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海海事大学航运教育国际化的实践与思考

2012-04-13,,,

航海教育研究 2012年3期
关键词:海事航运国际化

,,,

(上海海事大学,上海 201306)

一、引 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了“国际化人才”的培养目标,明确要求“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与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进一步扩大教育开放”“提升上海教育国际化水平”“让学生具备国际交流、理解、合作、竞争能力”。教育部和上海市人民政府签订的共建“国家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协议中,也将“探索扩大教育对外开放的机制与模式,提升教育国际化水平”列为七项先行先试的主要内容之一。

作为对外开放的窗口,上海正努力用世界最先进的理念建设上海的教育事业,为国家教育对外开放做好排头兵。党中央对上海的要求是建设金融、航运、贸易、经济“四个中心”,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这一战略的成功实施,离不开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上海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应该在教育国际化方面作出更大的贡献。

世界航运市场中心的持续东移和我国由航运大国向航运强国的转变,为我国发展国际化的航运教育提供了良好机遇。航运业的全球化、船舶配员的多国籍化等多种因素,都要求新一代航运人才必须是国际化的复合型人才。中央要求,到2020年上海将基本建设成为航运资源高度集聚、航运服务功能健全、航运市场环境优良、现代物流服务高效,具有全球航运资源配置能力的国际航运中心。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一大批立足航运、依托上海、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国际化航运人才。面向航运业培养专门人才的高等航运院校,有着更为迫切的教育国际化需求。

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今天的上海海事大学已经成为一所集工、管、经、文、法、理于一体,航运技术、航运管理与经济并重的全国知名的多科性大学,是我国航运及相关领域高层次人才培养、交通科技创新与科技服务的主要基地之一。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为上海海事大学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也为学校的留学生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上海海事大学的发展也为提升上海航运中心软实力起到了应有的促进作用。

二、上海海事大学国际化办学实践

1.学校对教育国际化的认识

学校现设有商船学院、交通运输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物流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海洋环境与工程学院、法学院、国际教育学院、中荷机电工程学院、文理学院、徐悲鸿艺术学院、科学研究院、海洋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院等二级办学部门。有全日制在校生2万余名,其中本科生16 200余人,各类研究生2600余人。在1000余名专任教师中,有教授135名,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约45%。

学校设有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9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4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6个专业硕士点,45个本科专业。现有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 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9个部市级重点学科, 17个上海市本科教育高地。拥有航运仿真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科技查新站、航运技术与控制工程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等8个省部级工程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

航运教育具有鲜明的职业针对性和行业特色,又受到国际公约的规范,必须严格履行国际公约。航运教育的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及培养模式等必须与国际接轨。航运教育的发展受航运产业的影响极其深刻,航运产业的全球化决定了为其提供人才保障的航运教育必须国际化。因此,教育国际化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上海海事大学建设世界高水平海事大学的必然选择。国际化办学战略是学校长期坚持的推进学校事业发展的战略之一。扩大教育开放、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已在全校上下达成共识。在过去的几年里,学校与境外高校、航运企业、航运类国际组织的交流与合作不断深化,在全球海事教育领域的影响日益增强,为来华留学生教育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学校为发展留学生教育,于2011年6月成立了独立运作的国际教育学院,规范管理国际学生教育与培训事务,拓展国际学生规模。根据学校“以特色带动全体,局部与整体相结合”的国际化发展战略,航运技术与管理学科是学校国际化建设的发展重点。该学科的国际化平台建设将通过完善加纳海外办学项目、加强与航运领域国外知名大学合作、引进全球优质航运教育资源、推进留学生教育国际化课程体系建设等途径,提升学科专业优势,建设具有全球领先水平的“国际化、开放型”高级航运人才培养基地。

2.来华留学生教育发展历程

2011年,学校共有各类长短期在校留学生320余名,比2010年增长28%。学生来自30多个国家。学历教育以及短期专业课程学习是学校留学生教育的特色,除汉语培训类留学生,其余留学生分别就读或进修于学校的航运管理类、物流类、航海类等优势专业,是学校教育国际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发挥学科专业优势,大力建设国际化课程,开展多种形式的留学生教育。作为上海地区唯一办学历史悠久的高等航运院校,经过长期积累,学校航运技术、航运管理、物流工程与管理等相关学科专业形成了明显的办学特色和传统优势。这些学科也是学校最早开展国际交流交往活动的学科,是学校吸引国外学生求学的重点领域。

目前学校为留学生提供汉语教育、学位教育、短期专业教育等三个专业教育平台。全校所有课程对留学生开放,其中本科和硕士专业实施汉语教学,博士专业和部分交流项目实施全英文教学。

学校积极利用校际交流平台,吸引其他国家的学生来学校优势学科交流学习。例如,学校自2010年开设的“国际交流班”项目是专门为留学生设计的全英文授课项目,为期一个学期,提供15~18个学分的专业课程学习,每期邀请美国、韩国、波兰、俄罗斯、德国、荷兰等国航运院校的近30名学生来校学习。因合作高校反应良好,该项目涉及的专业已经从2010年的2个(航海技术,航运管理)增加至3个(2012年增加环境工程),2013年将拓展至4个(增加轮机工程)。根据国际海事组织相关国际公约的要求,这些课程得到了学生所在国海事管理机关(如美国海岸警备队)的认证。

学校积极与国际组织或机构合作,开展国际化的专业培训。近几年来学校分别承担了“非洲航海院校校长培训班”、“非洲东南区域船长培训班”、“轮机值班与基本安全”丹麦培训项目、“物流管理与货运代理业务”蒙古国培训项目、物流管理暑期研究生项目等。其中“非洲航海院校校长培训班”是受联合国国际海事组织委托承办的项目,来自非洲10个国家的20名航海院校校长来华培训。通过这些国际化的培训,学校的专业优势在行业内、国际上的影响力逐渐扩大。

学校利用现有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平台,充分发挥其全英文授课的优势,积极吸引外籍学生来华学习。学校自2006年起,与联合国国际海事组织所属世界海事大学(WMU)合作开展“国际运输与物流”理学硕士项目。该项目自第二期开始,因其高品质一直吸引来自世界各地航运业不同背景的外籍学生就读。2012年该项目第八期开班,外籍学生比例近1/3。

2011年,经教育部批准,学校与位于非洲加纳的中西非地区海事大学(Regional Maritime University, RMU)合作举办的物流管理本科项目在加纳顺利开班。该项目是上海地方高校第一个海外办学项目,是学校开拓发展留学生教育的一种积极探索,不仅有助于培养中西非地区航运物流领域高级专业人才,也显示了中国高等航运教育在全球海事教育界的地位和实力,为开创中非教育合作新模式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经过近20年的实践与发展,学校已经探索出一套合理而有效的管理模式,“以人为本,质量为先”的教育理念自始至终渗透到留学生教育教学管理的方方面面。

对承担留学生课程的教师,学校一直坚持严格选拔制度,从业务水平、外语能力、综合素质等多方面予以考量。学校还不断加大投入,每年选拔优秀的留学生课程骨干教师出国(境)进修学习,以不断提高其业务水平和国际化能力,从而更有力地保障教学质量。学校实施专职留学生管理机构和二级学院管理的两级管理体制,国际教育学院归口管理与协调全校的留学生事务,二级学院负责留学生专业教学及日常管理。根据留学生的特点,制定并完善有关留学生学籍管理、生活管理等规章制度。学校注重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充分鼓励留学生融入学校丰富的校园文化生活中,中外学生互相学习相互了解,为培养国际化人才创造软环境。

三、上海海事大学高等航运教育国际化的战略选择

高等航运教育国际化,首先表现在教育观念的国际化,要参与全球航运业的竞争就必须把国际的、跨文化的、全球的观念融合到航运教育当中去;其次还表现在教育主体和资源、学生交流、师资队伍的建设与流动、航运人才培养模式以及教育规章制度等培养规范的日趋国际化。航运教育的国际化的核心是培养目标、培养模式的国际化。

学校充分认识到,高等航运教育国际化要考虑到上海本地的特色,实行差异化发展。同时,要在航运教育国际化领域引入国内外航运院校的适度竞争,以促进学校的内涵发展,提升国际化教育的质量,增强上海高等航运教育的国际竞争力。

为此,上海海事大学高等航运教育应该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树立国际化的教育理念,加强与国外航海类院校的沟通与交流;第二,在优化上海已有的航运教育资源的基础上,积极引进国外航运院校的优质资源与办学经验;第三,培养国际化师资队伍,注重课程设置的国际化;第四,充分发挥上海作为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化大都市的吸引力,调整留学生招生政策,拓宽留学生就业渠道;第五,建设多元化校园文化,做好留学生服务工作。

四、上海海事大学高等航运教育国际化的规划措施

1.发挥学校办学优势,推进教育国际化与来华留学生教育的发展

学校一流的设施为留学生教育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打下了扎实的硬件基础。

学校师资的学科特色明显,50%以上的教授集中在航运和物流等优势学科专业群。有承担重大科研项目的人才优势,具备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的人才基础。教师的学缘结构合理,专任教师中,70%来自于其他高校。专任教师中拥有博士学位比例已达到45%,青年教师几乎全部拥有博士学位。学校还采取多种措施,鼓励教师出国(境)进修、学习,有半年以上海外经历的教师比例近20%。优质、年轻、具有国际视野的师资力量为学校留学生教育的长远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2.建设留学生教育航运特色专业国际化课程体系,建设国际化航运教育实习平台

学校将在目前“航海技术”“航运管理”两个国际班的基础上,建设“航海技术”“航运管理”两个留学生教育特色专业。按照总体设计目标,这两个专业的课程体系将按国际标准予以建设,在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等方面逐步趋向国际化。在教材使用方面,将引进国际通用原版教材和案例,同时编写具有中国特色的英文教材;在教学内容方面,将增加国际化的内容,把国际的、跨文化的知识与观念融合到课程中来;在师资队伍方面,将打造一支由本校教师、海外教授和行业内高级管理人员组成的,适应留学生教育要求的教学团队;在教学手段上,主干课程采用全英语教学,构建国际化教学环境。计划利用约5年时间,以年均建设4~5门课程的进度,两个专业各完成20~25门主干专业课的建设。

学校还将充分利用自身先进的航运教育设施,建设国际化航运教育实习平台。该平台将按照国际海事组织制定的相关技术规范的要求,为国外航运类高校学生的培养以及海外高级航运人才的再教育开展各类实习教育和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油轮、化学品船、液化气船安全培训及船舶消防、海上求生等目前国际上只有少数院校或机构才能胜任的实训。

3.拓展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十二五”期间,学校将继续办好现有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完善项目管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增强实习环节,积极探索与其他国外高校开展新项目。重点推进与比利时安特卫普大学合作举办的“港口管理”本科项目,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培养高素质的港口管理人才;同时,探索与英国卡迪夫大学合作举办“供应链管理”硕士合作项目,培养适应现代航运与物流服务业发展需要的供应链管理高端人才。

4.实施引进长、短期海外名师计划

目前在航运技术与管理学科领域,学校已与全球30多所高校、20多家境外航运企业建立了交流与合作关系,为引进海外优质教师资源奠定了基础。

“十二五”期间,计划聘请长期外籍教师10人,短期专家80人次。长期外籍教师在校工作时间不少于半年,短期讲学专家在校讲学或合作科研时间一般在2~4周。讲学内容涉及航运经纪、船舶买卖、航运与港口管理、航运可持续发展、航运信息、特种船舶运输、船舶导航、电子航海等。长短期外籍教师在校工作期间,将安排相关领域的本校教师作为助教跟班听课,以提高本校教师的专业英语水平,学习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了解相关领域国外最新的发展动态,使其教育思想、观念、课程内容和教学手段等向着国际化的方向发展。

五、结 语

上海海事大学希望通过加强自身能力建设,外借各方政策支持,推动上海高等航海教育国际化进程,使上海成为愿意来中国学习航运的国外学生的首选城市,成为国际航运人才的培养摇篮,从而对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发挥助推作用,为中国从航运大国向航运强国转变贡献一份力量。

[1]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2010-07-29) http://www.gov.cn/jrzg/2010-07/29/content_1667143.htm.

[2]上海市政府.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2010-09-10)http://www.shmec.gov.cn/attach/xxgk/4335.doc.

[3]教育部.教育部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国家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战略合作协议[EB/OL].(2010-07-29)http://www.shanghai.gov.cn/shanghai/node2314/node25186/node2 5212/node25213/u8ai26042.html.

[4]加强教育国际化是上海教育发展的战略选择[J].上海教育.2010(06A):11-13.

猜你喜欢

海事航运国际化
聚焦港口国际化
中韩海上轮渡航运时间表
中韩海上轮渡航运时间表
信息精要与海事扫描
中韩海上轮渡航运时间表
中韩海上轮渡航运时间表
信息精要与海事扫描
信息精要与海事扫描
信息精要与海事扫描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