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前急救转运过程中应用安全型静脉留置针的探讨
2012-04-11谭雯孟玲利张洋
谭雯 孟玲利 张洋
(解放军第202医院急诊科,辽宁 沈 阳110812)
为使老年危重患者在院前急救过程中保持静脉输液的通畅,保证转运途中的安全,同时也保护护士在操作中免受血源性传播疾病的感染和针刺伤的威胁,我们采用安全型静脉留置针穿刺建立输液通道,效果明显,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10年1月~2011年12月,对82例院前急救患者应用安全型静脉留置针,其中,男54例,女28例,年龄59~87岁,平均74.4岁。现场初步诊断:心跳呼吸骤停2例,心绞痛发作或心肌梗死21例,急性心衰及合并有其它并发症的17例,重症肺内感染合并其它并发症的26例,不明原因高热、抽搐、呼吸困难等16例。
1.2 材料 选用国产安全型静脉留置针套管针(山东威高集团有限公司生产,以下简称安全型留置针)。根据抢救需要,并结合患者的血管情况,分别选用20G、22G、24G三种型号的留置针。
1.3 方法
1.3.1 静脉选择 尽量选用手臂静脉,以粗、直、血流量丰富、无静脉瓣的血管为先,避免在关节部位、不完整的皮肤表面穿刺。对乳腺癌放疗术后上肢水肿及双上肢烫伤瘢痕各1例采用了下肢内踝部大隐静脉穿刺。
1.3.2 穿刺时机 全部病例均于抢救现场实施了穿刺置管。另有3例,由于转运途中抢救用药需要,在急救车上(缓慢平稳行驶或临时停车)用同法进行了第2条输液通道的建立。
1.3.3 穿刺方法 常规消毒穿刺部位2次,范围8cm×8cm,选择并检查事先备好的安全型留置针。取针,松动针芯,左手食、中指固定针翼(多点面朝外),拇指和无名指固定连接座,右手持白色激活柄向右转动针芯,将针尖斜面朝向左侧,右手夹紧双翼,针尖斜面向上,左手绷紧皮肤,于消毒范围内1/2或2/3处以15°~30°角度刺入静脉。进针速度宜慢,见回血后降低角度再进针0.2cm。送导管松开两翼,用右手或左手食、中指固定连接座,拇指和无名指后撤针芯少许(0.2~0.3cm),右手持针翼将软管全部送入血管。撤针芯,左/右手中、食指固定双翼,手持白色激活柄快速持续拔出针芯,启动针尖保护系统,针尖全部缩到保护套内,并无法回复,表面不留残血。用透明贴膜固定留置针后,连接输液器进行输液。
1.4 结果 本组老年危重患者除现场和送达急诊科后各1例抢救无效死亡外,余80例患者于病情稳定后送入病房继续治疗,抢救成功率97.56%。安全型留置针均一次穿刺成功,现场抢救及急救车转运过程中无一例出现漏针、脱出等现象,无不良反应和并发症。护理人员无一例发生针刺伤。
2 讨论
突然发病的老年患者病情重、变化快,安全型留置针能及时、准确、快速地按需给药,具有不易脱出、不影响肢体活动等优点,解决了以往急救过程中时而遇到的滴速过慢、液体外渗、针头堵塞等影响及时给药的难题,使患者避免了反复穿刺的痛苦。与普通型留置针相比,其针芯具有保护性伸缩特性,针头长度短,对血管的要求较低,易于操作。其导管质软,表面光滑,送管容易,尤为适用静脉曲张、血管不直及老年危重患者。由于导管在血管内呈漂浮状态,有随血管形状而改变曲直的特点,不会刺破血管造成液体外漏,也不会损伤血管内壁,有预防静脉血栓和继发性静脉炎的作用[2]。
安全型留置针具有保护性伸缩装置,在拔出针芯时,针芯能自动收纳于保护套内,无法复原,表面不留残血,整个过程中避免了护士与患者血液的直接接触,降低职业伤害。在转运过程中,急救车空间有限、光线暗淡,加上车速快、颠簸、转弯刹车等影响,患者再躁动不配合,普通头皮针、普通留置针芯等容易对随车人群造成针刺伤,引发医疗意外。使用安全型留置针则可有效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由于可留管5d左右,利于患者病情稳定入院后的接续治疗[2-3]。
[1]黄燕芬,曹丽燕.安全型留置针在临床中应用的效果观察[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0,16(1):97-98.
[2]王丹,冯丽芳.静脉留置针常见并发症的护理与预防[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21):1996-1998.
[3]靖秀梅.安全型静脉留置针在急救中的应用[J].青岛医药卫生,2011,43(1):14-15.