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企业战略创新能力系统的形成方式

2012-04-29靳洪

理论月刊 2012年8期
关键词:组织学习

靳洪

摘要:在战略创新时代的今天,企业往往关注于如何进行战略创新,即战略创新过程以及风险控制,而忽略了如何保障战略创新顺利实施的问题。简言之,企业想进行战略创新,却不一定有能力战略创新。针对现今企业战略创新屡屡失败的问题,提出要通过企业战略创新能力系统的建立,帮助企业建立战略创新的决策和执行机制。为此,本文深入探讨了组织学习与企业战略创新能力系统形成的关系,以及企业战略创新能力系统形成的条件。

关键词:企业战略创新能力系统;组织学习;形成条件

中图分类号:F27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0544(2012)08-0132-04

在目前动态环境下。企业如何能够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立足于不败之地,其关键在于创新。而提及企业创新,无论是学者还是企业家首先想到的是技术创新,认为企业只有实施技术创新才能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利润,才能获取更多的竞争优势。然而,苹果公司的产品取得的成功告诉我们,所有的创新都必须是基于战略的,必须要赢得战略时机,即强调了战略创新的重要性。战略创新能够为顾客创造更多的价值,特别是在技术同质化时代,唯有战略创新才能真正实现企业和顾客的价值创造。企业战略创新的成功依赖于企业战略创新能力系统的形成,对企业战略创新能力系统形成机理的探索有利于企业更好地进行战略创新。

一、企业战略创新能力系统构成

系统是指为了一个或一组共同目标,相互之间具有特定功能和有机联系的各种要素(元素)或构成部分所组成的一个整体或集合。系统内所有元素或要素是彼此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激励,相互补充和相互制约的。

本文根据系统学原理,构建了以企业战略创新能力运行体系为核心,以企业战略创新能力支持体系为保障的企业战略创新能力系统。企业战略创新能力系统主要是由其运行体系和支持体系构成。战略创新主体是企业,是战略创新活动的直接参与者。战略创新分主体包括供应商、竞争者和高校科研机构等,是战略创新活动的间接参与者,起到支撑战略创新主体的作用。战略创新分主体推动了系统与环境之间各战略要素的顺畅流动,促进了战略创新资源的充分共享,以及实现了战略能力价值的有效互补。

企业战略创新能力运行体系是在企业外部环境的支持下,以企业战略创新能力系统目标为主导,企业战略创新能力系统的创新者、组织管理、市场需求、战略资源等企业战略创新活动要素,以企业战略创新能力要素为纽带,相互关联和依存,共同实现企业战略创新能力系统功能(导向、聚合、整合、监控功能),从而完成企业战略创新并提升企业战略创新能力。营造一个良好的企业战略创新能力支持体系是企业战略创新能力能够有效运行的基础,并为企业战略创新能力系统运行提供各种保障。企业战略创新能力支持体系主要是由市场支持子系统、社会支持子系统和政府支持子系统三方面组成。市场是企业战略创新的市场环境支持主体。为其提供了健全的市场机制和良好的竞争环境。市场支持子系统包括顾客价值拉动支持,竞争合作驱动支持和人才资金推动支持等。社会是企业战略创新的社会服务环境支持主体,为其提供了全面的技术、管理咨询等方面的支持。社会支持子系统包括高校科研机构支持,社会服务机构支持和其他社会机构支持等。政府是企业战略创新的政策环境支持主体,为其提供了有效的政策法规引导。政府支持子系统包括政策法规导向支持,财政税收保障支持和金融信用担保支持等。

二、组织学习与企业战略创新能力系统形成

企业战略创新能力系统形成的战略创新要素、企业职能要素和企业知识管理要素需要建立关联才能使系统由他组织形态向自组织形态转化。此外,由于企业战略创新能力具有战略聚合性的特征。这就要求系统内的战略创新要素、企业职能要素和企业知识管理要素能够柔性关联并相互作用。这种柔性关联需要以组织学习为纽带,打破要素之间的独立性,促进要素之间相互作用实现要素聚合。

组织学习是指“组织成员不断获取知识、改善自身的行为、优化组织的体系,以在不断变化的内外环境中保持可持续生存和健康和谐发展的过程”。企业员工通过显性知识的学习来不断获取外部知识,并将这些知识应用到企业战略创新能力系统形成中去。企业员工通过过程学习(“干中学”)方式,在企业战略创新活动中增加方法类知识的储备量,从而来改善企业自身行为。企业员工通过隐性知识的学习,加强员工之间的相互沟通学习,减少信息不对称,并借助组织内部学习中隐性知识的积累、运用和创新,扩大企业战略创新能力作用范围并优化组织体系。通过组织学习,企业对外部知识可以很好的理解。并对外部知识获取、分解、转化,与企业内部知识相互融合,实现对新知识和现有知识的有效整合利用,使企业战略创新能力的形成变为可能。在企业战略创新能力系统中,原本独立的战略创新要素、企业职能要素和企业知识管理要素需要通过组织学习来实现相互之间柔性关联和功能耦合。

企业知识管理过程一般包括知识的创造、知识的存储和知识的转移。知识管理是将在组织学习过程中获得的有利于企业战略创新能力形成的各种知识存储于知识库中,以备企业员工进行各类学习;而组织学习则是帮助知识的转移,使其能够成为企业员工提高工作效率的推进器,企业战略创新的柔性力量。组织学习和企业知识管理是相辅相成的,相伴相随的,两者有机的结合会促进企业知识存量的增长。企业需要依托知识管理对知识的获取、创新、共享、存储和应用,来保证战略创新方向的正确性并提高战略创新效率。而战略创新要素和企业知识管理要素之间的关联则需通过组织学习来完成,将知识从企业知识管理要素中“提取”。并“释放”到战略创新要素之中。组织学习对企业战略转型方向的明确。目标的确定和战略转型执行都具有积极的影响。战略创新的执行需要各职能部门的通力配合,而企业职能要素如何与战略创新要素有效的关联以及功能耦合,则需要通过组织学习来提高企业的资源配置和整合效率。利用组织学习,企业可以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提高生产效率,通过开发新产品,新的服务和经营方式来提高产品或服务的顾客价值。因此,组织学习对企业战略创新能力系统内要素之间的关联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也是对企业战略创新能力系统形成的有力支撑。

组织学习可以分为单环学习和双环学习。当计划与结果不匹配时,很典型的方式是寻找一种可以满足控制变量(使其计划与结果匹配)的行动策略,而这种新的行动策略仍是为控制变量服务,来维持正常运行,那么就称之为单环学习;但如果是改变控制变量本身,来改进运行效果,那么就称之为双环学习。单环学习可以理解为是一种适应性的学习,通过组织学习来对现状的“认知”,是对企业经营活动的信息加工的直接认识;而双环学习则是创造性的学习。通过组织学习对现状的“反省”,是对企业经营活动的信息根本性改善的间接认识。正是因为组织学习有单环学习的存在,才使得组织学习对企业战略创新能力的形成也并不总是有效的。Argyris(克里斯·阿吉里斯)指出“大量或大部分的组织学习是在稳定状态中而非变革中使用的,是对现状的保持,对组织变革和重组造成危害”。㈣当环境不断地发生变化,企业必须采取积极的措施应对其变化,而单环学习此时是没办法提出截然不同的解决办法,不利于实现企业战略创新。

组织学习对企业战略创新的形成既有积极的一面(双环学习),也有消极的一面(单环学习),企业只有克服组织学习失误,改变单环学习为双环学习,才能明确什么样的组织学习是有价值的以及为什么有价值。并建立有价值的组织学习机制更好地将系统内的战略创新要素、企业职能要素和企业知识管理要素串联起来,从而推进企业战略创新能力系统的形成。

三、企业战略创新能力系统形成条件

企业战略创新能力系统形成需要满足四个条件,并且这四个条件之间也存在着密切的关联。即系统是开放的,远离平衡状态的,非线性的,并能够随机涨落。任何一个系统都并非处于孤立和静止状态,而是在与外界保持密切联系的同时随着时间变化而变化,将远离平衡区,原有的非平衡状态、封闭状态或无序状态才被打破,进而驱动系统演化成为新的平衡状态,开放状态或有序状态,为系统发展提供了机会和条件,并达到提升企业战略创新能力的目的。企业战略创新能力系统内部不同元素之间需要存在着非线性相互作用,这种非线性作用为远离平衡状态系统的形成和演化提供了动力机制;反之,如果在线性作用下,企业战略创新能力系统形成要素将无法相互关联,战略创新主体将不能实现功能耦合。此外,系统无法从无序状态演化到新的有序状态,企业战略创新能力也不能得到提升。当企业战略创新能力系统具有涨落变化时,才能使系统发生非线性相互作用,使系统发生质的变化,并从原有的状态跃迁到一个新的稳定有序状态,也就是说,使企业战略创新能力系统结构得到了进一步的演化。

(一)开放性条件

企业战略创新能力与环境的关系如图1所示。按照系统学原理,系统与外界环境之间存在着两种介质,一种是系统与环境之间的边界,另一种是系统与环境之间的边界域。外界环境向系统内输入(吸收)负熵流,系统向外界环境输出(释放)正熵流。在这个过程中,系统边界对物质、能力、信息的吸收、释放起到了阻隔和过滤的作用,而边界域(模糊域)在系统与环境之间对输入、输出起到了缓冲作用。可以说,外界环境向系统输入负熵流,是对外界环境有效物质、能量、信息的消耗或吸收;企业战略创新能力向外界环境输出正熵流,是对系统内无效物质、能力、信息的发散或释放。这个“耗”的输入和“散”的输出的过程,自然就产生了自组织有序结构的必要条件。这种耗散结构强调了系统若有序,必将要与外界环境交换物质、能量、信息,引入负熵流,为企业战略创新能力的自组织形态形成创造条件。

系统开放性要求企业战略创新能力系统形成的每个环节都要与外界环境发生着广泛且密切的联系。企业战略创新能力系统与外界环境中物质流、资金流、人才流、信息流不断地进行交互,借助系统自主作用的协调和支持,以此来抵消系统内部产生的不利于企业战略创新能力形成的因素。所以,系统被输入外部能量,需要系统内部形成有效的开放式的关联渠道,使输入的物质流(采购、管理、销售)、资金流(融资、分配、运用)、人才流(招聘、评价、薪酬)、信息流(采集、处理、运用)之间能够相互协调。例如,在企业战略创新能力系统建设过程中,战略创新成果要符合并体现顾客价值创造,并且随着市场的变化而发生变化。需要企业对物质、资金、人才和信息能够有效获取,并在战略创新活动中相互协调,提升企业战略创新能力,适应市场竞争,创造顾客价值。因此,企业战略创新能力系统只有通过与外界环境实现不断的交换才能使系统发展成为有序演化的自组织形态。

(二)远离平衡态条件

系统从无序到有序的演化路径如图2所示。根据热力学的定义,平衡态是孤立的系统经过无限长时间后,系统总熵值达到极致,稳定存在的一种最均匀并且无序的状态,系统处于平衡线性区;当系统离开平衡态后,根据普利高津提出的最小熵产生原理,系统离开平衡线性区并进入近平衡线性区,系统将演化成为与平衡态类似的近平衡定态;如果外界环境使得系统逐渐接近孤立系统,非平衡定态的系统将平滑地变为平衡态系统,那么系统就不能形成有序结构;如果系统在近平衡线性区在开放性的作用下,随着开发度逐渐加大,外界环境对系统的影响也随之增强,系统将从近平衡线性区推向远离平衡非线性区,系统只有处在力和流的远离平衡非线性区,才有可能推进系统由无序向有序演化,产生新的组织结构,最终成为有序结构的远离平衡态。可以说,远离平衡态不仅是系统出现有序结构的必要条件,而且是对系统的开放性做出了进一步的解释。

企业战略创新能力系统并不是一个处于孤立的、宏观静止的系统,它与外界环境时刻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企业战略创新能力随着时间的变化也在不断发生演变。一般说来,系统内各要素各体系之间的差异越大,系统离开平衡态就会越远并且更有序。比方说,企业在战略创新过程中,如果员工的能力、知识水平、权责范围等因素毫无差异。看似达到了平衡态可以很好的完成企业战略创新并为顾客创造价值。但事实上,这种平衡态却会使企业内部出现种种问题(不合作不配合、组织学习淡化、权责不明等),进而影响系统功能的发挥,导致系统停滞、混乱,无序状态出现。反过来,如果员工之间有差异,则会形成优势互补、学习效应、各尽其责状态,促进系统功能的发挥,使系统稳定有序。在企业战略创新能力系统里,战略创新资源的配置非均匀化、战略创新能力的涨落都是处于非平衡态。企业战略创新能力系统不是要维持静态平衡,而是要打破原有平衡。使其失衡,并处于远离平衡态,以此来维持动态平衡。远离平衡态的企业战略创新能力系统,通过外界环境中市场需求等因素推动,以及系统内各要素之间良性竞争与相互协同,不断地构建新的结构和稳定态,促使企业战略创新能力的形成和提升。

(三)非线性作用条件

根据图2所示,系统从平衡线性区进入近平衡线性区,最终进入远离平衡非线性区时,系统呈现出三种不同的状态(平衡态、近平衡态、远离平衡态)。当系统处于平衡态和近平衡态时,线性关系可以很好的使用,但处于远离平衡态时,传统线性关系就不能使用了,因为非线性相互作用保证了系统内竞争和协同机制成为系统自组织演化的动力。非线性作用认为系统内各要素或各子系统即相互竞争对立,又相互协同转化,才使系统能够牵一发而动全身。系统局部变化(涨落)得到非线性叠加放大,从而引起系统从稳定到打破稳定再到新的稳定的循环演化。开放性和远离平衡态为系统形成自组织有序结构提供了必要条件。但系统要从稳定到打破稳定再到新的稳定的平衡态,需要通过系统内部各要素或各子系统非线性相互作用的竞争与协同来完成,即当系统进入远离平衡态非线性区后,系统就可以产生非线性作用,为系统不断演化提供了动力。

系统如果按照是否线性可以划分为线性系统和非线性系统。企业战略创新能力系统中的非线性作用对于系统的形成、稳定和演化起到了关键作用。如果在线性作用下,企业战略创新能力要素,相关主体,战略创新活动要素等就会缺乏关联,并相互独立,也就不可能形成有序的结构和系统。正是因为企业战略创新能力系统内的非线性相互作用,使得系统的战略能力要素、战略资源要素、战略管理要素、战略知识要素等方面存在着错综复杂的非线性关系,通过要素之间的非线性相互作用,战略要素之间充分的竞争协同,以及内外部结合的非线性相互作用,使其产生整体行为,新秩序将不断产生,企业战略创新能力系统得以持续演化。因此,非线性相互作用也是企业战略创新能力系统形成的必要条件之一。

(四)涨落作用条件

耗散结构理论认为,系统的“涨落”是其自身能够发展演化的关键动力。所谓涨落,有时也称为噪声或干扰,指对系统稳定的平均状态所发生偏差。在线性平衡态时,由于涨落幅度很小,甚至可以忽略不计,所以才导致系统内无法相互作用;而在非线性非平衡态时,系统平均状态发生了巨大偏差,引起了巨涨落变化,使系统内能够进行非线性相互作用,离开原有平衡状态,发生质的变化并出现新秩序。普利高津指出:“在通过能量和物质流动而形成稳定结构之前,涨落起着主要作用;并且自组织的机制就是通过涨落的有序。”这说明,“涨落”如同电路当中的触发器,通过启动,如同电路通电一样,“涨落”驱动了系统获取物质、能量、信息的远离平衡过程,使系统有可能达到有序。

在企业战略创新能力系统中,没有涨落作用,系统是不可能进行进化的,企业战略创新能力也不会增强。引起企业战略创新能力系统涨落的不确定性因素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个外界环境因素,一个是系统内部因素。外界环境不确定性因素,比方说,市场需求的变化的波动,政策法规变化的波动,产业结构调整的波动,等等;系统内部不确定性因素,比方说,企业家战略创新意识的波动,战略创新氛围的波动,信息接收、分析、反馈的波动,组织学习积极性的波动,人力资源结构的波动,战略创新所需资金的波动,等等。企业战略创新能力系统中任何不确定因素都可能导致系统随机涨落。企业战略创新能力的涨落方式可以用图3表示。当企业战略创新能力系统在随机涨落的驱动下,使系统进入远离平衡态非线性区域,其系统结构也将受到威胁,此时系统达到一个临界状态,它是新旧系统结构的转折点、突变点和分叉点。当系统涨落低于分叉点,企业战略创新能力系统要么无法进一步演进,回落与原有系统。要么面临系统解体;当系统涨落高于分叉点,也就是企业战略创新能力累积到一定程度发生质变并形成了巨涨落。此时原有系统失去平衡,分叉并面临多种可能的变化,并且没有返回路径。在整个企业战略创新能力系统随机涨落过程中,必须要保持其系统的开放性,时刻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系统内保持非线性相互作用的竞争与协同,促使企业战略创新能力得到提升,是企业战略创新能力系统能够打破原有范式形成新的结构。

四、小结

本文认为企业战略创新能力系统的形成一方面需要通过组织学习将企业战略创新能力系统中的战略创新要素、企业职能要素和知识管理要素进行关联和协同,已达到最佳的功能耦合,另一方面还需要满足系统是开放的,远离平衡状态的,非线性的,并能够随机涨落四个条件才能使企业战略创新能力系统形成,最终发挥出导向、聚合、整合和监控四大功能:(1)战略创新的前瞻性导致战略差异性,战略差异性导致企业成长性,企业成长性将最终形成竞争优势的持久性。企业战略创新能力可以引导战略创新的方向,为战略创新决策和执行提供保障,增强战略创新的适应度,提高战略创新效率;(2)聚合功能,企业战略创新系统可以将原本分散在市场中的各项战略资源(人力资源、技术资源、资金资源、信息资源、政策资源)聚集到一起。充分为企业战略创新能力的提升而服务;(3)整合功能,企业战略创新能力系统除了可以有效的集聚各项战略资源的同时,并具备整合功能。整合功能指企业在战略创新过程中集聚的战略资源进行不同的组合,实现系统资源共享和协同工作,使其成为有价值有效率的整体,形成战略创新合力;(4)监控功能,企业战略创新能力系统可以对创新市场、资金、技术环境的变化,战略创新管理流程失误,战略创新效率下降等一系列风险进行持续的监督。并根据战略创新的实时状况进行信息反馈同时控制调整战略创新过程。使战略创新在正确的轨迹实施。

责任编辑肖利

猜你喜欢

组织学习
企业视阈下的组织信任与组织学习关系研究
研发开放度与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研究:组织学习的中介作用
产学研伙伴异质性对合作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基于组织学习视角
组织学习对开放式创新“导向—能力”关系影响研究
基于组织学习的高校科研团队创新能力的提升路径研究
不同合作竞争类型的组织学习策略研究
组织学习、国家高新区创新与园区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国外学习型组织研究综述
家族导向、创业导向与家族企业成长
顾客参与对KIBS创新绩效的影响:基于组织学习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