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合作竞争类型的组织学习策略研究

2015-12-15余晓钟杨洋刘维

软科学 2015年11期
关键词:知识管理学习策略

余晓钟 杨洋 刘维

摘要:在对国内外文献梳理基础上,对组织可能面临的合作竞争类型进行了细分。基于知识管理及组织学习理论,探讨了完全合作、完全竞争、合作竞争平衡、高合作低竞争、高合作高竞争、低合作低竞争、低合作高竞争、合作-有益竞争、合作-有害竞争、网络内合作竞争、网络间合作竞争的组织学习策略,以汽车产业组织为例,说明了不同合作竞争类型及组织学习策略的应用。

关键词:合作竞争类型;知识管理;组织学习;学习策略

DOI:10.13956/j.ss.1001-8409.2015.11.30

中图分类号:F272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409(2015)11-0140-05

Abstract:Based on the comment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literature, this paper subdivides the cooperative competition types that may be confronted by organization. Applying the knowledge management and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theory, it explores full cooperation, full competition, balanced cooperative competition, high cooperation and low competition, high cooperation and high competition, low cooperation and low competition, low cooperation and high competition, cooperation and beneficial competition, cooperation and harmful competition and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strategies in and between network relationships. And then, it illustrates the application of different types of cooperative competition and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strategies by taking the automobile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as an example.

Key words:types of cooperative competition; knowledge management;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learning strategies

引言

近年来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组织环境的特性,组织环境已从传统的孤立经营格局进入了互通、互连、互动、互惠的协作经营时代。组织间的关系也从竞争走向合作,合作竞争成为现代组织间的主要关系特征。尽管在目前条件下难以对合作竞争进行精确的测度,但从不同的竞合属性、不同的分析视角,可定性地将合作竞争分为不同的类型。那么,合作竞争类型如何划分、不同合作竞争类型下组织学习策略是否与合作或竞争下的组织学习策略表现一致、知识获取的渠道如何?对组织学习的过程产生怎样的影响、不同合作竞争类型下组织学习的路径如何?应采取怎样的学习策略,组织是否需要通过强化学习来增强和维持竞争优势是本文研究的问题。

1研究文献综述

国内外学者分别从组织认知、组织行为、组织工具、组织知识、组织过程等不同角度对组织学习策略进行了研究[1]。归纳起来,组织学习策略就是组织为了适应环境的变化,改善组织认知,提升组织能力而进行的知识获取、知识利用的途径与工具性选择。基于组织学习视角,研究认为组织的环境特性及组织间关系对组织学习影响作用较大,合作、竞争及合作竞争与组织获取知识的类型、方法、途径等关系十分密切[2]。传统的组织学习观点主要是基于组织间合作或竞争环境的,认为组织学习嵌入在合作环境或竞争环境中,学习能力和学习策略要么受合作影响,要么受竞争的影响[3]。

基于合作的组织学习研究认为,合作可以产生相互信任感,有利于知识共享[4];良好的合作可以提高社会互动和沟通水平促进知识的共造和共享,合作是知识获取和知识共享的有效途径。组织通过合作方式进行学习,对企业的创新和绩效都会产生正向影响和积极的推动作用。

基于竞争的组织学习研究者认为,竞争阻碍了企业间的交流,离间了组织间的伙伴关系,造成了组织学习的屏障。因此,竞争常常被认为对知识共享有消极作用。虽然一些学者指出竞争也可以产生积极的效果[5],促使企业自我学习,提高企业创新能力,但竞争难以实现知识的顺利流动、交换和共享。最新的对竞争企业的组织学习研究认为,竞争型企业的学习策略选择与组织规模大小、组织环境动荡程度以及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相关,并从其内在逻辑分析了组织学习的前置动因、学习平衡策略及知识绩效扩散的影响作用[6]。

基于合作竞争的组织学习研究,李晶钰等将合作强度、竞争强度分别作为两变量,研究了合作和竞争强度高、低两种情况,四种组合下企业获取知识的绩效大小,研究表明:高合作、高竞争强度下企业获取知识的绩效最优[7]。周志强等通过对115家制造企业的实证研究表明:从竞争走向竞合对挖掘式学习策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竞合控制机制的完备程度对探索式学习起显著的调节作用[8]。

以上研究主要是从组织合作、竞争或合作竞争的环境及关系出发,研究内容主要集中于对知识共享、知识获取和知识共造的过程影响,较少涉及到具体的学习路径和学习策略。研究还表明,现实中组织间关系环境并非仅仅表现为单纯的合作或单纯的竞争、往往是合作中有竞争,竞争中有合作,合作与竞争同时存在或交叉出现,而且合作竞争的环境差异、属性不同、类型多样[9]。同时为了将复杂的竞合关系与单纯的合作关系或单纯的竞争关系进行区别,一些学者企图对竞合的构念及强弱进行测度,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得到学者们广泛认可的竞合测度量表,组织间的竞合强度陷于难以量化的困境,这也导致学者们对组织竞合关系的学习路径与学习策略难以进行深入分析和细致讨论的原因,更没有基于合作竞争类型细分的组织学习策略研究。

2合作竞争及其类型划分

合作竞争理论得到迅速发展是1996年纳尔巴夫和布拉顿伯格合著的《Co-opetition》一书问世为标志。合作竞争简称竞合,是介于完全竞争和完全合作之间的一种组织关系,泛指竞争型企业通过与其他企业合作、内化合作型企业通过竞争机制来获得企业知识、能力或战略价值的情形。处于合作竞争关系企业的基本策略是通过合作策略实现企业间的优势互补、降低成本、分担风险、协同创新、共同做大企业,实现知识共享;通过竞争策略占领更多的市场份额,瓜分共同创造的价值。

大量学者对合作竞争类型进行了研究,根据不同分类标准和分类方法将合作竞争分为不同的类型。以合作竞争作为维度变量,根据变量变化是否连续分为连续合作竞争和不连续合作竞争两类;连续合作竞争又可根据变量维度分为一维连续合作竞争和二维连续合作竞争;根据网络关系又可将合作竞争分为网络内合作竞争和网络间合作竞争。

3基于合作竞争细分类型的组织学习策略

31一维连续合作竞争的组织学习策略

将合作竞争作为一个连续变化的维度变量,当合作的强度增加时意味着竞争的强度相对减少;反之竞争的强度增加时合作的强度就相对降低。合作与竞争相当时,就达到了竞合平衡。完全的合作或完全的竞争都是合作竞争变量两种极端的情形。Padula G和Dagnino GB认为,一维连续合作竞争描述了组织间关系从竞争到合作或从合作到竞争的互动与演化过程,合作与竞争是一个此消彼长、相互平衡、并与外部环境共变的过程[10]。一维连续合作竞争类型表明组织要么处于完全合作、完全竞争或竞争合作平衡的状态,如图1(a)所示。中国重汽的发展历程就充分体现了合作竞争的演化过程,因体制原因早期中国重汽集团内的各汽车专业部件厂家受集团公司统一管理,完全是一种合作关系;但随着市场化的推进,总公司的放权,到中期出现了专业厂家业务相互渗透的竞合平衡情形;目前,中国重汽集团已解体,原来相互合作的各专业厂家演化成今日的竞争者。

完全合作表明组织合作关系强度达到最大,企业在其合作领域中的合作目的主要是互惠共享。基于此组织的学习策略是:首先,充分利用这种深度合作的良好机会,借助合作平台或实验室,通过向伙伴学习增强学习效果,发挥合作创新优势产生的知识溢出效应,做大创新成果实现知识共享;其次,是通过长期的互动交流、互动学习、相互模仿,与合作伙伴一起学中干、干中学、融合创新文化,实现知识交换、共享创新成果,特别是隐性知识的交换、获取和共享;最后,通过建立“合作创新平台”共同探索新的知识创新和知识获取之路,探索新的合作领域和合作要素,如投资、技术、人才、研发、生产、营销等方面的知识创新及共享。因此,早期完全处于合作状态的中国重汽集团各专业汽车部件厂商,他们的生产技术、专利、知识诀窍都来自于集团公司这个大的合作平台。

完全竞争表明组织间的对抗强度达到最大,组织间的技术被分割,企业活动完全处于封闭状态,出现所谓的信息孤岛。竞争一方面促使组织严格知识保护,以防范内部知识的溢出和转移,同时也隔离了组织关系,阻碍知识共享。基于此组织的学习策略是:从外部市场通过获取有效的竞争情报来获取知识,主要是以获取显性知识为主。对竞争情报的收集、加工分析本身就是一种知识创新的方法和途径,将竞争情报融入组织知识管理过程,为组织知识创新提供所需的情报资源,企业将在竞争情报获取的显性知识与已有的隐性知识进行有机结合,产生新的知识[11]。从组织内部:组织学习以外部竞争的发展趋势为指南,通过内部经验学习、内部创新学习将员工个人经验、智慧、技能、诀窍加以总结、凝练、创新,形成知识升华并进行集体传承,从而提升企业知识获取的能力和效率。目前,原中国重汽集团的各专业零部件企业将往日的合作伙伴视为最大的竞争对手,时刻关注营销动态趋势,在质量、技术、产品等方面展开了全方位的竞争。与此同时,各企业通过不断内炼自身能力,开发拥有知识产权的现代新型重型汽车技术。

竞合平衡表明组织处于半合作、半竞争的状态,组织学习面临知识保护与知识分享的两难选择,在应对囚徒式的学习困境时,组织也应采取“竞争性合作”的学习策略,强调比对方更快的学习速度和学习效能[12]。一方面最大限度地通过合作从合作伙伴那里获取知识;另一方面,在企业竞争领域要尽量保护其核心竞争力,不能过度分享。处于从合作到竞争这段过渡时期的中国重汽集团的各专业零部件企业,在尽量索取共享知识的同时,有选择地保护自已的核心知识。

32二维连续合作竞争的组织学习策略

将合作与竞争作为两个维度变量,合作竞争是合作连续统一体和竞争连续统一体的结合,合作与竞争两维度不同情形的变化组合构成了二维连续合作竞争。根据二维合作竞争连续变量的强弱,Zhang Rui、Zhang Jin-long将二维连续合作竞争分为四种类型:竞争主导型(低合作高竞争)、合作主导型(高合作低竞争)、合作竞争平衡型(高合作高竞争)和双低型(低合作低竞争)[13],如图1(b) 所示。以汽车产业组织为例,如两家生产常规汽车发动机的厂商因产品的同质性和技术的常规性表现出低合作高竞争的情形;两家分别生产汽车发动机与发动机零配件的企业因整体产品的互补性表现出高合作低竞争的情形;两家生产新技术、新材料汽车发动机的企业因技术创新高和产品同类表现出高合作高竞争的情形;两家分别生产汽车发动机和生产汽车篷布的企业因产业领域的不同表现为低合作低竞争。

二维连续合作竞争表明了组织始终面临合作、竞争的双重环境特性,而且竞争与合作的力量、要素不平衡、不对等。理论研究和以上列举的汽车行业实例表明:低合作低竞争类型其合作关系、竞争关系的强度都处于较弱水平,他们较多地发生在要么是行业类型完全不同、要么是市场区域不同或客户类型相差较大的情形。因此,低合作低竞争有利于一般知识的获取,阻碍了特殊知识和外部知识的获取。低竞争高合作类型出现较多的情形是产品互补性较强的上下游企业,高合作低竞争促进了一般知识、特殊知识和组织外部知识的获取;低合作高竞争类型大多表现在成熟产品和成熟市场的竞争性领域,低合作高竞争阻碍了一般知识、特殊知识和外部知识的获取;高合作高竞争类型主要出现在市场需求容量大、竞争激烈、技术处于迅速发展阶段的情形,高合作高竞争促进一般知识、特殊知识的获取,阻碍了联盟外部知识的获取[14]。

针对不同的二维连续合作竞争类型,落脚于具体的组织学习策略,低合作高竞争类型组织学习策略主要通过广泛的市场用户情报和竞争者情报收集,以数据挖掘、产品解剖为主要学习手段达到学习和获取显性知识的目的,隐性知识则主要通过内部经验学习、内部创新学习获取。因此,对于处于低合作高竞争的常规汽车发动机生产企业,组织学习要更多地注重对客户需求意见的调查收集和对现有竞争者汽车发动机的解剖分析,从竞争者和客户两种外部途径获取有用信息和知识,指导企业进行技术及产品的创新。

低合作低竞争类型组织学习策略主要通过广泛的用户情报收集,以用户意见和市场信息作为学习、创新的主要来源渠道,特殊知识、隐性知识通过企业内部的长期积累获取。因此,生产汽车发动机和生产汽车篷布的企业组织学习的路径可来源于同一用户市场,但获取的知识侧重点有所不同。

高合作低竞争类型组织学习策略主要通过组织合作的良好平台学习隐性知识和部分显性知识,显性知识以外部学习为主。因此,生产汽车发动机与发动机配件的企业以产品的整体特性为出发点,双方通过长期合作创造符合汽车整体发动机的技术、知识和专利实现知识共享。

高合作高竞争类型表明组织间的信息交换量大,企业的有序度在不断提升,处于非常活跃的时期。研究表明:高合作高竞争类型企业知识的获取程度、个人关系完善程度以及合作绩效都是最好的。因此,生产新技术、新材料汽车发动机的高合作高竞争企业,通过高合作促进组织隐性知识获取,特别是特殊知识和无形产品知识的获取;通过高竞争促进组织显性知识获取,特别是组织有形技术和有形产品知识的学习。

33二维不连续合作竞争的组织学习策略

合作或竞争维度对组织的影响,学术界认为合作只有对双方有利的情况下合作联盟才能产生,因此现实中不存在有害合作这一情形。但竞争的影响则不同,竞争的影响可以将竞争分为有害竞争和有益竞争。由于合作与竞争影响的不对等因此出现了学者们所称的合作-有害竞争和合作-有益竞争的二维不连续合作竞争类型[15]

二维不连续合作竞争类型的形成机制是由于(合作、竞争)二个变量因子对组织产生(有利、有利)、(有利、不利)的两种情况下组织作出的理性选择。合作行为具有双方或多方特性,单方组织行为不能形成合作;而竞争行为具有单方、双方和多方的组织行为,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合作是有限和相对的,竞争是无限和绝对的。合作只有对双方或多方组织有利时,合作的环境特性才能出现;而竞争只要对组织自身有利,可能对其他组织不利,竞争的环境局面就可能出现。

何谓有益竞争、有害竞争,现实中也难以辨别,所以要平衡合作与竞争(有害竞争、有益竞争)的关系也很难实现[15]。Yuan Li 等通过对供应链中制造商与节点企业的合作竞争的有利性与不利性的实证研究表明:与分销商合作对制造商知识获取起积极作用,与分销商竞争或合作竞争对制造商知识获取起消极作用 [2];与外包商竞争比合作更能起到保护企业知识溢出的作用。这个结果表明了现实中合作-有害竞争、合作-有益竞争存在的客观性,虽然这个研究没有得到更多的检验,但对汽车制造商、分销商和零部件外包商的竞合关系同样适应。

合作-有益竞争会对组织学习和知识共享起积极作用。如增强创造力、保障运营正常和提高创新能力等。当组织处于合作-有益竞争情形时,组织应充分利用良好的竞合环境从内、外两方面开展学习之路。基于外部学习,企业通过信息情报系统,以最佳绩效企业为标杆,跟踪、观察、模仿学习标杆竞争对手的产品、技术、营销等知识,重点是显性知识的学习并以利用式学习为主。基于组织间的良好合作,在长期的互动学习中实现隐性知识的创造和交换,通过组建项目团队等方式在团队中实现隐性知识的共享,或者相互培养员工、员工轮换等形式达到学习隐性知识的目的。因此生产新技术、新材料汽车发动机的两家企业通过合作共同获取新技术、新材料和新产品,通过适当有益竞争打造企业的品牌和个性化特征。

合作-有害竞争会对组织学习和知识共享起消极作用[15],如怠工、假冒、互不信任和关系恶化,但此结论并没有得到证实[2]。当合作竞争成为企业不可规避的环境特征,竞争又为有害属性时,企业在共享合作产生的知识剩余,分获组织间知识的溢出效应时,组织学习的有效策略和可靠路径就是基于组织内部的学习,组织能力的提升以内化修炼为主,通过挖掘内部资源、内部经验、内部创新学习,创建良好的团队学习文化获取知识。内部学习一方面弥补外部学习获取知识的不足,削减竞争恶性造成的组织学习障碍,弱化对外部环境的依赖;另一方面组织内部学习是组织在不利竞争环境下知识积累与知识更新的基本路径,长期的组织自我学习行为和自我学习文化是应对不利合作竞争环境下特别是有害竞争环境下组织获取知识的法宝,是组织持续核心动态竞争能力提升的重要手段。曾经一段时间,中国农用汽车市场出现过产品拼装、超低价的恶性市场竞争现象,这种竞争不仅对消费者、社会造成严重的危害,同时也对整个农用汽车的市场信誉造成恶劣影响,这是任何企业不能采取的竞争手段,更是不可学习的外部知识。

34网络组织合作竞争的组织学习策略

经过长期的演化,合作竞争关系最终固化形成一定的网络化组织关系。按社会网络理论,任何组织关系都是嵌入一定的社会网络中的,每个关系网都是直接或间接合作竞争关系产生的结果。合作竞争既可以存在于各个关系网络内部,也可以存在于各个关系网络之间,因此,基于网络关系的组织合作竞争类型就分为网络组织内的合作竞争和网络间的组织合作竞争,如图3所示[16]。

网络内的组织合作竞争是关系网络内部各节点组织之间的合作与竞争,主要表现为供应商、销售商、承包商以及其他企业进行商业活动的集合[17];网络组织本身代表了网络内部节点企业的合作竞争关系,不同网络组织的存在表明他们之间只是一种竞争的关系(如图3(a))。图中某组织只存在于一个关系网络中,与网络内各组织是竞争合作关系,与网络外组织只存在竞争关系。网络间合作竞争就是同一组织同时存在于不同的合作竞争关系网络中(如图3(b))。图中某组织同时存在于两个关系网络中,与这两个关系网络中的节点企业是既合作又竞争的关系,另两个关系网络与第三个关系网络只存在竞争关系。

Miriam M Wihelm和Florian Kohlbacher以丰田汽车为例分析了网络内合作竞争与网络间合作竞争[18]。丰田汽车的零件供应商都为丰田供应零件,零件供应商之间存在着竞争的关系,同时为了使丰田汽车零件标准化,各个供应商之间又存在合作的关系,这就形成了供应商网络内合作竞争。另外,丰田汽车零件供应商同时也可能是其他汽车制造商的供应商,同时丰田汽车与其他汽车又存在合作竞争的关系,所以他们共同构成了网络间的合作竞争关系。该研究进一步证实了Francesco Schiavone和Michele Simoni的研究成果。

对于网络内的企业,由于网络联结关系的出现强化了合作、弱化了竞争或激励了有益竞争,使企业摆脱了以自身独立资源的“原子化”方式进行的封闭学习状态,网络内企业能够更多地共享网络内的知识溢出,提升了学习能力、改进了学习绩效。网络内组织合作竞争类型通常为高合作低竞争、高合作高竞争以及合作-有益竞争三种情形。因此,以上论述的这三种合作竞争类型的组织学习策略在此仍然适用。研究表明[1]:网络规模、网络中心度、网络强度对挖掘式学习、利用式学习、探索式学习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这一研究结论给我们的启示是,处于网络关系内的企业应充分利用网络组织联结平台学习各种知识。同时,组织应积极为网络规模扩大尽力尽责,投入更多的接触时间、资源、情感信任,促进更大的合作交流范围和互惠性,成为网络中的焦点企业,这样企业就能快速、高效、高质量地获取各种知识。例如,汽车制造商应同自已的零部件供应商结成高强度的网络关系,通过强网络关系有效传递和学习汽车生产、销售等方面的隐性、复杂知识,有助于汽车生产知识诀窍和供应商多样化技术的利用学习。丰田汽车公司实施的与零件供应商的合作竞争网络关系及组织学习策略在现实中得到了较好的检验。

对于网络间的企业有两种情形如图3(b)所示。一是网络与网络间只是单纯的竞争关系,其组织学习策略与一维连续合作竞争中的完全竞争类型的组织学习策略相同。二是网络与网络间是合作竞争关系,对于同时处于两个网络内的节点企业来说,学习策略与处于一个网络关系内的学习策略相同;而对于分属两个不同网络关系内的企业来说,组织学习策略与这两个网络合作竞争的类型相关。

4结论及启示

以上探讨了不同合作竞争类型的组织学习策略,研究表明:完全合作型、强网络关系型、高合作低竞争型、高合作高竞争型的组织学习策略主要通过组织合作及网络关系的良好平台互动学习,以获取隐性知识为主;完全竞争型、弱网络关系型、低合作低竞争型、低合作高竞争型的组织学习策略主要通过市场和竞争情报的挖掘学习,以获取显性知识为主;对于合作竞争平衡型、网络关系强弱平衡型,而竞争又为有益情形时组织应从内、外两方面开展学习;相反处于合作竞争平衡型,而竞争又为有害情形时组织学习以内部为主。

研究表明:合作竞争是组织面临的环境特性,合作竞争类型表现出复杂多样性并成为现代企业最常见的组织关系特性。因此,企业在面对合作竞争环境,制定组织学习策略时不是简单地将合作、竞争环境下的学习策略进行组合应对,更要细分合作竞争的类型、属性、竞合力量、要素,弄清合作竞争的形成机理、大小强弱,并将其嵌入社会网络中,采取针对性的组织学习策略才能保证组织学习的有效性。

组织学习是组织取得持续动态核心竞争力的唯一途径。但组织学习策略的制定与实施必须基于组织所处的客观现实,基于不同合作竞争细分类型的组织学习策略为组织在面对不同合作竞争环境时提供了可选择的学习方式和路径,这对于企业快速适应环境变化,有效获取知识,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以汽车产业组织为例对不同合作竞争类型下汽车制造商、分销商、零部件供应商、零部件外包商的学习策略进行了分析,其结论具有普适性,对其他行业或组织在面临不同合作竞争类型时的学习策略选择具有借鉴性。

参考文献:

[1]王宇.企业网络、组织学习对技术创新的作用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博士论文,2013,11.

[2]Yuan Li, Yi Liu, Heng Lin. Coopetition, Distributors Enterperenial Orientation and Manufacturers Knowledge Acquisition:Evidence from China[J]. Journal of Operations Management, 2011,29:128-142.

[3]M Levy,C Loebbecke,P Powell.SMEs,CoOpetition and Knowledge Sharing: The Role of Information Systems[J].European Journal of Information Systems,2003(12):3-17.

[4]P Lane,J Salk,M Lyles.Absorptive Capacity, Earning and Performance in International Joint Ventures[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01,22:1139-1161.

[5]M Song,B Dyer,R Thieme. Conflict Management and Innovation Performance :An Integrated Contingence Perspective[J].Journal of the Academy of Marketing Science,2006,34:341-356.

[6]邵文武,黄训江.竞争企业间学习的内在逻辑[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4,(31)22:122-127.

[7]李晶钰,沈灏.不同竞合情景下企业知识获取和绩效关系研究[J].科研管理,2009,30(5):139-147.

[8]周志强,尤勇.竞合关系中的学习策略选择机制研究[J].研究与发展管理,2013,25(4):116-124.

[9]Maria Bengtsson,Jessica Eriksson,Joakim Wincen.Coopetition Dynamics——An Outline for Further Inquiry[J].An International Business Journal ,2010,20(2):194-214.

[10]Padula G,Dagnino G B. Untangling the Rise of Competition: The Intrusion of Competition in a Cooperative Game Structure [J].International Studies of Management and Organization,2007,37(1):32-53.

[11]刘振华,盛小平.竞争情报与知识管理的集成系统研究[J].情报科学,2014,32(3):18-22.

[12]Luo Y D.A Coopetition Perspective of Global Competition [J].Journal of World Business,2007,42:129-144.

[13]Zhang Rui,Zhang Jin Long.Research on Coopetition of Mobile TV Based on Network Convergence the Case of CMMB[C].IEEE,2010490-494.

[14]杨伟,刘益,李瑶.学习型联盟企业间和谐状态、竞合导向以及联盟知识获取关系研究[J].情报杂志,2010,29(10):134-137.

[15]Heng Liu.Coopetition and Knowledge Sharing in Supply Chain[C].Informatio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ICISE),1stIn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2009, 2009.

[16]Joanna Cygler. Coopetition in Network Relations between Businesses[J].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2010,139(1):59-71.

[17]Francesco Schiavone,Michele Simoni. An Experience-Based View of Coopetition in R&D Networks[J].European Journal of Innovation Management,2011,14(2):136-154.

[18]Miriam M Wilhelm,Florian Kohlbacher.Coopetition and Knowledge Cocreation in Japanese SupplierNetworks:The Case of Toyata[J].Asian Business & Management, 2011,10(1):66-86.

(责任编辑:王惠萍)

猜你喜欢

知识管理学习策略
浅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初中学生学习数学策略
浅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初中学生学习数学策略
浅析培养中学生的化学学习策略
Exploration of Learning Strategies from the Study on Language Acquisition Process
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知识管理导向与企业绩效
基于知识管理的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
提升企业知识管理能力 增强企业的强劲发展态势
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知识管理
AdvancedTeachingStrategiesofCollegeEnglishVocabulary
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的重要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