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川省双低油菜精深加工产业化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2012-04-12胥岚李芝凡绵阳市农科院

四川农业与农机 2012年6期
关键词:芥酸饼粕油菜籽

□胥岚李芝凡/绵阳市农科院

四川省双低油菜精深加工产业化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胥岚李芝凡/绵阳市农科院

四川省是我国油菜生产大省,2010年全省油菜种植面积已达93.33万hm2,总产量近200万t,油菜面积总产已名列全国前三位。但在我国已全面进入双低油菜品种推广的时代,油脂加工企业和广大群众对双低菜籽油优良的营养特性,对双低菜籽饼粕的精深加工的认识还很不到位。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普通油菜生产出的菜籽油由于芥酸、硫甙含量偏高,已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大力宣传和推广双低油菜种植,打造优质低芥酸菜籽油品牌,开展双低菜籽饼粕的综合加工利用,在脱除菜籽饼粕中有害物质的同时,从双低菜籽饼粕中提取饲用浓缩蛋白,回收菜籽多酚、菜籽多糖、植酸等产品,使低附加值产品向高附加值产品延伸,对实现农民增收、企业获利、财政增长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四川省油菜产业化发展的必然出路。

1双低油菜籽营养组成及综合利用现状

(1)双低菜籽油的营养特性及综合利用。双低油菜是指油菜籽中芥酸含量在2%以下,饼粕中硫苷含量在30μmol/g以下的油菜。双低菜籽油中油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在55%~65%,亚油酸和亚麻酸(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在30%以上,饱和脂肪酸含量2%~7%。亚油酸、亚麻酸在人体内不能合成,需要在膳食中摄取,是必需脂肪酸,是降低血胆固醇浓度的主要脂肪酸。亚麻酸除了具有降低血胆固醇浓度的作用外,还可降低血小板凝聚率和血压。

2007 年我国食用植物油消费量2 300万t(预测到2020年为3 000万t),目前我国年产菜籽油约450万~500万t,国产食用植物油不足1 000万t,自给率约40%(粮食自给率95%,石油自给率55%),供需矛盾十分突出。专家认为,食用植物油自给率超过60%才是比较安全的。大力推广双低油菜品种的种植,打造优质双低菜籽油品牌,是我国油菜产业化发展的必然出路,也是四川省油菜产业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2)双低油菜水化油脚和脱臭馏出物的营养组成及综合利用。油菜籽经预榨~浸出制油后获得毛油,毛菜油经精炼得到精炼菜油及油脚(水化油脚、脱臭馏出物油脚等),毛菜油经精炼后,菜籽油中的磷脂、维生素E、菜籽甾醇等也随之脱掉,菜籽脱臭馏出物中,维生素E含量3%~5%;甾醇含量18%~ 25%;游离脂肪酸含量60%~70%,三者含量已接近90%。水化油脚中磷脂含量30%~40%,中性油和游离脂肪酸20%~28%。磷脂、植物甾醇、维生素E等是对人体极有用的生理活性物质,通过深加工与综合利用,可获得60%~70%的生物柴油、3%~5%的维生素E、18%~25%的甾醇、30%~40%的磷脂。但目前绝大部分油脂企业,对水化油脚和脱臭馏出物未加以进一步深加工与综合利用,低价出售或抛弃,甚至造成环境污染。

(3)双低油菜饼粕的营养组成及综合利用。双低油菜饼粕中含有40%的蛋白质,2%~4%的植酸,3%~5%的多酚类物质(主要是单宁),3%~6%菜籽活性多糖,还有一些有害成分硫代葡萄糖苷、芥子碱等。植酸、多酚类物质是饼粕中的抗营养物质。植酸是强的金属络合剂,作饲料时易造成禽畜缺锌、铜、钙等无机元素。多酚类物质具有剌激性气味和苦涩味,用作饲料时,影响禽畜的适口性,而且其很容易在中性和碱性条件下产生氧化和聚合作用,使饼粕变黑,并与蛋白质紧密结合,使蛋白质营养价值显著降低。普通油菜饼粕中含有7%~9%硫代葡萄糖苷(双低油菜饼粕中含有1.2%~2.0%)和1.5%左右的有害物质芥子碱。菜籽通过压榨,硫苷会解离成不同的产物,而一些硫苷的解离产物如异硫氰酸盐、氰、恶唑烷硫酮等具有毒性,饼粕中的硫苷、植酸、多酚化合物等有害或抗营养成分及菜籽壳的存在,使大量的饼粕只能按少量比例添加到动物饲料中去或用作肥料。

如能在将菜籽饼粕中的有害物质、抗营养物质剔除的同时,又将有益的植酸、多酚、多糖回收加以缩合利用,将大大提高菜籽饼粕附产物的价值,提高油菜籽的经济效益。

2四川油菜产业化发展现状

(1)油菜种植技术不到位,科技生产水平有待提高。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农村缺乏有技术有文化的劳动力,种植技术不到位,田块间单产水平差异大。油菜机械化程度低,也是制约油菜生产水平的瓶颈之一。

(2)双低、双高油菜混种,优质油菜集中成片种植差。由于市场油菜品种多,农户自由购种,自由种植,种植品种杂,双低油菜籽的优良品质难以保证,加之优质油菜与普通油菜籽难以区分和辨认,优质油菜与普通油菜籽同价混收,优质优价难以体现。

(3)国家及省对油菜产业发展支持相对不足。虽然现在已实现了良种补贴,由于生产成本增加,农户普遍反映补贴偏低;同时,油菜籽价格受市场影响大,种植效益过多体现在流通环节上,严重影响了农民种植油菜的积极性。

(4)定单农业的回收率较低。部分企业曾经多次尝试定单农业,效果甚微。原因在于企业不能较准确检测生产种子的优劣,不注重分品种按区域规划生产和发动农民单种、单收,影响订单履约率和优质双低油菜回收率。

(5)油菜籽的产业化水平不高,商品转化率低。小榨油作坊,小型加工企业,规模小、设备陈旧、加工工艺与技术落后,成为油菜加工产业发展的瓶颈,加上一家一户分散经营,优质油菜与普通油菜籽混收,优质优价也就难以体现。农民的组织化程度较低,生产、加工、销售各部门条块分割,分散管理,从而很难形成整体优质,难创拳头产品,直接影响了油料商品的转化率。

(6)食用油加工企业在改进工艺打造品牌上进展缓慢。一是企业本身规模小,融资困难,应用现在比较先进的冷榨、脱皮冷榨工艺,投资较大,资金缺乏,不愿冒险;二是对品牌的宣传推广不足。对双低优质菜籽油的营养特性,对人们的健康需求没有足够的认识。企业只注重油菜籽的含油率不注重油菜籽的优质营养成分,还停留在比较陈旧的消费观念上,因此对精品的打造没有前瞻性,企业严重缺乏高端品牌产品,同时企业效益不高,对品牌的宣传推广很难实现。

(7)龙头企业在收购季节融资困难,严重影响企业油菜收购。县级企业规模小,资金短缺,收购季节融资困难。原料缺乏,生产能力严重不饱和,企业效益较差。据调查,苍溪、平昌、蓬溪、三台等油菜生产大县,油菜年产量在2.5~7.5万t,大多数菜籽流入了乡村小榨油作坊,企业实际能够收到菜籽只有0.6~1.5万t,导致企业每年仅3~5个月的生产时间,其余时间停工待料。

(8)油脂加工企业产品单一。多数企业只有菜籽油和菜籽粕两个产品,油菜籽加工技术总体水平不高,仍属粗加工技术范畴,深加工水平还较落后。尤其是对油菜籽资源的精深加工利用不够,油菜籽加工企业与原料基地、产品加工、后续加工之间尚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精深加工没有跟上,企业效益不高,不能做到优质优价,农民不能直接受益,很难调动农民种植油菜的积极性。

3四川省油菜籽加工与综合利用产业化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1)优化种植业结构,逐步提高四川省油菜种植面积及总产。由于我国油料高度的依赖进口,从提高食用油自给率,保证食用油安全的角度,我们必须大力发展优质油菜生产种植,认真落实油菜良种补贴的各项政策措施,充分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力开发改良冬闲田地,稳定增加油菜播种面积,提高油菜总产量。

县级农技中心要做好油菜优良品种引进、试验、示范筛选工作,因地制宜,发挥优势,抓好区域布局,促进优势产品优势产业向优势区域集中,形成具有地区特色的专业化、规模化优质油菜专业化生产基地。规模化种植有利于增加产量、提高品质,降低成本,有利于机械化作业的推广。因此,要鼓励、引导油菜种植向有经济实力、懂技术、善经营的种植大户流转,并辐射带动周围地区。

加强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建立。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生产销售加工的联结扭带,大力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可以提高油菜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从而提高油料商品的转化价值。

加强油菜轻减化栽培及机播机收技术的推广应用。农村劳动力的大量外出,油菜种植的轻减化、机械化要求成为必然趋势,加强油菜轻减化栽培技术,机播机收技术的集成推广是农技工作者当前的首要任务。

(2)优化加工企业结构,对油脂加工企业加大建设力度。四川省油脂加工企业结构的调整必须是整合、兼并或破产规模小的粮油加工业。据调查,企业只有年加工油料达到5万t以上,才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对四川省油脂加工企业进行缩减,缩减后的另一好处是更有能力更新设备、工艺,进行精深高附加值产品加工,参与国内外的市场竞争。

(3)加速油脂加工一体化项目的建设,构建五大工程体系和产品体系。鼓励粮油加工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设立科技发展基金,建立科技开发中心。制定、完善和鼓励有关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加强联合与合作,加大农产品加工的关键系列化配套技术研究和新产品开发的力度,构建并不断完善油脂加工业的原料保障体系、加工企业体系、质量安全标准体系、科技创新体系、政策扶持保障体系和产品体系。

(4)加大科技投入,开展油料产品的高层次精深加工和产业化研究。包括适温预榨-浸出制油工艺的技术研究,高温预榨-浸出制油工艺缺陷改进技术和菜籽冷榨-浸出制油工艺的技术研究与推广;创双低菜籽油品牌及高附加值产品深加工技术研究与推广;开展菜籽油脚高附加值产品深加工技术研究,从脱臭馏出物中提取维生素E和甾醇,从水化油脚中提取磷脂产品的研究与推广;开展以饲养为目的的饼粕高附加值产品深加工技术研究和推广,重点是从菜籽饼粕中提取饲用浓缩蛋白、植酸、多酚、多糖等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开展以地沟油、废弃油脂加工转化为生物柴油的研究和推广。

(5)把工业专用高芥酸产品和优质低芥酸菜籽油作为四川省油菜产业化发展的两大支柱产业,进一步推进高芥酸油菜产业化发展。四川省高芥酸油菜产业化发展起步较好,四川西普油脂化工有限公司主要依托绵阳市农科院选育的高芥酸油菜新品种,在绵阳的周边市县三台、江油、梓潼、剑阁,每年建立超过1.33万hm2的高芥酸油菜基地,保证了产品的原料供应,保证了生产产品的质量,其主产品芥酸在亚洲市场上占有60%以上的份额、在全球占芥酸供给总量的1/8、在亚太地区拥有80%的市场份额,西普品牌已成为行业名牌,年销售收入超过亿元。

逐步规范食用油加工企业,打造四川省优质菜籽油品牌。四川省的食用油菜加工企业众多,除广汉益海嘉里粮油(属外资企业)年加工量较大外(原料主要靠进口),其他县级企业如三台神龙粮油,邛崃新兴粮油,梓潼大平油脂,苍溪亚泰油脂,平昌华丰油脂,蓬溪汇强油脂有限责任公司等,年加工油料在2万~4万t,由于这些企业多是由以前国有粮食企业改制而来,有条件,有基础,苦于规模小,资金少,建议政府加大建设力度,对这些企业进行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在全省改建3~5个年产量5万t以上的中型企业,1~3个年产量10万t以上的大型油脂加工企业。

从种子生产企业、生产示范基地建设、加工企业分级进行投资改造,打造一条优质油菜产业链。种子生产基地主要是指种子生产企业,建立标准化的种子生产基地,提供优良合格的种子。生产示范基地从统一供种,统一技术培训推广,统一配备播种机、采收机,来建设标准化的生产示范基地。加工企业统一配备检测设备,投资精深加工生产线,打造双低优质食用油品牌,开展市场宣传与品牌建设,带动四川省油菜产业的发展壮大。

宣传和推广开展双低油菜饼粕的精深加工。目前国外油菜籽综合加工利用能力为原料产值的12倍以上。国内综合加工利用能力为原料产值的1.5倍左右。2009年我国油菜籽总产量已突破1 300万t,其中800万t菜籽饼粕、50万t油脚,除少量作饲料外,大多用作肥料,基本上没有加以综合利用,对蛋白质资源是极大的浪费。四川省是油菜生产大省,而菜籽饼粕的综合加工利用几乎没有。

双低菜籽饼粕中的蛋白适宜于作为饲用蛋白利用,目前我国饲料资源严重短缺,由于双低菜籽油的品质好,消费量不断增加,且低硫苷饼粕可作饲料,因此市场需求量将会越来越大。

在除去饼粕中硫苷、菜籽多酚、植酸等有害和抗营养物质的同时,开展综合加工回收菜籽多酚、菜籽多糖、植酸等高附加值产品,将是油菜产业发展的又一个经济增长点。2010年四川省油菜种植面积已达93.33万hm2,总产量近200万t。榨油后可得约120万t菜籽饼粕,如果全部推广精加工技术,直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将非常可观。

[1]吴谋成,[油菜籽加工与综合利用],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19~126.

[2]吴谋成,袁俊华,加快我国油菜籽加工及综合利用的研究与产业化,[粮食与油脂]2001,1: 11~13.

[3]龚汉勤,李晓艳,李成军,汉阴县油菜产业化建设,[河北农业科学],2007,11(6):94~95.

[4]曾晖,简阳市优势特色油菜产业发展的思考,[四川农业科技],2010,7:6~7.

*该论文为国家产业技术体系四川省创新团队项目:油菜籽加工与品牌创建研究项目

猜你喜欢

芥酸饼粕油菜籽
江西省不同品种油菜籽中芥酸含量的调查研究
油菜籽价格有望继续上涨
甘蓝型油菜种质群体芥酸和硫苷含量变异及相关性分析
欧盟修订部分食品中芥酸和氢氰酸的最高含量
筒仓中油菜籽堆高安全域的研究
鲁花推出芥酸浓香菜籽油
油菜籽中硫苷提取的影响因素研究
饼粕饲料辨真假
菜籽饼粕蛋白模拟胃肠消化过程抗氧化研究
菜籽:投资价值日益凸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