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中大学生参与行为的调查与分析

2012-04-20闵桂林饶江红卢忠萍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4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高校大学生

闵桂林,饶江红,卢忠萍

(南昌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南昌 330031)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中大学生参与行为的调查与分析

闵桂林,饶江红,卢忠萍

(南昌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南昌 330031)

[摘 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中大学生参与行为,对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作用至关重要。通过对江西省10所高校大学生进行随机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参与意愿不强、热情不高、能力有限,且教师对大学生参与行为干预不足。为提高大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教学的实效性,教师应提出明确要求,通过多种途径使大学生有能力参与,并有效干预大学生参与的过程,设置激励目标让大学生不断参与。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大学生;参与行为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担负着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双重任务[1]。在21世纪的今天,伴随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多元化的深刻影响及我国经济社会的剧烈变迁,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日益增强。“90后”大学生个性独立、追逐自我、价值多元的多重人格使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面临着诸多挑战,其中大学生课堂教学参与行为直接制约与决定着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作用的发挥。为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发挥其主渠道作用,随机抽取江西省10所高校,从大学生认知与行为评判视角考察其课堂教学中大学生参与行为,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与措施,以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提供借鉴与参考。

一、对象与方法

1.对象

随机抽取江西师范大学、南昌大学、华东交通大学、江西财经大学、南昌航空大学、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江西农业大学、南昌工程学院、江西中医学院和江西科技学院1 0所高校在校生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900份,收回有效问卷864份,有效回收率为96%。其中,男生376人,女生488人;大一学生626人(72.5%)、大二学生120人(13.9%)、大三学生110人(12.7%)、大四学生3人(0.3%)、大五学生5人(0.6%);文科生347人(40.2%)、理科生60人(6.9%)、工科生182人(21.0%)、艺术生146人(16.9%)、医学生106人(12.3%),以及其他学生23人(2.7%)。

2.方法

(1)问卷调查法。根据课题研究目标的设计要求,参考近年来该领域相关最新研究成果,结合高校大学生自身特点设计调查问卷,内容涉及五个部分:一是调查对象的个人资料;二是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认知态度;三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中大学生的参与行为;四是大学生对教师行为与教学效果的评价;五是大学生对教学改革的评价。

(2)访谈与回访法。由于问卷涉及问题较多,在发放问卷前对随机抽样班级的教师与学生进行了个别访谈;在对问卷调查材料进行整理时,发现问题及时向教师咨询,并向学生求证,以保证问卷的真实有效性。

(3)统计法。样本收集并进行有效性筛选后,分类登记、科学整理、数据录入和核实,采用SPSS计量工具进行分析与处理。

二、结果与分析

1.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认知基本正确,但参与意愿不强

在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必要性的认知上,大学生选择“非常必要”的占15.5%;“有必要”的占52.3%;“没有必要,作为选修课”的占22.7%;“没有必要,可以取消”的占5.8%;“可有可无”的占3.7%(见表1)。67.8%的大学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有必要”。这说明大学生对该课程的认知总体良好,但仍有部分大学生对该课程的必要性认知不足。在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目的的认知上,大学生选择“提高理论修养,扩大知识面,提高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对自己将来有用”的占6 1%;“必修课不得不学,为了顺利毕业”和“为了考公务员和研究生的需要”的分别占20.6% 和10.8%;“没有目的,无所谓”和“其他目的”的合计占7.6%(见表1)。这说明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目的的认知基本正确,但也明显存在功利主义倾向。在课堂教学中参与的态度上,大学生选择“非常愿意”的占27%,“不是很愿意”的占46.7%,“不愿意”和“无所谓”的分别占7.5%和18.8%,如图1所示。这反映了绝大多数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处于被动状态。

表1 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必要性和学习目的的认知

图1 课堂教学中大学生参与的态度

2.大学生参与热情不高,甚至存在课堂不良行为

在参与行为的表现上,大学生选择“认真听讲,积极参与”的占17.2%,“认真听讲,但不爱参与”的占34.1%,“偶尔听讲,被动参与”的占31%,“随意听听,从不参与”的占11.4%;“从不听讲,被迫参与”和“从不听讲,被迫也不参与”的合计占3.6%,“长期不上课”和“其他情况”的合计占2.7%(见表2)。这表明大学生课堂学习的总体情况尚好,但课堂教学中参与热情并不高。在不听课时的行为表现上,大学生选择“学习其他课程”的占31.7%,“娱乐,如看小说、游戏、说话、玩手机等”的占50.2%,“睡觉”、“吃零食”和“做其他事情”的合计占18.1%(见表2)。这说明大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没能做到全身心投入,思想抛锚、精力不集中的现象时常发生。在逃课情况上,大学生选择“偶尔逃课”的占91.9%,“经常逃课”的占5.2%,“长期不上课”的占2.9%(见表3)。这表明大学生逃课现象依旧存在。在逃课原因上,大学生选择“有急事或其他事情,如看病、开会”的占43%,“教师授课方式不好,没有吸引力”的占9.4%,“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没有兴趣,不愿意听”的占19.1%,“教师形象魅力不足,没有吸引力”的占1.3%,“与自己专业关联不大,应用价值不大”的占19.4%,“没有原因,就是不愿意上课”和“习惯性逃课,如睡觉起得晚,长期不上课”的分别占4.9%和2.9%(见表3)。这说明虽然多数大学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重要,但实际上当有其他事情与该课程学习相冲突时,许多大学生选择逃课,该课程被弱化。

表2 课堂教学中大学生参与行为与不听课时行为的表现

表3 大学生逃课情况及原因

3.大学生参与处于虚置状态,且参与教学的行为能力有限

在教师对大学生参与的要求上,大学生选择“教师要求必须参与”的占21.3%;“教师要求参与,但不是必须”的占41%;“教师要求参与,但不是每位学生”的占31.5%;“教师没有要求参与”的占6.3%(见表4)。这表明一方面,绝大部分教师对大学生参与有明确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已将大学生的主体地位与自己的主导作用结合起来,这是可喜的一面;另一方面,教师虽然对大学生参与有要求,但都处于无所谓状态,大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在事实上被虚化。在没有参与的原因上,大学生选择“教师没有布置或要求,想参与却没有机会”的占10.2%,“胆子小、害羞,不好意思参与”的占18.6%,“讨厌反感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机会也不愿意参与”的占7.1%,“知识积累不足,没有能力参与”的占35.5%,“没有参与教学的概念和习惯”的占19.6%,“没有任何理由,就是不参与”的占9%(见表4)。这表明大学生参与教学的行为能力存在局限性,其中情绪障碍与知识储备不足是主要制约因素。

表4 教师对大学生参与的要求与大学生没有参与的原因

4.大学生支持教师制止课堂不良行为,并希望教师评价其参与行为

在教师对课堂不良行为的态度上,大学生选择“从不制止,听之任之”的占16.7%,“大学生行为过分就制止”的占71.9%,“经常性制止”的占8.6%,“及时制止,非常严厉”的仅占2.9%(见表5)。这说明教师对大学生课堂不良行为有所关注,但关注仅限于比较过分的情况,多数情况下,不管大学生听课与否,教师是不会去干预其课堂不良行为的。在大学生对教师制止课堂不良行为的态度上,大学生选择“绝对赞成制止,否则影响他人”的占47.6%,“不赞成制止,没必要操心”的占11.9%,“不赞成也不反对”的占40.5%(见表5)。这说明多数大学生对教师制止课堂不良行为持支持肯定态度。在对教师考评参与的态度上,大学生选择“希望教师打分评价,并作为平时成绩”的占36%,“不希望教师打分评价,并作为平时成绩”的占18.4%,“希望教师打分评价,但不希望将其作为平时成绩”的占36.2%,“无所谓”的占9.4%,如图2所示。这说明打分评价得到多数大学生支持,但大学生尚不清楚将其作为平时成绩的重要意义。

表5 教师对课堂不良行为的态度与大学生对教师制止课堂不良行为的态度

图2 大学生对教师考评参与的态度

三、结论与建议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中大学生普遍参与意愿不强、参与热情不高、能力有限,且教师对大学生参与行为干预不足。为提高大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强教学的实效性,就需要各方面的努力和配合,整合和优化诸多教学环节、教学要素和教学方法,发挥综合效应[2]。

1.教师提出明确要求

课前教学准备不仅是教师实施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的基础性条件,也是大学生参与程度深浅与效果好坏的前提性条件。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教师和大学生两个主体性,实现主体间的平等对话,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性,乃是当今教师教书育人的主流思想[3]。倡导教师与教师指导下的大学生共同准备好课堂教学,自然成为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的必然要求。一是教师要扎实地备好课,即教师在教学实施前,紧扣教学大纲,从整体上把握内在逻辑联系,吃透教材内容,并进行教学体系转化,明确教学实施目标、教学实施重点和难点,确定相应的教材,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二是教师对大学生提出明确的课堂教学参与任务要求,即教师按照教学目标要求设置不同层次大学生参与的任务要求,并将该教学任务或具体问题落实到人。当然,教师必须对大学生进行课前指导,减少大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盲目性,使他们能够做到有的放矢。

2.通过多种途径使大学生有能力参与

让大学生有能力参与,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必要条件,也是教师必须承担的责任。一是让大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课前准备。在教师统筹安排与必要指导下,要求大学生精心准备教学参与内容,如收集论证材料、小组交流讨论、组织发言提纲和制作幻灯片等。这样不仅能够解决大学生知识储备不足,而且也能够减少他们参与时出现的情绪障碍。二是倡导与尊重大学生的话语权,让他们能够畅所欲言。这就要求教师积极营造民主、宽松、务实的课堂互动氛围,让大学生敢于发言、发真言,切忌耻于发言、羞于发言;让他们明白发言讨论就是思维训练、能力锻炼,是学习知识、获取真理,使发言讨论成为大学生的自觉行为。三是不断进行启发引导,弥补大学生参与能力的不足。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为通识课,而大学生学科专业各异,知识水平深浅不一,大学生对参与教学中的任务或问题常常存在能力不足,此时教师应及时予以补救,为大学生提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运用理论或事实引导大学生论证分析,让大学生的课堂疑惑逐步得到解决。

3.有效干预大学生参与过程

干预课堂教学过程是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一是干预大学生参与的节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把握好教学实施过程,即“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还要把控教学内容主次,即重点和难点多讲解、多探讨,对整个教学过程做到胸中有数。二是干预大学生参与的情绪。大学生的课堂情绪与教师的教学实施行为密切相关。苍白无力的语言,平铺直叙的陈述,啰嗦重复、东拉西扯的交流只会导致大学生在课堂中萎靡不振。所以,教师应秉着真诚关爱、尊重信任的执教情怀,以亲切和善大方的教学态度,灵活辩证的教法使用,生动感染的语言表达和简洁恰当富有探索的提问不断调控学生的情绪,使大学生自然而然地产生一种“亲其师而信其道而受其教而听其课”的心理态势,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于教学情境中[4]。否则“如果你的语言不能闪现出情感和火花,不能让人热血沸腾,不管你的话多么意义深远……它也是毫无生气的。”[5]三是干预大学生课堂不良行为。维持正常的课堂教学秩序是教师完美地实施教学计划的重要条件。大学生一旦在课堂教学中出现旷课、迟到、早退、讲话、吵闹、玩游戏、吃零食等思想抛锚及逃课现象,教师绝对不能置若罔闻,必须理直气壮、言辞恰当地对大学生不良行为予以规劝、警告和批评。

4.设置激励目标让大学生不断参与

不断设置激励目标能够点燃与激发起大学生参与的欲望与激情。一是教师应对大学生参与的结果进行现场评价。教师对大学生参与行为的结果进行公正评价,会使他们感受展现自我满足与获取知识的愉悦。当然,在大学生参与的过程中,教师应不断设问以增强他们的探索欲、好奇心,让师生交流互动的局面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使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得到解决,教学目标逐步得到实现。二是将大学生参与行为与考核灵活相结合。建立综合考核评价体系是教师强化教学实效性的必要手段。教师应设置定性与定量考核多样化标准,将大学生课堂教学参与行为表现(学习态度、考勤状况)、参与状况(平时成绩)、考试状况(卷面成绩)及课后实践状况进行综合考评。课堂教学中大学生参与行为是综合考核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对大学生课堂发言、提问、讨论、演讲、辩论等情况进行客观评价打分,并当场做好亮分记录,让大学生明白参与行为表现直接关系到该课程学习的最终评价。

[参 考 文 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EB/OL].(2004-10-15)[2012-08-20]. http://news.sohu.com/20041015/n222514470.shtml.

[2]盛湘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及其评价[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1):75-78.

[3]张耀灿,郑永廷,吴潜涛,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86-290.

[4]赵爱华,董文芳,周家亮,等.政治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153-156.

[5]苏霍姆林斯基.苏霍姆林斯基选集:第5卷[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225-226.

[责任编辑:任映红]

饶江红(1964—),女,江西黎川人,南昌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卢忠萍(1962—),女,江西赣州人,南昌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326(2012)04-0077-05

[收稿日期]2012-09-04

[基金项目]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课题(JXJG-10-1-23)

[作者简介]闵桂林(1970—),男,江西永修人,南昌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博士;

A Survey on the Particip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Classroom Teachin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MIN Guilin, RAO Jianghong, LU Zhongping
(Marxism Research Institute, Nanchang University, Nanchang, 330031, China)

Abstract:The particip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classroom teachin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is crucial to bring into play the essential role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 random survey over 10 colleges in Jiangxi Province found that college students did not have strong initiative to participate in the classroom teaching, their capacity were limited, and teachers did not have enough intervention on students' behavior. To improve college students' initiative and to enhance the effectiveness of teaching, teachers should make a clear requirement, try various ways to improve students' ability to participate, intervene their behavior and set incentive to encourage them.

Key words:Colleg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Classroom teaching; College students; Participation behavior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理论课高校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与策略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艺术探究
基于综合能力测评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卷考试改革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