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组织学习对开放式创新“导向—能力”关系影响研究

2016-01-11高良谋于也丁�おお�

财经问题研究 2015年12期
关键词:组织学习

高良谋++于也丁�おお�

摘要:本文从开放式创新和动态能力背后的学习机制和知识利用过程出发,将开放式创新视为一种企业经营导向,同时构造了一种符合动态能力要求的开放式创新能力,并引入了组织学习理论,构建基于组织学习的开放式创新和动态能力的关系模型,探索组织学习对开放式创新导向和开放式创新能力关系的影响机理。研究发现,组织学习通过影响开放度进而影响开放式创新导向,而开放式创新导向对开放式创新能力有积极影响,并在这一过程中网络能力发挥着重要的正向调节作用。

关键词:组织学习;开放式创新导向;开放式创新能力;网络能力

中图分类号:F20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76X(2015)12009509

一、引言

由于知识扩散、知识员工流动、风险投资盛行以及产品周期缩短等侵蚀性因素正在发生变化,Chesbrough提出了“开放式创新(Open Innovation)”的概念,强调企业边界是可渗透的,最好的研发组织也必须把识别、获取和利用外部资源,并进一步整合内外部资源作为创新的核心过程。在开放式创新模式下,创新不再是一个简单的线性过程,而是一个基于开放环境的复杂反馈机制,开放式创新从组织内外部带来了大量的新知识,动态能力随着知识的变化而变化,其演化过程就是追求新知识的过程。知识的变化会带来功能性能力的变化,从而导致企业能力已不局限于技术层面,而是一种组织创新,这种开放的技术机制将会渗透到企业经营模式中并使发展组织更具动态性。开放式创新在管理方面更贴近动态能力的概念。

虽然很多学者也看到了开放式创新和动态能力的理论联系,但对于开放式创新和动态能力的关系建构仍停留在构想和归纳阶段,深入系统的分析和实证研究还十分匮乏。究其原因,开放式创新如何影响动态能力是一个复杂的知识过程,并且,开放式创新难以和动态能力直接构建关系,这是因为开放式创新导向以及各种导向的开放程度(即开放度),并不能直接提升企业快速适应环境的能力,这一点Lichtenthaler也有所提及,开放度和动态能力并不是直接的因果关系,只有通过开放形成了相应的创新能力才实质地对动态能力产生影响。因此,找到打开二者关系的理论桥梁十分关键。很多学者指出,不能忽视开放式创新和动态能力背后的学习机制和知识利用过程。首先,组织学习的本质是一种以知识活动为基础,而开放式创新的“导向—能力”模型就内含知识的变化过程。在开放式创新环境下,来自外部的经验和思想(顾问、客户、培训公司等)成为组织学习的重要工具,知识的广泛积累将提升开放式创新能力。其次,组织能通过学习新的知识、把新知识传递到组织层面并将其制度化,使企业对环境保持警觉性,并通过改变现有技术和组织结构以适应环境变化。

基于此,本文引入组织学习理论,在深入剖析和理解开放式创新导向和开放式创新能力的作用机理基础上,明晰概念内涵和维度,探究开放式创新影响动态能力以提升组织绩效的路径和机制,构建基于组织学习的开放式创新和动态能力的关系模型,以回答组织学习对开放式创新导向和开放式创新能力关系的影响机理。

一、文献回顾和研究假设

(一)组织学习与开放式创新导向

导向是一种价值观,是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指导思想,体现着企业如何看待自己、顾客、竞争者和交换活动。开放式创新导向是指企业在技术创新过程中,对综合利用企业内部和外部的创新资源实现技术创新的重视程度。

对于开放式创新导向的划分,Laursen和Salter用两个维度来划分,包括开放式创新广度导向和开放式创新深度导向,这是被最认可、最常使用的划分方法。开放式创新广度导向是指企业在实施开放式创新中对所涉及的外部知识、资源、创意的种类数目和内部创新过程、生产和市场化过程等开放数目的重视程度。开放式创新深度导向是指企业在实施开放式创新中对外部知识、资源、创意利用的重视程度。

许庆瑞在对国内外典型公司如通用电气、华为和海尔的案例研究中发现,创新活动依赖创新性学习,而组织学习则是创新性学习的基础,组织学习对技术、市场和战略等方位的创新有全方面的重要影响。经典的组织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承诺、分享愿景和开放心智是组织学习的三大维度,这三大维度直接作用于针对客户需求满足、客户关系维护、环境变化应对机制和推出创新产品与服务等创新行为。

1开放式创新深度导向与学习承诺的关系

开放式创新深度导向鼓励突破原有框架的行动从而有利于形成学习承诺。企业一方面在频繁同用户交流与充分听取意见的过程中,将用户嵌入到创新过程中来,另一方面又通过创新网络将意见传导至供应商、销售终端、科研机构以及技术中介机构等,与上述机构建立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使企业持续地获取市场信息、技术资源和制造能力,进而企业的组织学习系统性越强,员工的学习心态就更加积极和强烈,企业从这样的组织学习中获取的知识和信息更全、价值也更高。企业需要在合作中不断学习,组织学习成为适应环境和主动创新的必要条件。

2开放式创新深度导向与分享愿景的关系

通过与供应商、科研机构、技术中介等组织建立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企业能够持续地获取市场信息、技术资源和制造能力以弥补内部资源、知识、能力的不足,而且还能够有效地缩短研发周期,节省研发时间和成本,使产品开发效率大大提高。企业有选择性的与外部合作者共享知识、资源,能提高双方对创新、研发效率等方面的共同愿景。

3开放式创新广度导向与学习承诺的关系

企业在开放式创新的过程中,使自身边界和创新过程不断开放,通过与用户、供应商、竞争对手、院校、科研机构和技术中介组织等合作,能使企业外部资源、知识、创意变得丰富多样,从而激发合作者之间密切的相互学习和广泛的相互借鉴,以实现合作效益最大化。

4开放式创新广度导向与开放心智的关系

Garriga等发现丰富的外部资源能够提高企业员工视野,有利于开放心智。外部异质性的资源、知识能够与内部资源、知识有效互补,协同推进开放心智。企业在创新活动中,有选择的让外部组织或机构参与企业形成创意过程、研发过程、试验过程、生产过程和市场化过程,外来优势能给企业注入新的力量,通过与外部伙伴的合作,不仅能够降低研发风险和成本,还能够开放心智。综上所述,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1:开放式创新深度导向对学习承诺有积极影响。

假设2:开放式创新深度导向对分享愿景有积极影响。

假设3:开放式创新广度导向对学习承诺有积极影响。

假设4:开放式创新广度导向对开放心智有积极影响。

(二)组织学习与开放式创新能力的关系

1学习承诺与开放式创新内部能力

当企业认识到学习能力对建立竞争优势非常重要时,企业更愿意从外部获取知识以增加其自身知识储量,进而提升企业开放式创新内部能力。将学习视为改进的主要方法作为企业的价值观,可以提高企业搜寻和识别知识的能力,搜寻和识别知识的能力越强,就会更多融入不同性质的知识以提供开放式创新内部能力所需的技术,进而提高开放式创新内部能力。

2学习承诺与开放式创新外部能力

学习承诺强调知识的获取,旨在赋予企业新的想法,受企业学习氛围的影响,企业学习机制的建立,还能提升企业开放式创新外部能力。开放式创新外部能力包括吸收能力、连接能力和解析能力。吸收能力是与其他组织或机构的交流、对外部信息的筛选和价值判断、对外部技术适用性和价值的判断、对外部知识消化吸收的能力。连接能力涉及在外部保留知识的活动,体现在企业间的关系管理方面。解析能力主要涉及在外部开发知识的活动。学习承诺主要指企业以学习为核心的企业文化,这种文化可以增进全员的学习意识,因而能够促进企业的吸收能力、连接能力和解析能力。

3分享愿景与开放式创新内部能力

分享愿景说明企业与员工对企业发展目标达成共识,员工认为公司发展是自己的责任,这说明企业与员工有共同的目标并愿意为之付诸努力,由于创新和变革是企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分享愿景有利于企业提升创新能力和进行变革,不同层次的员工均采用分享愿景的思考方式有利于提升发明能力,即开展探索知识的活动。

4开放心智与开放式创新外部能力

开放心智的具体表现为鼓励员工对企业运营过程中的不足提出质疑、提倡包容不同意见、鼓励员工的建议和意见、提倡持续创新,这些做法有利于企业打破既有的思维模式,形成创新氛围,产生创新行为,进而提升开放式创新外部能力。在互联网背景下,市场变化快,竞争激烈,知识资源大量来源于企业外部,只有开放心智,打破既有的思维模式,才能将新知识应用于生产与实践,完成组织学习的过程。综上所述,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5:学习承诺对开放式创新内部能力有积极影响。

假设6:学习承诺对开放式创新外部能力有积极影响。

假设7:分享愿景对开放式创新内部能力有积极影响。

假设8:开放心智对开放式创新外部能力有积极影响。

(三)开放式创新导向与开放式创新能力关系

1开放式创新深度导向与开放式创新内部能力

企业在实施开放式创新中对外部知识、资源、创意利用的重视程度越高,企业在创新的过程中,越频繁地与用户交流,把用户嵌入到企业的创新过程中,能够有效地完善企业的产品,提高产品研发和市场化效率。通过与供应商、科研机构和技术中介等组织建立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能够使企业持续地获取市场信息、技术资源和制造能力等,从而弥补内部资源、知识和能力的不足,还能够有效地缩短研发周期,节省研发时间和成本,提高开放式创新内部能力。

2开放式创新深度导向与开放式创新外部能力

为了提升创新水平,突破制度边界障碍是必要的。开放式创新深度导向强调应用资源的灵活性和与第三方合作创新过程的非固定性,它能通过开放式的合作增强企业的开放式创新外部能力。在开放式创新深度导向的指导下,企业开始分享或者销售它们的内部资源为第三方来创造价值,同时企业也能整合外部资源进入自己的内部创新活动。

3开放式创新广度导向与开放式创新内部能力

Faems等认为与外部伙伴合作程度越高,总收入中新产品销售所占比例就越高。通过整合与企业相关的供应商,对新产品的开发能力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在开放式创新广度导向的指导下,企业选择性地与外部合作者共享知识、资源,能提高开放式创新内部能力。开放式创新广度导向有助于通过整合资源提升开放式创新外部能力。

4开放式创新广度导向与开放式创新外部能力

开放式创新广度导向有利于促进企业寻求外部资源来实现自己的创新项目,这比企业只通过自身力量创新更有优势。另外,由于各个行业知识工人数量增加,流动性增强,进行开放式创新活动的企业不能仅仅将创新产品商业化,还需要将知识产权和创意商业化,这种做法能增加潜在利润,有利于增强开放式创新外部能力。具体而言,开放式创新广度导向越强,开放式创新活动越要求与第三方进行合作,这种合作活动的过程提高了企业发现创新点的机会,有利于提升开放式创新外部能力。另外,开放式创新外部导向能帮助企业整合企业所需的外部资源。综上所述,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9:开放式创新深度导向与开放式创新内部能力具有正向关系。

假设10:开放式创新深度导向与开放式创新外部能力具有正向关系。

假设11:开放式创新广度导向与开放式创新内部能力具有正向关系。

假设12:开放式创新广度导向与开放式创新外部能力具有正向关系。

(四)网络能力的调节作用

1对开放式创新深度导向与开放式创新内部能力的调节作用

在网络创新情境下,网络能力既可以看作是一种网络结点的企业能力,也可以看作企业所在创新网络的整体创新环境,也就是说其他企业的网络能力形成了对本企业产生作用的网络环境。尤其在开放式创新深度导向与开放式创新内部能力关系方面,较强的网络能力环境有助于企业处理因深度开放式创新带来的机会主义行为、明确产权和协调关系等问题,在这些问题上处理能力的增强就会提升开放式创新的内部能力。

2对开放式创新深度导向与开放式创新外部能力的调节作用

网络能力同时也是应对网络环境的一种关系管理能力,对于实现企业在网络中的定位、在合作对象的选择、资源利用和关系调节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由网络能力提升带来的信息共享机制,有助于获得更多的创新机会和资源。Ritter认为,网络能力在帮助企业分辨和评估不同外部关系的重要性、蕴含的机会、其他网络成员资源和能力的利用程度,以及实现协同创新效果等方面都具有提高开放式创新外部能力的作用。

3对开放式创新广度导向与开放式创新内部能力的调节作用

在市场变动剧烈和竞争激烈的环境中,网络能力能够减少外部环境的冲击,有利于技术创新。本文将网络能力归纳为网络过程能力和网络关系能力。其中,网络过程能力是指在开放式创新由外向内流动过程、由内向外流动过程以及内外双向流动过程中网络能力发挥的重要作用。网络关系能力则指企业在处理与其他网络成员之间在合作创新中可能出现的机会主义、产权和协调等问题的网络能力。网络关系能力越强,说明协调网络成员之间问题的能力越强,开放式创新广度导向是指重视企业合作伙伴进行开放式创新的程度,网路能力越强,有利于发挥创新广度导向对内部能力的作用。

4对开放式创新广度导向与开放式创新外部能力的调节作用

开放式创新导向广度对开放式创新外部能力的作用受到情境因素的影响,明晰这种影响能够为企业提高开放式创新外部能力水平提供指导。Garriga等提出,不考虑情境因素的研究结论缺少普适性,应该特别关注开放式创新研究的情景因素。Laursen和Salter在研究中发现,网络能力对开放式创新广度导向与开放式创新外部能力之间有重要的作用。综上所述,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13:网络能力正向调节开放式创新深度导向对开放式创新内部能力的关系。

假设14:网络能力正向调节开放式创新深度导向对开放式创新外部能力的关系。

假设15:网络能力正向调节开放式创新广度导向对开放式创新内部能力的关系。

假设16:网络能力正向调节开放式创新广度导向对开放式创新外部能力的关系。

一、文献回顾和研究假设

(一)组织学习与开放式创新导向

开放式创新导向是指企业在技术创新过程中,对综合利用企业内部和外部的创新资源实现技术创新的重视程度。对于开放式创新导向的划分,Laursen和Salter[1]用两个维度来划分,包括开放式创新广度导向和开放式创新深度导向,开放式创新广度导向是指企业在实施开放式创新中对所涉及的外部知识、资源、创意的种类数目和内部创新过程、生产和市场化过程等开放数目的重视程度[2]。而开放式创新深度导向则是指企业在实施开放式创新中对外部知识、资源、创意利用的重视程度。

许庆瑞[3]在对国内外典型公司如通用电气、华为和海尔的案例研究中发现,上述企业都是开放式创新较为成功的企业,企业的创新活动依赖创新性学习,而组织学习则是创新性学习的基础,组织学习对技术、市场和战略等方面的创新有全面的重要影响。经典的组织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承诺、分享愿景和开放心智是组织学习的三大维度,这三大维度直接作用于针对客户需求满足、客户关系维护、环境变化应对机制和推出创新产品与服务等创新行为。

企业一方面在频繁同用户交流与充分听取意见的过程中,将用户嵌入到创新过程中来,另一方面又通过创新网络将意见传导至供应商、销售终端、科研机构以及技术中介机构等,与上述机构建立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使企业持续地获取市场信息、技术资源和制造能力,进而企业的组织学习系统性越强,员工的学习心态更加积极和强烈,企业从这样的组织学习中获取的知识和信息更全、价值也更高。通过与供应商、科研机构、技术中介等组织建立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企业能够持续地获取市场信息、技术资源和制造能力以弥补内部资源、知识、能力的不足,而且还能够有效地缩短研发周期,节省研发时间和成本,使产品开发效率大大提高。

企业在开放式创新的过程中,使自身边界和创新过程不断开放,通过与用户、供应商、竞争对手、院校、科研机构和技术中介组织等合作,能使企业外部资源、知识、创意变得丰富多样,从而激发合作者之间的密切的相互学习和广泛的相互借鉴,以实现合作效益最大化。Garriga等[4]发现,丰富的外部资源能够提高企业员工视野,开放的心智模式有助于识别外部异质性的资源、推动知识能够与内部资源和知识有效互补。企业在创新活动中,有选择的让外部组织或机构参与企业形成创意过程、研发过程、试验过程、生产过程和市场化过程,外来优势能给企业注入新的力量,从而扩大企业对外合作创新的范围,进而降低研发风险和成本。综上所述,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1:学习承诺对开放式创新深度导向有积极影响。

假设2:分享愿景对开放式创新深度导向有积极影响。

假设3:学习承诺对开放式创新广度导向有积极影响。

假设4:开放心智对开放式创新广度导向有积极影响。

(二)组织学习与开放式创新能力的关系

当企业认识到学习能力对建立竞争优势非常重要时,企业更愿意从外部获取知识以增加其自身知识储量,进而提升企业开放式创新内部能力。将学习视为改进的主要方法作为企业的价值观,可以提高企业搜寻和识别知识的能力,搜寻和识别知识的能力越强,就会更多融入不同性质的知识以提供开放式创新内部能力所需的技术,进而提高开放式创新内部能力。学习承诺强调知识的获取,旨在赋予企业新的想法,受企业学习氛围的影响,企业学习机制的建立,还能提升企业开放式创新外部能力。开放式创新外部能力包括吸收能力、连接能力和解析能力。吸收能力是与其他组织或机构的交流、对外部信息的筛选和价值判断、对外部技术适用性和价值的判断、对外部知识消化吸收的能力。连接能力涉及在外部保留知识的活动,体现在企业间的关系管理方面。解析能力主要涉及在外部开发知识的活动。学习承诺主要指企业以学习为核心的企业文化,这种文化为可以增进全员的学习意识,因而能够促进企业的吸收能力、连接能力和解析能力。分享愿景说明企业与员工对企业发展目标达成共识,员工认为公司发展是自己的责任,这说明员工与企业有共同的目标并愿意为之付诸努力,由于创新和变革是企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分享愿景有利于企业提升创新能力和进行变革,不同层次的员工均采用分享愿景的思考方式有利于提升发明能力,即开展探索知识的活动。此外,开放心智的具体表现为鼓励员工对企业运营过程中的不足提出质疑、提倡包容不同意见、鼓励员工的建议和意见、提倡持续创新,这些做法有利于企业打破既有的思维模式,形成创新氛围,产生创新行为,进而提升开放式创新外部能力。在互联网背景下,市场变化快,竞争激烈,知识资源大量来源于企业外部,只有开放心智,打破既有的思维模式,才能将新知识应用于生产与实践,完成组织学习的过程。综上所述,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5:学习承诺对开放式创新内部能力有积极影响。

假设6:学习承诺对开放式创新外部能力有积极影响。

假设7:分享愿景对开放式创新内部能力有积极影响。

假设8:开放心智对开放式创新外部能力有积极影响。

(三)开放式创新导向与开放式创新能力关系

企业在实施开放式创新中对外部知识、资源、创意利用的重视程度越高,企业在创新的过程中,越频繁地与用户交流,把用户嵌入到企业的创新过程中,能够有效地完善企业的产品,提高产品研发和市场化效率。通过与供应商、科研机构和技术中介等组织建立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能够使企业持续地获取市场信息、技术资源和制造能力,从而弥补内部资源、知识和能力的不足,还能够有效地缩短研发周期,节省研发时间和成本,提高开放式创新内部能力。为了提升创新水平,突破制度边界障碍是必要的。开放式创新深度导向强调应用资源的灵活性和与第三方合作创新过程的非固定性,它能通过开放式的合作增强企业的开放式创新外部能力。在开放式创新深度导向的指导下,企业开始分享或者销售它们的内部资源为第三方来创造价值,同时企业也能整合外部资源进入自己的内部创新活动。

Faems等[5]认为与外部伙伴合作程度越高,总收入中新产品销售所占比例就越高。通过整合与企业相关的供应商,对新产品的开发能力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在开放式创新广度导向的指导下,企业选择性地与外部合作者共享知识、资源,能提高开放式创新内部能力。开放式创新广度导向有助于通过整合资源提升开放式创新外部能力。开放式创新广度导向有利于促进企业寻求外部资源来实现自己的创新项目,这比企业只通过自身力量创新更有优势。另外,由于各个行业知识工人数量增加,流动性增强,进行开放式创新活动的企业不能仅仅将创新产品商业化,还需要将知识产权和创意商业化,这种做法能增加潜在利润,有利于增强开放式创新外部能力。具体而言,开放式创新广度导向越强,开放式创新活动越要求与第三方进行合作,这种合作活动的过程提高了企业发现创新点的机会,有利于提升开放式创新外部能力。另外,开放式创新外部导向能帮助企业整合企业所需的外部资源。综上所述,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9:开放式创新深度导向与开放式创新内部能力具有正向关系。

假设10:开放式创新深度导向与开放式创新外部能力具有正向关系。

假设11:开放式创新广度导向与开放式创新内部能力具有正向关系。

假设12:开放式创新广度导向与开放式创新外部能力具有正向关系。

(四)网络能力的调节作用

在网络创新情境下,网络能力既可以看作是一种网络结点的企业能力,也可以看作企业所在创新网络的整体创新环境,也就是说其他企业的网络能力形成了对本企业产生作用的网络环境。尤其在开放式创新深度导向与开放式创新内部能力关系方面,较强的网络能力环境有助于企业处理因深度开放式创新带来的机会主义行为、明确产权和协调关系等问题,在这些问题上处理能力的增强就会提升开放式创新的内部能力。网络能力同时也是应对网络环境的一种关系管理能力,对于实现企业在网络中的定位、在合作对象的选择、资源利用和关系调节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由网络能力提升带来的信息共享机制,有助于获得更多的创新机会和资源。Ritter[6]认为,网络能力在帮助企业分辨和评估不同外部关系的重要性、蕴含的机会、其他网络成员资源和能力的利用程度,以及实现协同创新效果等方面都具有提高开放式创新外部能力的作用。

在市场变动剧烈和竞争激烈的环境中,网络能力能够减少外部环境的冲击,有利于技术创新。本文将网络能力归纳为网络过程能力和网络关系能力。其中,网络过程能力是指在开放式创新由外向内流动过程、由内向外流动过程以及内外双向流动过程中网络能力发挥的重要作用。网络关系能力则指企业在处理与其他网络成员之间在合作创新中可能出现的机会主义、产权和协调等问题的网络能力。网络关系能力越强,说明协调网络成员之间问题的能力越强,开放式创新广度导向是指重视企业合作伙伴进行开放式创新的程度,网路能力越强,有利于发挥创新广度导向对内部能力的作用。开放式创新广度导向对开放式创新外部能力的作用受到情境因素的影响,明晰这种影响能够为企业提高开放式创新外部能力水平提供指导。Garriga等[4]提出,不考虑情境因素的研究结论缺少普适性,应该特别关注开放式创新研究的情景因素。Laursen和Salter[1]在研究中发现,网络能力对开放式创新广度导向与开放式创新外部能力之间有重要的作用。综上所述,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13:网络能力正向调节开放式创新深度导向对开放式创新内部能力的关系。

假设14:网络能力正向调节开放式创新深度导向对开放式创新外部能力的作用。

假设15:网络能力正向调节开放式创新广度导向对开放式创新内部能力的作用。

假设16:网络能力正向调节开放式创新广度导向对开放式创新外部能力的关系。

二、变量度量

(一)被解释变量:开放式创新能力

开放式创新能力的概念出现比较晚,所以对其进行系统性测度的研究较少,代表性测量方法是Lichtenthaler、陈艳和范炳全的测量,他们认为开放式创新能力包括内部能力和外部能力两个维度。内部能力包括发明能力、创新能力和变革能力。发明能力主要涉及在内部探索知识的活动,应从研发人员素质、创新激励制度、研发投入以及研发人员数量等四个方面测量发明能力。创新能力主要涉及在内部开发知识的活动,从具有商业化方面的经验和模式的成熟度、新技术推广和应用的情况、员工对应用新技术和知识的积极性、在新产品市场开拓方面的能力等四个题项测度创新能力。沈能和赵增耀则从研发经费的支出、创新产出等指标来测度创新能力,周艳菊等则从研发人员的投入、专利情况等来测度创新能力。变革能力主要涉及在内部保留知识的活动,Judge等用信息在组织内部的流动和传递等来测度一部分的变革能力,陈艳和范炳全用员工之间知识的分享、内部知识共享的平台、对知识交流和共享进行鼓励的政策,以及编码贮存内部知识水平测量变革能力。外部能力包括吸收能力、连接能力和解析能力。吸收能力主要是在外部进行知识的能力,只涵盖Zahra和George对吸收能力四维度划分的三个,分别是知识的获取、消化和整合,Jansen等[13]用与其他组织或机构的交流、对外部信息的筛选和价值判断、对外部技术适用性和价值的判断、对外部知识的消化吸收等方面来测度知识的获取、消化和整合能力。连接能力主要涉及在外部保留知识的活动,体现在企业间的关系管理方面,Tan和Tracey[14]用企业之间的合作、企业之间的知识共享两个方面来测量这种关系管理的能力,Wong和Tjosvold[15]则从企业之间的依赖程度、企业之间合作的重要性等方面来测度这种关系保留的能力。解析能力主要涉及在外部开发知识的活动,陈艳和范炳全从技术交易平台、知识产权制度、知识产权或专利的出售、知识产权的获取等四个方面来测量解析能力,由于解析能力包括识别和转移两个过程,用对企业对自身拥有知识的理解以及企业知道如何转移知识等来测量知识在转移方面的能力。

通过分析上述学者对开放式创新能力各维度的测量,结合本文的研究问题和调查对象,本文采用如下测量题项,如表1所示。

(二)解释变量:组织学习

对于组织学习的测量,目前使用最多的有两种方法:一是学习承诺、分享愿景和开放心智三维度量表;二是团队导向、系统导向、学习导向和记忆导向四维度量表。本文认为后者更强调组织性,而前者更突出与创新效果的因果关系,因此,本文采用谢洪明[16]对三维度测量题项的修正量表。

(三)中介变量:开放度

1开放式创新广度导向

Laursen和Salter将企业与供应商、客户、科研机构、中介机构和政府机构等16类外部创新组织的合作数量作为开放式创新广度的测量。Lee等[17]把企业外部的创新要素区分为4大类17种,如果企业在创新的过程中与上述创新要素发生了联系,那么这个创新源就被取值为1,否则为0,所有创新源取值的总和就是开放广度导向的值,这种二分取值法,与Laursen和Salter测量开放广度导向的方法基本一致。国内学者基本也沿用了这一测度方法,把创新要素分为领先用户、主流用户、竞争对手和供应商等10种,企业在创新活动中与这10种创新要素进行合作的总数(与其中一个要素合作记为1,否则记为0),即为开放广度导向,取值范围是0—10。但是,这些对开放广度导向的测量都集中在关系的角度,而忽视了过程的角度。Lazzarotti和Manzini从过程视角分析开放式创新,认为开放式创新包含创新产生、研发和试验、生产和销售的过程,并用企业在创新过程中对外部开放的阶数来度量开放广度导向。阶数包括:创意生成、研发、试验、生产和市场化。例如,只在创意生成的阶段对外开放,则阶数为1,如果在创意生成、研发、试验、生产和市场化的过程中都对外开放,则阶数为5,因此,开放广度导向取值范围为0—5。

由于开放广度导向本身包含关系和过程的双维度,单独从一个角度来测量开放广度导向是不全面的。基于此,本文结合上述研究成果,从关系和过程角度来测量开放式创新广度导向,在关系方面涉及8类创新合作对象,包括用户、供应商、竞争对手、高校或科研机构、技术中介组织、知识产权机构、风险投资企业和政府部门;在过程方面主要涉及创意生成、R&D、试验、生产和市场化五个过程,并采用二分取值法,因此,开放广度导向的取值范围为0—13。

2开放深度导向的测量

Laursen和Salter用企业在创新过程中与创新要素联系的总数来测量开放深度导向,其中创新要素包括用户、竞争对手、供应商等8类,但所测量的开放深度导向实质上也涵盖着开放广度导向的成分,并且,用数量来测度开放深度导向,显然有很大不足。为避免其测量方法的不足,陈钰芬和陈劲[18]使用企业在创新活动中与外部创新合作对象信息交流的频率测量开放式创新深度导向,其中创新合作对象包括:领先用户、主流用户、竞争对手、供应商等12种,频率采用李克特7级量表来测量,1—7分别表示:从未有过、每年、每半年、每季度、每月、每周、每天,用主成分分析法把企业向外部创新要素开放自己创新过程的程度进行综合,用以测量开放深度导向。这种方法虽有进步,但也仅仅是从关系维度进行测量的,忽视了过程维度。本文结合上述研究成果,从关系和过程角度来测量开放深度导向,在关系方面主要涉及8类创新要素,分别是用户、供应商、竞争对手、高校或科研机构、技术中介组织、知识产权机构、风投组织和政府部门;在过程方面主要涉及创新知识获取、新产品开发知识获取、与外部协同生产、利用外部渠道和与外部共享品牌等5个过程。

(四)调节变量:网络能力

本文在Moller和Svahn[19]网络能力测度量表的基础上,结合朱秀梅等[20]以及王海花和谢富纪[21]的研究成果,依据研究的特点进行整合与改造,从网络利用能力和网络开拓能力两个维度进行测度,具体量表如表2所示。

(五)控制变量:行业属性、企业规模和企业性质

本文涉及三个控制变量:行业属性,开放式创新最初是通过观察高新技术行业总结的一般规律,最初的研究也主要集中于高新技术行业,因此,很多学者认为行业可能对开放度的选择有较大的影响。对行业属性的测量将采用直接询问方式。企业规模,最初对开放式创新的研究同样主要集中于大企业,而对于不同规模企业能否有效地采用开放式创新一直存在争议,学者们认为企业规模是开放式创新实施的重要影响因素。企业性质,资产所有者不同,对于开放式创新的实施程度会受到来自风险、产权等方面的考虑,本文以直接询问的方式测量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对于混合模式企业则以控股股份决定性质。

三、检验与结果分析

开放式创新的重要特征是创新的借鉴和交流,因此本文以具有联合研发中心、存在技术购并和技术交易的规模以上企业为样本,涉及信息、电子、能源和装备制造业等多个行业,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中和华东等地区。共发放问卷874份,收回问卷359份,其中有效问卷304份,有效率为8468%。

(一)主模型检验

在利用结构方程对模型进行检验之前,按照研究假设先对各个变量进行相关分析。初步检验要求假设中的两个变量具有较高的相关性,且相关系数具有统计意义。表3给出了假设中各变量间的相关系数和显著性指标,各研究假设得到初步验证。本文虽然推导了组织学习过程四个阶段的能力(水平)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因果关系,但由于两两变量之外的变量可能会有影响,因此,相关分析的因果关系仅作为初步参考。

按照上述步骤对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并检验是否存在回归分析的三大问题,即多重共线性、序列相关和异方差。首先,以方差膨胀因子(VIF)排除多重共线性,通过计算,所有模型的VIF值均处于0—10之间,从而排除解释变量之间的多重共线性问题。其次,排除序列相关问题,由于样本是截面数据,因此,不可能出现不同期的样本值之间的序列相关问题,通过计算,回归模型中的DW值均接近2,说明也不存在不同编号的样本值之间的序列相关现象。再次,排除异方差问题,通过观察各个回归模型以创新绩效为横坐标的残差项散点图分析,散点图的无序状态表明回归模型均不存在异方差问题。回归分析结果如表4所示。

回归分析为研究假设提供了实证支持,但是,由于回归分析更适合于单因变量多自变量的模型检验,数据分析结果只能证明组织学习与开放式创新导向,以及开放式创新导向对开放式创新能力的前因关系,具体的影响程度无法得知。而结构方程模型在处理多因变量和多自变量之间复杂的因果关系方面具有优势,因此,本文还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对理论模型进行进一步的检验。

为了使数据符合LISREL87的分析要求,首先运用LISREL87对数据进行了标准正态处理。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卡方值和自由度的比值为262(小于5),GFI和AGFI的值分别为091和085(均大于本次研究设定的标准080),NFI、CFI和IFI的值分别为095、097和097(均大于本次研究设定的标准090),RMSEA和SRMR的值分别为007和005(均小于本次研究设定的边界值008)。由此判断,研究假设的理论模型与数据拟合情况较好,理论模型可以接受。基于结构方程分析的各假设检验结果如表5所示。

(二)调节作用检验

本文采用回归分析检验调节作用。首先,将开放式创新深度导向(DO)和网络能力(NC)中心化,二者相乘得到乘积项DO×NC。其次,检验开放式创新深度导向、网络能力对开放式创新内部能力的影响。再次,将开放式创新深度导向、网络能力和乘积项都放入回归方程中进行检验,如表6所示。

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开放式创新深度导向和网络能力的乘积项对开放式创新内部能力的回归系数为018,t值为271,大于196(95%的置信水平),说明乘积项DO×NC对开放式创新内部能力有显著影响。并且,在加入乘积项DO×NC后,调整后的R2由047上升为049,乘积项中的变量在进行标准化及控制主效应情况下的数值最小,因此,△R2增加002已经较为明显,假设H9得到支持。同理,对假设H13—H16进行检验,如表7所示。

四、研究结论

从以往的研究中不难发现,虽然关于开放式创新的研究比较多,但涉及组织学习、开放式创新导向、开放式创新能力的研究却很少。本文探索组织学习、开放式创新导向、开放式创新能力之间的联系,以及网络能力的调节作用。经过分析,本文的研究假设都得到了样本数据的支持,经过系统的梳理概括,本文主要得出以下三点研究结论:

(一)组织学习对开放式创新导向有积极影响

结构方程分析结果显示,学习承诺对开放式创新深度导向和广度导向都有积极影响,分享愿景对开放式创新深度导向有积极影响,开放心智对开放式创新广度导向有积极影响。从学习承诺方面考虑,当企业将学习视为一项基本价值时,组织学习成为企业的一种常规职能,而非偶然现象。那么企业的组织学习将更具系统性、全面性,员工的学习心态也将更加积极、强烈,企业从这样的组织学习中获取的知识、信息等也将更全面、有效、有价值。从分享愿景方面考虑,当企业有一个明确的创新目标,并将其分享给组织的各个阶层,那么员工就会朝着一个目标共同努力,凝聚力的提高势必会在创新实践中带来更高的工作效率。从开放心智方面考虑,当组织以及员工都带着开放的心态去学习,打破陈规,用不同的方式去思考,会产生更多有创意的想法。分享愿景有助于组织学习所获取的知识在组织内部自由地流动和共享,有助于企业形成深入挖掘的开放式创新理念,员工之间如果缺少分享,没有共同的理念,那么就难以形成开放式创新导向。

(二)开放式创新导向对开放式创新能力有积极影响

结构方程分析结果显示,开放式创新深度导向对开放式创新内部能力和外部能力都有积极影响。开放式创新导向是指企业对实施开放式创新中对外部知识、资源、创意利用的重视程度。这种重视程度越高,企业在创新的过程中,越频繁地与用户交流,把用户嵌入到企业的创新过程中,能够有效地改善企业的产品,提高产品研发和市场化效率。通过与供应商、科研机构和技术中介等组织建立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能够使企业持续地获取市场信息、技术资源和创造能力,有助于弥补企业内部资源、知识和能力的不足,而且还能够有效地缩短研发周期,节省研发时间和成本,提高开放式创新能力。与外部伙伴合作程度越高,总收入中新产品销售所占比例就越高。通过整合与企业相关的供应商,对新产品的开发能力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三)网络能力在开放式创新导向对开放式创新能力之间的调节作用

网络能力发挥了正向的调节作用。网络能力可以视为一种代表整体网络创新环境的条件变量,代表外部企业的网络能力对本企业开放式创新决策的影响,在开放式创新过程中,网络能力能够有效地处理共同创新中面对的机会主义、产权和协调性问题。

网络能力是一种整体战略能力,帮助企业认识和理解整个外部网络环境,从而建立开放式创新深度导向与开放式创新内部能力关系中的信任和共享机制。此外,网络能力还是一种网络环境下的关系管理能力,在帮助企业实现网络定位、选择合作伙伴和处理与合作伙伴关系方面,形成开放式创新深度导向与开放式创新外部能力的正向关系。同时,网络创新环境的最大特征在于开放性,网络能力是由多方面体现的,其中网络过程能力使得企业在扩大开放式创新广度的同时,获得对由外向内、由内向外和双向流程的内部开放能力的提升机会,而网络关系能力则能够从战略维度对网络态势和环境进行系统评估,将影响开放式创新的广度导向与开放式创新外部能力关系的情境要素考虑进来,强调了有利于自身发展的机会与资源能力的匹配性,以及对开放度进行动态规划和变革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Laursen,K,Salter,A Open for Innovation: The Role of Openness in Explaining Innovation Performance among UK Manufacturing Firms[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06,27(2):131-150

[2]Lazzarotti,V,Manzini,R Different Modes of Open Innovation: A Theoretical Framework and an Empirical Study[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novation Management,2009,13(4):615-636

[3]许庆瑞全面创新管理——理论与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4]Garriga,H,Krogh,G,Spaeth,S How Constraints and Knowledge Impact Open Innovation[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13,34(9):1134-1144

[5]Faems,E,Visser,M,Andries,P,Looy,B Technology Alliance Portfolios and Financial Performance: Value-Enhancing and Cost-Increasing Effects of Open Innovation[J]Social Science Electronic Publishing,2010,27(6):785-796

[6]Gassmann,O,Enkel,E,Chesbrough,H The Future of Open Innovation [J]R&D Management,2010,40(3):213-221

[7]Lichtenthaler,U Absorptive Capacity,Environmental Turbulence,and the Complementarity of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Processes[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2009,52(4):822-846

[6]Ritter,T A Framework for Analyzing Interconnectedness of Relationship[J]Industrial Marketing Management,2000,29(4):317-326

[7]Lichtenthaler,UOpen Innovation: Past Research,Current Debates,and Future Directions[J]Academy of Management Perspectives,2011,25(1):75-93

[8]陈艳,范炳全中小企业开放式创新能力与创新绩效的关系研究[J]研究与发展管理,2013,(1):1-24

[9]沈能,赵增耀 集聚动态外部性与企业创新能力[J]科研管理,2014,(4): 1-9

[10]周艳菊,邹飞,王宗润 盈利能力、技术创新能力与资本结构——基于高新技术企业的实证分析[J]科研管理,2014,(1): 48-57

[11]Judge,W Q,Naoumova,I,Douglas,T Organizational Capacity for Change and Firm Performance in a Transition Economy[J]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2009,20(8):1737-1752

[12]Zahra,SA,George,GAbsorptive Capacity: A Review,Reconceptualization,and Extension[J]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2002,27(2):185-203

[13]Jansen,J,Bosch,F,Volberda,HW Managing Potential and Realized Absorptive Capacity: How do Organizational Antecedents Matter? [J]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2005,48(6):999-1015

[14]Tan,CL,Tracey,MCollaborative New Product Development Environments: Implications for Supply Chain Management[J]Journal of Supply Chain Management,2007,43(3):2-15

[15]Wong,A,Tjosvold,D Collectivist Values for Learning in Organizational Relationships in China: The Role of Trust and Vertical Coordination [J]Asia Pacific Journal of Management,2006,23(3):299-317

[18]Sinkula,JM,Baker,WE ,Noordewier,T A Framework for Market-Based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Linking Values,Knowledge,and Behavior [J]Journal of the Academy of Marketing Science,1997,25 (4): 305-318

[19]Hult,M,Ferrell,OC Global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Capacity in Purchasing: Construct and Measurement [J]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1997,40(2):97-111

[16]谢洪明 市场导向与组织绩效的关系——环境与组织学习的影响[J]南开商业评论,2005,(8):47-53

[17]Lee,S,Park,G,Yoon,B,Park,J Open Innovation in SMEs:An Intermediated Network Model[J]Research Policy,2010,39(2):290-300

[18]陈钰芬,陈劲开放度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J]科学学研究,2008,(2): 419-426

[19]Moller,K,Svahn,SRole of Knowledge in Value Creation in Business Nets[J]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2006,43 (5):985-1007

[20]朱秀梅,陈琛,蔡莉网络能力、资源获取与新企业绩效关系实证研究[J]管理科学学报,2010,(4):44-56

[21]王海花,谢富纪企业外部知识网络能力的结构测量——基于结构洞理论的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2,(7):134-146

[26]Enkel,E,Gassmann,O Creative Imitation: Exploring the Case of Cross-industry Innovation[J]Social Science Electronic Publishing,2010,40(3):256-270

[27]Chesbrough,HWOpen Innovation: The New Imperative for Creating and Profiting From Technology[M]Boston: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2003

[28]Lichtenthaler,U Integrated Roadmaps for Open Innovation [J]Research Technology Management,2008,51(3):45-49

[29]Teece,D Explicating Dynamic Capabilities: The Nature and Microfoundations of (Sustainable) Enterprise Performance [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07,28(13):1319-1350

(责任编辑:于振荣)

猜你喜欢

组织学习
浅析组织学习对创业型中小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
企业视阈下的组织信任与组织学习关系研究
不同合作竞争类型的组织学习策略研究
组织学习、国家高新区创新与园区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国外学习型组织研究综述
家族导向、创业导向与家族企业成长
顾客参与对KIBS创新绩效的影响:基于组织学习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