责任。高校学生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学生家长的理解支持,同时也需要家长做大量的工作。现实中我们发现家长对高校培养方式缺乏认知,学校与家长的沟通不足,甚至出现矛盾。本文旨在探索高校与学生家长有效的合作模式,以提高学生工作效能,促进学生更好地成才。
一、家长对高校学生工作的认识误区分析
(一)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锻炼能力,而不是文化学习
很多学生和家长对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缺乏认识,认为大学生学习专业知识是任务之一,更重要的是锻炼和提高各方面的能力,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这种认识源于当前社会重利益、轻学习的风气。在交流中我们发现,部分家长根据自己的创业历程和社会经验得出上述结论。有些家长在学生入校时便已初步落实学生的就业方向和单位,学生只要顺利毕业便可以轻松就业。家长的这种认识无疑对学校的学风建设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产生负面影响。实际上,大学生最主要的任务是学习专业知识,为将来的发展奠定专业基础,在此前提之下才是综合素质与能力的提高。
(二)大学生已成年,能够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
学生在接受大学阶段教育之前,大多在家长的视域范围内生活和学习,迫于高考升学的压力,大部分学生能够在学校和家长的监管下将主要精力用于学习。进入大学后由于地域的远离,家长监管鞭长莫及。很多家长仍然“相信”学生在大学阶段的自我约束力,但学生进入大学后普遍存在进取心懈怠、降低自我要求等情况。部分学生出现考试不及格、心理问题、逃课、夜不归宿、网络成瘾、抽烟酗酒、打架斗殴等现象。这就需要家长和高校一起做好学生的管理和教育引导工作。
(三)学生出现问题是学校的责任,学校应负全责
对于安全稳定、突发事件的预防和隐患的排除,高校一般有周密的规章制度,采取大量行之有效的工作,尽管如此,高校安全事故时有发生。人们经常在各种媒体上看到家长因事故处理工作起诉学校甚至大打出手。很多家长因学生在校出现的各种问题而指责学校,认为学校工作不力,应负全责。家长应认识到,学生健康成长与成才是学校与家长共同的目标,也是高校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很多问题的出现有其长期的成因,学生在校的四年的时间与学生的家长相处的时间相比短之又短,家长首先应该承担起学生培养的责任,协助学校开展工作。
二、基于学生工作职能对家长提出的要求及担负的责任
学生工作的职能包括学生教育、学生管理、学生服务、团学活动及素质拓展,涉及学生思想、行为、学习及生活的各个方面,家长应在了解学生工作内容的基础上和学校一道做好工作。
(一)了解高校的人才培养方式和各项规章制度
作为高校学生的家长,首先应该了解学生所在专业的培养计划、学习内容和就业方向,尽可能使自己对学生的期望与学校培养目标达成一致。其次要学习学生所在学校的规章制度,如德育智育措施、学籍管理规定、学生工作章程、实习实践内容、毕业证学位授予条件等。为此,中国矿业大学徐海学院专门修订《学生手册·家长版》,发到每一位家长手中,学校的报纸也定期由学生带给家长。此外,学生家长还可以通过登录学校网站等形式了解学校的近况及改革发展措施。
(二)关注学生思想和心理状况
把握学生的思想和心理状况是学生工作的重要内容,学生工作人员力图通过各种方式加以掌握,以便加以正确的引导。由于学生成长环境和性格各异,有时这类状况难以捕捉,工作难以入手。家长伴随学生的时间最长,对学生的思想状况比较了解,应和学校增加交流,信息共享。特别是发现对学生成长可能带来负面影响的因素时,更应和高校学生工作人员及时沟通。在工作中我们发现,有些家长和学生的关系紧张,无法交流,这对于学生的心智成长是不利的。家长是长辈,更应成为学生的朋友,增加与学生的书信和电话往来,了解学生的学业、生活、人际交往情况,以便更好地促进学生思想进步和成熟。如很多家长是中共党员,在平时注重对学生的思想启发和引导,学生思想积极,顺利加入党组织。
(三)掌握学生的学习态度和专业学习情况
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也是诸多家长最关注的问题。但由于方式不得当,很多家长无法从学生那里了解到在校学习情况。在平时的交流中家长应多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较多采取适合学生特点的激励措施,鼓励学生奋发上进,而不是一味地埋怨和批评。应多留意学生的细节,发现学习态度方面存在的问题,如精神状态、作息时间、娱乐项目、假期利用、生活费开支情况、考试前情绪等。当然,最直接的方式是和学生工作人员或任课教师取得联系。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家长可以在寒暑假安排学生补习,督促学生合理利用假期时间,查缺补漏。
(四)关注学生的行为表现和奖惩情况
高校一般具有完善的学生工作规章制度,对学生的日常行为加以约束,部分学生因此受到纪律处分甚至不能正常毕业,如考试作弊、打架斗殴、不假离校、课堂缺勤等。违纪情况的出现,源于学生性格的特点和自我约束力的降低。家长应从学生的性格及平时表现中发现端倪,加强关注。对于有违纪处分的学生,家长应配合学校关注其后续表现,杜绝此类现象的再次发生。对于获得各类奖项的学生,家长也应继续督促学生总结经验,戒骄戒躁,继续提高。
(五)重视学生兴趣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在重视专业学习的同时,高校为学生的综合素质锻炼提升提供广阔的平台。有些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人际交往、语言表达、心理素质等能力得到提升;有些学生积极参加学科竞赛,取得骄人的成绩;有些学生在学好专业课的基础上,涉足其他领域,调整自己职业规划和就业方向,为成为复合型人才打下基础。学生的兴趣往往形成比较早,并在成长过程中不断调整和明确。一般家长对学生的兴趣方向有清楚的认识,应注意引导,使兴趣变为特长。家长要求学生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基础上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提高其综合素质。特别是在素质和能力存在明显不足的方面更应该重点锻炼,及时补上。
(六)协助学校做好就业工作
随着国家经济的转型和高校的持续扩招,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高校的就业服务工作主要包括就业形势和社会需求信息的分析、就业政策的传达、渠道的开辟、心态的调整、技巧的讲解、过程的跟踪、招聘会的组织等。家长首先要通过各种方式了解当前就业形势,指导学生降低期望值,督促学生提前做好就业准备。中国矿业大学徐海学院坚持就业工作前移,从大一学生入校开始便开设就业指导和职业规划课程,使学生认清形势,明确目标,并以多种形式告知家长,起到很好的效果。在学生就业过程中家长要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七)重点关注困难学生在校情况和遇到的问题
高校一般重点关注包括心理问题、学习困难、家庭贫困、身患疾病、自制力过差、遭遇情感问题或其他突发事件的学生。这些学生牵涉到校园安全稳定,对于正常毕业存在不确定性,是学生工作的主要对象。针对每一名学生的特点,高校学工部门会制定出相应的关注措施,并安排多渠道进行帮扶,同时会经常和家长通报情况。此类情况家长应高度重视,认真配合学校做好工作。家长的关注度对重点学生的成长有时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中国矿业大学徐海学院2007级一学生网络成瘾,连续多门课程考试不及格,按学校规定试读到下一年级。试读期间,其家长休假半年,陪伴学生学习生活,进行行为管制,最终戒除网瘾,顺利毕业。
三、“学校——家长”沟通渠道建设
行之有效的沟通途径是学校和家长共同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桥梁。在沟通渠道建设上,中国矿业大学徐海学院进行很多有益的尝试,开展很多有效的工作,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一)家长信息收集和备案
新生入学初,我们会组织学生进行信息收集,填写《学生信息卡》,内容包括家长姓名、工作单位、家庭详细地址、联系方式等,并登记造册,以备学校与家长联系使用。
(二)定期的家长座谈会
高校学生家庭分散,路途遥远,家长不可能经常来校。我们利用学生入学报到、放假及开学时家长接送学生的机会定期举办家长交流会。在会上向家长讲解学校的人才培养计划、工作开展情况和各项规章制度,解答家长的各种疑问,受到家长的欢迎。
(三)电话交流和日常的接访
平时工作中我们注重和家长的电话交流,及时将学生的在校表现及工作措施和家长沟通,取得家长的谅解和支持。学生工作人员的电话、邮箱等联系方式向家长公开,及时解答和回复家长的信息。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大部分家长主动和学校取得联系,或是经常到校了解学生情况。
(四)喜报及成绩单邮寄
为了让家长及时了解学生的专业成绩,更好地督促学生学习,我们每学期初将学生上学期的成绩单邮寄到家长手中。这项工作起初受到少数学生的反对,在家长的支持下,已经持续开展四年,收到很好的效果。每学年的奖学金评定工作结束或是其他奖项评先工作结束后,我们会以喜报的形式告知家长,鼓励学生再创佳绩。
(五)不及格学分通报预警
每学期开学初,学校会进行一次学分清理,对不及格学分累积计算,分为10分以下、10—20分、20—30分及30分以上四个等级。对于在各个等级上不及格学分的学生,分别与家长取得联系,以引起家长的重视,并通报学校针对性的工作措施,对家长提出建议和要求。
(六)家长QQ群建设
基于电话等联系方式存在不稳定性的考虑,为更好地和家长交流,我们计划在近期内组建家长QQ群,及时发布各种信息,利用网络实现更好的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